全球货币战略
2013-3
中国法制出版社
方明
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尚在,欧洲债务危机接踵而至。金融和经济形势的动荡再次激发了国际货币体系发生深刻的变革。出现了各种相关理论和主张,诸如超主权货币论、全球统一货币论、区域货币论、回归黄金本位论以及其他商品本位论等。但是,如何衡量各国货币战略的优劣,认清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利弊得失,仍然缺乏恰当的、历史的和完整的分析框架和判断依据。当前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关注越来越多,阴谋论似乎成了一种意识潮流,而对于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转型国家的货币战略选择,国际货币秩序的发展,深入研究的不多,具有自身研究体系的也不多见。 方明同志《全球货币战略》上、下两书行将出版,来求序。他沿袭了此前出版的《蝶变:从金融风暴走向全球共治》一书汇率论的观点,充分强调了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性。同时,他从战略的角度、以独特的分析框架和衡量标准,对世界各国货币战略的选择历史、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史及相关影响进行了深入考察和研究。当然,作者的出发点是中国在现阶段的切身利益。他认为,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金融中地位的上升,中国未来的货币战略在于人民币国际化并逐步成为关键货币。另一方面,基于对全球社会化大生产与有效需求关系的理解和对市场经济竞争理论的理解,他还认为人民币成为关键货币也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关键,因为这样才能限制以美元为核心的发达国家货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利益同盟,才能限制国际货币的流动性过剩,才能限制对非发达国家金融和经济体系的投机和掠夺,才能尽可能避免系统性的金融危机和财政危机的爆发。 《全球货币战略:霸权博弈》围绕着全球经济中心的转移、西方霸权兴起中金融霸权和国家货币战略的作用,以及英国、美国霸权的更迭,当前正处债务危机的西欧货币一体化战略及其弱点,日本依附美元的货币战略进行了分析,表明了发达国家自身不同阶段货币战略的变化和作用,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支配性以及相互之间的依存共生关系,提出了国际竞争的核心在于国际货币实力和相应的国际资本实力的观点。《全球货币战略:大国崛起》对商品货币国家依附性的货币战略选择,俄国、前苏联、俄罗斯、独联体、经互会中东欧国家的货币战略选择,亚洲、拉美和非洲主要国家的货币战略选择,以及对中国货币战略历史的分析和崛起的原因,剖析了这些国家货币战略选择的后果、货币国际化的成败,说明既有国际货币体系的束缚使这些国家处于跟随或夹缝中求生存的境地。作者强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确的货币战略选择推进了中国的崛起。随着中国GDP规模、对外贸易规模和国际资本实力的上升,中国具有了参与全球货币体系改革的能力。因而,作者强调,中国要解决自身的问题,要成为有效制衡美国的力量,应该通过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人民币成为关键货币,促进全球大规模生产与财富分配不均和有效需求不足之均衡,制衡发达国家依靠信用创造的过度消费,制约全球过剩的流动性对全球商品价格和物价的冲击。作者认为,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国! 该书通过对全球几乎所有国家货币战略选择的历史后果结合相应的历史数据进行了颇具说服力的分析,首次从理论上论证了三个至关重要的结论:第一,全球化是一种大趋势,国际货币体系是全球化的支配力量,要解决全球化中的失衡和流动性过剩问题,必须改革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全球需要另一种关键货币以制衡美元。第二,中国的国际责任不在于货币升值,而在于人民币国际化并成为关键货币,这是中国内外部条件逐步成熟的主动选择,这对世界和中国同样重要。第三,人民币成为关键货币,是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均衡而不是取代美元,中国成为关键货币国,也并非对美国的取代,中国不会成为霸权国家。 作者还指出了人民币成为关键货币、中国成为关键货币国的条件,即中国需要树立全球经营观,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尤其要进一步推动内部的政治体制改革和市场化改革。 通过对全球货币战略史的回顾和研究,作者既指出了制约全球失衡的根本问题,也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在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的重要意义时,更具体化为中国通过人民币成为关键货币而成为关键货币国、融人全球化并承担自己的国际责任的战略方向,这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深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多年从事全球金融研究工作,具有深邃的历史使命感和全球宏观视野,注重历史事实、数据和理论的结合,屡有创见。作者分析了全球大多数国家的货币战略和兴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是作者继《蝶变:从金融风暴走向全球共治》一书后的又一力作,值得向有关管理者和广大读者推荐。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晏智杰
