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五百年来谁著史

韩毓海 九州
出版时间:

2011-11  

出版社:

九州  

作者:

韩毓海  

页数:

42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基层组织”、“财政金融”、“世界大势”为三个支点,重新审视了公元150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进程,从地缘政治的变动、财政金融体制和政治变革的角度,重新回答了“李约瑟之谜”——即“近代中国何以落伍”的问题,指出:理论与现实结合、政治与民众结合、财政金融制度与生产发展和民生结合,乃是中国复兴和中国道路的三个关键点。
  作者韩毓海是北大新锐学者,国内鲜见的大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界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其现实关怀和价值取向,每每引起关心国家命运、关注底层生活的读者的强烈共鸣。作者行文有意针对时下热点话题,把视野引向基层,引向世界,引向大历史,从而让大众也能看清国际金融动态,以及中国的应对和走向。

作者简介

 韩毓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获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北京市社科理论百人工程、北京大学杰出青年人文学者计划;曾获第九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文学奖、首届郭沫若散文随笔奖。担任编剧的《星火》、《毛岸英》获五个一工程奖、金鹰奖和飞天奖一等奖。

书籍目录

第三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上篇:“漫长的16世纪”
导语
第一节 “无发展的增长”与“科学发展”
第二节 历史与迷信
第三节 “当中国称霸海洋”
第四节 回首射雕时,万里暮云平
第五节 “隆庆元年”(1567),世界史的大转折
第六节 重写《甲申三百年祭》
第七节 黄仁宇为什么要讲毛泽东的好话
第八节 中国资产阶级的历史命运
小 结 “中国道路”与世界史问题
下篇:“漫长的19世纪”
导语
第一节 重新思考19世纪
第二节 中国为什么被打败?
第三节 国债与资本
第四节 从康德到列宁
第五节 作为“中国方法”的《大同书》
第六节 “出乎意料”的现代性及其后果


编辑推荐

  为什么黄仁宇要讲毛泽东的好话?为什么白银能成为明朝的合法货币?为什么说明清亡于“货币战争”?为什么说西方打败清王朝并非制度优越?为什么中国票号资本被西方金融资本击溃?究竟有没有中国模式?……  《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第3版)》是一本从金融与历史角度讲述明清500年兴亡的大著作。作者下看基层组织、上看财政金融、外看世界大势,重新审视世界格局中的明清兴衰,有力印证了:近500年来世界史的消长,其核心取决于“国家能力”的强弱。这一结论为当下中国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五百年来谁著史 PDF格式下载



 发人深省:五百年来谁著史?  为什么曾经拥有220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远洋船队,为什么从1840年开始,却坠入了屈辱苦难的深渊?  为什么长期领先于世界的中国,在19世纪走向衰败和落伍?长期战乱分裂的欧洲,为什么会在19世纪后超越中国、领先世界?  这在世界学术界,它被称为“李约瑟之谜” 。《五百年来谁著史?》北大教授韩毓海以其大气磅礴的思想气度、汪洋恣肆的文字风格、慷慨恢弘的人文抱负,重新回答了“李约瑟之谜”——即“近代中国何以落伍”的问题,指出:理论与现实结合、政治与民众结合、财政金融制度与生产发展和民生结合,乃是中国复兴和中国道路的三个关键点。  “500年来中华民族衰落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在货币金融上受制于西方垄断。”《五百年来谁著史》通过大量的论证告诉读者,由于中国明清两朝一直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独立的货币金融体系,而且在银储备非常短缺的情况下“鬼使神差”地确立了银本位制,从而将国家的金融经济命脉拱手交给了外国资本主义;同时由于明清两朝实行“无为而治”的“文化大一统”,中央政权对边疆、少数民族、外藩满足于文化上的认同,而不是军事和经济上的强力控制;国家对散布在基层城乡的亿万小农缺乏强有力的控制和组织能力。所以,这个表面上繁荣的庞大帝国,经不起1840年的轻轻一击,从此开始了分崩离析的命运。  作者认为,近500年来世界史的消长,其核心取决于“国家能力”的强弱。最简捷地解释这500年来世界史的消长,其核心实际上就在于“国家能力”这一点上。在西方现代兴衰的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从根本上说是现代民族国家这种组织形式的奠定,最初就是16世纪地中海地区的银行家们投资于国家间的战争,最终则是金融家通过攫取“世界货币”的发钞权,而让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乃至整个世界为他们的投资冒险埋单和作担保(这随着1913年美联储体制的形成而达到高峰),而上述军事-金融-国家相结合的特殊组织形式,才是西方世界近代兴起的真正关键,至于那被奉若神明、而又众说纷纭的“资本主义”,充其量只不过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充当了“帮手”的角色而已。现代民族国家的根本目标在于占有更大的“生存空间”,金融家的根本目标则在于通过债务关系攫取最大利润。  作者还探讨了:为什么白银能成为明朝的合法货币?为什么说明清亡于“货币战争”? 为什么中国票号资本被西方金融资本击溃?究竟有没有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等一系列大问题,并藉此重估新中国的体制问题,其观点和结论为当下中国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在最近500年的世界史上,中国代表着“勤劳革命”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而西方则代表着战争投资或者以“战争金融”推动资本积累的模式。学术界所谓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和西方的“资本密集型”之比较,其所指亦不过是这两种模式的具体表现而已。这两种模式究竟谁是谁非、谁胜谁负,依然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使我想起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论断:“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活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惟有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者方才深刻地了解到:学问与实际脱节、政治与民众脱节、国家财政金融制度与生产和民生脱节,这便是中国社会组织能力持续衰弱之根本原因,从而,方才把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将“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作为一切行动之指南,更专心致志、全心全意致力于改造基层,从基层入手教育人民、组织人民和发动群众。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理论与实际结合、政治与民众结合、国家财政金融制度与生产发展及改善民生结合――这便是中国共产党扭转“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胜利之道,是人间正道。


