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在北京
2009年6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意)阿里吉
411
路爱国,许安结,黄平
无
1960年代中期,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写道:“20世纪开端时,欧洲在亚洲和非洲的势力处于顶点,似乎没有任何国家能与欧洲的武器和商业优势相抗衡。60年之后,欧洲的支配地位却只有痕迹可寻了……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这样剧烈的大逆转发生得如此迅速。”亚非各族人民地位的改变“是新时代到来的一个最可靠的标志”。
本书是作者两部早期著作《漫长的20世纪》与《现代世界体系的混沌与治理》的续集和延伸,集中论述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形成的两个最为重要的过程:一个是新保守主义的“美国新世纪计划”的出现与消亡,另一个是中国成为东亚经济复兴的领导者。 本书的主要分析重点是美国和中国,它们是全球变革演进的关键角色。 本书的目的既要根据亚当·斯密的经济发展理论来诠释全球政治经济中心从北美向东亚的转移,又要根据这种转移来诠释《国富论》。为实现这个双重目的所做的努力贯穿于全书始终。
乔万尼·阿里吉(Giovanni Arrighi,1937~2009),政治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世界体系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1998年开始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1937年出生于意大利,1960年获米兰博克尼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早期学术活动主要在意大利进行;从1970年代末开始任教于美国。著有《漫长的20世纪》、《现代世界体系的混沌与治理》等,他的著作已经被译成15种以上文字在全世界出版。
阿里吉教授于2009年6月18日上午11时在美国巴尔的摩市平静地离开人世。他在2008年7月诊断出患有癌症,身后留下妻子贝弗利·西尔弗和儿子安德里亚。
资本的曲折道路(代序)——乔万尼·阿里吉访谈录前言与致谢绪论第一篇 亚当·斯密和新亚洲时代 第1章 马克思在底特律,斯密在北京 新斯密马克思主义 斯密动力和大分流 挥之不去的斯密遗产 第2章 亚当·斯密的历史社会学 市场是政府的工具 竞争和利润率下降 分工和人口素质的恶化 通向富裕的另类道路 财富和权力 第3章 马克思、熊彼特以及资本和权力的 资本的“无休止”积累 资本主义危机和创造性破坏 回顾和预览 第二篇 追踪全球动荡 第4章 全球动荡的经济学 不平衡发展:从繁荣到危机 生产能力过剩和持续停滞 不可持续的复兴 比较两个长期低迷时期 第5章 全球动荡的社会动力 阶级冲突和资本家之间的竞争 透视南方 美国复兴的金融基础 第6章 霸权危机 美国霸权及其信号危机 金融化和货币主义反革命 “流金岁月”:垂死危机的序幕 回顾和预览 第三篇 霸权正在解体 第7章 没有霸权的统治 挥之不去的越战综合征 全球化计划的夭折 中国综合征 第8章 历史资本主义的领土逻辑 过度积累与空间生产 剥夺性积累 过度积累与金融化 资本主义权力战略的源起 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融合 第9章 从未存在的世界国家 美国保护的性质不断变化 可有可无的美国? 回顾和预览 第四篇 新亚洲时代的谱系 第10章 “和平崛起”的挑战 向中国崛起让步 走向新冷战? 走向调整与适应? 快乐的旁观者? 未知的长城 第11章 国家、市场与资本主义,东方与西方 五百年的和平 市场经济与中国走向富裕的“自然”道路 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家 融合与混合 美国霸权和日本崛起 第12章 中国崛起的根源与动力 中国的开放:斯密对弗里德曼 无剥夺积累 中国崛起的社会根源 经济成功的社会矛盾 后记参考文献
