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长三角与日本东海地区的产业经济发展(第2辑)

姜宁,李晓春,(日)多和田真 主编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出版时间:

2010-9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作者:

姜宁,李晓春,(日)多和田真 主编  

页数:

379  

字数:

349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日本东海地区是指以名古屋市为核心城市,包括爱知县、岐阜县、静冈县和三重县的地区。东海地区总人口1500万人,约占日本全国的8.7%;面积约2.9万平方公里,约占日本全国的8.1%。东海地区是日本制造业的三大集群地之一(另外两个为东京和大阪地区)。中国长三角地区是指以上海市为核心城市,包括江苏省中南部8个城市、浙江省北部7个城市的地区。长三角地区人口8100余万人,约占全国的6.3%;面.积约10.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1%。长三角地区是中国制造业三大集群地区之一(另外两个地区是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  多年来,日本东海地区的制造业走以政府推动的“产、官、学一体化”(即产业、政府、大学和研究机关的有机联合)的产业集群发展道路,不断创新技术和产业,从而逐步优化了产业结构。日本的东海地区自古以来制造业就比较发达,其中尤以纺织、窑业、酿造业等蜚声海内外。二战后,东海地区的传统产业在吸纳、消化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努力开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由传统轻工业向汽车制造、家用电器、商用机器的产业转型,创新出一批世界级企业。丰田汽车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选择了具有很强关联效应的汽车产业为主导产业,形成由主导产业为核心、中小企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依靠这样的产业发展政策,日本东海地区的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

内容概要

日本东海地区是指以名古屋市为核心城市,包括爱知县、岐阜县、静冈县和三重县的地区。东海地区总人口1500万人,约占日本全国的8.7%;面积约2.9万平方公里,约占日本全国的8.1%。东海地区是日本制造业的三大集群地之一(另外两个为东京和大阪地区)。

书籍目录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与对策思考什么因素导致了“用工荒”?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我国本土制造业企业出口贸易的决定——以江苏省为例的实证分析税收竞争、经济集聚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专业化与多样化的技术外溢效应:基于苏浙两省创新绩效的对比研究行政中心,还是经济中心?——中国沿海地区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经济增长比较长三角经济增长中的土地利用——基于对长三角主要特征城市的实证分析长三角地区技术进步状况考察长三角地区发展模式、经济结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名古屋新产业创新的可能性及其对策本土化及其对盈利能力的影响——以在日外国子公司为例东亚结构转型及新型产业集聚东海地区外国劳动者的实况与特征——以中国人和日裔巴西人为中心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与中小企业创新的冲突——江苏省与爱知县的比较

章节摘录

  过建立我国本土企业控制的国内价值链,带动关联产业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完成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和对策之一。首先,本土企业为主会使经营利润更可能留在本国,而不是汇出和外流。同时,国内价值链包含着高附加值的环节,这使得中国可以取得更多的资本利得。这些利润就为继续的投资和缩小地区差距提高了物质基础。建立国内价值链后,中国不仅可以在国内不同地区间整合要素禀赋,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也可以通过把订单外包到其他国家,利用他国的禀赋优势。此时,产业转移就成为中国主动在全球整合资源的行为。可以充分发挥国内外产业特别是国内循环的产业间的关联效应,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改变全球价值链在国内链条太短的缺陷。同时,链条的延伸和完整,带来了生产的迂回和专业化的加深,不仅可以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而且可以积累高端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  5.发展现代生产者服务业、调整优化制造业结构。生产者服务业作为独立的产业部门,以其强大的支撑功能成为制造业增长的牵引力和推进器,是制造业起飞地“翅膀”和“聪明的脑袋”。现代制造企业正按照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原则,充分地走向“扁平化”、“柔性化”和“精细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长三角与日本东海地区的产业经济发展(第2辑) PDF格式下载



三本都要了
质量不错
整体感觉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