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台港澳暨海外华文、华人文学散论

李诠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李诠林  

页数:

255  

内容概要

  有文字记载的真正意义上的海外华文文学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从1982年开始的台港澳暨海外华文、华人文学研究,到今天也已经历了30多年的风风雨雨。《台港澳暨海外华文、华人文学散论》首次选择台港澳暨海外华文、华人文学研究的“学科论”和“方法论”作为专门的论述对象,虽题为“散论”,实际上是以学科论的架构和精神统领全篇,同时兼顾同样是当前该学科研究领域中鲜有人涉及的研究方法论的探讨。作者以十余年研究台港澳暨海外华文、华人文学的经验积累,力求建构一个台港澳暨海外华文、华人文学学科的学科论和方法论的理论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讲,本论著在该学科的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奠基意义。

作者简介

  李诠林,1975年生。山东东阿人,文学博士,曾赴美国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秘书长,兼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员、福建省海峡文学艺术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闽台文化创意产业。著有《台湾现代文学史稿》,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诗探索》《台湾研究集刊》《福建论坛》《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文文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书籍目录

绪论一 台港澳暨海外华文、华人文学学科的学术史轮廓——从自说自话到公共议题二 华文文学的开放性和现代性第一部分 学科论一 试论世界华文文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扩展二 “台湾‘回归原乡'写作”论题构想三 香港文学:汉学心态与国际视野四 具体而微的澳门文学五 加强发展中国家、地区华文文学的研究第二部分 作家论一 论台湾当代旅美作家陈若曦小说创作的现代派艺术二 阐释学视野里的梁实秋三 晚年林语堂文学的原乡文化修辞四 香港作家蔡丽双的丽质慧心五 华文诗人杜运燮三题第三部分 作品论一 汉家丹青绘蓬瀛——旅日华人作家毛丹青散文随笔集《日本虫子·日本人》探微二 喧嚣都市中沉静的智慧——论林清玄散文创作三 台湾原住民作家的现代诗写作智慧四 莫那能诗歌的新解读:台湾原住民进城务工者的血泪文学五 旅美华文作家少君《网缘》略读第四部分 周边文化论一 南社交游台湾考二 台湾日据时期的民间方言歌谣三 台湾日据时期现代文学期刊:对抗与规训的纠葛四 光复初期台湾融汇于中华文化主流的文学周边文化第五部分 思潮流派论一 近代以来台湾文学现代性发生过程中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二 海峡两岸、香港、澳门及海外华人文学中的“回归写作”三 活跃的华裔文学批评家四 新世纪海外华文文学现象五 海外华人文学回返中国传播现象第六部分 方法论一 美国汉学家的台湾文学研究二 新移民华文、华人文学及其研究——在变与不变、隔与不隔的美丽间行走结论一 台港澳暨海外华文、华人文学学科的独立性——从现行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材出发二 对于台港澳暨海外华文、华人文学学科发展的建言与思考参考文献跋

章节摘录

  尽管旅居日本,但毛丹青一直保持着与国内文化圈密切的呼吸关系,母语文化始终给予他写作的给养。毛丹青的散文文字优美、构思精巧,是较典型的“美文”,有中国小品文的遗风,而不是枯燥的说教。其散文有深度,有广度,同时也不乏文采。读毛丹青《日本虫子·日本人》,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的文章中所流露出的明末小品文的遗风:充满灵气,不生硬,不枯涩,令人读后有空灵剔透的清新感,使人于不知不觉中受到性情陶冶。  毛丹青在观察、体验日本文化的同时,还以旅居日本的华人的身份反观中国国内的各种新旧文化现象,书写出自己当下的审美感受,叙写身在异域的乡愁与反思。他将中日文化有益地加以对照比较,从而给读者以跨越时空的距离美感,满足不同国度、不同文化阶层的读者的阅读期待。  毛丹青曾经觉得自己永远都看不懂日本人的面孔,不知道对方是在笑还是在哭。“在酒店里你会听到日本女人说话时的嗓音是浮在上空盘旋的,等客人一走又一下子降落下来。我曾经倾听一个艺妓谈论我衣服上的一个亮片、一座木桥上一颗钉子发出的亮点,还有她一分为二的生活,但我从没有看到过她真正的面孔”。但他所写的有关日本文化的散文成功之处恰恰体现在这些书写引起了日本民众的共鸣,得到了日本民众及知识文化界的肯认。这说明他对日本国民性格与日本民族文化的理解是极为到位的,是切中肯綮的。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台港澳暨海外华文、华人文学散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