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否定性辩证法”视域中的“女性”主体性重构

李昀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0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李昀  

页数:

282  

字数:

274000  

内容概要

《否定性辩证法视域中的女性主体性重构》由李昀编著。
《否定性辩证法视域中的女性主体性重构》简介:
把“否定性辩证法”引入对女性主体性的探讨是一种风险,也是解决女性主体性和代理权的重构问题的机遇。在牢记阿多诺建构的个体主体性、集体主体性和客观世界间的三星集结的同时,把阿多诺和后女性主义的理论进行缝合,既可以避免陷入同一性的桎梏,又可以避免“延异”中立的游戏,从而把女性特质的书写引入社会政治领域。
既然是重构,就离不开解构。阿多诺和后女性主义解构了同一性,包括同一性产生的根源(资本主义生产和交换)和同一性的外化(自由一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建构的统一的女性意识和姊妹团体)。阿多诺认为,由资本主义生产和交换决定的同一性是“启蒙”时代最大的反启蒙,带来了对自然和人的双重奴役。在这种语境下,后女性主义开始反思“生产”概念对自然和人
(尤其是女人)的压抑。后女性主义者发现生产关系的变革并不能改变女人的命运。于是他们开始关注被排斥在(资本主义)生产和交换之外的女人所留存的特殊性,开始关注再生产。以克里斯蒂娃为例,她直面马克思文本中关于劳动和价值的探讨,提出了超越价值和交换的主张。把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相结合,她探讨了一种不能被简约为价值的(再)生产,从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经济领域的商品生产和交换转移到文化领域的文本生产和意义交换。在她的文本理论中,她张扬前俄狄浦斯的母性的力量,把过去用作对现在和未来的中介。
克里斯蒂娃认为,这是一种无须指涉产品的生产理论,并且认定是马克思的文本本身预示了建立这种文本生产理论的可能性。她在马克思的理论中看到了一个另类的场景。它超越了产品逻辑,超越了价值和流通逻辑。受后结构主义的影响,克里斯蒂娃抓住马克思所说的所有生产最终都是人力的耗费的论述,捕捉到一种“不具意义的”生产。它具有改造力量,同时又总是先于任何产品或交流性语言。和阿多诺一样,她憎恶纯粹为了交流的、共享的意义。在这种生产不代表任何价值或不具有任何意义的文本生产中,她关注生产过程中的异质性,以及身体和耗费之间的关系,探讨由此产生的过程中的主体。

作者简介

李昀 女,生于1972年,博士/副教授,200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中山大学哲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教于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主要从事当代西方文学/文化批评研究,以主体性为关键词,广泛涉猎各种理论文本,如女性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结构主义等。

书籍目录

导言建构对话的桥梁
上篇 拆解同一性第一章突破同一性逻辑
第一节 破除主体性的神话
第二节 捍卫必要的主体性
第三节 有关主体性的关键词
第二章 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和交换
第一节 批判生产
第二节 超越价值和交换
中篇 关联差异第三章女人与差异
第一节 有声的沉默
第二节 母亲的中介
第四章 差异与文本实践
第一节 诗性的意指实践
第二节 母性身体与父性法则
下篇 重构主体性第五章主体性的辩证法
第一节 差异无尽的游荡
第二节 同一性变换的面孔
第六章 代理权的辩证法
第一节 女人的言说与主体性重构
第二节 女人的言说与社会
结语 否定性的政治

章节摘录

  悖论的是,虽然主体试图利用同一性确立自身的权威,同一性却废黜或阉割了主体自身。概念拜物教盲目崇拜和追求绝对本质生发出来的无限性,从而将原本不可简约的客观世界还原为逻辑命题和抽象的本质,然而:  世界对自然的支配反过来对抗思维主体本身;除了那个永远相同的我思以外——它必须伴随着自我的所有观念,主体所剩无几。主体和客体都变得无能。  通过支配自然,人类主体创造了自己的历史。而其结果却是主体的自我沦丧,逐渐堕入一种异己力量的统治中。如果主体的确立也意味着主体的废黜,那么同一性原则中绝不会出现克服新的野蛮的可能性。因此,在为“启蒙”祛魅之后,阿多诺认为,哲学就应该承认自己的有限性和动态性,不再自拘于固定的、可列举的定理中,而是“存在于对象的多样性之中”,这种多样性不是任何图式可以制造的。  关于同一性逻辑的成因,阿多诺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中讨论的。首先,它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伴生物。所谓的同一性就是主体的同一性,强行把不等同的事物相等同。这是主体对自然的征服: “同一性作为一种精神原则反映了对自然的现实统治。”正是在这种统治中,启蒙向神化堕落。在这一点上,阿多诺已然超越了作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的以征服自然为前提的生产力观念。其次,思维就意味着同一化,概念预设了哲学中的同一性。在人类的认识中,主体思维所需的概念试图确立一种不变的秩序,以不变性规定世界的万变性。再次,阿多诺把同一性原则在当代的运作置于社会现实的基础上研究,指出商品经济的同质性是其社会基础:  交换原则把人类劳动还原为社会平均劳动时间的抽象的一般概念,因而从根本上类似于同一化原则。商品交换是这一原则的社会模式,没有这一原则就不会有任何交换。正是通过交换,不同一的个性和表现成了可通约和同一的。这一原则的扩展使整个世界成为同一的,成为总体的。  作为一种观念建构,抽象同一或“物化”的交换价值超越了使用价值,统治着人类——一种幻象对现实的统治。交换价值制造了总体的同一性,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现实。这种同一性不是外界强加的,而是主体和客体两方面的无意识构成。同一性的社会根基,在于抽象、同质的货币的量化。在这种量化中,主体理性通过“商品交换建立同一性”,把原本不可通约的主体“还原为公分母”。在进入交换过程时,主体被颠倒为物。最终,货币和资本——主体的创造物——反而成了终极主体,统治着人类主体创造出来的经济世界。在对资本和商品的物恋中,人成了被物奴役的对象。  ……


编辑推荐

李昀编著的《否定性辩证法视域中的女性主体性重构》简介:这是一次女性主义的突围。在克里斯蒂娃与阿多诺的浪漫相遇中,在女性特质和男性特质的相互纠缠中,在意识与肉体的和平交往中,语言的囚牢被攻破,理性主义的皇权被废黜,主体性的定义被改写。前主体的“女性”因素重返主体,破坏了“男性”主体的统一,成就了女性特质的僭越。母性的因素取代了文化的父权(男根)基础,女性特质的书写也成为文艺创新的场所,并且走出自说自话的封闭圈,进入广阔的社会领域,成为政治颠覆的主导力量。打开这部严谨而不失可读性的哲学文本,就可以见证这场邂逅的美丽。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否定性辩证法”视域中的“女性”主体性重构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