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经典闲读

周国平 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9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作者:

周国平  

页数:

32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作者在阅读经典、直接与大师交流时的感悟和心得,广泛涉及哲学、文学、宗教等诸多领域,饱含了作者对人类存在境况和精神状态的深刻反思,充满了哲思的智慧和诗性的体验。

作者简介

  周国平,知名作家、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代表作品有哲学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随感集《人与永恒》、《把心安顿好》,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自传《人生哲思录》、《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等。

书籍目录

代序:我的读书旨趣
第一辑 哲学的源头
 泰勒斯:一则关于哲学家的寓言
 哲人隐语
 智慧的诞生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第二辑 读《圣经》札记
 临终的苏格拉底
 不可发誓
 恨是狭隘,爱是超越
 行淫的女人
 本乡人眼中无先知
 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
 小孩、富人和天国
 狂妄者最无信仰
 不见而信
 拒绝光即已是惩罚
 不可试探你的上帝
 神圣的休息日
 安息日是为人而设的
 种子和土壤
 虔诚不是目的
 耶稣的命运
第三辑 文学巨擘
 世上本无奇迹
 天才的命运
 在维纳斯脚下哭泣
 走进一座圣殿
 麻木比瘟疫更可怕
第四辑 童话宝典
 给成人读的童话
 让世界适合于小王子们居住
 简洁的力量
 也重读安徒生
 生命中不能错过什么
 第五辑 诗性哲人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幸福的悖论
 人性、爱情和天才
 人不只属于历史
 唱出了我们的沉默的歌者
第六辑 大师工作室
 活着写作是多么美好
 私人写作
 探究存在之谜
 小说的智慧{
第七辑 朝圣心路
 在黑暗中并肩行走
 与世界建立精神关系
 精神生活的哲学
 勇气证明信仰
 现代技术的危险何在?
第八辑 品中国古典
 孔子的洒脱
 另一个韩愈
 人生贵在行胸臆
 唯美的欢娱
第九辑 昨天和今天的大家
 读鲁迅的不同眼光
 《李白与杜甫》内外
 一个真诚的理想主义者
 古驿道上的失散
 ……
第十一辑 读书小语

章节摘录

  1.享受读书的自我发现之乐,拥有高品位的精神生活。  2.读那些永恒的书,做一个纯粹的人。  3.读贤哲的书,走自己的路。  4.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其中的财富属于我们每一个人。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  4在读一位大思想家的作品时,无论谴责还是辩护都是极狭隘的立场,与所读对象太不相称。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对话式的理解,其中既有共鸣,也有抗争。  5.真正的阅读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  6.人生有种种享受,读书是其中之一。读书的快乐,一在求知欲的满足,二在与活在书中的灵魂的交流,三在自身精神的丰富和生长。  7.我思考着生活的意义,因为抓住了某几个关键字眼而自以为对意义有所领悟,就在这同时,我的每日每时的真实生活却从我手边不留痕迹地流失了。  8.一个至死不知道自己曾经生活过什么的人,我们可以说他等于没有生活过。一个时刻注视自己在生活着什么的人,他实际上站到了生活的外边。人究竟怎样才算生活过?  9.时尚和文明完全是两回事,一个受时尚支配的人仅仅生活在事物的表面,貌似前卫,本质上却是一个野蛮人,惟有扎根于人类精神文明土壤中的人才是真正的文明人。  10.大师绝对比追随者可爱无比也更加平易近人,直接读原著是通往智慧的捷径。  11.那些爱读平庸书籍的人其实是自甘于和小人物周旋。  12.直接与大师交流,结识和欣赏人类历史上那些最优秀的灵魂,真是人生莫大的享受。  13.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  14.无论一本著作多么伟大,如果不能引起我的共鸣和抗争,它对于我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经典闲读 PDF格式下载



追随经典,感悟人生,启迪智慧
一位作家,他用散文的语言阐述哲学,用哲学的思维诠释散文,他是一位散文家,又是一位哲学家,更是一位智者,他就是周国平。
读过周国平文章的都能感受到他的文章清新自然,平淡又富有哲理,给人启发和教诲!又周先生缜密的逻辑思维,流畅的文字功底,绝妙的哲学论述和踏实的学者风范让读者为之倾倒!对于周国平老师的文字是无可挑剔的,读他的文字,让自己能明智,明理,明德,收益很多。
文字间的对人类存在境况和精神状态的深刻反思,充满了哲思的智慧和诗性的体验
《经典闲读》是周国平先生的一本读书心得,如编辑所言,这本是“作者在阅读经典、直接与大师交流时的感悟和心得,广泛涉及哲学、文学、宗教等诸多领域,饱含了作者对人类存在境况和精神状态的深刻反思,充满了哲思的智慧和诗性的体验。”
对书的封面和纸张我是比较满意的,很朴质的封面,像周先生一样,不喜喧哗,悠然间谈天说地,通古博今。
周国平对着读书有着独到的建议:非最好的书不读,因为真正的“阅读是读有文化内涵的文字,是进入到这些文字所承载的文化传统中进行思考,能够承担这个功能的,唯有好的书籍。”只有伟大的灵魂,才能引领我们登上精神的高峰,领略人生天地的辽阔,进入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心智生活之中。
周国平先生又说,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听别人发言是为了使自己能说话;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
对于读书,我也有所悟,博览群书能宽泛的了解很多知识,但真正能从书中感悟到多少,能从书中获得多少,却是因人而异的。看书是精神层面上对探知欲的满足,是丰富自身知识架构的有效方法。我想,看书,看了好书应该会有好处的,从书中能明道理,识大义,辨善恶,知古今,解忧困,然后成大事,悟大道。但读书多了到底能感悟多少的人生,能对自己的人生起到多少的作用。不知道。周国平在读名著时,“蒙田曾谈到"文殛",即因读书过 多而被文字之斧砍伤,丧失了创造力。叔本华把读书太滥譬作将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爱默生也说:"我宁愿从来没有看见过一本书,而不愿意被它的吸力扭曲过来,把我完全拉到我的轨道外面,使我成为一颗卫星,而不是一个宇宙。”
周先生又说,“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我们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一个人如果并无精神上的需要,读什么倒是无所谓的,否则就必须慎于选择。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这是我主张坚决不读二三流乃至不入流读物的理由。”
看书,买书,读经典,读大师,是我心中所喜爱的惬意。我家里有很多书,但总来不及读,虽不需每本都去细阅,却每本都被我翻动过,在我手中是留有书香的余韵和文字的留痕的。很喜欢这样的感觉,亲切,自然,体贴,温馨,舒适。心灵暂时远离了纷扰挤压的世界,回归到了最自然的境地,返璞归真,心灵旷达了,情绪平稳了,入草原上的清风,吹拂起了人心底最真的灵魂。我觉得爱书的朋友应该都有这样的感悟的吧。
引用书中的一句话,大师绝对比追随者可爱无比也更加平易近人,直接读原著是通往智慧的捷径。有时间,有机会,我们在读过周先生的这本著作后也和作者一样去领略原著大师们的智慧的结晶吧,让自己也更加智慧。


