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张法乾先生访问纪录

张朋园 访问,郑丽榕 纪录 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作者:

张朋园 访问,郑丽榕 纪录  

页数:

118  

Tag标签:

无  

前言

台湾中研院近代史所,从建所至今,几十年来共采写和出版了二百余种“口述历史”。近代史所的学者制定了严格的口述史操作规范,并进行采访和撰写,使类似史料层面的“回忆录”和“纪实”,上升为可供专业人员研究的“口述历史”。他们的访问对象涉及当代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重要人士,请其自述生平,为现代史研究留下了一系列珍贵的口述记录。 九州出版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系列”,是上述二百余种“口述历史”的精选集,也是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的重点引进出版项目。本系列以简体字出版,对原书注文体例和文字错误进行了必要的订正。原版本的丛书弁言和前言,介绍了该丛书的缘起、价值和意义等情况,简体版将其主要内容附于书前。 该书访谈对象的某些政治立场、观点和看法,我们并不认同,但为了保留史料,便于参考研究,在编辑过程中,我们对文中对我党我军的诬蔑性语句和称谓进行了中性处理,内容仍保留原貌;个别之处,有所节略;对于文中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以后使用的“民国”纪年,改为公元纪年;对于文中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以后的台湾当局及相关机构、职务等,加以引号。本系列图书供近现代史专业读者参考使用,望读者在阅读时注意辨析书中的一些内容。 九州出版社 2011年6月

内容概要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系列:张法乾先生访问纪录》作者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由此可以一窥中国现代史上的许多大事。他只身前往日本求学,亲历日本军国民教育。回国后在军队任职,历经南京守卫战、抗战胜利后接收上海天津、一九四九年国民党自贵州撤守等重大事件,尤其对于何应钦、谷正伦等与蒋介石的关系,叙述翔实,具有研究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张法乾(1911-2002),贵州安顺人,日本士官学校出身。曾任军中基层干部,官至九十四军参谋长、贵州省保安司令部参谋长兼副司令等职。国民党兵败大陆后一度滞留香港,1952年迁台,担任蔡氏集团顾问,并被选为贵州同乡会理事长。1993年首次回大陆探亲,1998年回乡落户,2002年病逝。

书籍目录

弁言
一、学经历简介
二、家世与童年生活
三、北上天津求学
 (1)九十余天长途跋涉
 (2)在汇文小学与南开中学
 (3)加入中国国民党
 (4)参加龙潭战役
四、只身东渡考取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1)曲折的旅程
 (2)进陆军士官学校前的生活
 (3)陆军士官学校
 (4)在日生活拾趣
五、抗战前之回忆
 (1)返国由连长当起
 (2)在江西“剿共”总部
 (3)调任南京宪兵训练所
 (4)宪兵特务营营长
六、抗战点滴
 (1)南京保卫战
 (2)返回贵州
 (3)缴械九十三军
 (4)代理都(匀)独(山)警备司令
 (5)更换美式装备及光复桂林
七、胜利后的(接收及“剿共”)复员工作
 (1)上海天津的受降
 (2)收编华北伪军问题
 (3)姚村战役
八、枪杀刘伯龙始末
 (1)黔省情势告急
 (2)刘伯龙滥杀无辜
 (3)刘伯龙违抗军令
 (4)请示层峰决定杀刘
 (5)晴隆擒龙
 (6)刘伯龙的变态心理
 (7)评萧开训《谷正伦杀刘伯龙的经过》一文
 (8)来台后余波
九、贵州撤守前的回忆
十、在台湾
十一、答问
附录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3)姚村战役此次战役,我们差点全军覆没于涿州之两姚村。先是我们攻下了张家口,将绕长城回平汉线,共军聂荣臻、王震等十余个纵队,计划接收我们的美式装备,于是集中了十几万人来偷袭,白天休兵,夜里密集攻打,不用枪,专丢手榴弹。我方拼命以轻重机枪抵御,丝毫不能休息。天亮以后一看,四处尸首堆集。如是持续了二天,因为双方死伤都多,所以他们没有再来。姚村战事结束后,我向牟廷芳军长坚辞,于是离开天津南下上海。适杜聿明刚由东北回到上海养病,他是我的老长官,我陪他住了一个多月,然后前往南京。到南京前,九十四军副军长郑挺峰写信给其兄郑介民(国防部第二厅厅长)谈及北方的形势,于是我和郑介民在南京见了面,他留我在二厅,负责督导和平救国团(分设郑州、汉口二处),处理俘虏来的共军官兵,这是三十六年底的事。到国防部第二厅后,我看到资料,才知道陈诚打了电报,说杜聿明在东北擅自收编伪军、扩充私人势力。原来,杜聿明到东北后,发现马占山等抗日军旧部很多,因而收编了当地数万义勇军、“满洲国”伪军,利用他们维持地方秩序,等待国军到后再事整编。不料陈辞修说他是扩充私人武力,怕杜聿明尾大不掉,果真办了他,而由陈诚去取代杜。我当时就感到国家完了,日本人刚投降,军队尚未复员,华北共军遍布,并挖了许多地道,共产党的问题急待解决,如此情况下,却要驱走伪军,实在不是明智之举。而且不久之后,北平行营又将姚宝苍这些总队长抄家入狱,结果几个总队通通到热河跟随林彪去了。其间另有一段插曲。三十五年时,陈继承任平津卫戍总司令,委员长在华北颐和园办了一个夏令营,北平各大学学生参加,我是大队长。是年底,陈辞修要去接替杜聿明,来到华北,向这些学生讲话,他提到收编伪军的事说:“如今国家光复了,曾在沦陷区中当日人奴隶的,通通要遣散.很多人怕他们去当共产党。我告诉你们,让他们去当好了,当了以后我再去收拾他们。”这些话,如今在台湾的夏令营同学可以作证。抗战胜利后,在重庆召开了国家建设委员会,计划日本投降后复员的问题,据说会中决定两点:一、胜利后不收编伪军;二、要裁军整编,因为胜利后国家财政不宜负担庞大军队,要裁编各军,并打破原有建制。

