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股市

何诚颖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出版时间:

2009-4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作者:

何诚颖  

页数:

42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全球经济的寒冬仍未离去,全球主要股市仍处在大熊市之中难以自拔。但是,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事实上,牛熊交替永远是股市的常态,大起大落对股市犹如四季更替。牛熊交替似乎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又在人的掌控之中,矛盾的辩证统一使得投资者务必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用各种眼光来打量股市的生态和运行规律以免误入歧途。 在股市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变化令投资者调整自我的自觉性灵动起来,也令地球上的一切更加多极、多元、多彩。迎接变化将成为我们别无选择的选择,也许,接纳世界就接纳了自我,接纳自我就读懂了股市。 本书的作者均系我国著名证券专家,倾力写就《中国股市:轮回中的涅架》一书,正是要与读者分享对中国股市运行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全书纵览本轮牛熊转换的前世今生,置身于全球经济发展的开阔视角,从全球流动性过剩催生世界范围的资产价格泡沫说起,论及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周期调整、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等专题。重点对中国股市运行规律、投资者行为、券商发展模式展开深入分析,并与海外券商的发展经验进行比较研究。

书籍目录

上篇 牛市盛宴:中国式泡沫 第一章 总论:全球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中国股市——海外经验与中国实践 第一节 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股市发展历程借鉴 第二节 中国股市本轮调整(2005~2008年)的经济学分析 第二章 资金推动型牛市?——流动性过剩对股市影响机制 第一节 流动性的基本分析框架 第二节 流动性过剩的度量与指标设定 第三节 流动性过剩对我国证券市场影响及其途径 第三章 中国式泡沫 第一节 资产泡沫的主要特征界定 第二节 理性泡沫理论及主要模型 第三节 中国股市泡沫的实证研究 第四章 “中国特色”的股价结构 第一节 股价结构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第二节 现阶段股价结构与运行特征 第三节 股价结构历史规律比较 第四节 股价结构与投资者行为 第五章 挖掘中国股市中的高成长股 第一节 中国股市历次高成长股的分析 第二节 中国股市历次高成长股的生成原因 第三节 股市长期高成长股的分析 第六章 牛市中的中国投资者交易行为分析 第一节 研究对象:客户分类与指标选择 第二节 客户账户仓位构成及资金流向变动趋势分析 第三节 投资者A股买卖行为分析 第七章 牛市盛宴中的中国证券行业:盈利模式、行业结构与效率 第一节 中国券商的盈利模式选择——基于中外券商比较的视角 第二节 中国证券业的结构与效率 第三节 中国券商主要业务的回顾与展望 第四节 借鉴银保改进证券营销模式分析中篇 深度调整: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八章 宽幅震荡:都是限售股惹的祸? 第一节 股权分置改革、扩容预期及其市场反应的实证研究 第二节 股权分置改革能否促进上市公司价值的提升? 第三节 限售股解禁对证券市场的影晌 第九章 无法预料的通货膨胀 第十章 失控的国际经济环境:资贷危机的影响究竟有多深? 第十一章 大调整——夯实证券市场基础的契机下篇 前景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第十二章 创新业务与工具:股指期货推出时机及影响 第十三章 我国私募基金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第十四章 开放是促进创新与发展有效手段 第十五章 向巴菲特学习投资哲学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二、对中国(大陆)股市的经验启示  通过对中国台湾地区、日本股市历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日本的股市发展历程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泡沫破灭的原因各有各的不同,但‘大牛市’时期的特征基本相同”。  中国大陆股市和中国台湾地区、日本股市对比的相同点有如下几点:(1)都有持续数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而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股市却缺乏对等的上涨;(2)在经济起步阶段的主导产业主要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3)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都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4)都是在经济高速增长持续几十年之后,面临国际社会施加的压力,本币开始升值。并且由于升值预期引致“热钱”流入,导致流动性过剩的出现,促使资产价格膨胀。  但中国大陆拥有中国台湾地区和日本所不具备的几个方面的优势:(1)人民币升值采用渐进式升值路径,不受某些大国或国际组织的强制性施压;(2)中国大陆的人口红利基础远远超过日本,今天的中国正在分享20世纪六七十年代“婴儿潮”带来的人口红利,并且仍将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3)中国大陆拥有庞大的国内内需市场,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至今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是依靠投资、出口“两驾马车”拉动,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人均收入水平的上升,向消费型社会过渡启动的内需将确保中国经济未来几十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一)股价上涨的共同决定性因素  通过分析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当年股市价格上涨及下跌的过程,我们发现股票价格上涨由三个因素决定,即基本面、流动性以及投资者信心。  