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环保风暴的理性回归

曹凤中,刘伟生,徐云 著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9  

出版社: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作者:

曹凤中,刘伟生,徐云 著  

页数:

217  

字数:

290000  

内容概要

《环保风暴的理性回归》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精神,采用情景分析与数学模拟等方法分析了区域限批政策实施的必然性与局限性。提出建立环境影响评价长效机制,需要环保风暴的理性回归,把区域限批纳人正常的执法渠道。论述了基于经济与环境的融合理念的区域限批政策,以及经济与环境捆绑式运行机制的创新。从实践上与理论上分析了地方保护与部门利益是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最大障碍。
《环保风暴的理性回归》可供涉及环境保护的各个政府部门、企业、大专院校、研究单位,以及环保组织等有关人士阅读。本书由曹凤中、刘伟生、徐云著。

作者简介

徐云,北京中关村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主任、董事长,中国科学院博士,北京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
在《生态学报》《科学通报》《Biological TraceElement
Research》等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出版《绿色新概念——21世纪经济与环境发展大趋势》《循环经济——国际趋势与中国实践》《谁能驱动中国——国际能源危机与中国方略》《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新农村能源与环保战略》《水系规划理论与实践》《安全饮用水——生物净化法指南》等书籍。参与主编国家行业标准与地方强制性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应用技术规程》《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室内空气卫生质量要求》等近10项。
刘伟生,吉林大学环境科学系环境化学专业毕业,理学学士。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长期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工作。主持完成《若干重要环境政策研究与环境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研究》《环境影响评价法配套规章》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管理红线指标对策建议》等多项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中加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中美第一届环评与公众参与交流合作》等多项国际合作项目:2006年赴香港环保署工作,完成《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与技术交流》。发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等论文多篇:出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指南》《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中国环境与发展》等多部专著。
曹凤中,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顾问。北京中关村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顾问。
多年从事环境信息与环境经济政策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攻关课题与国际合作项目等11项,如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获得国家级与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编著《国外环境保护发展与启迪系列丛书》5部以及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等12部,发表论文近500篇,其中有些观点都是首次提出,例如,中国发生持久性环境危急的经济学分析,1992年发表的《经济与环境的融合是21世纪环境决策的出发点》等,许多论文的观点多次被环境保护部决策采纳。
1991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级有特殊贡献的专家称号。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环境问题与环保风暴
一、国家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掀起了震撼全国的环保风暴
二、区域限批政策必然性分析
三、环保风暴运动式执法模式的弊端分析
四、环保风暴的理性回归
第二章 国外环境保护发展历程说明建立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必然性
一、发达国家环境保护发展的历程
二、日本经济发展中处理经济与环境问题的启示
第三章 建立长效机制,必须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一、中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概念与特征
二、环境影响评价法
三、水污染防治法
四、大气污染防治法
五、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六、清洁生产促进法
七、循环经济促进法
八、环境执法、环境权与环境责任
第四章 战略环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速度远大于环境问题解决的速度,发生严重的环境危机的可能性在迅速增加
三、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经济问题,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从经济发展的源头做起
四、实现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中国经济发展的“涌潮现象”,急需政府干预进行战略环评
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机制与体制缺失的深层分析
一、环境影响评价法执法失灵的初步分析
二、环境影响评价法执法失灵的经济学分析
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施机制“软化”的深层分析
四、环境影响评价法执法失灵的剖析——体制的障碍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趋势的经济与政治背景
一、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走势对“十二五"改革的影响
二、我国发展阶段变化对“十二五”改革的现实需求
第七章 树立经济与环境的融合理念是解决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机制与体制缺失的内核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二、科学发展观是正确处理经济与环境问题的内核,在此基础上才能解决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机制与体制的缺失
三、经济与环境融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四、解决经济与环境矛盾的关键是把环境保护融合到经济发展之中,最佳切入点是环境影响评价
五、解放思想,改变传统思维模式,进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设计
第八章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模式的思路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经济与环境融合决策的切入点
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经济与环境融合的结合点
三、战略(政策)环评是经济与环境融合的控制点
四、区域限批政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模式
第九章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机制与体制的政策建议
一、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机制与体制设计的基础
二、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体制的设计思路
三、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运行机制设计思路
四、架构政府一市场一公众共同治理模式,推进战略环评
五、后危机时代,环境保护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机制与体制上的问题
六、环境保护工作应当适应新的形势,把创建舒适、优美、健康的生存环境提到新的高度
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环保风暴的理性回归 PDF格式下载



理论性··


环境执法用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