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深度思维

德普思 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2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作者:

德普思  

页数:

156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们思维的们思维的目的是为了理解我们所坚信的东西,看到我们信仰的合理性。了解是为了信仰,信仰是为了可以了解。有些事情除非我们了解,否则就不能相信;另外一些事情,除非我们相信,否则就不能了解。“我们需要智慧,以了解所信仰的东西;需要信仰,以相信所了解的东西”——奥古斯汀  没有信仰,我们的道德感和正义感就没有了基础。信仰是精神的寄托,是灵魂的归宿,是区分善恶的标准,是行为的准则。信仰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意义,使我们不再堕入空虚和浮躁。信仰是一种力量,帮助人们抵御心灵深处的黑暗、寒冷、孤独与绝望。信仰是一种气质,使我们平静地面对生死离别、面对得失和灾难。但是,在我们这个除了物质什么都不相信的时代,在这个连灵魂都普遍怀疑的时代,像古希腊人那样对信仰的理性上的思考和解释已经所剩无几。在以科学为代表的工具理性的冲击下,宗教已经逐步演变成了心灵的慰籍品,只剩下一座座雕像和烟火,有的甚至变成了恐怖犯罪的精神支柱,还又有什么能承担起信仰的重任呢?  我们不停地积累财寓、购置房产,似乎忘记了人生只有百年。过量孕育出新的过量,得到的越多,想要的就越多。过度的消费已经不再是为了满足身体的需要,而是为了填补精神的空虚。当财富服务于人的时候称为财富,当财富是为了繁殖更过财富的时候称为资本,在我们为之奋斗的GDP中,有多少是财富,又有多少是资本呢?  我们发明了空调以便过得舒适,但在暖气和冷风的双重保护下,身体却变得弱不禁风;我们拥有了电话,真正实现了天涯若比邻,但却发现彼此问已无话可说;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使普通人都能轻而易举地登泰山、游长江,可我们已经没有了“无边落幕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心境;我们开车四处旅行,最后却发现旅行的目的只是为了追逐身体在空间中快速移动的感觉。  我们的知识越来越多,智慧却越来越少;生活越来越好,烦恼却越来越多:物质越来越丰富,精神却越来越空虚;环境越来越美,心境却越来越差;寿命越来越长,可支配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与古人相比,我们多了一些急躁、烦恼和不安,少了几分淡定、从容和自如。  理性科学揭穿了信仰的神话,同时也破坏了寄居于神话下的道德和伦理。适者生存的达尔文主义和尼采的强力意志哲学使冷酷自私的个人主义发展到了极致。永恒不复存在,时尚和流行意味着任何在时间之流中驻留过久的东西都会被打上“过时”的标签。生活的意义似乎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体验审美、情感和感受上的变化。哲学思想也从过去对绝对的善以及永恒真理的追求转向对情感和现象变化关系的研究,后现代主义、知识考古学、语境学等在对历史文化和习俗的综合和比较中寻找意义的哲学流派纷纷出现。对于他们来说,道德伦理以及善恶是非的标准并非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而是来自我们那些有权势的祖先情感冲动的沉淀和积累。  与此相应,在现实生活中善恶美丑也发生了错乱。善良被视为软弱,诚实被视为愚蠢,公平和正义变成了法律条款的游戏。历史学家变成了挖掘和传播古人隐私的长舌妇;以隐晦的形式表现内心阴暗和扭曲的画家被视为天才;丑陋愚昧的古老仪式以原生态的形式粉墨登场;满足低级趣味的不男不女的扮相和腔调大行其道。当艺术失去了道德的根基时也同时失去了自己的界线。  人不能在自己的身上找到生活的意义,于是总是把生活的意义寄托在他人身上,寄托在集体和国家的名义上。但我们回想一下,历史上那些战争、掠夺和屠杀不都是以国家和民族的名义进行的吗?我们把意义寄托子女的身上,认为他们只要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就一定会幸福。这样的寄托已经延续了几千年,如今我们比以往的任何时代都富足,但却比任何时代都感到空虚。就像《传道书》上所说:“虚空的虚空,人一生的劳碌,究竟有何益处呢?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  过多的欲望使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物质上,却忘了探究物质究竟为何物。我们总是习惯以科学的名义来否定一切通过科学手段所不能验证的东西,台定过去儿千年来一直支撑着人类文明的道德和信仰。物质是科学研究的对象,但科学本身并不代表唯物主义,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对宁宙的宗教情感是科学研究的最强有力、最高尚的动机。只有那些作出了巨大努力,尤其是表现出热忱现身的人,才会理解这样一种感情的力量,唯有这种力量,才能做出那种确是远离直接现实的枯燥的工作。而刃15些主要从实际结果来认识科学的人,对于上述那些人的精神状态容易得出完伞错误的看法。在我们这个唯物论的时代,只有严肃的科学工作者才是深信宗教的人。  或许我们在文化的传承中遗欠了一些东西,遗失了真正的瑰宝。佛经上说:宇宙万物都是我们心灵的显现,都因为心灵的感知才有体性。颜色、声音乃至空间并不是客观的实在,而是我们心灵显现和认知的功能,这些元素与同是心灵的感受和合构成万物。但人们一直以来却习惯于把时间、空问以及颜色和声音等看成是外在于心灵的客观实在,习惯于把时问和空间看成是万物存在的依据。我们可以把古代圣人的启示说成是意想的神话,可以把哲学家的思想看成是不切实际的形而上学。但是,当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向我们显现时间和空问的相对性,显现微观粒子的不确定性和非实在性时,我们还有什么借口来坚持唯物主义的信仰?或许在对待本质、心灵等问题上,我们首先要打破传统观念和习惯的熏陶所形成的思想枷锁,培养一种能理解非时间、非空间存在形式的素养,以便在谈论现象背后时也能同时伴随着这样的理解。

