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简牍史话

王子今 赵宠亮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王子今 赵宠亮  

页数:

197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救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入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话》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内容概要

  在中华文明史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种特殊的书写材料曾经被作为重要的古代文化载体,这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就是简牍。在中国文书史的简牍时代,所有的文明创造和所有的文明积累,都曾经由这种竹木材料所记录,所传承,所反映。通过这些简犊,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当时社会的政治形式、军事制度、经济条件、社会构成、生活实况、文化形态乃至时代的精神风貌。所以说对简牍资料进行研究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近世大批简犊资料的发现,特别是以现代科学考古发掘方法所得到的大量简牍,不仅为简犊的研究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而且我们能够通过这些宝贵的出土文献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古代社会。《简牍史话》便是介绍了简牍的形制、文化内涵、历代简牍发现、简牍研究的历史进步等内容。

作者简介

王子今,1950年12月生。1982年1月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1984年12月西北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责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主要从事秦汉史研究,已出版《秦汉交通史稿》、《秦汉区城文化研究》、《秦汉社会史论考》、《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等学术专著3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500篇、其他学术文章250余篇。赵宠亮,1982年7月生,河北省永年县人。2005年6月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8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11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生国学院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文物》编辑,研究方向为秦汉史与秦汉考古。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书籍目录

引言1一 简牍和简牍学3 1 文明创造的历史记录3 2 丰厚的文化遗产6二 中国文书史的简牍时代13 1 简牍的最初应用13 2 战国秦汉时期的简牍18 3 纸的普及和简牍的隐退26 4 晚世简牍的孑遗31三 简牍的形制35 1 简牍取材36 2 简牍加工40 3 简牍编联44 4 简牍规格48 5 简牍缮写58 6 简牍削改63 7 简牍题署67 8 简牍符号71 9 简牍的特殊形式75四 简牍的文化内涵81 1 官文书简牍:政治史的写真81 2 民间简牍书信:社会生活的生动画卷88 3 简牍经济史料91 4 简牍社会史料98 5 简牍军事史料102五 历代简牍发现109 1 从伏壁藏经到汲冢遗书109 2 古代纸文书时期的简牍出土115 3 流沙坠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伟大发现119 4 西北科学考察的工作收获121 5 1949年以后的简牍发现124六 简牍研究的历史进步162 1 古人对前代简牍的认识与早期简牍研究162 2 简牍发现与20世纪历史学的进步168 3 简牍的科学整理与科学研究174 4 海外简牍学180后记185参考书目189

章节摘录

版权页:在中华文明史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种特殊的书写材料曾经作为重要的古代文化载体。这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就是简牍。所谓“简牍”,起初是竹简和木牍的全称。竹简,是将竹子剖截成规则的片状而制作的书写材料。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竹部》中说:“简,牒也。从竹,间声。”同书《片部》中又说:“牒,札也”同书《木部》中则又说:“札,牒也。”可见,当时已经普遍应用分别以竹质材料和木质材料制作的“简”了。木牍,是将木村剖截成规则的片状而制作的书写材料。《说文解字•片部》中说是:“牍,书版也。”又说:“版,片也。”《说文解字》对“片”的解释则是“判木”,也就是指把木头剖破成片状。《说文解字•木部》又说到了“椠”是粗帛的牍,另有一种解释则说,“椠”是示经书写的牍。在纸作为主要书写材料得以全面普及之前,简牍即是中华民族记录古代文化的基本载体。当纸在民间广泛普及之后,当时有些地区、有些部族仍然使用着简牍书写文字。简牍作为一种质朴平易的文化存在形式,记载着当时许许多多生动地历史故事。在中国文明史的简牍时代中,帝王的尊贵、智者的深思、军人的勇武、民众的苦难,都一笔一画,真切具体地记载在这朴素无奇的各种竹条和木片上。