本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基层组织”、“财政金融”、“世界大势”为三个支点,重新审视了公元150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进程,从地缘政治的变动、财政金融体制和政治变革的角度,重新回答了“李约瑟之谜”——即“近代中国何以落伍”的问题,指出:理论与现实结合、政治与民众结合、财政金融制度与生产发展和民生结合,乃是中国复兴和中国道路的三个关键点


1500年是一个关键的年代,史学界把它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而那时中国的状况怎样,这本书给出了答案。本书重新审视了150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进程,从地缘政治的变动、财政金融体制和政治变革的角度,回答了“李约瑟之谜”——即“近代中国何以落伍”的问题,指出:理论与现实结合、政治与民众结合、财政金融制度与生产发展和民生结合,乃是中国复兴和中国道路的三个关键点。这是一本好书,能出到第三版已经证明了它的价值。


作者三度修订,内容更为翔实精彩,读者翘首以待
本书提出的一系列创新观点:诸如“官无封建、吏有封建”、“国家组织能力”、战争国债与资本主义体制、琉球及恰克图贸易对于中国发展的长远意义等,在党政干部、海内外学术界及广大读者中产生了强烈反响


作者下看基层组织、上看财政金融、外看世界大势,重新审视世界格局中的明清兴衰,有力印证了:近500年来世界史的消长,其核心取决于“国家能力”的强弱。


作者韩毓海的写作思路已经跳出传统的君君臣臣的儒家写历史的套路,我看得出作者是以世界体系学派的著作为基础,布罗代尔,沃勒斯坦,阿锐基,弗兰克等世界体系学派著名大师的观点穿梭其中,对中国的历史做出完全不同的看法,有些完全是开创性的,比如明王朝的白银时代,南方的海上政治,北方与游牧民族的政治等等。惭愧,我也是研究这一方面,但是韩毓海得出了很多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的观点。有很多都是历史学上原创的观点。思路是没有问题,但是结论有问题,就像是思考的过程,推理的过程很精彩,但是到结论就歪了。为党国歌功颂德。过程的精彩就足以让人获益匪浅。
下卷龙兴就不必出了,狗尾续貂,有些观点在他其他之前的著作有看到,实在有拍马屁之嫌。
我掏钱买了一版,第二版,第三版我也毫不犹豫掏钱。虽然我很穷。


下看基层组织,上看财政金融,外看世界大势。为我们研读中国历史提供新的研究范式!