《经典闲读》读书文辑将周国平先生这些年在阅读经典、直接与大师交流时的感悟和心得结集成书,涉及哲学、文学、宗教等诸多领域,饱含了周国平先生对人类生存困境和精神状态的深刻反思。周先生在代序中写道,直接与大师交流,结实和欣赏人类历史上那些最优秀的灵魂,真是人生莫大的享受。正如歌德所言,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周国平先生写古驿道上失散——读《我们仨》,年尽九旬的杨绛先生,两年间,女儿和丈夫钱钟书先后病逝,她将自己的一生作结,于是就有了这三口之家。长梦始于钱先生被一辆来路不明的汽车接走,“我”和阿瑗去寻找,自此一家人走上了一条古驿道,在古驿道上相聚,直至最后失散。这显然是喻指从钱先生住院到去世——包括钱瑗住院和去世的四年半历程。失散在古驿道上,这是人世间最寻常的遭遇,但也是最哀痛经验。《浮生六记》中沈复和陈云,一样的书香人家,恩爱夫妻,到头来也是昨欢今悲,生死隔绝。中道相离也罢,白头到老也罢,结果都是一样的。夫妇之间,亲子之间,情太深了,怕的不是死,而是永不再聚的失散,以至于真希望有来世或者天国。这本书我也读过,我在想,如果让我写读后感,我会怎样构思、起笔、收笔,无外乎,一是介绍框架内容,二是表示惋惜之言,在无新意,而读周先生的感悟让我耳目一新,思绪豁然开朗,将人生别离比喻为失散在古驿道上,人生相遇、相聚、相知、相守皆是缘分,爱过方知情浓,正是这前世修来的缘分,让我们害怕彼此的失散,亦如品读他的散文,平白朴实的语言,浅显哲理的语句,总能让我顿悟。

周国平先生说读书的档次大体上决定了写作的档次。平日里读什么书,会在内听觉上形成一种韵律,实际上就是一种无意识的内在格调和趣味,写作时就不由自主地跟着走。

寥寥数语,仔细揣摩,无不蕴含着一定哲理,正如读好书中所言,读书的档次决定了你的写作档次,难道不是决定你这个人的档次吗?人的定位是什么,难倒不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吗?


“阅读是我的情人,写作是我的妻子。”初看周国平先生这句话时,我其实是有些反感的。一是因为,我是女性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并不喜欢看到用女性作为比喻的载体,可能是我过份敏感,我感觉这些比喻大多隐藏着对女性的不尊重,似乎这些情人啊、妻子啊还有很多作品中所使用的少女、美女、丑女之类的比喻是一种纯男性化的感受,它将女性读者有意无意地排斥在了读者群之外。二是觉得,这种比喻实际上暴露出男人心底的优越感,无论看到什么,他们总能与女性挂上钩。从另一方面来说,它还暴露出男性心底深藏的红旗、彩旗之类的非非之想。不过看到后来,我想,这可能是我对周国平先生的误会,他文中的另一段话,将这句话作了个注解:“……妻子是由情人转变过来的,所以写作是由阅读的延伸。或者说阅读是浪漫的精神神游,写作是日常艰苦劳作。”周先生之所以从不同角度解释了这句话,无非是想说明:阅读如恋爱般浪漫,而写作则需要苦心经营。其实,就我个人来说,我更喜欢将阅读比喻为旅行。

无论是什么样的比喻,阅读都是有别于自己现实人生的另一种体验,都是获得知识、文化的一种途径、是让自己情感得到释放的一种方法。因每个人的需求不同,所选择的阅读文本也不同。周国平先生在这本书里道出了自己对书本的选择:“……以读经典名著为主,其他的书只是随便翻翻,对媒体宣传的畅销书完全不予理睬,……。”且不说周先生的话是不是有偏激的成份在,但是,就周先生对名著的定义,我十分赞同,一部好的作品自然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如周先生所说:“阅读这些作品,等于是直接与大师交流,结识和欣赏人类历史上那些最优秀的灵魂。”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总结起来无非大致有三:一、因为职业需要或生活需要。二、闲来无事消遣。三、精神需求。周国平先生似乎更注重于第三点,因此,在这本《经典闲读》里,周国平先生才会一直强调要轻松阅读,因为他觉得与这些大师们的精神交流是一种愉悦的事情。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主张坚决不读二、三流或不入流的书,他认为,买金子的钱就该拿去买金子,如果对好书没什么概念的话,那么我们不妨听听“时间”这位批评家的吧。一本书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它耐读,同一本书,每一次阅读总会有新的发现,它就像是一座蕴含了丰富矿藏的宝山,想要在精神领域有所收获,你得走进去,才能占有。如周国平先生所说:“放弃阅读,如同放弃了享用人类精神财富的权利。”那真是相当大的损失啊。

《经典闲读》一书还选载了周国平先生的一些读书札记,题材涉及颇广,宗教、哲学、文学、童话等等,阅读中的发现,阅读后的思考,周先生一一侃来,不仅如此,对于读书人与书之间的关系,周国平先生也有自己看法,言语幽默中带着一丝辛辣,有一些话还真是我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


周国平老师是一直我喜爱的作家,《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让我感受深沉的父爱与内心的痛楚,好几次不忍看下去,这是他给我的最初印象。后来逐渐接触到《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宝贝宝贝》、《周国平人生哲思录》和《各自的朝圣路》等书,周老师不仅才华横溢,严谨思维,更觉得他是一位心灵的导师,生命的智者。

