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女性主义文艺美学透视

陈凤珍 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

陈凤珍  

页数:

220  

Tag标签:

无  

前言

女性主义研究的“西化”问题,是一个令中国学界尴尬的事情。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学界总是要照搬西方模式加以对照,似乎中国问题只能从参照中解决。然而,由于西方中心话语对中国话语的边缘化与贬低化,使得中国问题并不能获得平等的文化视野和有效解决的方法途径。事实上,女性主义的理论框架在西方世界经历百年的发展,已然形成了一种模式化思维范式,但在中国却是近二十年才开始兴起这种具有政治化色彩的理论。正如本书作者陈凤珍副教授所展示的那样,对女性主义理论的潜移默化的吸收和对自身文化的比较参照和改型渗透,使得当代中国女作家具有了更加明显的女性话语意识——女性书写权力和颠覆意识。于是,写出自己受压迫损害和遭遇男权话语压抑的历史记忆,成为部分中国女性作家写作的行动指南。总体上看,陈凤珍的中国女权主义文艺美学研究,带有智性女性的历史感写作,在当代写作变得日益浮躁中,智性写作无疑支撑着学者对世界、自我以及他者的深度体验与思考。该书透过女性眼光重新梳理中国文学艺术史,将被掩盖的历史脉络重新呈现出来。当人们已经习惯于甚至厌倦于过多的女性感官式书写,当人们对女性身体渐渐失去古老神秘感与崇拜感之后,本书表达了一种被男性话语遮蔽的女性思考:不需要一味怀疑并对抗性别区分,不需要刻意制造差异与抗衡,也不需要被感官化出卖的真实。

内容概要

《女性主义文艺美学透视》为国内首部从文艺美学视角研究女性主义的学术专著,具有重要的前沿学术意义。作者从广阔的文化视域关注中国古代及现当代文学艺术中女性创作的意义表达和身份确立问题,将女权主义理论和中国女性艺术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解决了文艺理论和批评实践脱节的难题。《女性主义文艺美学透视》运用现象学、解释学、形态学等不同的当代美学方法,对不同时代的女性文学、女性绘画、女性书法、女性舞蹈等艺术形态加以深度剖析,从历代文化的碎片中审视女性艺术在历史上的尴尬地位和缺席状况,探索女性艺术的发展轨迹及其在艺术上的诸多困惑,思考怎样建构生态女性艺术和生态女性文化批评的复杂问题,进而通过女性主义文艺美学研究,推动女性乃至人类审美解放并发出东方的声音。

作者简介

陈凤珍,1965年生于河北,现为邢台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河北省文学学会会员,北京大学访问学者。长期致力于文化研究、文学理论和文艺美学的研究,多次出席中外文艺美学和艺术国际会议。2006、2008、2009年分别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女性主义文艺美学》、院级课题《生态女性文学的建构》、河北省社科基金课题《文化创新与文化强省建设》;正在参与北大王岳川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文艺美学前沿问题研究》、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历代书法名家名作风格美研究》。曾编辑《新编文学理论教程》等学术著作,在国家核心及省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书籍目录

