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龙柒 新世界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新世界  

作者:

龙柒  

页数:

28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为人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抱有很多期望。有的父母希望孩子在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有的父母希望孩子兴趣广泛、特长多多,有的父母希望孩子成为“神童”,他们认为这样孩子就能考上好大学,将来有出息。
然而,孩子的肩膀毕竟还显稚嫩,他们扛不起太多的东西。处处要求孩子争第一,会给孩子制造一个压抑的生活环境;让孩子上兴趣班、学特长,很可能逼走了孩子真正的兴趣;当孩子没能达到父母的要求时,父母感到生气和失落,然后责骂孩子,会让孩子失去幼小的自尊心……父母的这些做法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如此,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因此葬送孩子的前程。
作为父母,我们对孩子抱有希望是应该的,但是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远远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对孩子是不利的。而当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他们要的是父母的指导而不是批评;当孩子不愿意上兴趣班、特长班时,他们要的是父母的尊重而不是父母的逼迫;当孩子没有在各条起跑线上都争第一时,他们要的是父母的理解而不是责骂;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时,他们要的是父母的帮助而不是猜疑,不知道您是不是这样做的?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普通的孩子,即使他在某一方面或很多方面很有优势,他也不可能是“全能”的;即使他看起来一无是处,也改变不了他有自己的闪光点这一事实。因此,作为父母,应该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努力寻找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顺其自然地成长。只有这样,孩子的童年才会多一份轻松和快乐,孩子的未来才会多一份惊喜和收获。
本书直面父母教育孩子时常见的错误,结合大量生活中的实例,为父母教育孩子出谋划策。最终达到:让您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理解您的期望和苦衷,实现亲子间的畅通交流和和睦相处。

书籍目录

第一章好父母不让稚嫩的肩膀扛得太多
你让孩子背负了太高的期望
拔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
关爱太多反成负担
压力过大严重危害孩子健康成长
勿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
不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孩子
如何正确把握对孩子的期望
第二章好父母不让孩子生活在窒息的环境中
给孩子一点释放天性的时间
让孩子停下来休息一下
不要过分限制孩子的顽皮
让孩子享有充分的自由与开放的意志
让孩子拥有私密的空间
千万不要偷看孩子的日记
放开手来爱
与孩子保持适当距离
让家成为一个“适宜学习的环境”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尽情和孩子一起疯狂
给孩子一些“纵容”
第三章你有没有掉进培养“神童”的误区
急功近利的做法会埋下成长隐患
不要盲目加入“制造神童”的行列
把孩子当成普通儿童又何妨
不要迷信孩子努力就能成为天才
接纳孩子比什么都重要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成长比分数重要
别让家庭教育拖了素质教育的后腿
让孩子学会思考才能造就“神童”
家教兵法:成长需要等待
让孩子向榜样学习
第四章好父母不用分数衡量孩子的优秀
不要盲目地增加孩子的作业和请家教
不要把“用功学习”挂在嘴上
分数只能说明某一方面的能力
帮孩子消除成绩所造成的压力
父母的付出和孩子的成绩不可能等同
不要为难成绩差的孩子
不要让孩子成为学习的机器
不喜欢读书是因为缺乏兴趣
小心陪读陪出过量的压力
将教育投资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
第五章好父母不强逼孩子样样争第一
不要期望孩子什么都学好
让孩子学钢琴学美术,问过孩子的感受吗
不要把孩子的兴趣“逼”走
尊重孩子的意愿
把选择的权力还给孩子
让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找到孩子身上最具竞争力的特长
只要孩子有一样出色,就有了成功的资本
第六章好父母让孩子听到鼓励和赞扬
哪怕只有一丁点进步也值得肯定
鼓励孩子勇敢地接受失败
允许孩子犯错误
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承受力
让孩子充满自信地生活
鼓励孩子积极地看待事物
抱怨孩子成绩差,不如多给一点鼓励
孩子身上也有值得父母学习的地方
欣赏孩子的新奇发现
赞扬孩子不要太过分
第七章好父母不让孩子失去幼小的自尊心
不要否定孩子的未来
给孩子指导而不是批评
不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比优劣
允许孩子“出格”
辱骂只会让孩子自暴自弃
你只看到了孩子身上的缺点吗
认同孩子的一些“怪想法”
恐吓威胁孩子是愚蠢的做法
要耐心地开导固执的孩子
不要抱怨孩子脑子笨
第八章你是在把代沟越挖越宽吗
代沟是一堵无形的墙
有代沟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沟通
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
代沟的化解,需要双方的理解
不做唠叨的父母
允许孩子和父母争辩
正确对待孩子在青春期追赶时髦的心理
学会倾听孩子内心的感受
理解孩子的“敏感”
做个会“听话”的父母
第九章疏通孩子正常的青春期心理
青春期不是“危险期”
孩子早恋与压力过大有关
陪孩子走过身体发育的迷茫期
孩子大了,就会对异性产生好感
不要对孩子的心事妄加揣测
不要强行压制孩子对异性的好感
让孩子学会与异性相处
引导孩子正确处理青春期情感
正确面对孩子的性教育问题
适度是性教育的重要原则
与孩子一起学习青春期知识

