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源远流长话胡同

王越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  

出版社: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作者:

王越  

页数:

24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胡同是北京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北京城三千年的发展,演绎了老北京人生活方式独有的“京味”特色。 “文革”时期,有人提出“水井假说”,认为胡同可能是元代蒙语的汉字表音。以讹传讹的结果是某些媒体、出版物,甚至导游词、中学语文书也纷纷效仿,把胡同说成是来自蒙语“水井”几成定论,竟然忽视了北京早期胡同的存在。随着对胡同研究的深入,珍藏古籍和考古成果不断被发掘,“水井假说”遭到质疑。比如“假说”认为,北京地名中有二眼井、四眼井,可能就是元代用蒙语称井为“胡同”的证据。事实上,“四眼井”指井有四个井口,在唐朝以前已经存在。四眼井还是宋代标准的水井形式,在建立元朝前300年已绘入《清明上河图》中。可见,这些地名与蒙语没有任何关系。 本书是近年来著者承担北京学研究所《北京胡同的起源及胡同文化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并将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都图书馆、首都博物馆等处的讲座内容整理成册。全书包括“胡同不是水井”、“胡同之源”、“胡同之魂”三部分,从北京胡同的分布、形状、地名等地理区域特征人手,探讨北京胡同的演进和发展。首次提出“胡同”源于占代的“巷”,自汉代以来北方依“巷”的北音俗称“胡洞”,南方依“巷”的吴音俗称“弄堂”,明朝把加了行的“,衙衙”正式定为街巷通名,清末简写为“胡同”。 本书适宜从事文教、宣传、民俗、地方志研究和广大胡同爱好者阅读,也可供大中学教师、学生、旅游从业者学习和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王越,在北京土生土长,自幼和北京占城有缘,喜欢郊游,爱好广泛,对胡同、中医、京剧、传
统文化略有涉及。196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地理系。先后任中国人民警官大学警卫交通系副主
任,北京地震局宣教中心主任、政策研究员。致力于人文地理和北京文化研究。曾获北京市先进
科技工作者奖。
1980年起,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卷条目调查编辑工作,编著《中国市县手册》、《北京历史地震资料》等。2007年初,发表“试论北京胡同的起源——兼论‘胡同’与水
井无关”论文,多次应邀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首都图书馆、
首都博物馆讲座。近著《奥运北京·人文北京》获北京市科普作品奖。
现为北京地理学会秘书长、海淀区人大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依然乐于和朋友们到处转来转去。

书籍目录

胡同不是水井 胡同与水井无关 井是黄泉之地 “井田制”非“水井” 清末北京水井分布考胡同之源 “寻古北语,不独蒙古” 考古发现金代的胡同 胡同是小巷 “胡同”一名源于汉代的“巷”胡同之魂 元代独尊火巷 明清推崇胡同 保护名人故居 别再拆四合院 胡同名中的牛文化 树落京城胡同间后记

章节摘录

  胡同不是水井  胡同与水井无关  胡同是北方地区对小巷的通称,明朝张爵《京师五坊巷衙衙集》写作“衙衙”,清末使用简化字“胡同”,直到现在。  1937年,《世界晚报》刊登一旅游者文章,称听某内蒙古管家讲,胡同是蒙语“井”字之音。新中国成立前,日本人多田贞一在《北京地名志》一书中,认为胡同源于蒙古语音“浩特”,意为村落、城市。20世纪80年代,有人“假设”,胡同一词可能起于元代,并以明清时北京地区有带井字的地名和胡同、蒙语“水井”的发音与胡同读音接近等,提出“水井假说”。接下来,未经考证的“假设”被搬上银幕,以讹传讹的结果是某些出版物、媒体、导游词甚至中学语文书也纷纷效仿,把胡同说成来自蒙语水井几成定论,竟忽视了北京早期胡同的存在。随着对胡同研究的深入,珍藏古籍和考古成果不断被发掘,“水井假说”遭到质疑。  经笔者考证,以井为名是我国几千年留下的文化传统,早在汉朝建元前已经存在;北京带“井”字的街巷并不多;北京的水井主要分布在菜园和大街上:蒙语“井”的发音明显与汉语胡同读音无涉,胡同与水井无关。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源远流长话胡同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