如今的社会看书的人越来越少了,出书的人越来越多了,书籍以各种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糟粕与精华并存,面对海量般的信息,是把宝贵的生命浪费在看走马灯似的畅销书上,让自己的灵魂更加喧嚣烦躁,还是让心安静下来,把精力集中在经过时间的检验流传至今的经典的著作上,与大师和经典抗争和争鸣?作者的观点很明确:直接读原著,直接和大师交流,结识和欣赏人类历史上那些最优秀的灵魂。因为,大师绝对比追随者可爱无比也更加平易近人,直接读原著是通往智慧的捷径。

这本《经典闲读》,是品读古今中外经典名著的读后感,也是他多年读书的心得体会。我们发现,周老师博览群书之广,通贯古今,融汇中西,上至古代希腊,下至当今的大师在他笔下栩栩如生,或至情至性,或可敬可爱,个个个性鲜明。相信周老师已经不下几遍,虽然他说读书要不求甚解,我认为只是谦虚的说法。本书还是用我们一贯喜欢的风格,语言文字充满了智者的哲思和诗意的美感,对于爱好读书写作的人,思想境界的提升有一定的作用,从中可得到一些启发。

周老师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他借孔子说出了读书的目的,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视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象孔子一样做一个洒脱的读书人。

在书的最后,周老师关于如何去读书、读好书提出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和我们一起分享了读书的乐趣和收获。“藏书多是一辈子读不完的,可是,一见好书或似乎好的书,还是忍不住要买,想去读,仿佛能够永远活下去读下去似的。嗜好往往使人忘记自己终有一死。”这些读书哲语《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虽然看过,今天又重读一遍,仍值得回味。

看了这本经典闲读,更激起了我看经典的兴趣。


如何阅读,该读些什么,该如何读,诸如此类的话题,前辈们说过许许多多,如今这本《经典闲读》里读出的是周国平的读书旨趣,选择和坚持。他说:要“好读书”,要“读好书”。读罢此书,我想他对书的热爱与阅读态度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以后的读书生涯。
  
  周国平说,“直接读原著是通往智慧的捷径”,他将名著比作伟人大师,把追随者比作秘书和奴役,甚至不客气地说,“那些爱读平庸书籍的人其实是自甘于和小人物周旋”。这话真是让人汗颜。每天大量的出版物,其中又有多少是可以称得上“伟大”“大师”级的作品?原来,那些奔薄而出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全都是“小人”的嘤嘤呀呀啊。虽然周国平打这个比方,个人感觉过了,但是从中倒可看出他对所阅读之物的精挑细选,谨慎而又慎之。当然他所倡导的也是非经典不读。
  
  正如他在本书中所谈及的话题,无论是哲学中的泰勒斯,还是文学中海涅、歌德、笛福、圣埃克苏佩里,或者童话里的列那尔,都是各个门类里称得上是“经典”和“桂冠”之人。正应了这书的标题“经典闲读”,得闲之时读经典,得闲之时写感想,得闲之时说说阅读的乐事。而我在阅读他的笔记时也收获良多。他对国内的翻译现状,深感忧虑。“从前的译家之翻译某个作家的作品,多是因为真正酷爱那个作家,不但领会其神韵,而且浸染其语言风格”,这样的“译著成功地把世界名著转换成了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必将世代流传下去”。但是目前国内的翻译,却是为了占领市场的抢译,污染环境而迟早变成被废弃的**纸。这一段真是说到心坎上了,就像我们买外国小说,总会看看译者是谁,当下的外国小说又多,质量也参差不齐,若是偶遇本寡淡无味的真是让人郁闷。而若是收藏,那更是千挑万选,必是看好了,看准了,确实是信得过的或者是上一辈老译家们的作品才欣欣然兴冲冲抱回。翻译可是个大问题,可不能让人因噎废了食。
  
  周国平在阅读中也常常流露出对生的美好的感叹。比如,在读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玫瑰》时,他感叹道”活着写作是多么美好!“为什么这么说,原因不外乎,艺术家心灵上永远是孩子,一直对生活永葆新鲜美感,一直有着清新直觉和少年微妙心态,而这样的心灵,必然让他们生活笨拙。《金玫瑰》的作者给我们画了一幅梦幻童话般的故事,创造了瞬间之美的绝唱,正如大部分的童话作家,如安徒安,或者如孤独又玩世不恭的大作家莫泊桑,作为那些创造艺术美好的作者们而言,现实却是不可回避的另一番惨淡光景。不能不让人感叹其中的悖论。
  
  昆德拉不断探求存在之谜,以自己的堂-吉诃德剑,“要用小说对抗世界性的平庸化潮流,唤回对被遗忘的存在记忆”。而周国平则用自己的经典阅读展现出经典阅读之中的美好、欢愉、智慧和宁静。周国平因为哲学出身,于是他的读书笔记里,也总有回归到哲学里解释的倾向。在人在阅读经典里收获智慧,也收获一种思考。思考生活的意义,思考自己在生活着什么,以及怎样才算生活过。
  
  最后,周国平谈起自己不时髦的读书旨趣:一是经典,二是轻松。灵魂参与,而于漫途中发现相识的乐趣。当然,与这本《经典闲读》相遇便是这样一种相遇的惊喜。


近来看书的速度慢了许多,积压了十几本约评的书,迟迟未交,因着面前摆放的这本《经典阅读》。
收到这本书实属幸运,翻开看时便如获珍宝,而却没想到,这一看,都过了整整一周。整个星期就这样翻来覆去的看了又看,也不记得看了几次,却又好像从未读过般的充满新意。
假如你从一本书中,读到很多自己想表达的话,看到作者有着不少和自己相同的嗜好,并因为对方将之梳理得非常有条理而理解透彻时,你自然会有种如我这般的愉悦感:“啊,好像和作者在书中狭路相逢啊。”