章节摘录

  拔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 我们都知道,拔苗助长的做法是错误的。可是,在许多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却不知不觉地陷入了“拔苗助长”的误区,给孩子的发展留下许多隐患。比如,4岁大的孩子就开始学习小学生英语,记单词时累得喘不过气来;5岁大的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还要写家庭作业;6岁大的孩子就已经被送到幼儿奥数班,开始学习加减乘除…… 没有哪个父母愿意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提前出局,但父母们必须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特点,有的智力发育早一些,有的晚一些,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如果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往往会让孩子不堪重负,失去自我。  刘琳4岁的时候,就开始上特长班。每天从上午八点半到下午四点半,每半个小时上一节课,授课内容包括音乐、美术、语文、英语、算术等等。她的游戏时间非常少,仅有的娱乐时间也不过一个小时。除了吃饭和一个小时午睡外,其余时间都是坐在教室里学习。因此,小琳有时会坐在小板凳上打盹儿,有时为了多睡会儿,午饭胡乱对付几口就去了睡眠室。  谁都不能否认,教育孩子要趁早。但是,这个趁早要有个度,不能因为父母过高的期望而忽略了孩子的天性——玩。边玩边学,才是最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玩中陶冶情操,激发学习的乐趣,而不是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强制孩子学习。  事实上,绝大多数3~6岁的孩子身心发育并不适合高强度的学习,他们学习书本知识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孩子被迫接受长时间的课程化学习,无异于残忍地把幼小的禾苗从温暖的土壤中连根拔起以“增加高度”。  许多孩子在高强度的学习中受挫,他们的天性受到了压抑,有的孩子很小就对学习甚至生活产生畏惧心理,有的长大后被厌学心理困扰,一旦遇到挫折就放弃努力。  用“欲速则不达”来概括某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一点也不为过,一些父母给学龄前的孩子太大的压力和太多的期望。早在1978年,就有研究者调查过一个大学的神童班,那里的孩子学得多、全、杂,知识掌握得也非常全面。但是如今他们中的一半都是平庸之辈。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是好的,但应结合孩子的兴趣和天性。长时间对孩子进行拔苗助长式的教育,会让孩子难以承受负重,会让孩子产生“我是笨孩子,总是学不会”的想法。纠正这些错误做法,就是给孩子成长的自由,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孩子快乐而充满自信地长大,只有这样才能把今天的幼苗培养成明天的参天大树。  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为了让付磊尽早接触电脑,不在起跑线上输给别人,他的父母早早地给只有6岁的小磊配备了电脑。开始的时候,付磊确实兴奋过一阵,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整天,打打游戏上上网,好不快活。这样的好日子没过多久,妈妈就开始逼着他学打字,付磊的兴趣就骤然大减,即使是坐在电脑前也是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子,效果一点也不理想。  既然付磊不喜欢,妈妈也没有过多地强迫。每天回家付磊做完作业之后,就开始玩电脑,父母并没有过多干涉他,而是规定他每天玩游戏不能超过两小时。两个月之后的一天,妈妈发现付磊竟然能打二级筒码了。  不顾孩子的爱好,逼着孩子学这学那,会让孩子产生反感、厌学的心理;相反,如果孩子对某事感兴趣,即使父母没有督促,孩子也会主动做这件事情。尊重孩子的兴趣,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才能让孩子多一份轻松和快乐。  父母要按照孩子自身的兴趣引导孩子的成长,同时悉心观察他们兴趣的发展和变化,加以正确指导,让孩子充分享受玩耍的乐趣,顺其自然地成长。对这种现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长跑比赛中,一开始就冲在最前面的运动员,往往不但不能得到冠军,甚至连全程都跑不下来。孩子的成长也是这样,过早地给孩子灌输一些知识,让孩子看起来很“聪明博学”,但是孩子长大后可能碌碌无为。其实,除了单纯灌输知识外,父母和老师更应该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自学能力。  人的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即使有一些果实,也是早熟的,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并不是真正的硕果。如果想让孩子变成硕果,就应该用顺其自然的教育方式代替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PDF格式下载



只要对教育孩子有益,哪怕只有部分可取之处,都是好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