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第六辑 全三册)

[宋] 司马光 著,黄锦鋐 主编 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

[宋] 司马光 著,黄锦鋐 主编  

页数:

全三册  

字数:

1500000  

译者:

台湾二十七位教授  

Tag标签:

无  

前言

宋治平三年(1066),北宋第五位皇帝英宗赵曙,任命龙图阁直学士侍读司马光领衔编纂历代君臣事迹。命在崇文院内设专门机构,允许司马光任意挑选官吏参加编纂,下令龙图阁三馆珍藏秘籍任由编纂者借阅,编纂所需,尽由库钱支出。治平四年(1067),刚刚即位的北宋第六位皇帝神宗赵项,认为司马光等所编史志,记述了以往明君、良臣,记载有议论精要的话言,天人相通的分际.美恶诸事发端的征兆,权柄福泽盛衰的原因,良将的方略,循吏的教化,判断邪曲正直的标准,政事治乱的关键,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名“资治通鉴”。元丰七年(1084),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进资治通鉴表》,《资治通鉴》完成,历时十九年。在司马光之前,历代史书已卷帙浩繁,且均文字繁多,体裁各异,布衣尚且“读之不遍”,曰有万机的人君更是无暇周览。司马光因之属意于编纂一部编年通史,意在“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世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以方便君王大臣阅览、借鉴。后遇英宗皇帝下诏令编写,得以遍选当时优秀史家相助,因缘际会,乃成此三百余万言大著。司马光一生勤学博读,对经史尤有心得。编纂《资治通鉴》时,年已近五十,已是当时文史大家。他年仅二十即考中进士甲科,进入仕途,历任地方、朝廷官职。中国历代史家所长大多在于文、史,如司马光这样的政治家甚少;而像他以政治人物,兼具文、史,并属意于史事的就更少了;他上得君王鼎力支持,下得众史家襄助,编纂之时,正当中国历史上少见的改革年代,也是他与王安石等变法派盘旋相抗的十数年,这种际遇,历代无两。他领导当时史家刘救、刘恕、范租禹等,历十九年枯坐,所编《资治通鉴》兼具历代史家之长,自不待言,其剪裁、熔铸史事之政治眼光,则是其他史家所缺乏。司马光主持编纂之《资冶通鉴》,其意在于“冶道”,故对史事裁选,极为明确:凡有关国家兴衰、生民休戚的重要事件,以及才德并高、行为世范、与国休戚的人物.都叙述详明,以作为当时和后世的借鉴。而于骚客吟咏、隐士高蹈等无关政治民生的人物言行,均不予记载,故像屈原、陶渊明、李白这等隐士高才,均不见采。《资治通鉴》贯通历代之书,将上起战国,下终五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按年记载,一气衔接.使自汉末、两晋、南北朝学者所篡各朝断代编年之书,一变而为联续古今的大编年史,为中国史学的一大创作。后代史家所作,仅能得其一体,或为专史.或为断代,气具规模,已判然不如。

