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

刘复生,张宏 著 刘复生、 张宏 蓝天出版社 (2008-04出版)
出版时间:

2008-4  

出版社:

刘复生、 张宏 蓝天出版社 (2008-04出版)  

作者:

刘复生,张宏 著  

页数:

350  

前言

导言:未完成放飞的杜鹃刘复生中国近代遭遇千年未有之变局,作为它的一个重要后果,20世纪的中国文学具有焦虑的气质,染上了悲凉沉郁的色彩。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个时代的文学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中外文学史上很少有哪个百年的文学具有如此强烈的创伤感和如此激烈的内心争辩,它无法,也不忍与历史、现实的苦难拉开审视的距离,从而也就无法保持经典文学概念所要求的飘逸与秀雅。即使那些似乎纯粹关于个人命运与私密情感的叙事也总是充满了时代、民族的隐喻。我的这一表述很自然使人想起弗雷德里克·杰姆逊那个备受争议的论断,但是我想说,从总体上看,如果不做理论的求全责备的话,他其实只是道出了一个经验的事实,虽然并不是全部的事实。20世纪的中国文学充满了“介入”的激情,这似乎已成为它不言自明的一种写作的伦理与道义。虽然,在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具体的时代命题在变化;在80年代中期以后,这种激情也开始淡弱。但是我们遍览文学的百年,还是不难发现这条生动而清晰的精神血脉。20世纪的中国文学是整个现代性方案的重要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它的前锋,虽然有时文学以质疑、反抗现代性的方式来呈现这种内在关联。作为一个普遍的事实,一方面,那些优秀的作家们,作为天性敏感、极富感性的灵魂,对文学表达本身怀有单纯的理想和虔敬之心;另一方面,他们往往又对这种“单纯”的审美逸致抱有某种警惕和负罪感,无法释怀于窗外的十字街头。在我看来,恰恰正是这种心灵的挣扎构成了中国20世纪文学魅力的来源。这种痛苦的表达历史地生成了中国独特的现代性的审美经验,也历史地生成了20世纪文学的独特艺术品质和激荡人心的感染力。20世纪中国文学使我想起艾青笔下的那只鸟的形象。我无端地认为那是一只杜鹃。在我看来,它正是中国20世纪文学的象征。这只杜鹃,不是舒伯特琴声里的那只夜莺,和着窗外骑士的歌唱,点缀花香浮动的爱情之夜;它生长在苦难的季节里和抗争的土地上。它也有鸟类的天性,酷爱歌唱和自由飞翔。在梦中它无时不看到高远的蓝天和翅膀下面尽情铺展的原野;但它却不忍飞离颓败的故园,心灵的沉重阻碍了翅膀的轻盈;它也渴望林外阳光如金色的响箭给躯体带来快乐的战栗,想象被无遮挡的微风吹斜羽毛的感受。可是它却只能徘徊于枯枝之间,彻夜鸣唱,并被不期然的暴雨所击打,终于未完成对自己的放飞。我不知道这是一种遗憾还是一种美。正是这样一种由来已久的阅读感受使我们乐于写这样一本书,让普通的读者能直接感受到这种内在的力量与美。而要达到这种目的,通过选本的方式显然不可能,通常意义上的作品赏析也力不从心,而且这两种方式也已经被过分滥用因而不可能唤起一种全新的体验与感受。基于这种考虑,本书的策划人景戎华先生和我们采取了现在的体例,设置了“作者简介”、“时代背景”、“深度赏析”和“画龙点睛”等板块,以期复现原始语境,知人论世,唤起读者的历史感,开启一条通达文本内在魅力的通道。我们期待的读者是那些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储备(后者更重要),渴望超出世俗生活,提升自我心灵境界的人们。这本书正以一种敞开的姿态向这些读者发出吁请。20世纪的中国文学佳作众多,从中选取四十多篇,难免顾此失彼。我们最初拉出的名单非常长,虽经多次斟酌仍然偏多,最后读者见到的结果并不意味着是一个最优的结果,我们也不这么认为。可以说,目前的样子,并不是精挑细选的结果,而是偶然的结果,它似乎更多地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偏爱、当时的心境……之所以听任感觉的导引,是因为经过多次讨论之后,我们发现所谓“精挑细选”的结果未必见得就更好。应该说,显然,这是一个远不完整的篇目。如果可能的话,我们还将推出续编。虽说如此,张宏和我在决定篇目时,还是有几个原则:一、文学史有定评的经典之作。二、为照顾广泛的代表性和文学体裁之间,不同流派、风格之间的适当平衡,一位作家只选一部作品。三、入选作品必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适合一般读者阅读和进入,所以原则上不选在形式与内涵上的艰涩之作,像20世纪30年代的“新感觉派”与80年代的先锋派都在我们的视野之外。由于这部书的编选和写作与个人偏爱、性情的关联,作者并不想通过编写行为传达某种价值判断和文学史观念,故而不求文学史的完整性。本书旨在为广大一般读者提供一条通达20世纪中国文学的快捷通道,使那些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没有太多余暇阅读文学作品的人们,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领略文学经典的艺术魅力,提升自身品位和心灵境界。必须指出的是,这部书只是引领读者深入文学世界的钥匙,它并不能代替读者自己登堂入室,一窥堂奥,正如一本菜谱无法替代美宴、一张导游图不能替代真实的寻幽览胜一样,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阅读在这部书的终点才真正开始。本书写作过程中,参考了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谨致谢忱。2003年6月4日于北京大学30楼127室