内容概要

像性质、自然、自由、意义、实在、物质和精神等这样的词原本来源于古人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和思考。但在日常的生活中,随着时光的流逝不断改变了它们的内涵。在普通人眼里它们是用来表达自己某种模糊的感受和观点的模糊的概念,在流派纷争的现代哲学界则演变成抽象的逻辑游戏。我们常说要过有意义的生活,但却不知道什么才是生活最终的意义;我们总是在争取自由,却分不清自由和失落的界线;乐观来自于对危机的漠视;地位和名誉的自豪感建立在更多的卑微和苦难之上;美食享受的背后是残酷的虐待和屠杀。我们该如何认识生命?如何认识自我和他人? 本书以现代科学的思维分析古代哲学和宗教理论,以严格的逻辑论证的形式探讨它们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论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规定和澄清,而是为了促使人们对这些概念进行深刻的思索。善恶、自由、意义等普遍性的问题并不能通过语言充分地表达,也不能通过逻辑得到澄清,因为这些品质根植于我们内心的深处,先于理性、先于语言而存在。但通过理性可以使我们坚定对这些品质的信仰。本书还着重分析了一些佛教的核心思想,以科学的角度来重新认识隐藏在雕像和烟火背后的真谛。

书籍目录

序言——理解终极问题的素养现实之思 数字化时代 虚幻的价值 为子孙后代着想 健康的价值 平淡是真? 简单的快乐 产生于攀比的幸福感 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腐败的根源 艺术走向衰败 动物保护中的偏袒 生命平等 动物实验 生命的界线 意义可以建立在无意义上 以他人的名义 意义的复杂性 倾听不同的声音 不善奔跑 哲学的游戏 现代哲学的价值 唯物论的盲点 自私的借口 精神与物质的界限 大自然的疏忽 思维能力 贪婪 财富与资本 现代艺术的困境 不信的不信 甚爱必大费 即时信号与客观实在性 上帝不玩骰子 粒子只有性质没有体积哲学之思 变化与恒常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普罗提诺 宗教哲学 经验主义 叔本华 理性与感性 东西方哲学思想的比较科学之思 颜色的属性 量子力学的哲学含义 实在性 时间与空间 运动 纯粹的客体 主观能动性心灵之思 宗教信仰 心灵存在的证据 大脑中找不到能称为“自我”的物质成分 论自然 自 我 生命轮回的可能性 天堂与地狱 佛说自我 关于意识佛教的智慧 佛说什么是“法” 什么是如来 人无我 佛说不生不灭性 虚拟现实与禅宗公案 心性 不思善不思恶 即心即佛 定与慧 静与动 如果桌子不叫桌子,那叫什么? 世界无“内外” 佛教中的哲学