《全球货币战略:霸权博弈》通过对东西方经济中心的转移、英国霸权的确立和衰落、美元霸权的确立和发展、欧盟从欧洲汇率机制走向欧元、日元的崛起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这些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发达国家最终围绕着美元形成了通过国际货币体系掠夺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共同体。欧元、英镑、日元、瑞郎、加元和澳元等都是美国的追随者,而美国以美元霸权为基础在国际经济金融领域呼风唤雨,造成了一次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金融危机。
人类波澜壮阔的经济金融史既是各国自身经济金融发展史,也是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不断深化的历史,更是列强掠夺殖民地国家、发达国家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历史。而其依赖的,不仅仅是船坚炮利,更有通过自身金融革命提升的整体实力,以及控制的国际经济规则和国际货币秩序,这体现为经济规模、国际货币和国际资本实力的垄断优势。发达国家获得长期国际竞争的优势并非偶然,霸权的更迭,多仰仗于自身的国际货币战略。曾经落后国家的崛起,也取决于自身恰当的国际货币战略选择。
方明,1971年出生于四川省邻水县,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银行公司金融总部高级分析师。在中国银行从事银行业务和研究工作13年,曾参加中组部团中央组织的博士服务团在地方挂职。在宏观经济、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和国别风险等领域颇有建树,先后从事宏观经济研究、金融市场分析、银行业务发展战略研究,以及出口信贷业务、“走出去”业务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在主要报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和金融市场分析文章,主持和参与多个重要国际国内研究课题,为一些政府部门和多家大型企业集团提供过咨询服务,并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路透电视和新华08等媒体采访。有专著《蝶变:从金融风暴走向全球共治》以及译著《美国企业之父的管理艺术》等。
前言 第一章 世界经济中心转移的金融基础 第一节 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西欧兴起和亚洲衰落 一、谁是世界经济中心? 二、为何说亚洲的衰落是战略性的? 第二节 西欧兴起的金融基础:货币统一和国际货币的掠夺 一、银便士:西欧商业革命前使用500年的通用货币 二、欧洲价格革命与16世纪白银输入有何关系? 三、欧洲工业革命是无本之木吗? 第三节 西欧霸权的基石是什么?金融革命 一、商业革命的基础是什么?货币制度的完善 二、谁推动了商业革命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大额货币和国际货币 三、国际货币如何创造?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 四、最早成熟的金融市场在哪里?荷兰阿姆斯特丹 五、重商主义国家怎样实现财政革命? 第二章 英国金融革命与英镑霸权 第一节 英国霸权及其货币战略 一、英国工业革命推动其经济实力上升 二、英国物价为何相对稳定? 三、英镑作为国际货币是其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法宝 四、惊人的国际资本实力和英镑独立的货币战略 五、为什么说英国离岸金融战略是其货币战略的延续与深化? 第二节 大英帝国的崛起基石:金融革命 一、英国货币的统一和1696年牛顿对货币的重铸 二、英国对欧洲大陆金融创新继承了些什么? 三、英格兰银行和信用货币的发展 四、英国金本位制的确立如何推动了国际信用货币的创造? 五、英国国家信用是如何确立的? 六、英国金融革命如何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第三节 从英国金本位制向国际金本位制的发展 一、1870-1914年的国际金本位制 二、一战后金本位制的重建 三、各国金汇兑本位制是如何运行的? 四、国际金本位制怎样逐步走向主要货币的信用本位制? 第四节 英国金本位制的终结:从英镑区走向自由浮动 一、大萧条怎样导致国际金本位制的分裂? 二、英国货币战略发生了什么转折?从金本位制转向英镑区 三、美国对英国发动了什么样的货币战争? 