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治理基层中国

田先红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5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田先红  

页数:

305  

字数:

276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信访制度是了解下情和上下沟通的一个重要制度,尤其产生和延续的特殊背景,从有关文件和领导人的讲话来看,无不强调要加强这一制度并进行改革和创新。近年来,信访工作出现了许多问题,其实归根结底是法治的贯彻和落实问题。
  本书认为,国家基础权力的弱化加剧了农村基层信访治理的严峻形势,基层政权因无法对维权型上访与谋利型上访进行区分而影响了信访治理的绩效,信访治理陷入“内卷化”困境之中。所谓信访治理内卷化,意指国家在信访治理工作上的资源投入大量增加,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信访治理工作初见成效,但信访治理的既有逻辑依然在延续,陷入“越维稳越不稳”怪圈之中。信访治理内卷化困局表明,国家试图通过推动乡村治理转型、实行直接治理模式的改革措施来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渗透与监控,却导致了国家基础权力弱化的意外后果。由此,欲推动国家转型、建构现代国家,就不仅需要强化对基层代理人的监控,而且要重塑乡村治理结构,增强乡村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再造中间层。而这又要求从根本上增强基础权力的同时,还原专断权力行使的正当性与合法性,让国家权力能够在正常的治理轨道上运作。本书基于国家中心范式,以国家基础权力作为分析框架,围绕现代国家政权建设的核心,通过对当代中国农村基层信访问题的生发、演化及其治理机制展开研究,尝试在国家治理转型的时空进程中,探讨国家权力进入乡村社会的方式及其绩效,揭示出现代国家建构的基本逻辑。
作者以一个镇的信访治理为案例,展开了转型期间中国乡镇治理的逻辑,总结为转型政治学这一思路,并用基础性权力这一迈克尔?曼的理论为根基,展现了基层的政治生态以及信访的类型,通过田野调查和具体案例比较客观地分析和论述了信访制度的问题和症结,并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出了治理的方式,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作者简介

  田先红,江西赣州人,博士,硕士生导师。先后在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政治学研究院和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获得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政治社会学与中国乡村治理研究。近年来集中关注农民上访与农村基层治理问题。

书籍目录

导 论
  一 乡村巨变与国家权力的悖论
  二 国家基础权力:乡村政治研究的新框架
  三 从社会中心到国家中心:农民上访研究的范式转换
  四 田野与方法
  五 表述框架
第一章 20世纪90年代至税改前的基层信访治理
  一 间接治理模式的式微
  二 维权型上访主导的信访小高潮
  三 波澜不惊:20世纪90年代末至税改前的基层信访治理
  四 小结
第二章 税费改革后的基层信访治理
  一 直接治理模式的兴起
  二 基层治权的弱化与治责的失衡
  三 谋利型上访的凸显与农民上访新高潮
  四 基层信访治理转型及困境
  五 小结
第三章 基层信访治理中的纷争与共谋
  一 信访治理中的县乡关系
  二 乡镇内部的信访治理机制
  三 信访治理中的乡镇政府与司法所
  四 信访治理中的乡村关系
  五 小结
第四章 基层信访治理中的包保责任制
  一 包保责任制:缘起及特征
  二 包保责任制的运作机制
  三 包保责任制的绩效及困境
  四 小结
第五章 治理谋利型上访
  一 谋利型上访的基本生态
  二 杨云发上访的故事
  三 从道义到谋利:杨云发上访行为的蜕变
  四 谋利型上访的治理困境
  五 小结
第六章 特殊时期的信访治理
  一 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
  二 高位运行的信访工作机制
  三 高度强化的包保责任制
  四 谋利型上访的蔓延与“上访产业”的雏形
  五 小结
结 语 转型政治学:迈向现代国家?
  一 信访治理内卷化
  二 重新找回意识形态
  三 技术治理的限度
  四 并弱的专断权力和基础权力
  五 国家转型的政治学
主要参考文献
附 录
  一 2007年余陵区信访工作考评细则
  二 矛盾纠纷事项排查表(一事一表)
  三 桥镇领导接访登记表
  四 桥镇2007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
  五 关于农村退职妇女干部请求晚年生活补助等的情况反映
  六 贯彻落实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会议精神情况汇报
  七 桥镇信访工作责任制
后 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尽管中国具有自己独特的国情,这导致中国发展道路与西方的差异性,从而形成“中国模式”。可是,无论怎样强调中西方之间的差异性,中国已经被卷进现代世界体系、走向通往现代化之路却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中国遭受西方发达国家影响也极为深刻。所以,“地方秩序”的框架在凸显中西方差异和乡村社会传统时,却有意无意地回避了中国乡村治理的变化及其现实。在这一框架中,国家的作用遭到屏蔽,而社会的角色又无法凸显。它只打量乡村的历史,而未聚焦乡村的当下,只有乡村的理想类型,而无乡村的真实面貌。

