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 申平卷

申平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11-6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作者:

申平  

页数:

190  

前言

  从故事里开掘生活本质--申平小小说印象杨晓敏在当下的文学大家族里,一些具有良好文学潜质的小小说作家们,在经过多年的创作实践后,不仅在掌握小小说文体的艺术规律上愈加熟稔,能在字数限定、结构特征和审美态势上整体把握到位,而且在创作上有意味地思考,即在选择题材、塑造人物和表现形式上,也彰显出个性化的自觉追求。可以这么说,小小说写作者通过长时期的勤奋努力,不懈地丰富着自身的文学储备,以弥补诸多先天不足,由一般意义上的文学爱好者到作家的脱胎换骨般的蜕变,正为这一新兴文体的健康良性生长,注入了鲜活的元素。  小小说易写难精,却有着入门容易出门随意的便利,才使更多的人从单一的文学消费者转化为文学创作的参与者。“文化中产阶级”的形成,必将会冲击且抬升国人整体的生存意识和认知社会的强势思维。虽然在成千上万的小小说写作者中,大多数人依然只能以粗疏的文字来编织故事,不属于真正文学意义上的“作家”,但毕竟有数十名凤毛麟角的小小说作家以自身数质兼优的创作,稳步进入经典写作的行列,在更大范围内被认可的同时,也调节、改善着小小说的质地。小小说和长小说悄然接轨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于同样具备了大众化写作和精英化写作的本领。这些代表性作家和优秀作品所折射出来的才华,以及对社会、人生、文学的深层理解思考,即使和从事别样体裁、文本写作的同行比较,也不逊其后。二十年前,因为一篇叫《摔跤》的小小说,申平便成为我重点联系的作者。  《摔跤》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在“拨乱反正”时期,一位经“平反”复职的县委书记,在大沙滩豪兴大发,想和部下们一较身手,重新追寻当年的青春激情,谁知那些早已习惯于唯唯诺诺的随从们,一个个竟佯装不堪一击。叹息中他只能与邂逅的陌生小伙子较技,在被小伙子狼狈地侧身扛摔时,他满心期待着那个曾经萦绕心头的结局重现,谁知部下们见状一顿呵斥,小伙子即刻蔫了,瞬间变得瘫软如泥。他怅然若失,明白一场浩劫对社会风气、干群关系,乃至人们精神心灵上的戕害,已像毒素一样蔓延滋长,想消除殆尽,恐非一朝一夕之事。虽然这篇优秀的作品并未大红大紫,为读者所耳熟能详,然而作者在情节推进中体现出来的控制能力,语言表述上的个性化追求,却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  众所周知,小小说这一新兴文体在20世纪80年代尚处于襁褓期,远未形成独立的文体形态,更谈不上成熟理论的引导和规范。众多的小小说写作,只能蹒跚在实践探索的路上,无法摆脱短篇小说写作技法的窠臼以及认识上的局限,多有脱水干菜式的缩写。像《摔跤》这样的小小说,作者在字数限定、特定环境的选择、典型人物的形象塑造以及主题思想的开掘上,自觉兼顾于一体,尤显难能可贵。