四、英镑区解体后英镑如何走向自由浮动? 第三章 美国金融革命与美元霸权 第一节 美元霸权的支撑和体现 一、美国为什么拥有全球霸权? 二、“双赤字”和巨额的国际投资资产负债意味着什么? 三、全球金融风暴是否意味着美国霸权的结束? 第二节 美国立国的信用货币制度和独特的货币财政革命 一、英国重商主义政策对北美殖民地产生了什么影响? 二、为什么说美国金融革命以信用货币和独特的财政革命为开端? 三、复本位制、自由银行制度和内战期间的绿钞本位制 四、美国如何走向金本位制? 第三节 金融体系革命:联邦储备体系和信用本位制的建立 一、联邦储备体系如何在国际责任和国内需要之间平衡? 二、为什么说大萧条导致了美国货币革命?国内信用本位制的确立 三、为什么说美联储体系的发展是美国金融革命的深化? 第四节 国际货币体系霸权的转移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一、美国怎样通过一战获得了世界债权国地位? 二、为何说美国强硬的债权国路线是大萧条和“二战”的根源? 三、美国如何取代英国霸权?互惠贸易法案和二战时租借法案 四、为何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初步确立了美元霸权? 五、美国如何通过冷战巩固其货币霸权? 第五节 美元如何成为支配性国际信用货币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何崩溃? 二、美国如何通过危机来发展和完善美元霸权? 三、为何牙买加货币体系促进了美元霸权的发展? 四、美国如何解除资本管制? 五、如何破解美元霸权? 第四章 西欧一体化与欧盟的货币战略 第一节 欧洲货币战略:一体化和统一货币 一、欧盟的形成和欧洲货币危机 二、为何会爆发1992-1993年欧洲货币危机? 三、欧元和欧盟的扩展增加了区域经济的稳定性吗? 四、欧元在全球的地位和作用是上升还是下降了? 五、为何区域货币一体化导致欧元区和欧盟的国际资本实力下降? 第二节 法国货币战略:欧洲统一货币之梦 一、法国的欧洲统一货币战略取得了成果 二、法郎的诞生与约翰劳的不可兑换纸币试验 三、法国大革命与指券和指票:信用纸币的再尝试 四、拿破仑法国的金银复本位制和拉丁货币同盟 五、拉丁货币联盟的解体和金本位制的来临 六、走向欧洲货币联盟并渐进实现了资本自由化 第三节 德国货币战略:欧洲汇率机制和欧元中的关键角色 一、二战后由两德统一到加入欧元区的货币战略 二、后起之秀:德国的赶超型发展 三、二战前德国货币制度的发展 四、二战后德国货币制度改革和国家的分离与统一 五、西德货币汇率制度演变和汇率变化 第四节 意大利货币战略:区域货币一体化的跟随者 一、意大利货币制度的发展 二、后发优势与意大利“经济奇迹” 三、意大利历史上飞涨的物价 四、意大利显著的“双赤字” 五、依赖经济和货币一体化保持了较强的国际资本实力 第五节 瑞士货币战略:离岸金融中心的避险货币 一、从拉丁货币同盟到独立的国际货币 二、不可小觑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经济结构 三、巨额的经常账户顺差和净流出的长期资本 四、良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管理 五、离岸金融中心的避险货币和强大的国际资本实力 第五章 日本金融革命及其货币战略 第一节 日本“经济奇迹”背后 一、日本二战前后工业化的奇迹 二、日本物价深受战争影响 三、巨额财政赤字与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 四、二战后巨额的贸易顺差国和资本输出国 五、为何说日本依靠日元大幅升值创造了GDP“奇迹”? 第二节 二战前日本的异军突起与金融革命 一、日本是如何确立近代货币体系的? 二、央行的建立和银本位制导致的通缩 三、日本的银行革命 四、日清战争的赔款和金本位制时代的再度来临 五、日本的财政革命 六、日本贸易的发展和市场体制的完善 第三节 日元圈的货币体系和金本位制的恢复 一、日元圈的货币体系 二、一战中禁止黄金流出的政策与20年代的金融危机 三、黄金出口解禁和金本位制的恢复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金本位制 五、为何说是中国养肥了日本? 第四节 二战后日本货币体系的发展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占领下的多元汇率 二、实施《杨格报告》走向单一汇率制 三、日本初步的资本自由化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危机对日本的冲击 五、“无海图航海”:浮动汇率制的采用 第五节 日元升值和日元国际化 一、日元升值和国际化有何准备? 二、“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与泡沫经济的膨胀 三、日元过度升值及日本泡沫的破裂 四、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的金融自由化 五、美国政策转变与日元的贬值 六、不得已顺从美元本位制的日元国际化战略 主要参考文献
