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城市公共住房政策设计

陶雪良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9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陶雪良  

页数:

153  

字数:

166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陶雪良博士的《城市公共住房政策设计——基于供需均衡分析的考量》一书,从公共住房供给与需求存在的不均衡问题出发,研究探索住房市场化背景下解决我国公共住房供需均衡问题的政策设计理论和方法,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城市公共住房政策设计——基于供需均衡分析的考量》在总结回顾既有理论研究成果、借鉴国际公共住房政策经验及其所依存的经济社会环境变迁的基础上,对公共住房供需数量、质量及动态均衡进行了理论分析;构建了公共住房供给和需求数量的预测模型,并在案例地区应用;深入分析了影响公共住房供给效率与需求公平的因素,并对我国现有住房保障政策体系中不同保障性住房类型的供给效率与需求公平的均衡性进行了分析比较;从规范的公共政策体系出发对基于均衡性的公共住房政策构建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作者简介

陶雪良,江苏常熟人。1987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理学系,获理学士学位;1989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苏联东欧研究所,获法学士第二学士学位;2006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学习,获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在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主要有:《论东亚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有效职能及其普适性》(《世界经济》,1993);《城市公共住房政策的起因与归结》(《财政研究》,2008);《中国35个大城市商品住房价格的差异性分析》(《财政研究》,2009);《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供给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等。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1.1 城市公共住房政策是要解决城市的基本住房需求问题
  1.1.2 现阶段我国城市公共住房供需均衡问题不断衍生
  1.1.3 公共住房的供需均衡问题是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视角
  1.1.4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有关重要概念的界定
  1.3.1 公共住房产品
  1.3.2 公共住房政策
  1.3.3 供给效率
  1.3.4 需求公平
  1.3.5 公共住房的供需均衡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4.1 公共住房的供给效率和需求公平研究
  1.4.2 公共住房供需的经济学研究
  1.4.3 公共住房均衡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1.4.4 公共住房的政策体系研究
  1.4.5 国内研究特点概括
  1.4.6 文献综述小结
 1.5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第2章 城市公共住房政策设计的环境分析与理论框架
 2.1 城市公共住房政策设计的环境分析
  2.1.1 社会发展归宿:城市主义
  2.1.2 经济演变趋向:国家主义
  2.1.3 财富变迁特征:重房主义
 2.2 国内外公共住房政策构建的实践与经验
  2.2.1 我国城市公共住房政策的运行效果与问题
  2.2.2 国外公共住房政策的构建经验
 2.3 城市公共住房政策设计的理论框架
  2.3.1 把握公共住房政策的规范性和均衡性
  2.3.2 明确公共住房政策的目标原则和设计范畴
  2.3.3 创新公共住房政策的执行方式
 2.4 小结
第3章 城市公共住房政策的适度供需均衡分析
 3.1 公共产品的一般均衡分析
  3.1.1 庇古均衡
  3.1.2 林达尔均衡
  3.1.3 萨缪尔森均衡
 3.2 适度数量均衡与政策设计
  3.2.1 数量均衡的含义
  3.2.2 数量均衡的衡量指标
  3.2.3 影响数量均衡的主要因素
  3.2.4 公共住房政策适度数量均衡的设计预测
 3.3 适度质量均衡与政策设计
  3.3.1 公共住房质量均衡的含义
  3.3.2 影响公共住房质量均衡的主要因素
  3.3.3 衡量住房质量水平的指标与政策设计
 3.4 动态均衡与政策设计
  3.4.1 公共住房动态均衡的含义
  3.4.2 动态均衡的影响因素
  3.4.3 动态均衡与政策设计
 3.5 城市公共住房政策适度供需均衡在北京市的应用研究
  3.5.1 公共住房产品的数量需求