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小小说专业户”的写作,之于小小说文体创新是有开拓、奠基意义的。《摔跤》的成功,使申平的小小说创作有了良好的开端,在此后不长的时间里,他果然不负众望,连续写出了《红鬃马》、《草龙》、《古坛》、《通灵》等作品。仅从题目上即可看出,这些小小说携带着浓郁的传奇意味,令读者怦然产生出难以拒绝的阅读期待。申平早期的写作,是有意把可读性摆放在首位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旷野,野性贲张的骏马,游牧民独特神秘的帐篷生活等等,给作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  能把故事尤其是传奇故事讲得一波三折、九曲回肠、跌宕起伏又不纯粹猎奇,不能不说是写作者能赢得读者青睐的一种有效手段。虽说它多少含有一些取巧的成分,但事实上有不少小小说写作者成功地徜徉在这条捷径上。有此顿悟的申平深谙此道,通过近些年在南方的生活打拼,对文学的理解愈加成熟。他说,故事与小说的差异在于,前者是为了故事而故事,后者是故事后面有故事--回味无穷。现实生活中会有不同的故事,而要成为小说,则需要作家在生活中提干货、取精华,在故事这个“庙”里,适当造出一个“神”来。我以为作者所说的这个“神”,实际上就是文章的“立意”。近几年作者之所以佳作迭出,能跻身于一流的小小说作家队伍,自然和不俗的创作观念有关。《头羊》是申平荣获过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的佳作,它叙述了一个人与动物相处相离的怨艾故事。与早期的同类作品比较,《头羊》不再是简单地以猎奇式的结构来刺激读者的眼球,而是对主人公羊倌狭隘的生存姿态进行一层层剖析,把卑劣人性中的短视、阴鸷、欺诈摊开,供人思索。《人威》属于有亮色的作品。人类充分利用自身的优长和想象力,对侵犯的兽性进行抗拒、讨伐和“施教”。此类题材极易极端化处理,作者却偏执于智力资本的运用,既不伤害凶残的野生保护动物,又有效地动用“高招”来保护自身的利益。《记忆力》则是一篇曲径通幽、以点显面的范文,一个人用一辈子的努力,依然未能脱净少年时代的一记污点,着实让人对俗世喟然长叹,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袭上心头。  小小说的剪裁取舍间极有学问,在千把字的篇幅里何处写意、何处泼墨,大有讲究。申平的《猎豹》就一反常态,并不叙述猎豹的过程,而是侧重在“结果”上做文章,渲染得悬念四起,有声有色。围绕着一张豹皮的处理意见、方式和态度,让个别干部败类的丑恶嘴脸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诠释着今天仍有“人性恶于豹”的阴暗一面。《谁能打我耳光》是一篇“新官场现形记”,让按摩女来惩罚、教育干部,令人啼笑皆非之余,才会体味到它绝妙的讽刺效力。申平的语言工稳而富有张力,常有“传神”“点睛”之笔,笔下人物个性鲜明,读后令人挥之不去。  (杨晓敏,现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小小说选刊》、《百花园》主编,曾荣获“小小说事业家”等荣誉称号)

