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白沙心学

刘兴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7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刘兴邦  

页数:

249  

字数:

258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白沙心学》由刘兴邦著:白沙心学是明代著名哲学家陈白沙创立的新的心学哲学形态。白沙心学以“自得之学”为核心价值,以心与理的关系为基本内容,强调心自得于道,自得于理,形成了“心无内外,理无内外”的内外合一、心理合一的新哲学思想体系。白沙心学内外合一、心理合一的心学思想体系,既不同于程朱理学“是外非内”、心理为二的理本论思想体系,也不同于陆九渊心学“是内非外”、心理同一的心本论思想体系,它是明代哲学发展链条中新的心学思想路线。白沙心学“内外合一”的新“心本论”哲学思想体系超越了程朱理学“是外非内”的“理本论”思想体系与陆九渊心学“是内非外”的“心本论”哲学思想体系,它是对程朱理学“是外非内”的“理本论”与陆九渊心学“是内非外”的“心本论”的综合与创新,从根本上体现了白沙心学的本质特征和理论特色,奠定了白沙心学在明代哲学史乃至整个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作者简介

刘兴邦
1948年11月生,湖南常宁人,广东五邑大学政法系教授,江门陈白沙思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及江门五邑传统文化研究。著有《陈白沙心学价值审视》、《五邑文化源流》(合著)等书。在《中国哲学史》《孔子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自得之学”的主体哲学
第一节 从“未得”到“有得”
一 何谓“自得”
二 从“未得”到“有得”
三 儒道“自得”之比较
第二节 “天地我立,万化我出,宇宙在我”
一 “虚明静一”之心
二 “心居万物之上”
三 “自然之乐乃真乐”
第三节 心无内外理无内外
一 天道与人道
二 道为天地之本
三 心无内外,理无内外
第四节 “天地间一气”
一 “天地间一气”
二 “万化自流形”
三 “神气人所资”
第二章 “自然为宗”的方法论哲学
第一节 “自然者天之理”
一 “自然为宗”的提出
二 何谓自然
第二节 “此学以自然为宗”
一 自然与安排
二 自然与主静
三 自然与主敬
四 自然与主动
五 自然与致虚
六 自然与勿忘勿助
七 自然与戒慎恐惧
八 自然与读书
第三节 儒道“自然”之比较
一 “自然为宗”与道家
二 “自然为宗”与儒家
第三章 “立诚以为始”的道德哲学
第一节 “习与性成”的人性论
一 “习与性成”
二 “立诚以为始”
第二节 “在德不在物”的道德规范
一 “在德不在物”
二 立志与惜时
第三节 “孝亲为大”的道德关系
一 “孝亲为大”
二 “与人交无生死炎凉之别”
三 “万金论买邻”
第四章 “士不居官终爱国”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士不居官终爱国”的爱国情怀
一 “忧道非忧贫”
二 “只缘我自爱江山”
第二节 “无负于斯世斯民”的民本思想
一 “充是心足以保四海”
二 “州亡州复在民”
第三节 “痛惩贪黩”的清廉政治
一 “瓦砾视黄金,贪泉亦清眦”
二 “不要诸司费俸钱”
第五章 “学贵知疑”的教育哲学
第一节 “淑人心,正风俗,扶世教”
一 “人之贤否存乎教”
二 “以我观书,随处得益”
第二节 “学贵知疑”的创新精神
一 “读书不为章句缚”
二 “学贵知疑”
第三节 尊师爱生的师生情感
一 尊师重道的精神
二 爱生重教的精神
第六章 白沙心学与岭南文化特征
第一节 白沙心学与道家文化
一 “争知白沙子,不是南华山”
二 “有人窗下读《南华》”
第二节 白沙心学与佛教文化
一 “佛者空诸有”
二 “吾儒亦有空”
第三节 白沙心学与程朱理学和陆九渊心学
一 “是外非内”与“是内非外”
二 “无内无外”、“内外合一”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自得之学”的主体哲学  “自得之学”是白沙心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思想是主体的自立。“自得之学”经历了从“未得”到“有得”的过程。所谓“未得”是心与理未能合一,所谓“有得”是心与理实现了合一。白沙心学“自得之学”所提出的主体表现为“虚明静一者为主”的主宰之心,“心居万物之上”的本体之心,“自然之乐乃真乐”的境界之心三种含义。白沙心学“自得之学”的“自得”是心自得于道,自得于理,从而实现心无内外,理无内外,心与理合而为一。白沙心学的“心无内外,理无内外”思想跨越本体论与宇宙论两个层面:心是本体论层面的本体之心,也是宇宙论层面的主体之心;理是本体层面的形而上的本体,理又下落到宇宙层面而成为物理与性理。白沙心学的“心无内外,理无内外”的心与理合一,主要指的是宇宙论层面的心与性理的合一,即个人与社会规范的合一,从而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白沙心学宇宙论层面的心与理合-。思想是对程朱理学“是外非内”与陆九渊心学“是内非外”的心理分裂为二思想的批判与创新,白沙心学不是程朱理学和陆九渊心学的调和与折中,而是明代理学向心学文化转向中出现的一条新的心学思想路线。“天地间一气”是白沙心学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它是白沙心学“心无内外,理无内外”思想的宇宙论依据。白沙心学认为宇宙间存在的是物质性的气,天地万物都是由气所构成,理是气之理,理是气的运动变化规律。白沙心学的理气关系,改造和纠正了朱熹理学宇宙论层面的理先气后、理主气从的理气关系,对明代的气本论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一节 从“未得”到“有得”  明末著名思想家刘宗周在论述白沙心学思想时指出:“先生学宗自然,而要归于自得。自得故资深逢源,与鸢鱼同一活泼,而还以握造化之枢机,可谓独门开户,超然不凡。至问所谓得,则日‘静中养出端倪’。向求之典册,累年无所得,而一朝以静坐得之,似与古人之言自得异。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不闻其以自然得也。静坐一机,无乃浅尝而捷取之乎!自然而得者,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从容中道,圣人也,不闻其以静坐得也。”①刘宗周在这里不仅指出了白沙心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是“自得之学”与“自然为宗”,而且还指出了白沙心学所说的“自得”的主要含义和“自得”的根本方法,以及陈白沙“自得”与中国传统儒学代表人物孟子“自得”的根本区别。刘宗周对于白沙心学“自得之学”的含义及方法的分析是十分中肯的,但语焉不详。陈白沙在其诗文中多次提到“自得”的概念,并从多方面分析了“自得”的含义。我们根据陈白沙对于“自得”的论述,阐述白沙心学思想中“自得”的含义。  -何谓“自得”  刘宗周论述白沙心学“自得之学”思想时,认为“自得”之含义就是“静中养出端倪”。“至问所谓得,则曰静中养出端倪。”②至于端倪是什么,刘宗周的解释有点模棱两可。“静中养出端倪,不知果是何物。端倪云者,心可得而拟,口不可得而言,毕竟不离精魂者近是。”③刘宗周认为,陈白沙所说的端倪是人的思维器官心可以比拟与模仿的,而不是人的感觉器官口可以表达的精神性的东西。这种近似精魂的精神性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刘宗周却没有具体地说明。我们根据陈白沙关于“自得”的言论,认为白沙心学的“自得”概念,至少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白沙心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