内容概要

  社会进步,时代更迭,竞争趋烈,压力变大,更有网络上的海量信息,各种休闲娱乐的方式日益增多,使得当代人阅读的目的已经渐渐从占有大量知识,转变为尽快获得重点知识为主。为了达到高效阅读的目的,就需要高度浓缩的读物。因此,我们组织著名高校的专家教授,编纂了这套“经典点晴”丛书。所谓“经典”,是说选入的作品都是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公认的经典之作,足以流传千古,当代人必读之书,所谓“点晴”,就是由编纂者对入选的作品萃取精华,探骊得珠,介绍重点,为读者阅读这些经典提供一条快捷通道。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共选入不同流派和风格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46部,辅以“作者简介”、“画龙点晴”、“作品梗概”、“精彩段落”、“时代背景”、“深度赏析”、“文眼解读”和“参读书目”等8个不同功能的板块,帮助读者深入快捷地读懂读通这些文学名著。

作者简介

刘复生,1970年12月生,山东荷泽人,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当代文学方向,导师洪子诚教授,文学博士。1995年以来曾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其中权威及核心期刊近20篇,另有著作数种。

书籍目录

鲁迅/《铸剑》郭沫若/《凤凰涅槃》茅盾/《林家铺子》徐志摩/《偶然》闻一多/《静夜》老舍/《月牙儿》夏衍/《上海屋檐下》沈从文/《边城》巴金/《塞夜》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艾芜/《山峡中》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赵树理/《“锻炼锻炼”》曹禺/《北京人》钱钟书/《围城》萧红/《呼兰河传》杨沫/《青春之歌》穆旦/《诗八首》秦牧/《花城》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张爱玲/《金锁记》金庸/《射雕英雄传》茹志鹃/《百合花》王蒙/《春之声》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魏明伦/《潘金莲》冯骥才/《神鞭》陈忠实/《白鹿原》余秋雨/《风雨天一阁》张承志/《黑骏马》阿城/《棋王》史铁生/《我与地坛》贾平凹/《废都》北岛/《回答》王小波/《革命时期的爱情》王安忆/《长恨歌》莫言/《红高粱》张炜/《古船》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刘震云/《一地鸡毛》王朔/《动物凶猛》苏童/《妻妾成群》海子/《祖国(或以梦为马)》

章节摘录

《沉沦》【作者简介】郁达夫(1895—1945),现代作家。名文,字达夫,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7岁入私塾受启蒙教育。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3年9月随长兄赴日本留学。1914年7月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19年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文坛。1922年3月,自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归国。5月,主编的《创造季刊》创刊号出版。7月,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发表。1923年至1926年间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26年底返沪后主持创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编《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发表了《小说论》、《戏剧论》等大量文艺论著。1927年8月退出创造社。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12月,小说《迟桂花》发表。1933年4月在白色恐怖威慑下由上海移居杭州,徜徉于浙、皖等地的山水之间,写有不少文笔优美的游记和祷词。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郁达夫的爱国热情又被唤起,遂投入抗战的时代洪流,参加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奔赴前线慰劳抗日将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36年任福建省府参议。1938年,赴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并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并曾赴台儿庄劳军。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写了大量政论、短评和祷词。1942年,日军进逼新加坡,与胡愈之、王任叔等人撤退至苏门答腊的巴爷公务,化名赵廉。不久,当地日本宪兵部强迫他去当翻译,他暗中保护和营救了不少当地志士和华侨,并获悉了日本宪兵部许多秘密罪行。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军宪兵杀害。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为民族解放殉难的烈士”,并在他的家乡建亭纪念。


编辑推荐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由蓝天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