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金融抑制、金融改革与“三农”发展

牛凯龙//张薄洋 中国财经
出版时间:

2011-4  

出版社:

中国财经  

作者:

牛凯龙//张薄洋  

页数:

285  

内容概要

  
中国农村地区和广大农民对于新中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农村地区是新中国革命的摇篮;在建国第一个30年,新中国工业化必需的资本积累主要来自农民的饭碗;改革开放率先在农村开始,中国农村和农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奠定了必要的社会基础、经济基础和要素基础。时光飞逝,转眼新中国成立已一甲子,中国经济建设也取得了重大成就,CDP总量接近日本,位居世界第三位;贸易总额接近德国,位居世界第三位,住房、汽车、旅游等消费已深入城市家庭。然而,中国农村仍未有效摆脱生存困境,城乡分割像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使广大农民距离现代生活渐行渐远,“三农”问题日益成为一个严肃而丰富的课题。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深化财税、金融、外贸和投资体制综合改革》(课题批准号06&ZD03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作为一个初步研究成果,希望得到各位学界前辈的不吝赐教。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三节 基础概念与理论依托 
 第四节 文?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五节 主要结论与创新之处 
 第六节 主要困难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第二章 农村金融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传统的金融发展理论 
 第二节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章 中国农村经济与金融供给体系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概况 
 第二节 中国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的动态变迁 
 第三节 “三农”发展中的金融因素 
第四章 中国农村金融供给抑制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模?设定与变量选择 
 第二节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与金融发展的实证检验 
 第三节 城乡差距与金融发展差距的实证检验 
 第四节 实证结论 
第五章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功能异化与供给抑制 
 第一节 农村金融体系功能异化的表现 
 第二节 我国农村金融供给抑制的一般原因 
 第三节 过度管制与农村金融供给的闭锁效应 
第六章 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建设的国际借鉴 
 第一节 国际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的模式和类型 
 第二节 发达国家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 
第七章 构建中国特色新型农村金融供给体系 
 第一节 中国特色金融供给体系的内涵 
 第二节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9.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一般是指国民财富或社会财富的增长,即社会产出的增加,在统计上表现为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增长。经济增长,作为人类长期社会活动的主要内容,其内涵应比上述内容广泛得多。1971年,库兹涅茨(Kuznets)在领取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致辞中,把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定义为向人们提供日益增长的不同经济商品的能力,这种日益增长的能力是以技术进步以及所要求的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调整为基础的。根据库兹涅茨的观点,经济增长是一种提供经济产品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一种系统耦合状态,即先进的技术、制度和思想意识的协调与完善。根据此定义,库兹涅茨给出了现代经济增长的六个特征:人均产值和人口的高增长率,生产率的高增长率,经济结构转型的高速率,社会结构及意识形态的快速转变,技术进步和现代经济增长扩散的局部有限性。这一概括性阐述既是对现代经济增长的描述,也包含了推动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尽管经济增长很重要,但经济增长不等于社会发展。亚当·斯密在其晚年倾心修订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可以说,斯密已开始认真考虑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了。本杰明·M.弗里德曼在《经济增长的道德意义》中指出,经济增长要能够促进社会公民们的社会、政治与经济福利。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金融抑制、金融改革与“三农”发展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