内容概要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为宋代名臣司马光主持编写,将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共1362年的大事,按年记载,一气衔接,使自汉末以来的学者所编纂的各朝断代编年之书,一变而为联结古今的大编年史。为学史者必读之著作。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之目的在于“资治”,凡有关国家兴衰、生民休戚的重要事件人物,都叙述详明。而对无关国计民生的事及人物,如众多的文人、高隐均不予提及。其记人记事,原则鲜明,为历代帝王大臣及学人所乐读。  司马光所处时代,距今已900余年,当时文言与当下所用的白话文已相去甚远,故现代人读之,多有因感到吃力而放弃的。有鉴于此,20世纪80年代初,由台湾学者黄锦铉先生领衔主持,集台湾各大学27位著名教授之力,历时3年,将这部大著译成白话,深受中文世界读者所喜爱。  司马光是我国古代史学、文学、政治大家,其识见:才能早有公论;他与当时最优秀的史家一起,枯坐19年,抉摘幽隐、荟萃熔铸,用功极深,而成此煌煌大著。成就之’一高,后人难以企及。故此,译者在翻译时力图贴近、还原《资治通鉴》,译文典雅,紧贴原著,不以“现代眼光”作解人,不擅作发挥,旨在让读者能读到“干干净净的《资治通鉴》,干干净净的司马君实”。如此以拙御巧,实为明智之举。  本书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全书共计800余万言。为方便读者阅读计,将其分为七辑出版。分辑仍依原书次序,大体以朝代为别。第一辑为战国、秦、西汉(含王莽新);第二辑为东汉、魏(含更始);第三辑为东西晋;第四辑为南北朝;第五辑为隋唐(其中唐至安史之乱起);第六辑为安史之乱至唐灭亡;第七辑为五代十国。此分辑纯粹是为了排版阅读方便,不含任何对原作的理解之义。  本辑所记,起于唐肃宗至德元载(756),迄于唐昭宣帝天祐三年(906),讲述中唐、晚唐凡151年之史事。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涑水乡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为“史学两司马”。自幼嗜学, 20岁中进士甲科,踏入仕途。宋治平三年(1066),领衔编纂《资治通鉴》,其时司马光年47岁。元丰七年(1084),《资治通鉴》完成。元丰八年(1085)

书籍目录

卷第二百一十八 唐纪三十四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卷第二百一十九 唐纪三十五 唐肃宗至德元载~二载(756~757)卷第二百二十 唐纪三十六 唐肃宗至德二载~乾元元年(757~758)卷第二百二十一 唐纪三十七 唐肃宗乾元二年~上元元年(759~760)卷第二百二十二 唐纪三十八 唐肃宗上元二年~唐代宗广德元年(761~763) 卷第二百二十三 唐纪三十九 唐代宗广德元年~永泰元年(763~765)卷第二百二十四 唐纪四十 唐代宗永泰元年~大历八年(765~773)卷第二百二十五 唐纪四十一 唐代宗大历九年~大历十四年(774~779)卷第二百二十六 唐纪四十二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唐德宗建中二年(779~781)卷第二百二十七 唐纪四十三 唐德宗建中二年~三年(781~782)卷第二百二十八 唐纪四十四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卷第二百二十九 唐纪四十五 唐德宗建中四年~兴元元年(783~784)卷第二百三十 唐纪四十六 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卷第二百三十一 唐纪四十七 唐德宗兴元元年~贞元元年(784~785)卷第二百三十二 唐纪四十八 唐德宗贞元元年~三年(785—787)卷第二百三十三 唐纪四十九 唐德宗贞元三年~七年(787~791)卷第二百三十四 唐纪五十 唐德宗贞元八年~十年(792~794)卷第二百三十五 唐纪五十一 唐德宗贞元十年~十六年(794~800)卷第二百三十六 唐纪五十二 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唐顺宗永贞元年(801~805)卷第二百三十七 唐纪五十三 唐宪宗元和元年~四年(806~809)卷第二百三十八 唐纪五十四 唐宪宗元和四年~七年(809~812) 卷第二百三十九 唐纪五十五 唐宪宗元和七年~十一年(812~816) 卷第二百四十 唐纪五十六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十四年(817~7 819)卷第二百四十一 唐纪五十七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唐穆宗长庆元年(819~821)卷第二百四十二 唐纪五十八 唐穆宗长庆元年~二年(821~822) 卷第二百四十三 唐纪五十九 唐穆宗长庆三年~唐文宗太和二年(823~828)卷第二百四十四 唐纪六十 唐文宗太和三年~七年(829~833)卷第二百四十五 唐纪六十一 唐文宗太和八年~唐文宗开成二年(834~837)卷第二百四十六 唐纪六十二 唐文宗开成三年~唐武宗会昌二年(838~842)卷第二百四十七 唐纪六十三 唐武宗会昌三年~四年(843~844) 卷第二百四十八 唐纪六十四 唐武宗会昌四年~唐宣宗大中三年(844—849)卷第二百四十九 唐纪六十五 唐宣宗大中四年~大中十三年(850~859)卷第二百五十 唐纪六十六 唐懿宗成通元年~八年(860~867)卷第二百五十一 唐纪六十七 唐懿宗成通九年~十年(868~869)卷第二百五十二 唐纪六十八 唐懿宗成通十一年~唐僖宗乾符三年(870~876) 卷第二百五十三 唐纪六十九 唐僖宗乾符四年~广明元年(877~880)卷第二百五十四 唐纪七十 唐僖宗广明元年~中和二年(880~882)卷第二百五十五 唐纪七十一 唐僖宗中和二年~四年(882~884) 卷第二百五十六 唐纪七十二 唐僖宗中和四年~光启三年(884~887)卷第二百五十七 唐纪七十三 唐僖宗光启三年~文德元年(887~888)卷第二百五十八 唐纪七十四 唐昭宗龙纪元年~大顺二年(889~891)卷第二百五十九 唐纪七十五 唐昭宗景福元年~乾宁元年(892~894)卷第二百六十 唐纪七十六 唐昭宗乾宁二年~三年(895~896)卷第二百六十一 唐纪七十七 唐昭宗乾宁四年~光化二年(897~899)卷第二百六十二 唐纪七十八 唐昭宗光化三年~天复元年(900~901)卷第二百六十三 唐纪七十九 唐昭宗天复二年~三年(902~903)卷第二百六十四 唐纪八十 唐昭宗天复三年~天祜元年(903~904)卷第二百六十五 唐纪八十一 唐昭宗天祜元年~唐昭宣帝天祜三年(904~906)