后记

张法乾先生,贵州安顺人,是台北贵州同乡会的会长。因为云贵研究的需要,我有幸不时向张先生请教。几次谈话之后,发觉张先生的经历及见闻有详为记录存真的必要,因此征得张先生的同意,并借本所口述史之便,进一步展开正式访问。计先后谈话十次,得约六万余字。读者阅读之后,必定感到张先生言简意赅,其留学日本的经验十分珍贵,抗战初期唐生智主张坚守南京的不切实际,一九四九年大陆撤守前云贵政局的混乱令人叹息……张先生所述,堪称为中国现代史的一位见证者。又张先生谈何应钦、谷正伦与蒋中正的关系,观察人微,更是引人人胜。 本书出版过程中,曾蒙刘风翰、吕芳上二先生审稿,刘先生与张法乾先生有袍泽之谊,对军中资料尤多补充。许雪姬、沈怀玉、潘光哲三先生分别校读一通,最后由潘光哲先生编定索引,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张朋园谨启 一九九二年元月


编辑推荐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系列:张法乾先生访问纪录》编辑推荐:在淞沪弃守后,以当局作战指导,决以空间换取时间,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以敌我战力比较,当时态势,南京实无坚守之理,但迫于唐生智之大言不惭,才有此失策,不仅白白牺牲众多精锐,还使数十万百姓惨遭屠杀,对长期抗战战力之损失,更不待言。北伐到南京后,某次蒋先生到何先生府上,谈及将与宋美龄结婚之事,时何夫人王文湘(王文华妹)在座,当即插嘴讲话,说蒋先生既为国家领袖,实不宜讨姨太太,态度非常不好。蒋先生没说什么就走了,事后仍然与宋美龄结了婚。南京守卫战详情,何应钦、谷正伦与蒋介石的关系。张法乾(1911-2002),贵州安顺人,日本士官学校出身。曾任军中基层干部,官至九十四军参谋长、贵州省保安司令部参谋长兼副司令等职。国民党兵败大陆后一度滞留香港,1952年迁台,担任蔡氏集团顾问,并被选为贵州同乡会理事长。1993年首次回大陆探亲,1998年回乡落户,2002年病逝。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张法乾先生访问纪录 PDF格式下载



这是一本有关民国时期的人物口述史,它为研究那段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此书的口述者张法乾先生曾任贵州保安副司令,其叙述的南京守卫战以及何应钦、谷正伦与蒋介石的关系,内容很精彩,也鲜为人知,值得一读。


基本是口述整理!回眸一下历史!


中研院的口诉历史,心仪已久,终于悉数收入囊中!


好书!领导要的。


民国的往事总是令人唏嘘不已。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