章节摘录

  为子孙后代着想  当宗教信仰破产之后,当人们不再相信有灵魂的彼岸,不再相信任何永恒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就变成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占有和消耗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虽然我们生产的粮食已经超出了需求甚至转化成燃料,虽然我们建造的房屋被大量空置、闲置,虽然我们的精神已经极度的空虚,但全社会仍然把GDP当作最主要的奋斗目标。经济学家们不断地号召人们扩大消费,鼓动政府扩大内需,他们为消耗不完从地下挖出的煤炭而担忧,为卖不出那些过剩的房屋而发愁,似乎地球上有用不完的资源。他们像打算在有生之年花掉自己所有积蓄的富翁,不准备为子孙后代留下任何有价值的遗产。  我们不惜代价尽可能多地把煤炭、矿石从地下挖出来建成高楼大厦、公路桥梁和汽车;不是出于生活的需要,而是把房产当作可积累的财富,把市政工程当作政绩资本;我们只是为了旅行的乐趣,消耗着需要亿万年才能形成的石油开着汽车和游艇四处奔波。我们是否想到过子孙后代的利益?高楼大厦最多只能用上百年,但石油和煤炭却不可再生,钢材建成了房子就很难复原。那几百年后,当石油和煤炭资源枯竭,当铁矿铜矿难以寻觅时,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用什么呢?或许他们只能住着勉强能容纳身体的房屋,在历史影片中欣赏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那些浩大的工程和奢华的生活,并发出这样的惋惜:“如果祖先们能稍微改变一下生活方式,我们也不至于生活得如此艰难。”  健康的价值  “健康是最大的财富”已经如此地深入人心,以至于成为教育年轻人如何生活时最常用到的话。打开电视,近乎每天都能看到关于养生方面的节目,告诉我们应该有规律地生活,不要过于劳累,不要过多地思考问题,不要有太多的激情和欲望,不要……  我们似乎忽略了这样一种现象:人类历史上很多伟大的成就——莫扎特的音乐、凡·高的绘画以及那些慰藉我们心灵的思想——不都是用健康乃至生命换取的吗?如果我们的生活中缺少了这些闪光的成分将会多么平庸和乏味,又有多少人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安于这平庸之中而不感到厌倦,不因厌倦而损害到健康呢?毛主席说:“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几乎每个人在年少时都梦想能成为天才、取得天才那样的成就、过有激情的生活。很少有人从小就打算过一百年没有任何值得回忆和没有任何感悟的平庸的日子。只不过到了老年,当所有的理想都没有实现,而且也不可能实现时,才逐渐改变了自己的观念。伟大的奉献需要天分,为了活着而活着只是一种无奈。  人生更像是一种等待,我们学习知识、提高修养、强健体魄就是为了等待那个属于自己的使命的到来。身体则像一根一直燃烧的蜡烛,平时要小心地保存,让它尽可能缓慢地燃烧,但当需要为他人照亮时就不要吝惜它的光芒。单纯的长寿没有任何意义,生命的价值既不体现在拥有多少物质财富,也不在于健康长寿,而是属于心灵的那不可见的部分,并且只能通过奉献来获得。如圣人所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这句话是对“奉献”这个词更深层的基于彼岸的解释。  平淡是真?  如果不相信有来生或彼岸的世界,“平淡是真”就是一个谎言。想一想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看到同样的人、听到同样的话,周而复始,不断重复,没有任何新意。人真的能忍受这样的生活而不感到厌倦吗?我们又该如何看待那些为了站在领奖台上的那一刻而付出十几年汗水和伤痛的运动员呢?那些攀登喜马拉雅山的人、独自航海的探险者以及花巨资冒着生命危险去太空旅行的富豪都是因为太富有而变成了傻瓜吗?一直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无法理解富有而平庸的生活所产生的厌倦,就像一辈子没有吃过几顿饱饭的非洲难民无法理解什么是厌食症。