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女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就业指导

李晓明 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

李晓明  

页数:

274  

前言

  高校女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展,高校在校生人数在不断增加,据统计,到2008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0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3 %。在校女大学生人数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也在逐年增加,到2008年高校在校女大学生人数达到1000万,占在校生总数比例已达到50%左右,做好高校女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保证每位女大学生毕业后能够J惯利就业,不仅关系到高校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也关系到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研究高校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可以有效地帮助政府、企业和高校采取相应措施,缓解女大学生的就业难题。  长期以来研究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是从就业观念、就业心理、职业生涯规划和具体就业方法等方面进行的,对于从职业素质、职业核心能力、创业能力培养入手来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甚少。该书的作者李晓明博士在高校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对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问题一直非常关注,尤其是对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有较深的研究。这次,他充分运用人力资本理论、职业发展理论、就业理论、经济学理论、社会学理论、教育学理论等,从社会性别的视角,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在对女大学生职业素质现状的分析、职业素质的概念及内涵的归纳的基础上,提出了把女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相结合,从教学计划(纳入必修课中)、课程建设(职业指导课程,包括课时、学分),社会实践(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就业指导(对女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等方面系统地开展女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逐步形成女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核心能力、创业意识和能力,创新就业指导内容与方法,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为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提供了依据,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这也是该书的突出特色和创新之处。

内容概要

  《女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就业指导》从职业素质培养和就业指导两方面提出了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创新思想和方法,对于做好高校女大学生的就业工作,缓解女大学生就业难题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作者运用人力资本、职业发展、就业、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理论,从社会性别的视角,采用文献、比较和实证研究方法,在对女大学生职业素质现状的分析、职业素质的概念及内涵的归纳的基础上,《女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就业指导》的前两篇提出了女大学生掌握职业发展理论,把女大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从教学计划、课程建设,到社会实践等方面系统地培养、形成女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核心能力、创业能力,进一步增强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女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就业指导》的后两篇中提出了创新就业指导内容与方法,通过就业指导思想、内容、方法、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实现对女大学生开展择业、就业、创业、从业指导和求职技巧的辅导,帮助其充分认识职业自我、了解职业特征,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从而达到最充分的就业。

作者简介

  李晓明,男,1979年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1988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2009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湖北师范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企业管理干部学院、中华女子学院工作并任教。现任中华女子学院校办主任、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副教授。已出版《中国民办高等教育30年》(专著)、《商务沟通与客户服务》(主编)、《商务秘书实务》(参编)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主持过校内重点课题两项、北京市课题一项。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女大学生掌握职业发展理论  第一章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第一节 职业生涯发展“三阶段论”  第二节 职业生涯发展“四阶段论”  第三节 职业生涯发展“五阶段论”  第四节 职业生涯发展“六阶段论”  第五节 职业生涯发展“九阶段论”  第六节 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启示    第二章 “职业锚”理论  第一节 “职业锚”理论及其分类  第二节 “职业锚”对职业选择的影响  第三节 “职业锚”理论在女大学生择业中的应用  第四节 运用“职业锚”理论进行择业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章 人职匹配理论  第一节 影响个人职业生涯的要素  第二节 人与职业匹配理论  第三节 人职匹配理论在女大学生职业选择中的应用    第二篇 加强女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第四章 女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第一节 女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第二节 女大学生职业素质现状  第三节 加强女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第五章 女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第一节 女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意义  第二节 女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现状  第三节 提升女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第六章 女大学生创业教育  第一节 创业与创业意识  第二节 女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第三节 女大学生创业心理的修炼    第三篇 女大学生职业生涯选择  第七章 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第一节 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和特点  第二节 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第三节 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第八章 女大学生认识“职业自我”  第一节 了解自己的兴趣  第二节 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  第三节 了解自己的天赋能力  第四节 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  第五节 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观  第六节 女大学生充分运用“职业自我”进行就业选择及其意义    第九章 女大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职业  第一节 选择无处不在  第二节 职业选择的困境  第三节 职业的特征  第四节 职业前景分析  第五节 职业地域和分类  第六节 职业要求与职业发展  第七节 职业评价与职业声望  第八节 学业、专业与职业的关系    第十章 女大学生准确的职业定位  第一节 职业定位的概念  第二节 职业生涯阶段不同,定位重点不同  第三节 女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定位    第十一章 女大学生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  第一节 发现自己的内在需求  第二节 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  第三节 选择事业发展的平台  第四节 选择适合的岗位  第五节 选择好的职业引路人  第六节 女大学生职业生涯的选择    第十二章 女大学生设计未来的职业生涯  第一节 职业生涯设计的准备  第二节 职业生涯设计方案的制定  第三节 女大学生在校四年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第四节 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和注意事项    第四篇 创新女大学生就业指导  第十三章 女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  第一节 女大学生就业中的困难  第二节 女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形式  第三节 创新女大学生就业指导方法    第十四章 女大学生求职技巧  第一节 女大学生与时俱进,转变观念  第二节 女大学生做好就业准备  第三节 女大学生巧于包装,注重礼仪  第四节 女大学生直面招聘  第五节 女大学生如何通过网络推销自己    第十五章 大学生就业政策与女大学生就  第一节 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国家有关大学生的就业政策  第三节 高校女大学生就业趋势  后记

章节摘录

  4.综合阶段(17岁)  综合阶段以及后面现实期中的探索阶段在生理年龄上有重复,是个人重新选择的时机,并且这个机会是需重视的,它不是你偶尔的思考,是必须面对的问题。个人不能只想我要什么,而是我能怎样与我希望怎样的集合,个人兴趣、价值观、愿望不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现实状况、社会需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实现愿望中的工作是机会多一点还是困难多一点在这个时候必须有个认真的认识。  这个阶段的职业期望不仅注意自己的职业兴趣,而且还更多地和客观地审视自身各方面的条件、能力和价值观,开始注意职业角色的社会地位、社会意义以及社会对该职业的需求。  三、现实期(17岁以后)  现实期的选择是正式的,是将主观选择与个人客观条件、外界客观条件(环境)、社会需要相结合的选择。就如它定义呈现的那样,在这个阶段,个人开始了解现实,接受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在此基础上,经过调适和进一步的了解和确认,缩小选择的范围。这个阶段的职业期望表现出的最大特点是客观性、现实性、讲求实际。现实期又可以分为探索阶段、具体化阶段、特定阶段三个不同的阶段。  金兹博格作为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对职业生涯的发展进行过长期研究,他的观点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提出的职业发展三阶段论,主要是针对人们前期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就是初就业前人们职业意识或职业追求的变化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对于我们了解青年时期的就业思想的发展,进行就业指导是有重要意义的。


编辑推荐

  《女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就业指导》汇集高校哲学社会优秀原创学术成果,搭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平台,探索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著出版的新模式,扩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的影响力。  《高校社科文库》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各高等学校和出版单位共同建立的学术著作出版平台,旨在为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出版学术著作创造条件。  《高校社科文库》将坚持“广泛动员、集中征集、严格评审、精心编校”的工作原则,致力于通过资助优秀学术专著出版、推动学术成果交流推广等形式,让更多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和优秀工作者走进交流空间,进入公众视野,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作出积极贡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女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就业指导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