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我欣赏的是其中的哲学思想,包括了关于人性、灵魂、自然、爱情与性欲、生活与政治的关系等等。这意味着整本书的高度,跳出了世俗,作者是以哲学家的眼光去进行中肯的解析和诠释,而并非狭隘的道德家嘴脸或者虚伪的政治家面目出现,这也极大的开阔了读者的眼界和视角。其中关于郭沫若老先生的一番评析,更令我有所触动。此前所了解的郭老,因为看过一些政治性的文字,所以一直对其存在芥蒂。而今在读完作者的《<李白与杜甫>内外》篇后,方知自己存在多大的误解。周先生说得好:“我不否认作为一个真实的人,他必有其弱点和失误,但我同时相信,凡是把郭沫若仅仅当做一个政治性人物加以评判的论者,自己便是站到了一种狭隘的政治性立场上,他们手中的那把小尺子是完全无法衡量中国现代史上这位广有建树的伟人的。”在通读完本书后,相信自己在日后,能以一种更平和的目光去看待他人和理解他人。

而作为一个书评人,周老师的这一本“书评结集”,也给予了我极大的启迪。书中涉及了相当多内容深刻的好书,周老师以一种轻松又简洁的方式,将其中很多精妙的道理,一一道出,令人豁然开朗。随便抽出某一句,都可以引出很多非常值得品读的思想和内涵,而整个写评的过程又如顺水推舟,水到渠成,很自然随意,却内容精炼独到。这从学习写评的方式和思路上,给予我很大的拓展。

再次则是作为一个立志成为作家的自己,所感受到的作者的启迪。周先生说,作为一个作家,首先必须远离政治,文字中是不应该掺杂着政治目的的。并且,在当代,写小说并不是如过去那样,专注于撰写富有情节和曲折的内容,表达所谓的“因果报应”“正义和邪恶的对立”之类的如舞台剧般的故事情节,而是以还原事物的真实面目,描述一个过程,或者一种状态。这一方面也是令人受益匪浅。

最后,还有作为爱书之人的自己,从书中得到的强烈共鸣。周先生说:“藏书多得一辈子读不完,可是,一见好书或者似乎好的书,还是忍不住要买,仿佛能够永远活下去读下去似的。”看到这句话时简直有种要掉眼泪的感觉啊,多少次被周围的人所指责的行为,在这里得到完美的辩解。

很是喜欢的一本书,我想,我会一直将之放在身边,经常加以阅读,时不时的让内心得到清晰前进的方向。


读一读读书人写的读书心得
评《经典闲读》

第一次认识周国平,应该是从他的《宝贝,宝贝》开始,那时我初为人父,对于社会、对于人生有了一种新角度的认识,从周国平先生那,我学到了如何做一个好父亲,如何照顾孩子、与孩子一起享受生活;更加欣赏的周老师对于孩子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之外,对于生活的智慧般见解:那么一个小生命的出现,不只是在生活中增加了一个生命,在周老师的眼里却有那么多别有洞天的认识和体会。后来又读了《妞妞》,才知道周老师还曾经有过那一段悲恸的记忆,虽然妞妞已经不在了,但是周老师对于孩子的挚爱,对于生活的睿智解析,对于人生的理解和自我的把握又再一次深深地影响了我。在《经典闲读》里,我看到的是周老师作为一个读书人对于读书、藏书、写作的故事,看到了他对于书的真切热爱和独到见解。

周老师说:阅读是我的情人,写作是我的妻子。他阅读无数,从科班的哲学到文学、历史、小说等无所不读;当然阅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伴随着他的勤奋和努力,他写作颇丰,从哲学专著到散文集,甚至上述提及的传记,周老师的笔尖触及了他生命中每个灵感达到的地方。在这本《经典闲读》中,他彻彻底底还原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读书人,我们可以欣赏到他读书中的感触和在与大师交流过程中捕捉到的写作灵感,也可以看到他对于各类书中观点的品评、对于作者人性的分析、对于时代背景的描述,等等。周老师本人是一个哲学家,记得《燃灯者》中赵越胜先生在提及他很多同行的哲学朋友们中,也提及到了周老师,书中也特意将他对于一些哲学名著的评论放到了开头。在这么痴情的读书人的书中,我们看到了他不仅是阅读名著,而且是跨越了多个领域,诗歌、童话、散文等,只要有趣味的东西,他就会欣然前往,并用自己童真般的好奇与大师级的理性,进入到知识的殿堂里,挖掘属于他自己的宝藏。在书中的结尾处,读书人周老师还和我们一起分享了读书的快乐,读书的心得以及如何去读书等读书人的话题。

既然阅读是情人,写作是妻子,那么阅读后的交流算是什么?我把它看作是儿时的玩伴。看这本书,就像和周老师在交流,听着他对各类书的评论和他读书的心得。他只是在阅读的积累中抒发了感情,记录了心得;而我们在欣赏他的评论过后,还能获得很多关于读书的教益。作为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或许可以通过这本书提升阅读品味,专注阅读方向;的确,应该把这本书放到我那杂乱的书房里,找一个显眼的地方摆放着,将来我读书遇到困惑的时候,或许可以从中找到一些答案。
2011-11-11


代序:我的读书旨趣   我的读书旨趣有三个特点。第一,虽然我的专业是哲学,但我的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始终喜欢看“课外书”,而我从文学作品和各类人文书籍中同样学到了哲学。第二,虽然我的阅读范围很宽,但对书籍的选择却很挑剔,以读经典名著为主,其他的书只是随便翻翻,对媒体宣传的畅销书完全不予理睬。第三,虽然读的是经典名著,但我喜欢把它们当作闲书来读,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而我确实在读经典名著中得到了最好的消遣。我的经验告诉我,大师绝对比追随者可爱无比也更加平易近人,直接读原著是通往智慧的捷径。这就像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伟人总是比那些包围着他们的秘书和仆役更容易接近,困难恰恰在于怎样冲破这些小人物的阻碍。可是,在阅读中不存在这样的阻碍,经典名著就在那里,任何人想要翻开都不会遭到拒绝,那些爱读平庸书籍的人其实是自甘于和小人物周旋。