媒体关注与评论

田先红博士这本专著,有扎实实证材料,有恰当中观概念,有宏观理论分析,更有深广社会关怀,是一部研究信访制度、信访行动、信访治理的优秀作品。——著名学者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教授 李连江近年来,研究农民上访的作品多了起来,在这些作品中,本书是一个“另类”。在众多的维权型上访研究中,本书却提出了上访者从“维权”到“谋利”这样一个可能会引起很大争议的概念和解释,尽管我们并不一定会同意这样的解释,但却不能不去正视并思考作者提出的问题。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以为任何理论都只能提供关于社会事实的某一个面向的解释,而生活的整体真实永远比理论更加复杂,这也许就是本书所能带给我们的最重要体悟。——著名学者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吴毅


编辑推荐

《治理基层中国:桥镇信访博弈的叙事(1995-2009)》是新社会学文丛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治理基层中国 PDF格式下载



作者用真实的案例讲解和分析了当今的信访制度,真实而且无奈,当社会边缘人逐渐主流化的时候,带给整个社会的是负面的影响,作者最后的结论分析很精彩,讲述了国家在基层治理所面临的困境。推荐阅读。


在当当网至少买了3000元书,这一次,让我最高兴。
因为,这本书对于我这个刚刚到镇政府主持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四个月的基层领导来讲,在很大的程度上为我解释了当前基层政权面临的信访困境和困惑。
但是,高兴归高兴,作者作为学者,并未对基层政权如何在微观层面解决信访困局尤其是如何应对“谋利型”上访者作出实质性的建议。
剖析很重要,但如何做是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所以,期待研究的更进一步成果!


田博士的研究,经验深厚,切中了中国基层治理中的核心问题,他提醒我们,不要总是把上访者的形象过于道德化、意识形态化,仿佛中国社会充满了维权斗士。还是到现实中去吧,还原事实的本来面目,理解政府与上访者之间复杂的博弈。有可笑的,有可悲的,有可气的,有无奈的,但都是值得我们严肃地思考的。还是毛主席那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看了专家推荐后,心动了,赶紧买了一本。送货蛮快的,才三天就到了。仔细翻了一下,作者讲的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新意,不仅对上访的讨论跟已有的大不一样,而且对当前农村基层治理状况的解释也是非常独到的。看得出来,作者的调查是花了很大功夫的,对农村很了解。佩服!


让人对信访有了切近的认识。


这本书很不错,作者敢讲话,讲真话,对农村基层很了解,有真材实料,了不起


了解中国社会的书籍


本书从新角度看问题,有些深度。


作者知行合一,文风朴实。


很好,视角很独特


早上起来读了一部分。权威专家推荐的,果然不一样。书的装订质量真好!封面设计也很不错。


这商品不错。发货速度快,物流也快。正版的


通过信访进一步了解社会治理思想


我们现在目光集中在城市化,实际不知道,毛泽东说的中国的问题就是农村问题这一基本国情仍然没有改变,现在看农村,其实工业化欠农村太多的债了!是该补偿的时候了!


没有看完啊 评什么价啊 这不是强奸人吗?


还在学习中,感觉不错的!!


关注信访,曾读《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


在上访研究中,视角很多,社会中心视角,心理视角,资源动员视角,政治机会视角,等等,唯独没有基层政府、基层官员、实际治理者的角度,事实上,如果缺少了后者,是不完全的。田先红先生的这部著作,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东西——看到了中国政权政治性的丧失、和谐社会的基层实践逻辑、刁民的崛起、黑灰势力的崛起、谋利型上访者的嘴脸、基层官员的无奈与挣扎,等等。


书的质量不错,很有启发。但是没有发票,也没有提醒我发票这件事。


以往对于信访仅限于报纸网媒上蜻蜓点水的了解。看了本书,对整个信访制度有了新的认识。信访的时代变迁,折射出了随着意识形态权威的急剧削减,政府对于基层的控制力不断下降内卷的现状。研究信访,是认识真实社会的一扇窗口。本书论据充实,逻辑严密,对信访现状的分析大胆而有新意,值得一读。


这本书给我很大帮助,谢谢作者


从治理角度看信访,此书给我们展现了农村基层信访的实然状态,是近年来农村研究不多的可读之书。


要理解上访中“谋利”是如何可能的,要把握从维权到谋利是如何实现的,或许田先生的这本学术之作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全新的解释与视角!


送货很快。初步读了,感觉作者提出的问题很有意思,之前好像都没见过这类的研究,视角很新颖。华中的人确实牛B啊!英才辈出!另,社科文献出版社的书装订的不错!书封面设计的也很好,非常典雅大方。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