章节摘录

插图:骁勇的骑兵轮番挑战。走了三天.到达行唐,贼兵疲敝,才退去。郭子仪乘机追击,又在沙河把他打败。蔡希德到洛阳,安禄山又教他率领步兵骑兵两万人向北到史思明处与他会合;又教牛廷玠征调范阳等郡兵一万多入帮助史思明,合计有五万多人,而其中五分之一是同罗兵和曳落河(勇腱之士)。郭子仪到了恒阳,史思明也跟着到达,郭子仪深挖壕沟,高筑营垒等待他;贼兵来进攻,就坚守不出;贼兵退去,就从后追杀;白天就炫耀兵力,夜晚就偷袭贼兵军营;贼兵无法休息。过了几天,郭子仪、李光弼商议说:“贼兵已经疲倦了,可以出城作战。”壬午日(二十九日),在嘉山交战,把贼兵打得大败,杀死四万多人,俘获一千多人。史思明掉下马来,露着发髻赤着脚徒步逃走.到了傍晚,拄着断枪回到军营,逃到博陵去。李光弼到博陵把他包围起来,军队的声势大振。于是河北十多个郡都杀死叛贼的守将而投降。反贼往渔阳的道路又断绝了.贼兵来往的人都轻装骑马偷偷地溜过去,多被官军捕获。家在渔阳的将士们心意都动摇了。安禄山非常恐慌,把高尚、严庄叫到面前骂道:“你们多年来~直教我反叛,以为万无一失。现在潼关坚守,几个月都不能前进,北方的道路已经阻断,各路兵马从四面会攻我们,我所统有的只有汴州和郑州等几个州,万无一失在哪里?你们今后不要再来见我!”高尚、严庄很害怕,好几天不敢见安禄山。田乾真从潼关来,替高尚、严庄游说安禄山说:“从古以来,帝王经营大业,都有胜利和失败,怎么能够一举而成功呢?现在四方的军营虽然很多,都是一些新招募来的乌合之众,未曾经过训练打过仗,怎能和我们蓟北坚强有力的军队相抗衡,哪里值得深为忧虑!高尚、严庄都是辅佐王命的元老功臣,陛下一旦拒绝他们,使各将军听到了,哪一个内心里不害怕?假如上下离心,臣私心觉得陛下如此做很危险!”安禄山很欢喜地说:“阿浩。你能使我心事开通。”马上召请高尚和严庄,摆设酒席大家一齐欢乐饮酒,自己做了歌来劝酒,像以前一样待他们。阿浩,是田乾真的小字。安禄山商议抛弃洛阳,奔回范阳去,计划没有决定。这时,天下的人以为杨国忠骄傲放纵才招来这次大乱,莫不咬牙切齿痛恨他。而且,安禄山起兵时也是以杀杨国忠为名义,所以王思礼秘密地劝说哥舒翰,教他上表请杀杨国忠,哥舒翰不答应。王思礼又请求用三十骑把杨国忠劫取来,到潼关再把他杀死。哥舒翰说:“这样做.倒是哥舒翰造反,而不是安禄山造反了。”有人劝说杨国忠:“现在朝廷的大军都在哥舒翰的手里,哥舒翰如果带兵向西来,对您来说不是很危险吗!”杨国忠非常畏惧.就上奏说:“潼关驻军虽然很盛大,但是后面没有接应.万一失败了,京师很值得忧虑,请选择监牧小儿三干人在苑中施以军事训练。”皇上答允了他,使剑南道的军将李福德主持其事。又招募一万人驻扎在灞上,任命他的亲信杜乾运率领他们,名义上是抵御叛贼,实际上是防备哥舒翰的。哥舒翰听到了,也怕被杨国忠谋害.就上表请将灞上的驻军隶属潼关。六月,癸未日(初一),召请杜乾运到潼关,借故把他杀了。杨国忠更加恐惧。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上下若干年间,安危治乱之机,情伪吉凶之变,大者纲提领挈,细者缕析毫分。心目了然,无适而非吾处事之方。读此书,尤能开涤灵襟,助发神观。”  ——朱熹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此书直到清代乃至今天,还是一部学历史的人所必读的书。”  ——钱穆