人的愿望像没有被驯服的野马,总是向着所处境遇的相反的方向奔跑,一直生活在平淡中的人渴望激情和刺激,经历过很多灾难的人又向往平淡。“平淡是真”这句话或许只适合少数的圣人,因为他们生活在自己心中那个更丰富多彩、更真实的彼岸的世界。  简单的快乐  健康专家经常告诫我们要过简单的生活,不要想太多的事情。因为复杂的头脑总是会为了谋划将来的事情而产生烦恼。思想简单的确不会产生很多的烦恼,但却会遭受更多的痛苦。简单的头脑能满足于简单的快乐,就像农民们因为一次丰收所跳的摇头摆尾式的舞蹈所展现的那种快乐。不过在来年的一次天灾后,又会迅速陷入哭天喊地式的悲哀。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这样的痛苦和欢乐,喜怒无常与头脑简单是一对孪生姊妹。  产生于攀比的幸福感  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富有,但这更多的财富却没有带来更多的快乐和幸福感。虽然一个人变得比从前更富有,但如果那些曾经与他差不多的亲朋好友变得比他更富有,他仍然会感到更多的来自于物质方面的烦恼和压力。物质财富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感,更多的是基于横向的比较,而非纵向的进步。  当新年之夜我们在饭店举家团圆时,那些孤身在外的孩子们却笔直地站在周围为我们端茶倒水,我们的心里是否感觉到一丝的不公;当我们抬起脚让别人弯腰弓背为我们擦鞋时,是否因为我们付了钱而感到理所应当;当我们悠然自得地坐在开着冷气的办公室中,一边喝茶一边看着窗外烈日下汗流浃背的民工时,是否感觉到这个社会应该有所改变。如果我们对此只有冷漠,甚至有因对比而产生的惬意,如果我们还需要从与别人的攀比中获得满足,那我们的幸福就是建立在别人的卑微和苦难之上,对贫困和痛苦的拯救就无从说起。因为攀比就一定有攀比的对象,如果我们拯救了最底层的那群人,倒数第二层的人就会陷入痛苦的深渊。如此往复,拯救永无止境。  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热衷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甚至到了良莠不分程度。无论这遗产来自古人的何种精神状态——也许就是愚昧、残暴、迷信、错误的习俗,只要贴上时间的标签,就会被当作有价值的东西加以保护和推广。  也没人能否认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世界上还没有那个民族像中国和希腊那样,一次次被异族用武力征服,又一次次用文化将征服者同化。但历史文化的特点总是精华与糟粕混杂在一起,并且绝大多数情况是精华被那些有形的、表面的、易于言说和流传的糟粕包裹和埋藏。而精华的部分则总是那些无形的、能让人世代受益却又始终似懂非懂、不能穷尽其义的圣人的言说——如《道德经》、《黄帝内经》、佛经。这种混杂的局面是历代的统治阶层筛选的结果,统治者需要为自己的强权和被统治者的顺服找到足够的理由,他们需要在文化层面上获得支持。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在这方面做得最为出色,我们在历史中所看到的强烈的尊卑对比和巨大的贫富差距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在参观古代的宫殿和豪宅时,我们听到最多的讲解就是等级,从屋檐和台阶的层数、门槛的高度、厅堂和仆道的对比、家具的尺寸以及各种细部的装饰,无不体现使用者的等级差别,即便人文景观,大都也是权贵们卖弄风雅的道具。对这些文化遗产全面吸收和借鉴的典型案例,就是在现代化的城市中建起了有着很高台阶的犹如衙门一般的政府办公楼,以便使到访的群众在气喘吁吁地爬上台阶后,能立刻感到政府的威严。  考古学家动不动就给从地下挖出的那些器皿冠以“伟大,,“非凡”这样的字眼。古人云:“玩物丧志”,这些耗费了过去的制造者和拥有者大量精力和时间的玩物直接导致了一个个王朝的覆灭。而今除了给我们带来那种曾经辉煌的虚荣之外,还有什么更深刻的价值呢?