自序 探索追寻:女性文化诗学审美构筑的艰难历程导论 文论背景:新世纪视域下的中国传统女性文化 一、失重的天平:女性失落的文化历史考察 二、精华与糟粕并存:中国传统女性文化 三、女性艺术与生态文化第一章 文化缺席: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古典女性文学 一、女性不幸生活的写真 二、男性阴影笼罩下的女性文学 三、开朗奔放勇敢的女性文学 四、男性化的女子“模仿文学”第二章 走出空白历史:古代女性绘画的现象学审理 一、女性绘画走出空白的历史 二、峥嵘初露的女性绘画 三、一枝独秀的女画家管道异 四、闺阁画家与妓女画家各领风骚 五、闺阁画家一统天下第三章 边缘话语:男权叙事掩盖下女性书法的解释学厘定 一、寥若星寰的古代女性书法家 二、男权书法映衬下的女性书法 三、文化繁荣映衬下的女性书法 四、峥嵘初露的女性书法 五、闺阁书家与妓女书家的消长第四章 审美表达:古典女性舞蹈身份的形态学分析 一、女性乐舞的兴起与发展 二、女性乐舞走向鼎盛 三、女性乐舞走向衰落第五章 萌动与觉醒:现代女性艺术审美历程的现象学审理 一、冲出男性话语牢笼的现代女性文学 二、走出闺阁投身社会的女性绘画 三、峥嵘初露的女性书画群体第六章 文化症候:现代性语境中女性艺术的时代焦虑 一、女性写作出现了反女性主义的症候 二、女性艺术疏离中国文化传统的症候 三、女性批评呈现贵族精英主义的症候第七章 女性身份:全球化语境中持守女性本体立场 一、当代女性审美意识的再度觉醒 二、新时期女性艺术创作的审美追求 三、全球化语境中持守女性本体立场第八章 生态创作:新世纪语境中女性艺术拓展的新境界 一、女性艺术拓展的新世纪动力之考源 二、新世纪语境中女性艺术创新的方向 三、人类前沿问题上同步思考并发出东方的声音第九章 生态批评:生态视阈下女性文化诗学的审美构筑 一、生态女性文化批评的界定与任务 二、生态女性文化批评建构的话语资源 三、生态女性文化批评的文化理念建构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进一步透析这段史料,可以发现卓文君真的不愧是一位可敬可爱的女性。如果说她当年为一个落魄的才子私奔诚为可贵;那么,她在司马相如要和她离异时所表现的态度更为可敬。她对于丈夫的另寻新欢,不是顺从,也不是哀求,而是主动出击,她在一诗一信中既有深情的回忆,又有善良的祝愿,还有愤慨的谴责。在古代女子中,能如此对待婚姻问题实属罕见。一个人要在人生的波折中,表现出自尊自爱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卓文君那个时代的女子。我想即使与我们当今的一些女性相比,文君也无愧于一个可敬可爱的女性。2.蔡琰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陈留人,是东汉著名学者蔡邕的女儿。大约生于汉灵帝熹平六年,卒年不详。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一个晚上,邕鼓琴偶断一弦,她说道:“断的是第二弦。”邕道:“这是偶然的猜中罢了。”他有意再断一弦问她,她说道:“这是第四弦。”猜的果然不差。十五六岁时,董卓叛乱被诛,其父被认为有“怀卓”之罪,下狱而死。她嫁给了河东卫仲道,不幸仲道早死,又无子,只得回家寡居。兴平中(公元194一195年)天下大乱,卓部李催、郭汜在陈留、颍川诸县大肆掳掠,蔡琰被掳西去,辗转入南匈奴(今山西省临汾附近),为左贤王之妾,甚为爱怜,相处十二年,生二子。曹操与邕素友好,此时忽然痛念他没有后嗣,乃遣人以金壁赎文姬回来。此时她怎能忍心离开自己的血肉,但她又没有力量反对归汉,只有硬着心肠别离了她的丈夫和儿子。归汉后,再嫁董祀为妻,夫妻也很和好,丈夫并不因她曾在胡生子而轻视她。与卓文君、乌孙公主、王昭君相比,蔡琰不仅遭受了丧夫之苦,远适异国之酸楚,更增加了母性的哀愁。由于她特殊的经历,颠沛流离的生活,深挚的情感,做了她的悲剧的背景,使得她的作品成为“源出于心”的千古绝唱。

后记

“写一本书就是与自己的一次生命经验告别。”的确如此,《女性主义文艺美学透视》的创作史,也是我个人的成长史。目标是行动的指南,构成了发展的基石,是一个人发展路上的里程表。在去北京大学访学之前,我并没意识到要写出一部书,因为我似乎一直在追求平凡。直到2005年去北大访学,我最初的目的也只是写两篇有水平的论文。然而访学的导师——北大中文系博导王岳川教授建议我在北大两年应努力完成一本书,而且一定要“思人之未思”、“悟人之未悟”。这样,我进入了人生最有意义的思考与感悟阶段——我不仅思考我的书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的反思我人生的阔度和高度。可以说,我是与我的书一同走在学术人生提升的路途上。这部书稿从2006年3月开始动笔,时写时停,并发表过书中的一些片断。2008年写出初稿后,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听取了同学们的意见,在切磋商讨中不断进行完善。经过一年的全面修改,时至2009年5月总算定稿。历时三年的写作,其间酸甜苦辣真可谓一言难尽。


编辑推荐

《女性主义文艺美学透视》编辑推荐:汇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原创学术成果。搭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平台。探索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著出版的新模式。扩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的影响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女性主义文艺美学透视 PDF格式下载



本书以女性主义理论为基本理论支持,从文艺的各个角度进行阐释。对原有问题开辟新的视角。


是一部不错的理论书。


书还可以,虽然不是我想要的内容,不过还可以!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