编辑推荐

《资治通鉴(第6辑)(共3册)》以流畅典雅的白话译文+完整原文,全新的分辑形式,以助巨著走出封闭,走近现代读者。我读《资治通鉴》几十年,一面看,一面研究……《资治通鉴》令我了解中国历史规律,差不多所有中国人也按这个规律行事。——金庸文白对照,按朝代分辑,破除阅读巨著的障碍。畅销千年,英雄豪杰纵横天下的“帝王之书”,名臣良将从政经略的“权谋之书”,芸芸众生安身立命的“生存之书”。“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清·王鸣盛)柏杨曰:“中国有两部书可以和它(《德川家康》)相比,一是《资治通鉴》,一是《三国演义》。《资治通鉴》因一直封闭在艰深的文言文中,影响不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第六辑 全三册) PDF格式下载



史记》和《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部通史。原著自然没得说,文白对照的形式也很好,译文的质量也不错。比柏杨版的好。图书的装帧也很朴实大气。


中华书局的《资治通鉴》,是文言文的,逢看必携字典,不是很方便。而这套文白对照全译的《资治通鉴》,采取文白对照的方式,通俗易懂,适合非历史专业的人看。既有阅读的快感,又能领略古文的精炼,里面丰富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我。如果21本书全部看完,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资治通鉴》是一部非常具有阅读价值的好书,以前对于原版的《资治通鉴》在阅读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无意间在当当网发现有文白对照,买了几本发现很通俗易懂,不错,我还想继续再买几本,购置一全套的文白对照阅读的《资治通鉴》,物美价廉,为何不捷足先登,一睹为快呢。


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已经购齐。


这套资治通鉴不错


一整套的《资治通鉴》,今天终于买齐了!慢慢看吧,很有收藏价值的一套书。谢谢


先买的这一辑,2009年1版1印,有塑料封,很好!京东一直没货,买200送200卷的,一套一套凑齐吧。这次当当外包装用纸箱的。


一部帝王之书,谋略之书,生存之书


买给老人看,岳父很喜欢!也值得收藏。看了一辑,要我再买其他的。


没有套装,只能一本本凑着买,因为离出版日期比较远了,凑齐真不容易。总体来说,这套书的编校质量还是可以的,白话文通俗易懂。可以比较完善地了解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个人感觉比《史记》更为丰富,作者的评论也更为客观。好书!


