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红妆初探
2013-3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赵福莲
这是我国首部研究“十里红妆”文化类专著。《十里红妆初探》由赵福莲所著,全书分八章对“十里红妆”文化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与解读。首先概述了汉民族婚俗历史,重点论述了“十里红妆”婚俗在汉民族婚俗中的独特地位,并揭示了“浙东女子尽封王”这个传说的历史依据,彻底搞清了“十里红妆”所包含的三层意思:“红”与“宏”及特指浙东婚俗。“红”是指颜色,“宏”指场面。这两条是本书创新的地方。书中还着重对“十里红妆”的各种器具、各种制作工艺与装饰中的纹样艺术等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对由“十里红妆”之“奢嫁”引起的种种陋俗作了反映与披露,对“十里红妆”与中国“尚红”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并对“十里红妆”与文学、戏曲、舞剧以及其他艺术的关系作了细致的论述。最后,本书对“十里红妆”的抢救、保护与传承等相关问题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十里红妆初探》选用100余幅与“十里红妆”有关的图片,为本书增色不少。
赵福莲,笔名莲子、柏树子等。198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现在杭州图书馆从事研究工作。从事文学创作近二十年,已在全国报纸杂志上发表作品二千五百余篇,三百五十余万字。散文曾在全国、省市级比赛中多次获奖。连续多年被杭州市作家协会评为优秀作家。已出版散文集《坐拥一窗缘》、《都市稻草人》、《一路上有你》;读史随笔集:《1929年的西湖博览会》、《读史札记》、《千年灵隐》、《西溪》、《西溪古今诗文选》、《走读海宁》等;出版长篇小说:《生命里最后一盏灯》;在台湾出版的长篇小说有三部:《安世高大师传》、《黄檗希运大师传》、《法融大师传》;十六集电视连续剧:《生死呼唤》(与上海著名作家叶辛先生合作。另有同名小说正在销售中)。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杭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杭州西溪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杭州西溪国际笔会副会长等。
前言第一章 “十里红妆”婚俗在汉民族婚俗中的独特地位 第一节 汉民族婚俗略述 第二节 “十里红妆”婚俗的独特性 一 嫁女之气势不凡:坐龙凤花轿 二 嫁女之场面宏大:抬十里红妆 三 “十里红妆”婚礼仪式 四 “十里红妆,娘家抬光”的几种情况 第三节 “浙东女子尽封王”的历史依据 一 宋高宗南逃期间,浙东人民鼎力相助 二 南宋人口大量南迁,为“十里红妆”提供了诸多条件第二章 “十里红妆”器具略述 第一节 器具类 一 床与千工床 二 轿与万工轿 三 橱柜桌椅 四 桶与子孙桶 第二节 服饰类 第三节 女红用具类第三章 “十里红妆”器具的制作工艺 第一节 红妆器具的木工工艺 第二节 红妆器具的雕刻工艺 第三节 红妆器具的漆工工艺 一 揩漆工艺 二 朱金木雕工艺 三 泥金彩漆工艺 四 镶嵌工艺 第四节 箍桶工艺第四章 “十里红妆”器具装饰中的纹样艺术 第一节 红妆器具中的人物纹样 一 天官赐福 二 和合二仙 三 福、禄、寿三星 四 五子夺魁 五 五伦图 六 神话、文艺、戏曲人物 第二节 红妆器具中的动物纹样 一 蝙蝠纹样 二 龙凤纹样 三 麒麟纹样 四 狮子纹样 五 龟鹤、鹤鹿等纹样 第三节 红妆器具中的植物纹样 一 灵芝纹样 二 牡丹纹样 三 梅花纹样 四 莲荷纹样 五 “瓜瓞绵绵”纹样 六 佛手、仙桃与石榴纹样 第四节 红妆器具中的器物纹样 一 博古纹样 二 “四季平安”纹样 三 如意纹样 四 “暗八仙”纹样 五 书、画、笔、锭纹样 第五节 红妆器具中的几何纹样 一 “一根藤”纹样 二 冰裂纹样 三 文字纹样 四 盘肠纹样 第六节 红妆器具中的风景纹样 一 纯风景纹样 二 自然物纹样 三 风景与人物纹样第五章 与“十里红妆”婚俗有关的陋俗 第一节 溺婴 一 重男轻女 二 家境贫困 三 为避税赋 四 天灾人祸 五 奢嫁成风 第二节 童养媳 一 古代“媵制” 二 家境贫穷,不忍溺女 第三节 缠足 一 满足男人扭曲的审美观 二 误以为女人缠足能增强生育能力 三 为防女人不贞第六章 “十里红妆”与中国“尚红文化” 第一节 “尚红文化”溯源 第二节 “尚红”意境与文学 第三节 与“红色”有关的字、词语与成语 第四节 “十里红妆”是“尚红文化”的活态表现形式 第五节 “十里红妆”的“重红”技艺与审美倾向第七章 “十里红妆”与文学、戏曲等艺术 第一节 “十里红妆”与文学 第二节 “十里红妆”与戏曲 一 《康王告状》 二 《赖婚记》 三 《九斤姑娘》 四 《十里红妆·风雨情》 五 《锁麟囊》 第三节 “十里红妆”与传说 一 器具来源类 二 婚俗仪式类 三 民间智慧类 第四节 “十里红妆”与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 第五节 “十里红妆”与其他艺术 一 电影《十里红妆》 二 电视剧《十里红妆》 三 小说《十里红妆》 四 《十里红妆》交响乐第八章 “十里红妆”的抢救、传承与创新 第一节 “十里红妆”的挖掘与抢救 一 抢救红妆器具 二 红妆婚俗,急需抢救 三 红妆文化,急需研究 第二节 “十里红妆”的保护与传承 第三节 保护“非遗”的成功案例:宁海“十里红妆” 一 拜访何晓道 二 创新体制,国助民办 第四节 最后的担心与祝愿附录 宁海“十里红妆”婚俗民谣参考文献后记
《十里红妆初探》由赵福莲所著,本书有相当篇幅写到了对红妆器具的介绍,以及红妆器具的制作工艺,尤其是其中的木工工艺、雕刻工艺、漆工工艺、镶嵌工艺、箍桶工艺以及器具中的纹样艺术,令人叹为观止。其中也写到了“十里红妆”与中国的“尚红”文化,本书把它们的渊源关系理清楚,把“中国红”这一个文化符号拎了出来,以凸显红妆文化在中国红文化当中的地位。与此同时,书中还写到了“十里红妆”与文学、戏曲、舞剧及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关系。最后,本书提到了“十里红妆”作为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传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