版权页: 插图: 弗兰克认为,当时确实存在一个包容全球的世界范围的贸易体系和劳动分工,这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因欧洲人输入了美洲金钱而得以扩张。直到18世纪以前,甚至在18世纪,这个世界经济一直被亚洲的生产、竞争力和贸易支配着。而世界经济中的国际劳动分工以及相对的部门生产力和地区竞争力,体现在贸易平衡和货币流向的全球模式中。其中,美洲、日本、非洲和欧洲等地区长期保持着商品贸易的逆差。前两个地区靠生产出口的白银来弥补它们的贸易赤字,非洲出口黄金和奴隶。从经济角度看,美洲、非洲和日本都生产世界经济中的其他地方所需要的“商品”,而欧洲本身几乎不能生产任何可以出口来弥补其长期贸易的赤字,这种赤字主要是靠“经营”其他三个贸易逆差地区的出口来弥补的。也就是从非洲出口到美洲,从美洲出口到亚洲,从亚洲出口到非洲和美洲。欧洲也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亚洲内部的贸易,尤其是日本和印度等地的“乡土贸易”,欧洲由此获得的利润比欧洲对亚洲贸易利润更多。 在世界经济中心最“核心”的两个重要地区是印度和中国,主要依赖于它们在制造业方面所拥有的绝对与相对的无与伦比的生产力。印度棉纺织业称雄世界市场,中国甚至较印度更为重要,因为它在工业、农业、(水路)运输和贸易方面所拥有的绝对与相对的更大生产力。除了丝绸和瓷器外,它还出口黄金、铜钱和后来的茶叶。中国尤其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因为中国当时经济总额在绝对和相对中都具有支配地位,同时还有巨额的贸易盈余。中国对白银的吸引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的生产和出口在世界经济中具有领先的地位,瓷器和丝绸是中国最大的出口产品,几乎没有竞争对手。二是明朝政府抛弃了元朝乃至更早的宋朝部分使用纸币的政策,货币税收的份额越来越大,最终演变成完全用白银交纳的“一条鞭法”的税制。正是中国对白银的公共需求、中国经济的巨大规模和生产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出口顺差。导致了对世界白银的巨大需求,并造成了世界白银价格的上涨。
《全球货币战略:霸权博弈》通过对全球几乎所有国家货币战略选择的历史后果结合相应的历史数据进行了颇具说服力的分析,首次从理论上论证了三个至关重要的结论:第一,全球化是一种大趋势,国际货币体系是全球化的支配力量,要解决全球化中的失衡和流动性过剩问题,必须改革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全球需要另一种关键货币以制衡美元。第二,中国的国际责任不在于货币升值,而在于人民币国际化并成为关键货币,这是中国内外部条件逐步成熟的主动选择,这对世界和中国同样重要。第三,人民币成为关键货币,是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均衡而不是取代美元,中国成为关键货币国,也并非对美国的取代,中国不会成为霸权国家。
国际货币体系中存在着霸权支配,这是全球金融危机频发的根源。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作者提出了人民币成为关键货币的竞争性制衡的改革思路,是一种新的探索。中国的未来发展需要融入全球化的潮流,需要广阔的国际战略空间,也应该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本书以全球战略思维谈中国未来货币战略方向,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李金华 全球金融风暴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其背后的根源在美元霸权支配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受货币霸权支配、发展中国家艰难生存的历史,带给我们以震撼,促使我们认真思考。不断崛起的中国如何通过自身货币战略的选择,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从而为自己赢得长远发展的国际战略空间,作者以全球战略性思维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原证监会主席 周道炯 作者从国际货币全球格局演变角度出发,对当前全球问题和中国问题进行了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分析思路。不管是霸权博弈。还是大国崛起,全球货币战略史具有历史穿越感的回顾,都给我们深深的震撼,值得仔细阅读。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尹中卿 作者以全球战略视野、良好的史学素养、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和多年国际金融领域研究的积累,结出了累累硕果。《蝶变:从金融风暴走向全球共治》已经出版,《全球货币战略》为中国未来的货币战略选择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独特的思路。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 杨再平 一部货币金融史虽然不时露出权谋的阴险、诡计的肮脏,但经过历史的沉淀,规律性运动便解开了面纱。也正是基于此,货币金融活动才不神秘,货币金融学才是一门科学。在对各国货币金融发展的描述中。作者不经意闪现出的货币金融学的顽强逻辑,便是对此最好的佐证。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曹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