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史话

隋元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隋元芬  

页数:

17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由隋元芬编著。
  本书讲述了:19世纪的中国正处于清王朝的统治下,主要还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农业国家。但当时西方各国却早在18世纪就步入了工业时代。从19世纪开始,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一些西洋的工业产品也随着坚船利炮涌入中国,在对中国人民进行经济掠夺的同时,也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方便。本书就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西洋器物传人中国的情况,其中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日用消费品、市内交通工具、远距离交通工具、通讯设备、文化娱乐用品、兵器、电器等。

作者简介

  隋元芬,女。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为中央电视台总编室副研究馆员。发表有《清末的两家京师图书馆》、《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兴起》、《信息时代的图书馆传统业务》等论文。

书籍目录

一 日用消费品
 1.缝衣针
 2.肥皂、牙粉、牙膏
 3.蜡烛、煤油
 4.火柴
 5.化妆品
 6.纸
 7.酒、饮料
 8.罐头
 9.医药
二 市内交通工具
 1.马车
 2.人力车
 3.自行车
 4.汽车一
 5.电车
三 远距离交通工具
 1.轮船
 2.火车
 3.飞机
四 通讯设备
 1.电报
 2.电话
 3.无线电通讯
 4.广播电台、收音机
五 文化娱乐用品
 1.照相机
 2.幻灯
 3.电影
 4.留声机
 5.机械计算机
 6.打字机
 7.录音机
六 兵器
 1.手枪
 2.步枪
 3.冲锋枪
 4.机枪
 5.前装炮
 6.后装炮
 7.坦克
 8.舰艇
 9.雷达
七 电器及其他
 1.电灯
 2.电扇
 3.电梯
 4.洗衣机
 5.缝纫机
 6.x光机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山东省城济南,直到1903年3月才出现第一辆人力车,是省工艺局制造的。“市人以为罕见”,纷纷乘坐。因当地无马路,无法推广。《大公报》记其事云:“近来四五日间,乘此车者不少,将车碰坏者,将人摔下者,层见叠出。缘省内大小街巷,均系石路,多年失修,坑坎甚多;而拉车者又不得法,以致常有倾跌。将来非将路修好,不能畅行。”  在清末的天津和上海,电车和人力车是与市民关系最密切的两种市内交通工具。电车由外国公司经营,有明确的价格表,而人力车的管理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车夫欺生,对外地乘客漫天要价,负责城市治安、交通、卫生诸事业的巡警厅对人力车撒手不管,舆论界对此极其不满。1905年,《大公报》发文《敬告巡警局天津人力车急当整顿》,指陈这一弊病:“(车夫)看见外方来客,不知路径的,下了火车,所去的地方不过一二里,他就讹索五六角之多,叫人怨骂天津的人怎么这样凶恶。”文章要求:“第一要紧的,先要按公平,由官中定一个车价表。凡是车站及要路口,标明由何处到何处,车价若干;若论时刻的,每点钟定准车价若干;如有讹索外方过客的,准过客告明巡警,立刻将车夫扭局罚办。这并不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这与国家政治的美恶,人民风俗的诚实虚诈,大有关系……这样看来,这件事也是官长的责任,该当整顿的。”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史话 PDF格式下载



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西洋器物传人中国的情况,主要包括日用消费品、市内交通工具、远距离交通工具、通讯设备、文化娱乐用品、兵器、电器等,这些都是大部分读者总会遇到但又很难搞清楚的问题。尽管篇幅不长,但本书读来十分有趣,令人大长见识。读这一本书,就可以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作为普通读者,我们需要更多这种能够解答疑问的好书。


趣味性较强,既了解了发明的经过,又了解到了这些器物是如何传入中国的。


因为喜欢中国古代生活史,这本小书就成了必购书之一。对我而言,篇幅虽不大,但内容很充实。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