内容概要

  中国小小说30年心血结晶,23位名家殿堂级作品,精短文学的至高水准,值得一生珍藏的经典文丛。由申平编著的《猎豹》为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之一。《猎豹》收录了人威,浪漫和恐怖之夜,怀念牛,去找战马墓,寻找大黄马,猎兔,农场那头公猪,绝壁上的青羊,两条狗的爱情及其结局,人与虎(三题),车祸,绝路,活鲁班,吴雪的两次奇特经历和不同结局,刘四养羊,“闲员”许克武,包公与猫,杨百万……

作者简介

  申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惠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惠州市小小说学会会长,惠州市突出贡献人才奖“科教之星”获得者。坚持文学创作多年,发表文学作品200多万字,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和小小说作品集9部,小小说作品数百次入选《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和各种文集、权威选本,有的还被介绍到国外,被改编成电视剧,进入大中专教材;曾获小小说金麻雀奖、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蒲松龄微型文学奖和第20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多项大奖,另有电视剧《你好,西拉沐沦》、《心中的佛珠》分获“飞天奖”、“金童奖”和全国少数民族题材“骏马奖”;少儿电影《戴佛珠的藏娃》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特别奖;广播剧《会说话的佛珠》、《移民女儿的心事》等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广播剧一等奖。

书籍目录

第一辑 获奖作品功臣大仙姑摔跤头羊市长扶贫猎豹猫王砍头王战马火龙驹记忆力第二辑 动物世界红鬃马狼涎兽戏草龙怪兽通灵猎神狼财人威浪漫和恐怖之夜怀念牛去找战马墓寻找大黄马猎兔农场那头公猪绝壁上的青羊两条狗的爱情及其结局人与虎(三题)第三辑 拍案惊奇车祸绝路活鲁班吴雪的两次奇特经历和不同结局刘四养羊“闲员”许克武包公与猫杨百万英雄的传说成仙记叶公好龙(二题)第四辑 一壶老酒戒烟绝方杀牛抓狐歌唱家老张的罗曼史爱情纽扣浪子回头老冷这个人饼干书法家窗外,那棵杏树第五辑 酸甜苦辣母亲的守望作家的父亲老吴醉酒巨石老爹的腰带垃圾夫妻情书追火车这条小路重逢女大学生宿舍的虱子黑匣极品人参给咱写个墓志铭验证第六辑 官场一瞥猫女子局长的爱好选丑活人让尿憋死谁能打我耳光黑框机关潜规则领导出书植树节目记豪华下乡动物形象中的人文立意——申平小小说创作沦

章节摘录

  功臣 村子里出了事:刚退伍不久的二等功臣王连生在撒酒疯。  “什么功劳牌子,纯粹是废铁一块!” 随着这硬舌头吼出来的声音,王连生家的窗子里飞出一个亮晶晶的东西,它掠过围观者的头顶,落在雪地上,仍闪着晶莹的光。  大家不由都把舌头吐出半截:这“废铁”可曾使全村人荣耀了好一阵哩。更不用说连生他妈了。她整天把它挂在家中最显眼的地方,谁来跟谁显摆。  从院外走进来一个人。他过去捡起那块“废铁”,在手里不停擦拭着。  为了擦得干净,他把它放在离眼睛很近的地方,就像近视眼的人在擦拭眼镜一样。雪光和屋里射出的灯光照出他的身影,人们又吃一惊:咦!这不是“老闷罐”吗!一个满脸伤疤,整天和哑巴牲口打交道的人。  屋里,王连生那硬舌头仍在控诉:“……我像牛一样干了六年啊!啥苦没吃过,啥罪没受过!光说要入党提干哩,寻思靠这功劳牌子安排个工作哩……可到头来怎么样,我还得回来顺着垄沟找豆包吃啊!你们说,这牌子不是废铁,是什么!你们说啊!” 有人表示同情地叹着气。  “老闷罐”这时拨开人群,他一直走到屋里那个破口大骂的青年人面前,用一双深陷在眼窝里的眼睛盯住他。接着,他慢慢地伸过一只手去,手上托着那枚金光闪闪的二等功勋章。  “戴上,你!”他嗓子不好,声音嘶哑。  王连生正说的火起,见那“废铁”又回到自己眼前,犹如火上浇油, “啪!”地一掌将其击落,吼道:“给我拿走,拿走!” “老闷罐”弯下腰,再次将那奖章捡起,放在鼻子底下擦拭,然后又递到年轻人面前:“戴上,你!” “啪!”功臣再次将其击落。  “啪!啪!” 随着又是两响,原来是那青年人挨了两记耳光。“老闷罐“突然变成一头暴怒的公牛,当胸将醉醺醺的王连生揪住,一言不发,只管拖着他往外走。  大家上来解劝,醉汉也在挣扎,可他仍不松手,一直把王连生拖到了自己的家——羊圈屋里。  “老闷罐”哐地打开一个箱子,捧出一个精致的小木匣子,往王连生眼前一放:“打开,你!” 