人们常常说,人与人之间,尤其相爱的人之间,应该互相了解和理解,最好做到彼此透明,心心相印。这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任何人也无权对别人提出这种要求。如同对于上帝的神秘一样,对于他人灵魂的神秘,我们同样不能像看一本属于自己的书那样去阅读和认识,而只能给予爱和信任。每个人对于别人来说都是一个秘密,我们应该顺应这个事实。相爱的人们也只是“在黑暗中并肩行走”,所能做到的仅是各自努力追求心中的光明,并互相感受到这种努力,互相鼓励,而“不需要注视别人的脸和探视别人的心灵”。
这是《经典闲读》中《在黑暗中并肩行走》的段首语。读了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觉得很深刻地揭示了爱情的一个误区,当我们爱一个人的时候,总是希望能掌握对方的喜怒哀乐,做到心有灵犀,相濡以沫,结果换来的只有失望和伤害,不如向上面所说的那样,保持灵魂的独立,保持双方灵魂的完整,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就可以了。不要有过多的奢望,这样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袁中郎是我最熟悉的文人之一,他最让人称快的是他的人生五大乐事:
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谭,一快活也;堂前列鼎,堂后曲度,宾客满席,男女交舄,烛气熏天,珠翠委地,皓魄入帷,花影流衣,二快活也;箧中藏万卷书,书皆珍异,宅畔置一馆,馆中约真正同心友十余人,人中立一见识极高,如司马迁、罗贯中、关汉卿者为主,分曹部署,各成一书,远文唐宋酸儒之陋,近完一代未竟之篇,三快活也;千金买一舟,舟中置鼓吹一部,姬妾数人,游闲数人,泛家浮宅,不知老之将至,此四快活也;然人生受用至此,不及十年,家资田产荡尽矣,然后一身狼狈,朝不谋夕,托钵歌妓之院,分餐孤老之盘,往来乡亲,恬不知耻,五快活也。士有此一者,生可无愧,死可不朽矣。
听起来真是令人无限向往,但周国平对这五大乐事自己独特的见解:把有限的生命耗费在这些事情上,牺牲了对生命本身的享受,实在是很愚蠢的。人生有许多出于自然的享受,例如爱情、友谊、欣赏大自然、艺术创造等等,其快乐远非虚名浮利可比,而享受它们也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条件。而一个人只要依照真性情生活,就自然会努力去享受生命本身的种种快乐。用中郎的话说,这叫做:“退得一步,即为稳实,多少受用。”
退得一步,即为稳实,多少受用,说得真好!!!


爱情是人们一直孜孜追求的东西,它是美好的、神秘的,是心与心的碰撞,灵魂与灵魂的沟通,也是感情世界中一切不幸的根源。
爱情,作为兽性和神性的混合,本质上是悲剧性的。兽性驱使人寻求肉欲的满足,神性驱使人追求毫无瑕疵的圣洁的美,而爱情则试图把两者在一个具体的异性身上统一起来,这种统一是多么不牢靠啊。由于自身所包含的兽性,爱情必然激发起一种疯狂的占有欲,从而把一个有限的对象当作目的
本身。由于自身所包含的神性,爱情又试图在这有限的对象身上实现无限的美——完美。爱情所包含的这种内在的矛盾在心理上造成了多少幻觉和幻觉的破灭,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导演了多少抛弃和被
抛弃的悲剧。
这是周老师在本书中一段关于爱情本质的论述,很精辟地论述了爱情悲剧性本质的根源。是啊,爱情的迷人之处在于心动情动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来得猛烈去掉迅速,怎么还会有永恒的爱情呢?


从没见过这样的经典导读,能在哲学、文学、宗教、史学各个领域自由地穿梭,畅谈苏格拉底、柏拉图、安徒生、托尔斯泰、拜伦、王小波、杨绛、史铁生的人生观,解析小说的艺术、宋词的忧郁与洒脱,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读起来相当过瘾,读过之后,又回味无穷。最奇怪的是,每读一次,都有新的理解,新的感悟。
这就所谓的好书吧: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进一步开启你的心智。而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有人把读书分为三个境界:一是吞读,即一目十行,囫囵吞枣式的;二是肯读,即反复阅读,吸收其精华;三是品读,即如饮醍醐,茅塞顿开的领悟。
读了周老师的大作《经典闲读》之后,才知道原来读书不一定非得如王国维先生说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那样,完全可以抱着不求甚解,为我所用的态度去读。只要从阅读的过程中享受到了快乐,或者吸收到了有用的东西,就不枉费读它了。就像读这本书,我就接触到了很多大师,读到了很多经典著作的评论,收获良多,这就足够了。


我最喜欢读安徒生的童话,因为那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有海的女儿、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的、一个豆荚的五粒豆、安琪儿、玫瑰花精、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一千年之内、柳树下的梦、飞箱、鹳鸟、红鞋、跳高者、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丹麦人荷尔格、城堡上的一幅画、瓦尔都窗前的一瞥、老路灯、依卜和小克丽斯玎、笨汉汉斯、一串珍珠、墓里的孩子、两只公鸡、两兄弟、乘邮车来的十二位旅客、两个海岛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尤其是《海的女儿》
“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然而它是很深很深,深得任何锚链都达不到底。要想从海底一直达到水面,必须有许多许多教堂尖塔一个接着一个地连起来才成。海底的人就住在这下面。”
很美的画面,很忧伤的故事,很精练的语言,真不愧是语言大师的杰作。周老师也有这种感觉,他对安徒生的语言特色总结得很到位,说爱徒生很可爱,他能发现和欣赏孩子的可爱。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只需要有一本《经典闲读》,就可以穿越时空的限制,去目睹泰勒斯、柏拉图、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尼采的风采;去会晤拜伦、歌德、海涅、圣埃克苏佩里、加缪;与昆德拉、史铁生、杨绛、奥伊肯探讨生活的存在与意义;去秦淮河畔聆听如雾似烟的歌声……
原来,一本书也会有如此变幻莫测的风景;一个人的知识竟然可以如此渊博。手里拿着这么一本书,夜深人静时,独坐桌前,翻几页看看,然后掩卷深思,一定会有一种很独特的感悟。