1。基本面。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均保持了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根据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商品有价格是因为商品的价值,股票价格也是一样,由股票所代表的价值决定,从小的方面来讲就是企业盈利能力,从大的方面来讲就是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  2。流动性。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股市泡沫在很大程度上都源于流动性过剩。流动性因素,即资金或钱的因素,没有资金,股票价格不可能上涨。由于各国汇率制度或中央银行制度的差异,决定流动性的因素是不同的。目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是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以及汇率升值预期引起的热钱大量流入,只要贸易顺差继续保持,汇率升值趋势不变,流动性过剩的状况就不会改变。  3。投资者信心。信心是决定金融资产价格走向的关键因素,包括基本面在内的诸多影响市场的因素经过投资者的吸收、分析、判断,最终形成投资者对市场前景的看法。投资者对市场前景是否有信心直接决定了股票等金融资产的短期供求力量对比,对价格走向具有直接的影响。  (二)对国内股市的借鉴意义  对于国内股市,也可以通过对基本面、流动性及投资者信心等因素的观察,对市场所处阶段从宏观上进行考察。基本面可以用企业利润增速和实际GDP增长率指标,流动性可以使用外汇储备增量和汇率指标。信心因素最难把握,也基本无法预测,但心理因素的存在使得股市容易脱离基本面因素发生超调,即在基本面因素和流动性因素消失之后,在信心因素的支撑下,股市还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为理性投资者提前退出股市提供时间。  1。基本面因素。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长期维持10%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我们注意到,尽管受到雪灾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2008年一季度仍然达到了10。6 %的水平,经济基本面仍然向好。中国经济增长之忧不在外部,而在萧墙之内:次贷危机给中国出口造成的影响,已经由向东盟、“金砖国家”出口的增长所弥补,但中国经济不能长期依靠出口带动,必须走消费型社会的道路;人民币升值造成了中国出口的下降,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中国经济一直面临结构升级的问题,正可以借此机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技术革新;人口红利余下的这段时期内政策发展必须要把公平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绝不能成为“未富先老”的社会。  2。流动性过剩的局面目前仍然未有改变,相关部门负责人在陆家嘴论坛已经明确指出,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流动性紧缺实际上是一种结构性短缺,对应的是流动性过剩和流动性紧缺共存的局面,也就是流动性的结构性失衡。由于经济整体上行的风险日益显现,不同经济部门、不同经济参与主体对经济运行的前景可能出现认识分歧,结合各自不同的风险偏好,出现流动性结构性失衡局面也是意料之中,证券市场也因此受到了影响。自从马克思把“价值”和“价格”两个概念明晰之后,这一对概念完全可以应用到证券市场当中来,证券的价值取决于它所代表的未来收益的价值,但证券在不同时期的价格则取决于当时的市场供求状况,证券价格的基础仍然在于它所代表的收益权价值。和马克思价格理论不同的是,证券的价格显然并非围绕价值作小幅上下波动,经常表现为偏离价值,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股市泡沫以及泡沫的破灭就是典型例证!  3。基于对基本面和流动性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证券价格的走势取决于供求力量的对比,而影响供求力量对比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市场信心。我们通过对“供给”、“需求”两个概念的仔细审视就可以发现,这两个概念共同强调“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或提供的商品数量。仅仅具有购买或提供能力,而没有购买或提供意愿是不会对商品价格形成影响的。我们再用大小非解禁作为例子来说明。解禁的限售股数额惊人,但这并不代表解禁限售股这股洪水一定会冲垮证券市场的价格,没有抛售意愿的解禁股并不构成供给。解禁限售股套现是因为他们对市场没有信心,认为股价会下降,等到将来抛售会损失更大,而买方也认为市场会继续下行,从而买入意愿也不强烈。自从印花税下调以来,市场经历了不大不小的一阵上行,事实上印花税并没有改变整体经济增长状况以及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就是说,证券所代表的未来收益的价值并不会因为印花税下降而增加,但是股市确实在上涨,这就是信心的力量。投资者确信政府不会放任股市就此下跌,终于出手救市了,看好后市,股市自然上扬。但必须意识到,投资者信心是极易逆转的,没有稳健的经济基本面作为后盾,一个很小的突发事件的冲击都可能会导致投资者信心的逆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股市 PDF格式下载



国内研究股市的书好的不多,这本书有理论深度,我喜欢,谨向作者表示敬意!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