王连生不知是被吓住了还是怎的,他乖乖打开了匣子:哦,匣子里竟放着十几枚年代久远的功勋章。跟着来看热闹的人这才记起,“老闷罐” 的确是名退伍军人,据说在朝鲜战场上还捉过美军上校,可大家一直半信半疑。也怪他整天只是默默无闻地放羊,连酒疯也没有发过半次,他好像被人遗忘了。  王连生先还有点醉眼朦胧,渐渐两眼睁大,嘴巴也张开。他猛地挺直身子,向“老闷罐”咔地来了个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他醒酒了。  (本文获《中国青年报》首届全国千字小说大赛二等奖) 大仙姑 县城里有座老君堂。  老君堂里不仅供奉太上老君,同时还供奉着其他各路神仙。其中有位大仙姑,至今人们也没弄清她究竟是谁的化身,但据说她很灵验。  大仙姑模样端庄、俊秀,她身披一件大红袍,每日稳稳坐在法堂之上。  因为人们都说她灵,所以她身前总是香火不断。大仙姑就在这袅袅香烟中度过每天的快乐时光。  老君堂的主持姓李,人称李当家的。他银髯飘飘,精神矍铄,颇有几分仙风道骨。他不仅当主持,还能给人发功治病。老君堂因为有了大仙姑和他,所以香火日盛。  一天,一群戴红袖标的人却冲进了老君堂。  大家先是将李当家的绑了,戴起高帽游街示众。接着又来推倒各路神仙。其他神仙包括太上老君在内,都是一推即倒,一倒即烂,唯有这大仙姑岿然不动。  人少,再加人;喊齐号子,一二三!众人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大仙姑依然不动纹丝。  奇了,怪了!众人便有点害怕。领头的把手一挥:“去,到街上拉两条牛来,我就不信打不倒她。” 牛拉来了,用绳子把大仙姑套上,众人发声喊,大仙姑还是稳如泰山。  被绑在檐下的李当家此时说话了:“你们拉不动她,她已在此生根。  善哉善哉!” 领头的骑虎难下,而且心中发虚,他指着李当家的大叫:“都是这老牛鬼蛇神捣的鬼,我们接着斗他!” 众人一拥而上,拳打脚踢,挂秤砣、喷气式,只一会功夫,年过八旬的李当家便气息奄奄。李当家当天夜里死在大仙姑的脚下。有人说,第二天亲眼看见大仙姑的脸上挂满泪水。  老君堂自然被查封了起来,里面的神仙只剩下大仙姑。于是,关于大仙姑的传说迅速传播开来,而且越传越神。人们说,推大仙姑的那天,只见老君堂里霞光万道,瑞气千条,那是真神下界了。还说领头推大仙姑的人第二天一早醒来,发现自己的脚丫子朝了后…… 被封掉的老君堂一时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人们更加信奉大仙姑,经常有人偷偷在老君堂院外烧香,许愿还愿。老君堂仍是许多人心中的圣地,以致于若干年间竟没人把它移作别用。  忽一年,提出保护名胜古迹。县城里唯一算得上名胜古迹的自然是老君堂。便在一个白天,一行人小心翼翼启了封,战战兢兢走进院来。但见眼前断壁残垣,芳草萋萋,一派破败景象。大家壮了胆子,推开大仙姑住的偏殿,叫声苦,不知高低,一时全都惊呆了。  偏殿里早不见了大仙姑!那个神采奕奕、令人五体投地的大仙姑!出现在大家眼前的,竟是一大截粗粗的树桩。  再壮胆上前勘察,众人恍然大悟,却原来庙宇年久失修,漏雨不断,日复一日,将大仙姑不断冲洗,泥巴褪尽,大仙姑当年推拉不动的秘密也暴露出来——她的“身子”便是那树桩子! 大家叹口气,都说上当匪浅,其中有位业余记者便说要将此事写成文章发表,以正视听。但其中一位领导却高瞻远瞩地说:“不行,谁也不能泄露这个秘密。” 数月后,老君堂修葺一新,重新开放。远远近近的人都被吸引来了,人们争睹大仙姑风采。但见容颜依旧,红袍更艳,高踞法坛俯视众生。人们对她顶礼膜拜,仙姑殿里的香火扯起漫天大雾。  大仙姑名噪一进,县城由此成为旅游胜地贸易中心。  (本文获“春兰·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三等奖)  ……


编辑推荐

  众所周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麻雀能被誉为“空中的平民”,是因为它生存能力极强,有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天性。无论春夏秋冬,天涯海角,处处可见其灵动活泼的身影;啼鸣说不上婉转,却是内心的歌声;离人间烟火最近,却又不愿被关在笼子里,是飞翔活跃在五大洲的唯一鸟类。小小说雅俗共赏,言近旨远。 由申平编著的《猎豹(精)》主要内容为功臣,大仙姑,摔跤,头羊,市长扶贫,猎豹,猫王,砍头王,战马火龙驹,记忆力,红鬃马,狼涎,兽戏,草龙,怪兽,通灵,猎神,狼财……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 申平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