人与书也是有缘分的,在那么多的书中,你的目光会被某一本书吸引住,然后小心翼翼地拿起来,随便翻上几页,不需要太久的时间,你就会有一个决定,买或是放下。
第一次见这本书,觉得它的封面很典雅,很简单大气,一点也不张扬,翻了几页之后,觉得有好些文章都很喜欢,舍不得放下,于是就买了。
在回来的地铁上,读到了“读书犹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块耽得太久也会腻味的。人与书之间会有邂逅,离散,重逢,诀别,眷恋,反目,共鸣,误解,其关系之微妙,不亚于人与人之间,给人生添上了如许情趣。”觉得它真的说出了自己看书多年的心得,书是读了很多,但真正结交的却没有几本,真是惭愧啊。但这本书我会好好看的,只是为了不错过一个好朋友。


关于托尔斯泰晚年的出走,最常见的说法是,是为平等的理想而献身。然而,《经典闲读》这本书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见解:一直困扰他四十八年的日记。“如果说不能为自己写日记是托尔斯泰的一块心病,那么,不能看丈夫的日记就是索菲亚的一块心病,夫妇之间围绕日记展开了长达四十八年的战争。”
日记是一个人心灵的记录,是绝对隐私的东西,拒绝任何人的窥伺,即使自己最爱的人,也无权翻看。但是在拒绝的同时,却难免会伤害感情,这也是很无奈的事情。既想保持自己的独立完整,又很想指导最亲近的人再想些什么,怎样才能走出这个怪圈呢?


做学生的时候经常不务正业,读一些通俗小说之类的东西,读的时候觉得很有趣,但转眼就忘得一干二净。所以,书虽然读了很多,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和同学一交流,还是什么都不知道。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开始读朋友和老师们常挂在嘴边的那些大家的著作,其中听的最多的就是周国平老师的大名。于是,就买了这本《经典闲读》,因为书名很有意思,经典竟然还能当做闲书来读?
随手翻一翻,竟然翻到《读鲁迅的不同眼光》这篇文章,觉得周老师对鲁迅的论述别具一格,跟以往的论述都不同,但仔细一想,却也有几分道理。“鲁迅不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唯一者,他从宝座上走下来,开始享受到作为一个真正的伟人应有的权利,那就是不断被重新解释。”
今年刚好是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如果他在天有灵的话,一定也会为有越来越多的知音而感到欣慰的!


在大学里一直都流传着一句话:男生要读王小波,女生要读周国平。
那么,周国平对王小波是怎么看的呢?“他的文章写得恣肆随意,非常自由,常常还满口谐谑,通篇调侃,一副顽皮相。如今调侃文字并不罕见,难得的是调侃中有一种内在的严肃,鄙俗中有一种纯正的教养,这正是我读他的作品的印象。”
周国平的语言是简练的、充满哲思和智慧,王小波虽满口调侃,但调侃中有一种内在的严肃,两人都对人生进行了深刻思考,所以才能相知相惜。


今日读了周先生的新作《经典闲读》,对书中的一句话很不理解:
“好读书和好色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不求甚解。”
读书和好色怎么会有相似之处呢?我是百思不得其解。
但与“不求甚解”联系起来,似乎有了一点想法。人是感官动物,看见美好的事物当然会心情愉悦,爱慕之情也会油然而生,但是了解得越多,看得时间越久,对它的感觉就会越来越淡。不如与它保持一点距离,让它有点神秘感,这样才会有再读的兴趣。
不知是否可以理解?


经典是浩瀚的海洋,而选择却要靠大师的指点。周先生的经典闲读,就似乎在瞬间为我阅读经典的迷雾开启了一条小路,曲径通幽,有了大师的指引,更多了一种乐趣。仿佛一条永远会延续下去的链接,从一个结点延伸到另一个结点,而那些美丽的经典就静静地躺在这些结点上,等待着我们去欣赏和发现,心灵在通向经典的路上,岂止是愉悦?简直是人生无上的享受!


很喜欢这本书封底的一句话: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很像是一种消遣。
在以前的印象里,读杂志、漫画是一种消遣,读通俗小说是一种消遣,但读经典却很少会有这种感觉。因为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它的内涵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越来越多义,越来越丰富。若是以一种消遣的方式去读,不一定会有很通透的理解。
而周老师的这本书,虽然也是对经典的解读,但是读着却很有趣。他能用很短的文字将一篇鸿篇巨著的精髓总结出来,并以自己的方式加以演绎,精彩之处,不禁让人拍案叫绝。


最近迷上了《男人帮》这部片子,对顾小白的一段内心独白印象颇深,大意是哲学是形而上的东西,只有满足了物质的需求以后,才能理解它的深邃。
乍一想,觉得挺有道理的,可是读了这本书以后,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哲学竟然也可以用来谋生。书中讲到哲学家泰勒斯经商的故事就是实例,它说明哲学并不是闭门造车的学问,而是一门入世之学。因为在希腊人的眼里,哲学是智慧的同义语。


传说,犹太人在孩子刚出生时,会把蜂蜜涂在《圣经》上让其添,意在告诉孩子读书是甜蜜的事情。读周国平先生的读书随笔,就有一种添蜂蜜的感觉。


宋词是我最喜欢的文学体裁之一,它既有丰富细腻、荡气回肠的绵绵情思,又有慷慨激昂,金戈铁马的悲壮豪情,人间的一切悲欢离合,都融在了一首首长短词中。长期以来,很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它?
今天,《经典闲读》这本书带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了北宋的首都汴京,“通衢大道上,香车宝马奔驰,游人熙来攘往。举目四望,到处是雕楼画阁,绣户朱帘。深街小巷内,燕馆歌楼密布,达数万家之多。最不寻常的是,满城的青楼、歌厅、茶坊、酒肆,响彻管弦丝竹之声,一片燕歌莺舞的象。”
好一派旖旎的风光,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一位位妙曼的身姿如花瓣飞舞在眼前,面对如此的情景,那些词人怎能不词性大发,一篇篇杰作也就随之跃然纸上。




有句话说 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说的不错。真的蛮喜欢这本书的,常常在睡前阅读,受益匪浅。文字写的很好,又可以累计很多素材。


全书五十余万字,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 新版穆斯林的葬礼封面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在学生时代,最感兴趣的是阅读理解,所选的文章不仅文笔优美,而且思想深刻。其中见过很多周老师的文章,所以每见到他的新作,总是迫不及待地买来。
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觉得它很典雅朴实,一如周老师的为人。翻了几页之后,就放不下了,他的论述太精彩了,妙语连珠俯首皆是,让人眼花缭乱。