后记

简牍,是一种文书样式,同时体现出历史上的一种文化形态。 简牍,是曾经通行的一种信息载体,同时又代表着文化演进的一个历史过程。 意大利、英国、瑞士等地罗马帝国时代的遗址曾经出土简牍。日本和韩国也有数量较多的简牍资料发现。但是如中国这样保留文化内涵如此丰富的简牍遗存,具有学术基础如此深厚的研究条件,实在是在文明史的历程中曾经长期居于优势地位的迹象之一。中国的传世文献浩如烟海,出土的简牍资料印证着古书的内容,又充实和丰富了古书的记载。 中国的简牍学研究者当然应当努力钻研,不断推出新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以无愧于如此丰厚的文化遗产。 用简明的笔调写清楚简牍应用和简牍研究的历史,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 笔者在简牍研究的队伍中,是识见浅薄的后学。当初受谢桂华先生委托承担这本书的写作任务时,内心难免不安。仰对这门宏大精深的学问,个人学力不逮,正如居延汉简所见汉代人习用语所谓“不事用”、“不任事”、“不鲜明”。 本书能够完成,幸而有前辈学者的大作可以学习,有诸位师长与学友可以请教。记得最初涉足简牍研究,得林剑鸣教授和谢桂华研究员指导。他们推进中国简牍学的艰苦努力,至今令人缅怀。 谨此感谢北京师范大学何兹全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林甘泉研究员、北京大学田余庆教授、清华大学李学勤教授、复旦大学裘锡圭教授等先生的教诲! 感谢北京大学李零教授、清华大学赵平安教授、沈建华教授、武汉大学陈伟教授、李天虹教授、彰化师范大学陈文豪教授、湖南大学陈松长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刘乐贤教授、复旦大学刘钊教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胡平生研究员、李均明研究员、刘绍刚研究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邢义田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徐世虹教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高大伦教授、甘肃省考古研究所张德芳教授、山西大学赵瑞民教授、中山大学刘昭瑞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孙家洲教授、肇庆学院周苏平教授多年来对我在简牍学研习方面的诸多帮助! 因学力所限,本书疏误在所难免。笔者真诚地欢迎读者的批评与指教。 虽然本书难以准确地描述简牍出现以至于稍亡的历史,难以科学地说明简牍在文化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难以全面地概括简牍学研究的状况,但是如果能够使关心简牍学研究的读者由此得到点滴的借益,则笔者亦以为幸甚! 本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距今已时隔11年多。此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再版,请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赵宠亮补写了关于初版书稿完成后新发表简牍资料和简牍学研究主要成果的信息。原书一些明显的错误阙失,也予以补正。 近年来,若干高校相继收藏保护了一些因盗掘、走私而流散的战国秦汉简牍资料。对于这种称作“购藏”的方式是否从根本上有利于文物的保护,还存在不同意见。但是我们看到,因这种形式推进的简牍研究,确实走上了新的阶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湖南大学等高等学校通过对这些资料的保护、整理、研究,提升了简牍学的水准。一些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直接参与整理,保证了工作效率,也有利于学术新人的成长。这一情形与复旦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院校简牍学研究的相继兴起,改变了以往简牍学学术力量多集中于若干专门研究机构和考古部门的状况,显现出这一学科的新的生机。就我所知,数年来,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以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都先后有读简班活动,青年学生踊跃参与,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老师们亦热心参与指导,形成了很好的学术气氛,我们因此可以乐观地预见简牍研究的学术前景。看到一批又一批简牍学新生力量的成长,是我们最高兴的事情。 本书增订面世,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高世瑜、黄丹等朋友们付出很多心力,谨此亦深心致谢。 王子今 2011年雨水、惊蛰之间 于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编辑推荐

《简牍史话》编辑推荐:简牍,是一种文书样式,同时体现出历史上的一种文化形态简牍,是曾经通行的一种信息载体,同时又代表着文化演进的一个历史过程。中国的传世文献浩如烟海,出土的简牍资料印证着古书的内容,又充实和丰富了古书的记载。王子今、赵宠亮所著的《简牍史话》便是介绍了简牍的形制、文化内涵、历代简牍发现、简牍研究的历史进步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简牍史话 PDF格式下载



简牍,就是竹简和木牍的合称,是一种书写材料。本书介绍了简牍的形制,文化内涵。历代简牍的发现,文书史的简牍时代。简体横排,32开,131千字,190页,2012年3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了解足以


一本薄薄的小册子,简洁


介绍简牍情况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