这本书告诉你我,我们的国家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们的党是多么的不容易。爱党爱国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更不应该是一个戏谑的话题。如果,你还停留在大学老师的教唆、言传身教,下意识地反党仇国,我建议你读读韩毓海的《五百年来谁著史》,如果条件具备,我建议你读读韩毓海所有的出版作品,你会发现,在中国,并不是所有的文化精英都在恬不知耻地贩卖西方的有毒的知识。这个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每次在他困惑的时候,都会有一批人默默地付出,为这个民族指引前行的方向。就我个人而言,之前是何新的文字,现在是韩毓海的文字。


曾经辉煌的中华文明史是从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开始走向衰败的,本书作者会告诉你:他用一个我们以前从未触及的视角,且一看顿生敬意的角度,深度解答与此相关的问题。它告诉我们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所了解的那些个东西;中华帝国从明朝隆庆年间走下坡路,最根本的原因是帝国财政出了大问题。总之,这本书让我从历史、经济、国家战略等诸多角度,去了解我的祖国由强而弱的发展路径,她的苦难来自于哪里,引导今天的人们去思考如何才能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所谓开卷有益,这是我捧读此书的最直接受。


从全新的角度重新剖析中国的历史,发人深省,作者满腔的爱国激情,激昂文字,观点新颖,我虽然不敢完全苟同,却提供了另一个思考的角度,重新审视历史以及现实,值得,非常值得阅读。


从孔和尚那里知道的韩毓海教授。这是本书的第三版了,几经对比后买了这个版本。呵呵,小市民心理,感觉这个版本的字数最多。对于我这样的非历史非中文专业的人来说,书还是有些深度,需要多度几遍了。


很少有从作者的视角来描写中国从巅峰到谷底这段伤心历史的原因。
很多的话语打动读者的心。
感觉到作者的本意不是为了写史而写史,真实目的是为了今后的五百年、及至一千年到永远,中国都不会再重走老路,都能够勇往直前!
真的是值得一读,读了近三十年历史书,这一本绝对是独特的。
作者的另一本《马克思的事业》同样发人深省。
但是,有一点感觉,这两本书还欠一点火候,不然真是惊天动地的大作了。


这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将近些年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刻意掩盖的观点一一揭示出来。比如,中国最基层组织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是中国现代史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是中国共产党打败国民党的基本因素之一。黄仁宇先生对此问题有过论述,但没有韩先生讲的那么透彻。我以前就从来没有想到“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占领城市”的战略方针原来其来有自。


找一本好书很难,特别是关于公正客观研究历史的,破除对西方的迷信,重新审定我们中国自己的历史对于青年朋友来说很重要,我们是国家的变革的主要力量


讲了中国复兴和中国道路的三个关键点,深刻!


作者从历史延续性、地缘、社会、经济等方面阐述了中国从明朝开始到目前的种种现象和本质,值得一读。


韩毓海教授是真正的学者,忧国忧民。


用金融角度来看待历史 是经济史研究更深入体现


我是以一个汉民族主义者的情怀和心态来阅读这段历史的,应该说作者有意无意表现出的五毛倾向十分令人厌恶,但公允地说,本书还是干货满满,我们不必赞同他得到的结论,但是能够从他的分析说理中得到一些对于明末历史,对中华文明的近代转型的一些思维上的裨益,我想就此而论,本书就是物有所值!


第一版我已经买过了,很喜欢韩毓海的书。


颠覆所谓的西方中心论。中华文明千年延续不断,如今重新崛起,打破西方文明高明论。中华文化不能自我矮化!这本书提供了很多好的观点。另外,张木生先生的《改造我们的历史文化观》这本书写的也不错,跟这本书的很多观点是吻合的。张木生先生是李零先生的好友!


将中国放在历史纵向和世界横向中看待的著作,极受启发。


对历史的观点经典犀利,论据充分,视野宏大。这样的史书看着才有价值!


500年来谁著历史?何以如此大的气势!哈哈,这本书真是用大历史观阐述了自己的500年逻辑,真是不错。


韩老师的书包含生命的热情,虽是写史,却大气磅礴,融入经济社会文化多个角度,深刻展现明清中国衰落的根源,读来受益匪浅


中国漫长的历史,有许多可资借鉴的地方。古之视今亦尤今之视昔,从历史的深邃中去生活,积淀更多的素养,乐业。


真正读书读通的人写的,强烈推荐。本人正在阅读中,不愧是孔庆东的朋友。


作者的写作角度很好,有利于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历史


强烈推荐,值得一读的好书,学不少东西


是给老公买的,他很满意,中国的历史是任人涂抹的小姑娘罢了。


通过横向对比提供了一种研究中国历史经济的新思路


这本书十分适合阅读,但是需要一定的兴趣和耐心,毕竟内容很长,每章节都很长,需要耐心细心的阅读,无论是否从事历史研究,阅读后能够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目光。


历史需要学习,很不错的一本书,在人民网上看过推荐,所以才购买的,最近也在学习!但是不可能很快的看完,所以,先这样评价吧!