周先生的这本书,让人更加能够思考人生价值。


周老师的这本书我反复咀嚼多次 内容精辟独到 以他个人的阅读经验告诉我们该如何读书 读什么样的书更有意义 书中提到了不少经典之作 他都给出了自己的感悟和见解 令我获益匪浅


向来喜欢周先生的文字,冷静,哲思,透彻,读之有如一股清泉荡涤心灵,让人沉静,引发思考。


也许我们爱看书 但是不知道该看什么书 也许我们看了很多书 但从来没有那么深的感悟 那就读读这本书吧 你会受益匪浅


外面有热缩膜做保护,不过书皮是那种很容易脏的那种,哪怕不是灰尘,被重压一下,也会有痕迹。里面的文章看了几篇,周国平显然读过很多书,这本书分几部分,都是他的读后感或者观后感,讲的不错,深入浅出,值得慢慢品味,反复咀嚼。好书


这本书很值得读,虽然有些地方不理解,但我个人觉得是自己阅历的问题。而且书中所记录的那些书也很好。


一个可以让人变的有思想的作者,一个读者的评价


虽然读了很多周老师的著作,却从来没见过周老师的手稿。
在这本书里,居然见到了他的手稿,看着那工整的字迹以及修改的痕迹,知道了周老师的严谨和简洁来自何处,怪不得他的文章这么朗朗上口,耐人寻味!!


很喜欢周国平的文笔,既能励志又富含人生的哲理


非常喜欢周国平的书籍,阅读了很多,这本很好,推荐大家都来读读。


虽说是周老师的读书笔记,但大师毕竟是大师,“闲”读书读出这么丰富的思考,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呵呵 喜欢这样的书 慢慢的去读 突然有那么一句两句 特别契合自己的想法


刚开始没感觉,后来静下心来慢慢读,喜欢。


值得阅读!为提升生命的价值……


经典快读


可一直沉不下心去读,浮躁


一次性书买多了,这本还没看。听同学说很好看,老师也极力推荐呢。


很好很好的书,很值得一读


一个字好好好好好好好


喜欢周国平的作品,看到是新出版的,买下。


书质量很好,还未读


发现读书的乐趣,心里满是书中精华带来的充实感,很幸福的感觉,因为有书作伴,便是有了永远都不会放开你的手的挚友。


书到手一翻,全是熟悉的文字,算是一个周先生的精编本吧。不过串得很妙,编得不错。


看大师的读书文辑,自己也学习一下。


装帧版式什么的都很舒服,读着也很惬意,可回味~


周国平的书一直要买,直到今天,拿到手里,就无法放下。
非常赞!


很好的书,特别喜欢金融当面的,这两本书很可以


周老师的书买了不少,也就有了不少重复的文字,但为了本书里的手稿,接受重复。


周国平的书一直都不错


一如既往喜欢他的杂文,每每翻阅,感觉与心灵导师相谈,甚欢


对经典有了更多的认识


支持周国平


不同角度去品读经典,自有别样情趣。


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思考,总能带给我们一些启发


里面的书可以看看。。。


是正版书很好。


周先生的书,非常好,很有引导性


包装很好内容也应该不错


原装正版,质量非常好,速度也快


学姐推荐的书,还没看,但是应该会不错吧


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值得值得推荐推荐!


很高兴,他的书没有不好的。


都是正版,书很满意


大家的书,很高深,不看也罢!


不管有空还是没空,都应该拿起来读读这本书~


老师推荐的。。赞一下


他喵的,还是弟弟的,我了个去。。。。我没看过。。。。


沿着先人的脚步


内容颇有教益


开卷群书雅 不错~


该书包装良好,是正版图书


I ***e the writer and the book.


很有思想高度与深度的一本书,能改变人的三观与处世的态度,值得一读的书


可能是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和《宝贝宝贝》两部作品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吧,总之在我的内心深处,总觉得与这位寻常百姓家总是千方百计地对孩子施以父爱的儿女情长的父亲有着非常近非常近的距离。我能切肤地感受他失去妞妞时候的凄楚与无望,更能够感受到再一次获得挚爱时候的狂热与感恩。因为我他对于孩子那份胜过自己生命的热爱。

如果说在这两本书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个感性的父爱绵长的周国平的话,那么在他其他的作品如《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把心安顿好》和《各自的朝圣路》中,我们将邂逅一位理性达观,才华横溢并兼具了学者、师长般风貌的周国平,他的新著《经典阅读》呢?则让我们看到了读书人一面的周国平。周国平说:人生有种种享受,读书是其中一种。对此我感同深受。在我们周围,为了得到求知欲的满足或短暂地派遣时间而读书的人很多很多,但是在这众多的读书人中,能够通过与书中人物灵魂的自由交流,获得自身精神的丰富以及成长,并将此始终视作一种生存常态的快乐与享受的人却少之又少……

每个人的学生时代,我们都会遵从于老师所推荐的经典作品而开始大量地突击式的阅读,但是那种完全没有自觉意识的广泛阅读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多少真正意义上的收获,还给彼时疲于阅读的我们带来诸多接受上的障碍,因而少时的我们根本无法读懂它们,更别说去体味什么文字背后的意义以及它努力传递给自己的感受,后来我们随波逐流,后来我们听从时尚。不过现在应该不同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沉淀以及阅历的不断丰富,一些人的阅读取向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根本的转变,说回归也可以吧,总之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开始泛出记忆,于是重读经典也就成为他们生命存在一种方式。周国平便是这些人中的一个吧。

读他的《经典阅读》恰恰验证我这样的认知。本书是周国平先生“在阅读经典、直接与大师交流时的感悟和心得,其中广泛涉及了哲学、文学、宗教等诸多领域,还饱含了作者对人类存在境况和精神状态的深刻反思,充满哲思的智慧和诗性的体验。”书中诉写了重读经典时候的所思所感和所想,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对于哲学、对于人性、对于人类情感等多方面的种种考量。相信没有哪个人的成长中是没有《安徒生童话》、《小王子》、《鲁滨逊漂流记》这样的童话故事的,也相信没有哪个人的青年时代不曾跃跃欲试地阅读并桎梏于《爱默生文选》、《月亮和六便士》或《浮士德》与《圣经》这样的传世名篇的,“它们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其中的财富属于我们每一个人。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周国平语)。

