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西方文学巨子的审美观照

张唯嘉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12-2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作者:

张唯嘉  

页数:

201  

内容概要

  《西方文学巨子的审美观照》介绍了从柏拉图到雨果、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到卡夫卡,一代又一代西方文学巨子怀着对人类的深沉之爱,描绘了人类在文明进程中的痛苦挣扎和顽强拼搏。他们用自己独创的文学形象告诉读者:在向文明理想之巅攀登的过程中,人类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挣脱了旧的羁绊,不经意中又钻进了新的枷锁,而打破新的枷锁又成为人类前进的新动力和新契机。生命就是在这种进退得失的磨励中发出耀眼的光芒。

作者简介

  张唯嘉,女,教授,湖南株洲人。1977年恢复高考后入读湘潭大学,1982年1月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1988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89年调入佛山大学工作。在《外国文学评论》、《国外文学》、《外国文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并完成两项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出版学术著作多种,代表作有《罗伯-格里耶新小说研究》、《罗伯-格里耶与当代西方文化思潮》等。

书籍目录

上编普希金:真诗无诗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偶合家庭《樱桃园》:契诃夫式的喜剧范例卡夫卡《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变形记》与《金驴记》对读札记“愤怒青年”与“浮士德难题”《动物农庄》和《一九八四》:极权主义警报格林政治小说的人性因素斯诺的《新人》与科技伦理文学诠释与罗伯-格里耶诠释中西“空白”观之比较下编柏拉图《苏格拉底之死》解读附录:苏格拉底之死华兹华斯《孤独的割禾女》解读附录:孤独的割禾女雨果《巴尔扎克葬词》解读附录:巴尔扎克葬词乔治?桑《冬天之美》解读王尔德《自私的巨人》解读附录:自私的巨人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解读冈察尔《永不掉队》解读附录:永不掉队罗伯-格里耶《归途》解读附录:归途

章节摘录

  普希金(1799--1837),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出生于俄罗斯一个古老的贵族世家。其曾外祖父阿勃拉姆·彼得罗维奇·汉尼拔原本是阿比西尼亚(即今天的埃塞俄比亚)一个酋长的儿子,后成为彼得大帝宠爱的将军。普希金一直以自己的非洲血统而骄傲。他的父母热爱文学艺术,而与他感情甚笃的伯父则是一位真正的诗人。俄国著名文学家卡拉姆津、茹科夫斯基,波兰著名诗人亚当·密茨凯维奇等都是普希金家里的常客,而奶娘阿琳娜·罗吉昂诺芙娜是一位优秀的民歌手。生活在浓浓的文学气氛之中,普希金从小就热爱文学。他8岁开始写诗,15岁公开发表诗作。1817年从皇村中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外交部任职。这期间,他怀着青春的激情,写下了《自由颂》(1817)、《致恰阿达耶夫》(1818)等抨击社会黑暗、呼唤光明与自由的诗篇。这些诗被人们争相传抄,却触怒了沙皇。1820年,沙皇以调动职务为名将普希金流放到南方。1824年7月,亚历山大一世又以普希金在私人书信里宣传无神论思想为由,撤销了他的职务,把他押送到他父亲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交由当地政府监管。一直到1826年9月,他才被新登基的沙皇尼古拉一世赦免并召回莫斯科。  普希金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他一生写了800多首抒情诗,他的诗歌不仅照耀了19世纪的俄国,而且穿越时空温暖着21世纪的地球村。  真诗无诗。普希金的抒情诗是一种真诗。托尔斯泰最早最敏锐地看到了普希金抒情诗的这一本质特点。有一次,一位女士问托尔斯泰:你不喜欢诗吗?他直率地回答不喜欢,然后又补充一句:除非是普希金的诗,因为“对普希金,你感觉不到他有诗”。显然,托尔斯泰在这里说的“感觉不到他有诗”是一句极高的赞语。如何理解托尔斯泰的这句赞语呢·17世纪法国数学家巴斯加尔说过一句意味隽永的话:真正的雄辩是看不出雄辩的。雕塑大师罗丹将这句话点化成另一句同样意味隽永的话:真正的艺术是看不出艺术的。同样,真正的诗,就像托尔斯泰所肯定的那样是感觉不到诗的。这种真诗遵从自然,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像纯净的水,无香无味,一清至骨。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西方文学巨子的审美观照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