我又看到中国的脊梁。认认真真地读读第三版序言,要说的话都在其中了。


韩老师的这本书相当不错,作为北大中文系的一位教授,视角与众不同。值得购买,认真阅读。


正在看,作者很多观点深以为然


理解现实,用历史的眼光


一个兄长的推荐之作,所以来读。我理解是历史的“还有什么”之作。


五百年来谁著史?兴亡自有后来人。


认真深刻反思历史,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严惩贪污腐败,振兴中华,早日实现民族复兴.


做经济、投资、管理、还有国家公务员必看的一本书。全国人民都应该看一下。


作者对于历史的认识高屋建瓴,非常好。


还不错的书,国家不断在前进,可是道路很模糊,该怎么走!


真本书一定能改变你过去的某些观点,当然,前提是你对书中的问题确有观点。


还没看,领导推荐,看了一下目录,内容值得一看。包装好,送货快,赞一个!


这书是以相对通俗通顺的语言写历史方面比较前卫的研究\探索,如果把历史读物比作一桌酒宴,这样的历史书就是横菜\大菜,那些幽默讲史的书是一些小菜,桌上只有横菜或只有开胃小菜都是不好的.


正如社会主义500年,这500年里,世界在变,时代在变。此书让我们走过500年。


非常好的一本书,强力推荐,值得拥有。


比较有思想的一部书,比那些历史普及读物强多啦


理论深度不错,从经济视角去看历史的确能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观点非常有价值,引人深思。


从另一个角度解读的历史


写的挺不错的,不过还是有点体制内人写的感觉


内容丰富,视角宏阔,分析独到。站在世界高度看待问题。非常值得一读


同学推荐的 值得一读,据说山西省省长也曾推荐过


中国站起来


很不错的一本书,原来就计划买了,正好活动就直接拍了。


书的质量不错,价格也合适,内容很详实,作者下了一番功夫,认真阅读中,此书列入我的收藏了。


作者读史丰富,论据充分。是一本好书,有收藏价值。


很好的书!贯穿历史!与当下紧密相关…


这书读来,题目就太傲了。还有就是,序言里说得,跟政府走的味道太浓。不知道是写历史,还是写政论!总之,觉得不像严谨的历史研究著作。


书肯定是不错的,适合想深度研究历史的朋友看,因为看这样的书还是比较累的。


昨天拿到书,就迫不及待得翻看,感觉对现实又宽容了许多


很久没读到有内涵的书了,这本不错。看完《大目标》之后再看此书,更有收获。推荐


孔和尚推荐的书,一定要看的!


还没来得及看,但许多人推荐


非常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本书!读经济学专业的尤其应该读


内容很好,非常值得一读。朋友推荐的,很不错!


一本好书。观点新颖,立意高远!


虽然书还没有仔细看,但给领导之前把目录和摘要光顾了一下,应该还是非常好的一本书。


太好了!所有有识之士都应该看,尤其是国家领导人和经济政策决策者。


此书内容有思想,角度独特,不妨一读


历史向来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要轻信一家之言, 也不要偏激,多看看经典,看看名家有助于我们形成相对正确的史观。


另外一种历史书籍,读上去会有奇特的视角


历史是如何演进的?又是何人在书写创造历史?


老韩还是很犀利的,学点历史吧,亲!


分析经济的历史


贯通古今,横断中外,文化、历史、经济、历史交融一起,的确好书


别人推荐的,还没看,据说不错


孔老师推荐吗,可以看看效果如何哈。。


别人推荐的,刚看了序,觉得很好。


孔庆东推荐,应该不错。看国史,很必要!


值得,推荐购买


朋友推荐的,看看!


站在时代前列的作者


还没有读,翻了几页,觉得写作深入浅出,作者有其独特的视角。这是下一个月的阅读任务。


中国人有钱了,刚找着点感觉,思想文化上必然要求上进,看看这些个学者是怎么有求王的心的。


新视野,新思路,新问题,新答案,新简介,新启发


这批来书中想首先拿起翻看的第一本书。


著作大气,有深深的爱国情怀和人文关怀。


北大的水平,牛!


把别人买的,据说已经要想好几年了。还反复叮嘱要第三版的,429页的。


现在看看第三版的


该书视野宏大,内容大气,引人入胜。


很好的书,印刷精美,值得拥有。


1.内容很厚重。2.书的页数太多,看着眼晕。3.一部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交通发展史。


另一种思维和角度,并根据这种思维和角度逻辑地进行分析就是本不错的书了


自己买了一本,内容很精彩,所以买了送给朋友


以独到的眼光,阐释了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昨日刚到,还未看完。只看几页。期待精彩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