  3.5.2 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供给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6 小结
第4章 城市公共住房政策供给效率与需求公平均衡分析
 4.1 一般公共政策的供给效率与需求公平的均衡分析
  4.1.1 公共政策供给效率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4.1.2 公共政策需求公平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4.1.3 供给效率与需求公平的均衡
 4.2 城市公共住房政策有关供给效率与需求公平均衡的指向关系
  4.2.1 经济发展与住房民生
  4.2.2 政府角色与市场推手
  4.2.3 制度安排与利益分配
  4.2.4 住房投资与住房消费
 4.3 城市公共住房政策供给效率和需求公平的影响因素与均衡分析
  4.3.1 影响城市公共住房政策供给效率的因素
  4.3.2 影响城市公共住房政策需求公平的因素
  4.3.3 城市公共住房政策供给效率与需求公平的均衡
 4.4 小结
第5章 城市公共住房政策的价值原则和对象选择
 5.1 基于均衡性的公共住房政策的价值原则
  5.1.1 社会政策普遍的价值原则
  5.1.2 我国公共住房政策的价值原则
 5.2 基于均衡性的公共住房政策分配对象的选择
  5.2.1 世界各国公共住房政策分配对象的发展趋势
  5.2.2 我国城市公共住房政策的分配基础分析
 5.3 小结
第6章 城市公共住房政策的内容形式与运行方式
 6.1 基于均衡性的公共住房政策的内容形式
  6.1.1 公共住房政策内容可供选择的形式
  6.1.2 公共住房政策内容形式的选择趋势
  6.1.3 我国城市公共住房政策的内容形式分析
 6.2 基于均衡性的公共住房政策的服务递送
  6.2.1 公共住房政策服务递送中的选择
  6.2.2 我国城市公共住房政策的服务递送
 6.3 基于均衡性的公共住房政策的筹资方式
  6.3.1 公共住房政策筹资方式的选择
  6.3.2 我国城市公共住房政策的筹资方式分析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建议与进一步研究的计划
 7.1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7.1.1 理论研究主要结论
  7.1.2 实证研究主要结论
  7.1.3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的局限性和进一步的研究计划
  7.3.1 研究的局限性
  7.3.2 研究的进一步计划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6.2.2 我国城市公共住房政策的服务递送  6.2.2.1 我国中央一地方的政策传递与公共住房政策的空间均衡状态  我国在管理上是集权制国家,地方政府承担了许多诸如提供公共住房等方面的社会责任,而中央政府的责任是通过向各级地方政府多层分解加以解决。可以说,1994年开始实施的分税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中央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以集中一定财力完成全国性的具有宏观意义的社会经济目标,也使地方政府本身可以支配和把握的资源不再单纯依靠中央政府的划拨,而是充分依靠地方自身的经济发展实力,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发展实力强的地方政府一定会拥有更多的可支配资源。中央政府则需要集中精力考虑不同地区之间的统筹平衡。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自然允许地方政府有所创新,以能够极大地满足各方面的多种需求,并确使社会公共政策的效率值达到最大化。  我国住房福利的提供是由国家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央政府在决策方面起决定作用,地方政府负责政策落实和细化。这种中央和地方的权责分配与政策传递模式体现在公共住房政策上,就表现为我国当前显著公共住房政策的空间不均衡。导致这种空间不均衡的因素很多:(1)公共住房的空间均衡对资源禀赋的要求较高。区域发展是以资源为基础的,不同的发展措施和途径对资源的需求是不同的。有些行业的发展所依赖的资源是可以通过后天弥补的,如高科技企业。但是有些行业的发展只能依赖于资源禀赋,如资源型产业和地区。而公共住房的发展既面临极度依赖当地天然资源禀赋——土地,又不具有选择性,即必须发展当地的公共住房事业,保障低收人群体生活质量。(2)公共住房空间均衡的流动与非流动悖论。在经济学中,均衡一般是指经济体系中变动着的各种力量处于平衡状态。在许多经济的发展规律中,各种变量是经过看不见的手调配和流动,最终使资源优化配置达到均衡。在公共住房空间均衡的体系中,土地和人口是最主要的供求因素。而土地是不可流动的,一个地区的土地事实上是无法改变的,除非变动区域划分。一个区域的人口是不断流动的,尤其是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城市每年的人口涨幅很大,同时带来大比例的低收入需公共住房保障的群体。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城市公共住房政策设计 PDF格式下载



公共住房的政策了解一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