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市场化与中国农村制度变迁

蔡立雄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蔡立雄  

页数:

392  

Tag标签:

无  

前言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2008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农村改革的成就进行了评价,认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并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领导人民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面临的共同课题,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因而,这一问题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经济学者的普遍关注。

内容概要

本书以农村经济市场化的启动及其发展为背景,强调制度演进的整体变迁的视角,对近三十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进行系统的刻画,集中论述了中国农村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博弈过程、演进方式、变迁绩效,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原因、主体、路径等理论焦点问题进行考察,得出了一些新结论,对农村制度改革和政策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蔡立雄,1973年生,男,汉族,福建漳浦人,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龙岩学院副教授。2008年6月毕业于西北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在校期间,师从著名经济学家何炼成教授,并在他的指导下,开始全力从事制度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研究,先后在《经济学家》、《经济学动态》、《经济评论》、《改革》、《当代经济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光明日报》以及国研网、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等媒体全文转载;参编著作两部;参加省部级以上课题2项。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逻辑思路 二 相关概念 三 基本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四 主要研究方法 五 研究内容主要的创新点与不足第二章 制度经济学及其对农村制度变迁的理论解释——文献评述 一 从新古典经济学到新制度经济学 二 制度的经济功能 三 制度产生与演化的逻辑 四 制度经济学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理论中的运用和发展 五 制度经济学在中国农村制度变迁中的运用和发展 六 现有研究的不足第三章 市场化、价格差异与中国农村制度变迁 一 经济市场化及其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二 相对价格的变化是市场化发展与制度变迁的中介 三 在转型经济中,政府是制度变迁的第一驱动力和保障力量 四 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与制度变迁的理论考察第四章 中国农村市场化发展的测度 一 现有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测度的研究评述 二 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的指标体系构建 三 农村经济市场化水平的具体计算方法 四 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的测定(1996~2005年) 五 2004年各地区农村经济市场化的相对进程第五章 中国农村市场化发展与制度变迁的历史分析 一 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演进与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 二 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与制度变迁的主要成就与不足第六章 中国农村经济主体的行为分析与制度选择 一 人的行为与制度的起源和变迁的一般描述 二 农地产权制度和经营制度的可能选择集与收益成本分析 三 中国农村经济主体的制度选择与行为 第七章 中国农村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 一 主要新制度经济学家关于制度供求的基本理论 二 影响中国农村制度变迁的需求因素分析 三 诺斯和樊纲模型的改进与影响中国农村制度变迁的供给因素分析 四 制度变迁理论的修正与补充 五 中国农村制度变迁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第八章 经济市场化与中国农村经济组织变迁 一 农户间合作与农村经济组织 二 市场化与中国农村传统的非正式组织的演进 三 市场化条件下的中国主要农村经济组织的变迁第九章 以市场化为基础的中国农村制度变迁的绩效分析 一 经济绩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二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绩效的基本描述 三 制度变迁与农业发展的实证研究 四 中国农村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分解 五 制度变迁与中国农村反贫困第十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场新的大规模制度变迁 一 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的理论问题评述 二 经济市场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条件和原因 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 四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培育新农民、新组织 五 2006年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分析第十一章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展望。 一 结论 二 进一步研究展望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导论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是市场化,新的经济体制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强大激励,使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达到9.8%,中国经济由此也被认为是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成功的范例,热若尔?罗兰更是指出,1989年以前唯一的重要转型经验是中国的经验。农村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的改革正是从农村起步的,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提高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改变了农村的生产条件和家庭与社会结构,在近三十年时间里所实现的农村经济社会的变革,不仅是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世界上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发生的改革,都不能与中国农村的成功相媲美”。农村经济的市场化及其演进是农村制度变迁的背景,而农村产权制度、经营制度、人口再生产与流动制度以及相关的各种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变迁正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所带来各利益相关方行为的变化以及由此所诱发的农村制度变迁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中总结农村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的规律,对社会义新农村建设进行深层次的理论探究。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市场化与中国农村制度变迁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