是的,阅读的过程,就是享有了宝贵财富的过程。《经典阅读》让我看到了周先生在得享宝贵财富时候的那份喜悦与得悟的种种,以及经由岁月沉淀后成熟心智历久弥新的自由生发。尽管要达到他所崇尚的“真正摆脱目的,而获得阅读上的自由”可能还要走很远的路才能抵达,但是值得庆幸的是起码我们已经在路上。


“阅读是我的情人,写作是我的妻子。”这样的广告词的确是煽情的。对于喜欢书籍,热爱读书的人来说,是有很大杀伤力的。让人禁不住想看看作者是如何来阐述和体现这个命题的。
这本书的作者是周国平,在学界也算是一个人物,他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他的出名是因为他的散文,有多部散文集出版。《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等。还出版过纪实类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等。以前读过《守望的距离》(修订本)和《岁月与性情》和《人间学术》等,为他的文字的温情、睿智、坦率所折服。
这本《经典闲读》是作者有关阅读经典书籍方面的文章集子。这本书把相关的文章分成十一辑。这十一辑中的文章的写作时间有早有迟,既有写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也有写于这个世纪头十年的文章,跨度长达30多年。书中的一些文章以前就已经阅读过,比如《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哲人隐语》、《孔子的洒脱》等,再次相遇,别有意趣,还是能引人思考。
诚如周国平先生在代序《我的读书旨趣》中所言:“直接与大师交流,结识和欣赏人类历史上那些最优秀的灵魂,真是人生莫大的享受。”人类历史上这么多可敬可爱的灵魂,我们无法和他们面对面说话,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幸亏人类创造了文字,发明了印刷术,产生了多姿多彩的书籍,使我们能够通过阅读大师们留下了睿智的文字,倾听他们灵魂的歌唱。
在这个喧嚣的娱乐时代,多元化价值取向的社会中,阅读只是度过闲暇时光的其中一种方式。如何让自己的闲暇时间过得更精彩、更快乐,是大多数人所追求的。读能使自己快乐的书,的确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读书能达到使人快乐的境界其实是一种挺高的境界了,陶渊明有云:“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读什么样的书,能让我产生思维的愉悦和快感,在我看来,那非经典书籍莫属。如何阅读经典?正如周先生所言,阅读时候的心态很重要。你可以把经典当作闲书来读。这样的话,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是比较轻松的,阅读的时候更容易产生愉悦感。如果你能从中感悟到一些人生的哲理,那更是奇妙的享受了。 经典书籍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不要错过了这些人人可享受的财富,让我们拿起经典,一起享用这人世间最美好的精神食粮!


《经典闲读》

周国平的书在我的书架上排了一排,算上文集超过十本了。挺喜欢他的文字,挺喜欢他的风格,从第一本《人与永恒》开始,就迷恋上了这位作家,带有诗人气质,带有哲学气质的文人。周国平的书中,最喜欢的要数《妞妞》读了两遍,流过眼泪,可惜的是周国平和妻子离婚了,也就永远不可能再有第二个妞妞了,虽然后来再次结婚以后有了一个儿子,并且为了儿子写了一本《宝贝宝贝》,但是和《妞妞》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这本书是周国平写的一本关于读书的书,里面内容很杂,把这些年关于读书的内容都集中在一起出的一本书。周国平并不是高产作家,出版了那么多数,里面有很多内容是相互重复的。不过也就因此有机会多读几遍。

周国平读书喜欢读经典,读书当然应该读经典,不过要是你只读经典的话,读书的速度肯定上不来,要是你非常非常喜欢读书的话,肯定什么书都会读,而不仅仅局限于经典。

周国平读过的经典其实大部分我也都读过,只是周国平读得更细致,更深入,而且读完以后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了出来,这样读书应该称为研读。正如周国平在序言中说的“阅读是我的情人,写作是我的妻子。”在他阅读的过程中,可能就想到了要把这些书娶回家做妻子。我读书没那么大的野心,迷恋阅读迷恋得让我不想去动笔了。

在这本书中,最打动我的是“读《务虚笔记》的笔记”这篇文章,这是周国平评论史铁生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的文字。这两个作家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但是《务虚笔记》我还真的没看过。看过了周国平的详细评论,真的好想看看这本书。“既然人不能支配自己的命运,那么,人是否要对这自己不能支配的命运承担道德责任呢?”这是史铁生的语言,其实这也是周国平的语言,两个人都很理性,而且对待写作都感觉很神圣,一出手就要语不惊人死不休,就让你的头脑感觉到思想的震撼和思辨的魅力。“一、与命运和解,从广阔的命运之网中看自己的命运;二、对他人宽容,限制道德判断,因为同样的命运可能落在任何人头上。”这是周国平对史铁生的关于命运思考的概括,也正是他自己看待命运的观点。

读周国平的书可能不那么放松,感觉有点累,但是看过以后你一定收获很多。


周国平的大名早就知道,偶尔也看过他的一两篇文章。买他的书这还是第一次。因为书里很大篇幅谈到了哲学,所以需要你从一天的浮躁事务中抽身出来,灯下静静品读。它不像一块入口即化的香甜的饼干,而像一粒需要你细细品味的怪味豆,不同的人会品出不同的滋味。但不管是什么滋味,都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你记住这本书。不像有的书,看完了也就看完了,很快就忘了。


读起来别有一番领悟


老师推荐我们读的,挺不错!


文中有很多作者自己的观点,让我更客观的了解经典,帮助读者多方面的品读经典


此书很好。它很适合给当今烦躁的进行心灵的洗涤、过滤,让自己活得更大度、轻松些。值得推荐。


学校搞了个读书活动。这是第二次推介书单里的一本,应该不错


还没有来得及看书呢,包装还是不错,等我看完了再来写读后感给大家吧。


很不错 里面本身的评论 还有推荐的书都很好呢~


真的很不错,我没有买错


周国平的文笔是很不错的,不过,书本的内容似乎都是赞歌,有些甚至一些为他人书所写的序的内容,缺少一些对经典的经典推荐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