要的就是这种感觉,书是正品,发货很快,一买来就如饥似渴的读上了


纸张很好 书看起来 很有感觉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全都读完


当当送货快,服务好,继续支持当当!!!收到本书特开心,窃以为台湾学者翻译之本书最具中国韵味,更兼有版画插图,图文并茂,值得购买!!!惜纸张及印刷上大需改善。。。。。。。。


以前看的全是有删减的版本,这套书真的不错,不仅可以留着自己学习,而且还能作为遗产留给下一代。


我觉得这个比柏杨那个纯白话文的更好,更利于爱历史的人领略历史原貌。


这套书翻译的不错


字迹清晰,文白对译很好,质量也不错。可以收藏,慢慢阅读。


书的内容和质量没得说,当当的送货速度很快,3天就送到了,送货人员的服务也很好。


一直在看电子书,总感觉缺了什么,拿到实体书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书是好书,当当送来也很新。还没看完。


三天看完的,巨著!


正在慢慢看,这套书是准备收藏的,经典中的经典


不错 全5分


正品书,你值得拥有


书好,但还没来得及看


图书正版,速度很快,比别的全都快,质量也好。买书就是当当了。


没事读写史书


经典图书,翻译得还不错


是本好书,是一位女朋友要买来看看的。


自家的历史 就是好 博大精深


不错是本好书可惜出版的太慢不可以一次买齐


包装精美,朋友很喜欢


买了很多次了,送朋友


这个版本的质量不错


我爸全都看了 不错 我已经买完全套


留着慢慢看了,希望能有收获


但是不是可以再优惠些,还要买其他的。


很多忙点,一扫而光。


收集齐了


支持国学,支持传统文化!


买来收藏的。纸张不错,拿到手上很有感觉。是想要的那种。


质量很好!非常好看,非常满意!


g o o d


我已经看完前五辑,觉得很不错。


全套都凑齐了,慢慢看,翻译到位,不急功近利,原文译文上下分列、相互对照一目了然,珍藏佳品!


台湾知名老教授翻译,比较踏实于原著,不错,可以作为学习的重要参考。


书里的字颜色有些浅,看久了眼睛痛


这是一本好书,应该是职场的人都该读的,对您的人生,将会有很大的帮助,毛泽东当年就很喜欢这本书。可以读一辈子。


书不错,很实用,好喜欢


不要迷信“专家”的翻译,还是要自己看原文。总体上翻译的还不错。


就是封面比书店买的要淡一些,好像在太阳下晒了很久的感觉。


还好,因为是多人翻译,在质量上有所差异!


帮忙朋友买的,朋友好象也是听人推荐的


好书,先买了再说


书是好的,但包装很不好,箱子都破了,希望当当网以后发货包装包的好点!


书包装还过的去!外表还过的去,里面质量怎么样,还没看过。


感觉有些失望,首先买回来时就发现封皮有点脏,看了几页后就开始掉页,而且翻译得也不好。


文白对照,孩子挺喜欢看


雖然翻譯上有些瑕疵,但是文白對照看起來很方便,排版也很好,希望多多出版這類對經典文獻的全譯。


非常好的历史书,有必要在家珍藏一套。


书质量很好,卖家发送速度很快,超出预料。


扬弃了柏杨式有色眼镜的读史方法,这一部资治通鉴的确令人耳目一新。译者说“要还给读者一个干干净净的司马君实”,大部分程度是做到了,也留了很多空间去给读者自己理解。但是我以为,干干净净不能完全是直译,某些“春秋笔法”还是应该适时点出,这也才是真正的司马君实。如果译者不想强加自己的观点于读者,可以举古例、旁证,只要不是灌输式的“批注”,我相信绝大部分读者都是可以接受... 阅读更多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