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上海文化发展报告

叶辛,蒯大申 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叶辛,蒯大申 主编  

页数:

381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上海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成果。这一课题每年以上海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作为研究主题,以年度研究报告的形式发表成果,从2000年以来,已连续出版9本,本书为第10本。 《上海蓝皮书·上海文化发展报告(2009)》以“文化大都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从理论视野、产业展望、政策研究、案例分析以及异域经验的借鉴等多个侧面展开了对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的研究。 本书“总报告”对2008年上海的文化发展历程作了全面回顾,并对上海提出建设“文化大都市”宏伟目标的历史过程、文化大都市建设的重大意义及文化大都市的丰富内涵作了阐述。“理论视野”部分从上海文化的独特性,从基础理论、现实反思、文化特征、文化交流、发展路径、消费文化等几个层面,探讨了建设文化大都市的理论支撑,并具体分析了2010年世博会和公共图书馆对于上海城市文化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产业展望”部分在2007年文化产业发展状况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根据2008年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态势,继续深入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上海文化产业建设和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在上海都市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性研究中,对文化创意产业驱动下的两种都市旅游产品创新机制进行细化探索。“政策研究”部分从民间文化资源的挖掘、著作权保护、“三民”文化的保护、网络文化等几个方面指出了相关政策制定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促进城市文化建设在政策机制方面的保障。“案例分析”部分推出了上海国际艺术节“天天演”活动的实践与思考和上海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情况,在两个比较成功的个案中介绍了上海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他山之石”部分则比较深入地介绍和分析了巴黎城市文化建设、日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民营化、2012年伦敦奥林匹克遗产行动计划、北美地区非营利性文化组织的盈利模式考察以及中国台湾的“社区总体营造”计划的设计与实践过程,为上海的文化大都市建设提供了多方面有益的借鉴。 参与本书撰写的专家和研究人员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图书馆、上海市黄浦区、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现代管理研究中心和台湾表演艺术联盟。

书籍目录

总报告理论视野 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反思 世界大都市的文化特征及发展路径 大都市国际文化交流发展战略 消费文化语境中的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 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城市文化发展的影响 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及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产业展望 全球化背景下的上海文化产业发展 上海都市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互动关系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未来可能政策研究 挖掘民间文化资源,增强城市文化活力 上海“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保护与公共政策 挑战与对策: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 网络互动与上海的都市文化建构案例分析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天天演”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大都市建设的基础工程他山之石 巴黎的启示:尊重历史与文化多样性 日本公共服务的民营化:PPP(Public Private Pannerships) 2012伦敦奥林匹克遗产行动计划及其启示 非营利性文化组织的盈利模式考察:以北美为例 理念与实践:台湾“社区总体营造”的文化追求后记

章节摘录

  通过这一复杂有序的过程,推出的战略涵盖面更广,而且重点突出、具体精致。2003年发布的《伦敦:文化资本,市长文化战略草案》提出,伦敦的文化战略,是要维护和增强伦敦作为“世界卓越的创意和文化中心”的声誉,成为世界级文化城市。伦敦的文化目标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卓越,即增强伦敦作为世界一流文化城市的地位;二是创新,即把创新作为推动伦敦成功的核心;三是可参与,即确保所有的伦敦人都有机会参与到城市文化中;四是效益,即确保伦敦从它的文化资源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其口号“公平的城市、人民的城市、绿色的城市、便捷的城市、繁荣的城市”,也显示伦敦希望借文化领域的建树获得全面的利益:对外,加强辐射力度,在世界范围内获取资源;对内,加强文化融合,使城市的持续发展获得动力。在这一战略中,文化不是全然孤立的,而被置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联合体中,起着统合全局的轴心作用:协调交通规划与文化设施;兼顾城市“硬件”的规划与公共场所蕴涵的文化价值;由城市文化的发展,获得旅游业、海外投资和商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巴黎的定位长期以来也都很明确,即成为“世界的时尚之都,欧洲的经济首都,欧洲大陆向世界开放的门户”,定位的重点在于依托欧洲。巴黎有意于把自己提升为欧洲大陆深厚、多元和活跃的文化内涵的整合平台,并从这里向世界输出。比起伦敦,巴黎的定位少一些“世界中心”的自许,多一些交流、互动的意愿,它的基础是巴黎对于本身地位有非常现实的认识:总体看来,它的世界大都市的地位不如伦敦强固,但它与欧洲大陆的关系,比伦敦密切得多,这是绝不会枯竭的文化资源。此外,巴黎也同样不会忽略城市内部的融合问题。法国文化部文化发展计划提出“就近服务”的指导思想,强调发展就近的公共服务、建设舒适的生活环境、保持城市的活力、支持创意等。  台湾新闻主管部门在2000年制订了将台北建为“自由化、多元化、国际化”亚太媒体中心的计划。但是,台北的总体定位,首先是立足东亚,它的基调,是建立亚洲文化核心区域的“亚太文化之都”。这一定位,避免了对西方大都市的简单模仿,也避开了与西方大都市之间在部分产业上的直接竞争,认识到本身相对较为弱势的地位,把重点放在本土资源之上,辐射范围也适当调整。台北较为内敛和现实的态度还表现在:确定自己在21世纪的发展方向,是“健康生态城”和“好山好水好人居”的宜居城市,这使它的文化发展战略有了充实的内容和明确的愿景。


编辑推荐

  《上海蓝皮书·上海文化发展报告》由来自党政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有关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和研究人员参与撰写,每年有重点地对上海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对上海文化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思路和政策建议,同时对下一年度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建设“文化大都市”的目标,体现了上海文化发展新的历史要求,体现了上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种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自觉。2009年,本书以“文化大都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从理论视野、产业展望、政策研究、案例分析以及海内外经验借鉴等多个侧面展开了对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的研究,对上海提出建设“文化大都市”宏伟目标的历史过程、重大意义、丰富内涵以及多种路径作了深入研究和阐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上海文化发展报告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