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老子说:“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见可欲。”考古学家们动不动就以稀有的名义、以文化的名义给这些玩物贴上天价的标签,使民间的文物收藏达到了疯狂的程度。而学术造假、赝品、欺诈、内幕交易等黑暗就隐藏在这疯狂之中。  历史学家总是过分热衷于讲解那些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历史事迹,以赞美的眼光总结古人争斗的“智慧”。历史学与评书之间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如今已经有人受这些历史事迹的启发,发展出了所谓的厚黑学,成为一种营销的手段在社会上推广,为贪污腐败推波助澜。如果官员都向和坤看齐,商人都以胡雪岩为榜样,那无论我们生产多少粮食、建多少房屋、创造多少财富,仍然只会重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剧。研究历史应该博古论今,执古之道、驭今之有。如果只热衷于古人的东长西短,就无异于历史的长舌妇,也扰得地下的古人不得安宁。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还有一项被津津乐道的就是我们特有的酒文化和饮食文化。诗仙李白的醉言醉语陶醉了几十代人,但现代的酒神们却再也说不出那些浪漫精致的话,他们要么丑态百出,要么开车狂飙夺人性命。现代人对酒精是如此的依赖,好像只有在酒精的麻醉下,才敢于说出心里话,才敢在合同上签上名字。酒文化很大程度上成了酒精依赖的借口,即便在对艺术审美的贡献上,酒精的作用也只是在浪漫主义的层面上对情感表现的增强,而没有使艺术上升到对审美情感进行反思的高度。至于另一种所谓的饮食文化,从最有代表性的北京烤鸭就能看出其残忍的程度,如果把视线延伸到广东的饮食,除了野蛮之外,还有愚昧。在饮食方面,人已经退化到了比动物更残忍的程度,因为人已经不是单纯为了生存去杀害其它的生命,而是用其他动物的痛苦来满足自己一点点味觉上的快感。饮食文化实际上是文明遮蔽下的苦难。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如果空间能无限划分,一个人就永远也追不上在他前面缓慢爬行的乌龟,因为每当他到达了乌龟的位置,乌龟总是又向前爬行了一段距离,无论这距离有多短,它总是存在。  ——芝诺  时空不是实在的,不是独立于心灵的客观实在,不是事物本有的性质或关系。它们是心灵理解和认知的方式,是感官的形式或形态。如果世界上没有能够直观或知觉时空的人,这世界就不再就有空间和时间的性质。  ——康德  存对某个量子物体实行一次测量之前,就把一组完全的属性委归于它,是没有意义的。  ——玻尔


编辑推荐

  颜色、声音、味道、温度是我们心灵主观的显现,形状、大小、美丑则是主观意识的分别,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在我们所能感知和了解的事物中,最接近客观的东西是储存在脑神经网络中的复杂的信息。除非我们能获得超越脑神经系统的觉知能力,否则永远也不能知道是否存在一个与我们的感知完全相同的客观实在的物理世界。《深度思维》以现代科学的思维分析古代哲学和宗教理论,以严格的逻辑论证的形式探讨它们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深度思维 PDF格式下载



作者以理性的逻辑思维去思考生活、科学、哲学、宗教。用比较专业的而尽可能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述高深的哲理。相当的精彩~!!!!


深度思维,提供不一样的思维模式!


一直买不到这本书,因为可能下架了,运货速度也非常快,两天就到了,很谢谢


前面几章 很好


有些错别字,其它还可以


需要深度才能理解。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