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正义与政府治理
2012-4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麻宝斌
269
无
《公共治理与公共政策丛书·社会正义与政府治理: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以社会正义与政府治理为主线,从价值选择到现实观照,从政治哲学理论分析到公共治理案例解析,对社会正义、公平与效率、公共利益、政府职能、行政改革、社会管理、政府治理等一系列议题进行了探讨,或进行了深入的学理分析,或提供了实用的对策思考,既可作为专业研究者的基本参考,也可作为实践者的重要借鉴。
麻宝斌,1973年生,吉林省敦化市人,政治学博士。现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理事、副秘书长,吉林省青联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和公共行政学。在《政治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江苏社会科学》、《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公共利益与政府职能》,主编、参编《公共行政学》、《西方政治思想史》等教材6部。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群体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以及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10余项。
上篇政治价值政治正义的分析框架社会正义的实现路径社会正义的测量维度公共利益与公共悖论公共利益与政府职能公共利益实现机制的转变途径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政治学分析中篇行政改革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政府竞争公共行政改革的理性思考与现实选择论地方政府公共行政理念之变革地方政府行政改革的前提性思考中国公共行政改革面临的十重困境中央政府部门间行政协调机制展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当前政府社会管理精细化问题初探下篇政府治理全球化时代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协同型政府:治理时代的政府形态中国和美国地方治理的比较研究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挑战与变革群体性政治参与:理论、现实与前瞻地方政府间合作:动因、策略与实现社区警务:公安部门治理变革的典型案例汪清模式: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治理之路
(二)培育公民民主生活方式,完善社会调节机制 群体性政治参与的有序发展还有赖于公民社会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培养公民适应民主社会的行为习惯和提高各社会群体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将不同社会群体的政治参与要求纳入制度化轨道,从而反映并保护其利益要求;也有利于建设和维系政治体系,化解各社会利益群体无根本性冲突的矛盾,维持社会生活的正常有序。 加强对公民的政治文化教育,培养理性的公民,逐渐使公民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政治责任感和理智的政治判断力是非常必要的。“民主要求成熟的公民”,民主制度要由人来建立、完善和保持,只有民主的精神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每个公民心灵之中,内化为特有的性格特点和思想习惯,并促使大多数社会成员按这一精神所要求的方式去行动,民主制度才能良好地运作。那么,如何才能培育出适合民主社会的公民精神呢?在我们看来,社会成员的公民精神只有通过人文教育、社会运动和生活实践,经过渐进的生长过程才能粗具规模。一方面要强化权利观念的培养。政治参与的核心是公民政治权利,没有权利观念,也产生不了政治参与的需求和渴望。要强化培养权利观念,“唯一有效的办法是将权利观念与人们的个人利益密切地结合起来。”①也就是用普遍认可的法律原则划清每个社会成员的利益范围,或者说是个人的“应得部分”,并用法律保护个人的“应得部分”。在我国从传统的“整体本位”社会向“个体本位”社会转变过程中,在个人开始摆脱群体道德的约束而开始追逐自身的利益并积极行动起来的时候,只有将权利观念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从而促使每个公民尊重他人的权利如同自己的权利时,法律秩序才会在个人化社会内确立起来。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基层自治。在大规模的社会中,社会往往是高度集权的,普通公民有一种疏离感,难以产生参与公共生活的动力。在地方性的共同体内,人们的整合程度相当高,认同感强,参与的程度也就更高。 ……
《社会正义与政府治理--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所汇集的23篇论文,是笔者麻宝斌近十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始终围绕着“社会正义与政府治理”这一主线,也可以看做是观察与分析中国政治与行政改革实践的一个微观视角。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