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创新

于水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1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于水  

页数:

430  

字数:

382000  

内容概要

通过对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制度变迁与政策分析,结合实地调查揭示了农
村基础设施不同供给的主体模式。尝试构建农村基础设施多元供给主体体系 ,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投融资机制、投融资绩效评价、农村基
础设施建设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与保障机制等开展研究。比较不 同地区和不同农村基础设施的主体供给模式,透视出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主体
构成的变化,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性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效益和公平 性四个方面对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主体模式提出展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
的财政资金管理过程可分为项目选择、项目实施中的资金管理与监督、项目 建成后的管理。通过对若干个各级农业资源开发部门组织的农村基础设施项
目的研究,证实了财政资金使用各层级间的委托—代理结构“天生”隐含着 低效率的可能,农业基础设施的复杂性决定了这个结构的低效,而农民组织
的规范和发展有利于改造此低效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一个融“项目 桥”、“资金链”、“三人组”为一体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财政资金的创
新管理体系的政策建议,并证明了该体系对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财政资 金使用效率有积极作用。
于水编写的这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创新》从融资主体、融资渠道 、融资方式、区域差异、融资体制等角度分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机制的
制约因素,构建以政府为主体、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体 体系、决策机制、融资机制等,进而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绩效进行评
价,将决策责任机制、偏好显示机制、决策程序与方法机制、信息沟通机制 、公共参与机制、决策监督机制等融于决策系统考察,促进决策机制创新。
构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的分析框架,揭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执行机制特 点与模式。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决策监管阶段、建设监管阶段和建
后监管阶段不同的状况,发挥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管护作 用。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创新》共包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体供给体系 的构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研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机制研究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绩效评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机制研究、农村 基础设施建设执行机制研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监督机制研究、农村基础设
施建设保障机制研究8个部分。

作者简介

于水,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处副处长兼产学研合作处副处长,中国农学会现代农业分会理事,江苏省行敢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江苏省高校社会科学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科技部专项等国家级项目4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省软科学项目等多项。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和主编教材十余部。

书籍目录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内容及分析框架
三 研究方法
第一篇 主体论视角下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创新
第一章 农村基础设施多元供给主体体系的构建
一 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主体研究现状分析
二 农村基础设施概念解读
三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主体构成的变迁
四 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主体发展趋势的法规及权威网站分析
五 构建农村基础设施多元供给主体体系的理论依据
六 农村基础设施多元主体供给的实证分析
七 构建农村基础设施多元供给主体体系
八 结语
第二章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研究
一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立项管理
二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财政资金管理
三 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管理
四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问题
五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政策建议
第三章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机制研究
一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机制现状
二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机制基本理论
三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现状及成因
四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国外经验及启示
五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机制创新
六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机制创新的政策建议
第四章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绩效评价研究
一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绩效评价现状
二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绩效评价的本质、功能与对象
三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相关模式解析
四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绩效评价模型
五 小结
第二篇 过程论视角下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创新
第五章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机制研究
一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机制的现状分析
二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机制概述
三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
四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机制的实证研究——以肥西县为例
五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机制的完善
第六章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执行机制研究
一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执行机制的研究现状分析
二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执行机制概述
三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执行机制的运行系统
四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执行机制的现状与问题
五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执行机制的实证研究——基于江苏省的调查
六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执行机制
第七章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监督机制研究
一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监督现状分析
二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监督机制概述
三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监督机制现状与困境
四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监督机制的实证研究——基于江苏省若干地区的调查
五 我国新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监督机制构建
第八章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机制研究
一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机制研究的现状分析
二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机制的理论
三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机制的变迁
四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机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五 国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机制的经验及启示
六 构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机制的基本思路
附录 关于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的问卷调查
后记

章节摘录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程序不完善  决策程序是任何决策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基本步骤。分析现阶段许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过程,尤其是政府投资的大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许多因决策失误而付出惨痛的经济代价和社会成本。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决策程序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规范的行政决策程序,可以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使民众参与、专家咨询适时适度地介入决策过程,从而提高决策效率。每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都会或多或少地对当地农村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制定规范的决策程序,使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者在作决策时照章办事,可减少决策的失误。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过程中出现了可喜的进步,这是与遵循决策的客观规律、采用科学的决策程序分不开的。但是,仍有一些地方政府决策中的观念或技术手段较为落后,使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还不够尧善。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信息系统低效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的传统就是“自上而下”单向决策信息沟通与传递。现在虽已初步建立了信息双向沟通机制,但政府信息系统收集民情、民意和吸纳民众参与到决策过程的渠道不畅,影响了群众公共利益的实现。事实上.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的信息只有经过政府的信息传输通道才能真正进入决策中枢,这种信息传递通道具有单一性和垄断性,不能保证政府收集决策信息的全面和准确;同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的相关信息也不能迅速准确地传达到基层,也就不能保证信息双向沟通的顺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信息搜集能力弱,信息收集低效、甚至失真。这有多方面原因,一是我国政府系统的信息工作起步较晚,现代化水平不高;二是信息搜集工作制度不健全,信息调查机构缺乏主动搜集信息的动力机制;三是信息搜集方法不够科学。  ……


编辑推荐

  构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的“公务员+志愿者+乡村精英”的新型组织体,将这个组织体植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政府供给意图与农民愿望之间的吻合程度,在政府与农民之间搭一座“桥”。  根据“桥”理论,强化农民组织体,对现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组织的改造与控制非常有意义。“志愿者群体”在“桥”的构建及有效运行中的经验应予以总结推广。  以项目法定责任群体的主要负责人、为民奉献精神的人、可从项目中获得直接利益或较多利益的群体为建“桥”骨干,发挥其在制度设计、机制创新与框架构建方面的特殊作用,从而把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发展走向,诠释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现状与效率。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创新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