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教育视野下的有效教学
2012-3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魏清
383
全人教育视野下的有效教学是学校而向现代化教育,在全人教育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实行的一种先进教学模式。全人教自在英国等欧洲国家已经实行多年,具有成熟的经验。近年来,我国开始引进这先进的教学模式。江苏省淮阴中学就是国内较早研究有效教学并卓有成效的单位之一,《全人教育视野下的有效教学》就是瓣淮阴中学结合自己学校的教学实际,在对伞人教育视野下的有效教学进行全面探索的基础上,所作的经验总结。
魏清男,1956年9月生,1982年6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一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获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研究领域主要为:语文学科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曾主编《中国古代小说百部精华》、《古典诗词读赏》、《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等著作。在《中学语文教学》、《阅读与鉴赏》、《江苏教育研究》等杂志发表多篇教育教学及管理方面的论文。在“有效教学”方面有突出研究,成果多次获省级以上奖励。
第一篇 绘制蓝图:以全人教育思想引领学校的发展
第一章 寻根溯源:全人教育思想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全人教育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全人教育思想的阐释
第二章 审时度势:全人教育理念的重新升温
第一节 时代发展的脉搏与全人教育观的契合
第二节 “全人教育”对学校面向未来的意义
第三章 终极关怀:全人教育视野中重释“有效教学”
第一节 全人教育视野赋予“有效”新内涵
第二节 全人教育视野中“有效教学”研究的立足点
第二篇 兼容并包:以全人教育视野指导有效教学实践
第四章 自由与包容的环境
第一节 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节 让学生在错误中进步
第三节 留下思考与想象的空间
第四节 给予学生期许的目光
第五章 沟通与分享的管理
第一节 发展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的关系
第二节 形成自我控制与管理的能力
第三节 提升团队精神与集体荣誉感
第六章 预设与生成的课程
第一节 预设与生成的理论
第二节 实施通识教育拓宽知识视野
第三节 丰富生活技能
第四节 关怀自然与生命
第七章 思考与探索的过程
第一节 提升学生问题意识
第二节 掌握科学的探究过程
第三节 提升文本阅读能力
第四节 提高综合表述能力
第八章 自尊与自信的生活
第一节 尊重个体差异
第二节 欣赏独特性
第三节 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四节 提升道德判断能力
第三篇 共创和谐:促进全人教育力量的逐步壮大
第九章 重塑集体主义的精神
第一节 教师之间的相互观摩
第二节 学科团队的集体研修
第三节 班主任与学科教师的互助合作
第十章 回到共同体的怀抱
第一节 家校联合共创优质环境
第二节 社区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早期:侧重人的内在体验 全人教育思想的雏形最早出现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论中。他认为,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它自身力图表现出来的潜能,而发展学生自身的潜能、使其成为他自己最易于成就的人就是教育的目的所在。如果将整个人类存在的目的归为追求幸福,那么教育就必须重视它是否能够给予个人愉快的感受。相较于那些将实际利益看做是教育价值旨归的观点,亚里士多德所强调的是教育的“内在”价值,他反对将教育用于任何“外在”的工具性的目的。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卢梭,在对教育及其目的的看法上,持有与亚里士多德相似的观点。他认为,“真正自由的人,只有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只要将这个原理应用于儿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种法则”①。他非常重视教育是否能带给儿童愉快的体验,提出“要爱护儿童,帮助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②。同时,还指出要尊重儿童及他们的特点,不应用成人的想法替代儿童的想法、不应用成人的标准审视或宰制儿童的世界。可以说,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是真正孕育全人教育思想的肥沃土壤,他的著作在整个欧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中期:强调入的多样性 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为了找到“人应有的存在方式”,学者们就“人与世界”的关系提出了不同的论断。在此基础上,对于“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也形成了不同的看法。比如,英国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出于宗教在协调人与世界关系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出教育要培养“基督教绅士”;而约翰·亨利·纽曼认为教育应培养具有智力发达、情趣高雅、举止高贵、注重礼节、公正、客观等优秀品性的“绅士”,由此凸显文化在帮助个人适应社会并推进社会发展上的重要作用。 ……
对整个学校的建构理念有很详细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