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区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研究

沈渭寿 等著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作者:

沈渭寿 等著  

页数:

355  

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压力不断增加,导致一系列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受自然资源的更新能力、环境系统的净化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缓冲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一定时空条件下自然界对人类活动的支撑能力存在相对极限性。社会经济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成为缓解或者规避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自然界对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和承载状况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重要判据和决策依据。包括生态承载力在內的承载力研究随之被推至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特别是关于承载力定量评估。各类灾害性的生态问题一次次地向人类敲响警钟,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已不仅仅是国防安全、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许多学者相继扩充了“国家安全”的概念,提出了“环境安全”、“生物安全”等新概念和问题,生态安全研究就此浮出水面。其中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及其评价、预警技术与方法是区域生态安全研究的核心內容。由于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自然条件的差异性,目前区域生态承载力和区域生态安全研究尚未形成公认的评价和预警技术体系。

内容概要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区域生态承载力研究”,首先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区域生态承载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然后以几个实例为研究对象,以黑河流域为研究区,考虑自然条件对放牧强度的限制性,同时以避免草地生态破坏和满足草地生态需要的牧草生物量为约束条件,确定了生态脆弱区草地生态承载力评估模型。以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以最大可利用草场面积、最大允许耕地面积和森林面积为衡量指标,确定了生态脆弱区生态承载力的综合评估模型。以洪泽湖湿地为例,以水资源供给及需求过程和水污染排放/净化过程为主线,以生态系统稳定、水资源供需平衡、水污染排放及净化平衡为主要约束条件,建立了重要水域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估模型。以长江三角洲为例,以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弹性力指数为目标层,建立了经济区生态承载指数评价方法;以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例,以“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基本稳定,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等级不降低”为前提条件,建立了海西区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以废黄河三角洲重要农业区为例,用区域层面和农业层面均达到可持续状态所对应的经济、社会规模为衡量指标,建立了农业区生态承载力评估模型.下篇为“区域生态安全研究”。首先阐述了区域生态安全的概念以及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和预警模型。然后以几个实例为研究对象,以黑河中游——张掖地区为例,根据PSR框架模型构建了防风固沙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若尔盖湿地为例,根据生态系统管理框架模型构建了水源涵养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雅江源区为例,根据生态环境要素框架构建了江河源头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区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研究》是生态承载力和生态安全系统的研究成果,对构建不同类型区域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安全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区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研究》可供环境管理和规划部门的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和广大科研院校生态学、环境科学相关专业和领域的高校教师和研究生参考阅读。

书籍目录

上篇 区域生态承载力研究 第1章 区域生态承载力理论与方法  1.1 承载力概念的演变历程  1.2 生态承载力基础理论  1.3 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 第2章 黑河流域天然草地承载力研究  2.1 黑河流域概况  2.2 草地承载力研究思路  2.3 黑河流域草地承载力分析与计算  2.4 结论与讨论 第3章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承载力研究  3.1 祁连山生态系统特征及动态变化  3.2 祁连山生态系统的历史演变和演替规律  3.3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承载力的评价  3.4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对策  3.5 结论与讨论 第4章 洪泽湖湿地生态承载力研究  4.1 洪泽湖湿地概况  4.2 水域生态承载力的基础含义与研究方法  4.3 洪泽湖湿地生态承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4.4 洪泽湖湿地生态承载能力及其制约因素  4.5 结论与讨论 第5章 长江三角洲重要经济区生态承载力研究  5.1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概况  5.2 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  5.3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生态承载力评价  5.4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探讨  5.5 结论与讨论 第6章 废黄河三角洲重要农业区生态承载力研究  6.1 废黄河三角洲概况  6.2 农业区生态承载力研究思路  6.3 射阳县生态承载力研究  6.4 射阳县可持续发展策略  6.5 结论与讨论 第7章 海峡西岸经济区生态承载力研究  7.1 海峡西岸经济区概况  7.2 海西区生态承载力及其研究方法  7.3 海西区生态承载力及其区内分异  7.4 结论与讨论参考文献下篇 区域生态安全研究 第8章 生态安全的提出及意义  8.1 生态安全的概念与内涵  8.2 我国生态安全的形势严峻  8.3 生态安全研究的意义 第9章 国内外生态安全的研究进展  9.1 国外生态安全的研究综述  9.2 国内生态安全的研究综述 第10章 区域生态安全研究的理论框架  10.1 区域生态安全的概念  10.2 生态安全的属性与分类  10.3 生态安全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10.4 生态安全预警的理论与方法 第11章 黑河中游生态安全的评价与预警  11.1 研究意义  11.2 黑河中游地区的基本情况  11.3 黑河中游生态安全的评价与预警  11.4 黑河中游生态安全的对策分析 第12章 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的评价与预警  12.1 必要性和意义  12.2 研究区基本情况  12.3 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的评价与预警  12.4 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对策分析 第13章 雅鲁藏布江源区生态安全的评价与预警  13.1 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  13.2 雅江源概况  13.3 雅江源生态安全评价  13.4 雅江源生态安全的对策分析 第14章 区域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的设计  14.1 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的概念  14.2 预警系统框架及组成  14.3 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的设计  14.4 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的关键技术  14.5 生态安全维护体系的构筑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对于任何理论而言,“定义”是其最基本的构件之一,如果不对概念内涵加以阐述,可能导致以后的各种研究缺少对话平台。鉴于此,从不同承载力的定义入手,进行承载力概念的具体分析,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其演变历程,弄清不同承载力的应用背景和条件,以图提高承载力概念的应用价值。  1.1.1 承载力  “承载力”一词原为物理力学概念,指物体在不产生任何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具有力的量纲;包括两个内涵:①所承受的力来自于承载体以外,②承载体本身不遭受破坏。承载力可以通过野外的或室内的力学试验得到具体数据,在某些情况下也可通过力学理论或经验公式计算。  在人类生态学和生物生态学领域中,承载力概念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马尔萨斯的人口增长理论。马尔萨斯最早关注环境限制因子对人类社会物质增长过程的重要影响,提出了资源有限性并影响人口增长的理论。该理论认为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是限制人口增长的主要限制因子。1838年PierrF.Vethust将马尔萨斯的人口增长理论用数学形式表达出来,即人口增长的逻辑斯蒂方程。该方程将资源环境对人口增长的约束限制用环境的容纳能力表示出来,使人们意识到资源和环境方面的限制作用。将马尔萨斯的理论用逻辑斯蒂方程的形式表示出来,用“容纳能力”指标反映资源、环境约束对人口增长的限制作用,可以说是现代承载力研究的起源。


编辑推荐

  《区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研究》是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研。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区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