第1章 马克思在底特律,斯密在北京 1989年政治风波前夕,费正清(John K·Fairbank)写道:“中国近年来的现代化努力,其规模之大超乎想象。” 中国能从指令性经济切换到产品、资本、人员,甚至理念的自由市场吗?如果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还会存在下去吗?这是一个19世纪典型的铁路和城市建设与后工业时代电子技术蓬勃发展齐头并进的时期。西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提出的问题与中国自身价值观的重新评价进行着竞争。变革迅猛异常;中国的发展开足了马力。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16世纪以来如此为众人所仰慕,现在却难觅踪影。难怪邓小平的改革不但让我们迷惑不解,也让一些中国人迷惑不解。 改革的成功完全出乎预料。托马斯·罗斯基(Thomas Rawski)指出,“没有哪个经济学家料想到中国有如此巨大的能动力”。甚至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也弄错了。东亚经济扩张进入其中国阶段的时候,他认为,东亚对投资和劳动力农转工的严重依赖,与华沙条约国在1950年代类似的依赖状况很相似。他得出结论说:“2010年回头再看,当前根据近期趋势推导出亚洲将取得领先地位的预测,很可能就像从勃列日涅夫年代回头来看根据1960年代的高点预测苏联将取得工业领先地位一样愚蠢。”更糟的是,1996年在台北的一次会议上,一位“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告诉听众说,“选择了正确改革道路”的是俄罗斯,而不是中国,这个看法在次年得到了《经济学家》的共鸣,该杂志认为,如果不放弃渐进式改革转而采取中国式休克疗法,中国的经济转型及其增长就不能维持下去。 尽管在1997~1998年东亚危机期间中国的经济增长放慢了,但中国避免了那些采纳了《经济学家》建议的国家所经历的灾难。事实上,鉴于危机的最坏后果并未出现在中国,约瑟夫·斯蒂格里茨(Joseph Stiglitz)把《经济学家》的论点倒转过来,认为中国的成功恰恰在于没有放弃渐进主义转而采取所谓“华盛顿共识”所倡导的休克疗法。他声称,与俄罗斯不同,中国“从未把目标(人民福利)混同于手段(私有化和贸易自由化)”。 它认识到,要维持社会稳定,它就必须避免大规模失业。创造就业必须与结构调整同步推进。中国的自由化是逐步进行的,采用的方式是确保把配置不当的资源转移到能够更有效利用它们的地方,而不是把它们滞留在于事无补的失业中。两年后,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和英国外交政策研究中心(Foreign Policy Center)成员乔舒亚·库珀·雷默(Joshua Cooper Ramo)提出,现在可以说,正在出现一个“北京共识”。
★《亚当·斯密在北京》是著名社会学家乔万尼?阿里吉的最新力作,由路爱国、黄平等精心翻译,汪晖等海内外著名学者强烈推荐,被称为“迄今有关‘中国崛起’的最好著作”。 ◆在“以往的经济学大师”中,斯密很可能是其著作“被引用最多而被阅读最少的一位”。但无论是否如此,他和马克思一样,肯定是遭受误解最深的一位 ◆“发现”斯密在北京并非海市蜃楼。斯密本人不但把中华帝国晚期看做市场发展的一个样板,而且他还认为中国几乎达到了那种发展的顶峰。斯密把中国而不是欧洲看做政府最应该追求的那种市场经济发展的典范。 ◆中国作为经济和战略伙伴的吸引力远远超出了东亚地区。中国的崛起确实使人回想起美国在20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崛起。 ◆中国不是苏联,苏联是帝国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与之相反,“目前领土范围内的中国实际上已存在了2000年”。中国对合作意愿的肯定以及对军事挑战的否定,都体现了这样一种形势的战略现实。
无
社科院美国所的几个老师翻译的,乔万尼对国富论和中国经济的重新观察。虽然还没有看完,但是从翻译的水平和内容的深刻程度上都是相当不错的。虽然纸质很一般
刚开始读,比较高深,读着吃力。本书深入浅出的给读者展现剖析亚当斯密的商品经济和自由贸易等经济理论。兼有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分析,及二者的对比。我对此只知皮毛,真想先补补国富论、道德情操论、资本论等原著了。又怕没时间。
这本书是这位意大利作家,对于中国崛起这一问题的些许看法,看上去仿佛是杂乱无章的,但其实实际上却是充满着其中的内涵.
中国崛起的很好的论述
非常适合经济、城市规划人员阅读!
分析得入情入理,这种方法在国内没有,因此特别有意思。
前两天还29.3呢,刚一买就降价了!!!
正在看陈坤的书,挺真实的……做有才之人!
不错的一本书,值得一看,不错不错
不管从设计、纸张、还是内容来讲,这本书都很合我味口,虽然初读会觉得有点生涩。。。总之很不错~
送货快,正版书,比在书店买便宜
很不错的图书,值得一读
可惜,我看不太懂,经济学知识太少,看着费劲
实在太长,没有读完。本书适合浮躁的阅读心态。文中指出美国缺乏对中国的具有延续性的政策,深有同感。
写的极其啰嗦,充满了无数的摘录。一本大杂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