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半个瓜皮爬上来
2010-8
光明日报出版社
非鱼
215
无
最近几年,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开始接触并关注小小说文体和小小说作家作品。在我的印象中,小小说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文体,它的源起可以追溯到《山海经》《世说新语》《搜神记》等古代典籍。可我又觉得,小小说更是一种年轻的文体,它从上世纪80年代发轫,历经90年代的探索、新世纪的发展,再到近几年的渐趋成熟,这个过程正好与我国改革开放的30年同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和非常有意思的文化现象,而且这种现象昭示着小说繁荣的又一个独特景观正在向我们走来。 首先,小小说是一种顺应历史潮流、符合读者需要、很有大众亲和力的文体。它篇幅短小,制式灵活,内容上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气息,所以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因此,历经20年已枝繁叶茂的小小说,也被国内外文学评论家当做“话题”和“现象”列为研究课题。 其次,小小说有着自己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小小说最大的特点是“小”,因此有人称之为“螺丝壳里做道场”,也有人称之为“戴着镣铐的舞蹈”,这些说法都集中体现了小小说的艺术特点,在于以滴水见太阳,以平常映照博大,以最小的篇幅容纳最大的思想,给阅读者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他人、认识自我提供另一种可能。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小小说文体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离不开文坛有识之士的推波助澜,离不开广大报刊的倡导规范,离不开编辑家的悉心栽培和评论家的批评关注,也离不开成千上万作家们的辛勤耕耘和至少两代读者的喜爱与支持。正因为有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小小说才得以在夹缝中求生存、在逆境中谋发展。 特别是2005年以来,小小说领域举办了很多有影响力的活动,出版了不少“两个效益”俱佳的图书,也推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作家和标志性的作品。今年3月初,中国作家协会出台了最新修订的《鲁迅文学奖评奖条例》,正式明确小小说文体将以文集的形式纳入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的评奖。而且更有一件值得我们为小小说兴旺发展前景期待的事:在迅速崛起的新媒体业态中,小小说已开始在“手机阅读”的洪潮中担当着极为重要的“源头活水”,这一点的未来景况也许我们谁也无法想象出来。总之,小小说的前景充满了光耀。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的出版就显得别有意义。这套书阵容强大,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由100个当代小小说作家一人一册的单行本组成,不愧为一个以“打造文体、推崇作家、推出精品”为宗旨的小小说系统工程。我相信它的出版对于激励小小说作家的创作,推动小小说创作的进步;对于促进小小说文体的推广和传播,引导小小说作家、作品走向市场;对于丰富广大文学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人文精神世界,提升文学素养,提高写作能力;对于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小小说是一种顺应历史潮流,符合读者需要,很有大众亲和力的文体。它篇幅短小,制式灵活,内容上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气息,所以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丛书百部小小说名家出版工程,旨在打造文体,推崇作家,推出精品。集结杨晓敏、许行、聂鑫森、孙方友、墨白、孙春平、野莽、凌鼎年、东瑞(香港)、谢志强、宗利华、蔡楠、刘国芳、徐慧芬、陈毓、非鱼、周海亮、海飞、曾颖、秦俑、许均铨(澳门)等当代小小说最华丽的作家阵容和最具经典意味的力作新作,由100名小小说名家一人一册单行本(共100册)组成,兼容不同年龄不同区域不同流派不同内容不同风格,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小小说的系统出版工程,是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认识社会人生、充实人文精神,提升文化素养,增强写作能力的最佳读本。 本书为“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丛书之《半个瓜皮爬上来》。
非鱼,河南三门峡人,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作品散见于《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小小说选刊》《百花园》《中华文摘》《芒种》《微型小说选刊》等报刊,并入选多种选本。出版有小小说集《痕迹》,并获得三门峡市“五个一工程奖”一等奖和郑州小小说学会优秀文集奖。当选“新世纪小小说风云人物榜·新36星座”,荣获第四届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
作品荟萃一条忧心忡忡的蛇追风的人半个瓜皮爬上来来来去去提醒你的过去回家寻找理由在观头的一天逃洪水漫过村庄荒猪肉飘香的下午与美国紧密相连寻找李小里幸福生活头发大米小米袋泡茶如果这样真的很疼桃梦电话百花深处楼前有块地恶疾流行放声歌唱哥哥呀,哥哥王小倩的腰关于一所小学校的报道回忆的蜡烛半路爸爸给我一块橡皮九月开片的瓷器苦娘棋盘刘小小的动物世界女人花树上不会结黄金水库边的芍药花愚蠢的发明牙疼窑事都是车闹的夜色如此美丽重要的和不重要的自己的事拔去白发做你的妻不能拥抱你蔷薇的样子小昭和吴梦夜色迷茫以父亲的名义田小的姐姐季节过程蜀葵的夏天四季永远是四季初冬的夜有一个孩子叫豆豆保卫聂红星立春雨水都是我的错依靠作品评论奇思妙想的女性写作寓言的深度取向和人间的烟火气息苹果红了闲话非鱼及其小小说你凭什么让读者喜欢创作心得沉醉创作年表创作年表
一条忧心忡忡的蛇 院子里透出古意。墙角有青苔层叠,绿了又黄,_架紫藤茂盛得无边无际,遮蔽出一大片浓荫。 老的太师椅,老的人,老的猫,和这个院子倒是协调。 太师椅在房门前,老人在太师椅上,猫在老人的脚下。一整天,院子里像一副静物写生,少声音,不流动,甚至空气,也是凝滞的,老人和猫的呼吸都显得很惊人。 临近傍晚的时候,一条蛇溜了出来,成为这个院子里少见的客人。这条蛇拇指粗细,青白的身体,有暗的纹络。 蛇抬起头四下里看看,看到了打盹的老人和猫。她不知道是该从他们身边穿过去,还是该退回去,于是,蛇停下来,看看椅子上的老人。 老人并没有发现这条小蛇的到来,他沉浸在自己的回忆里,以一种表面的静态掩盖另一种动态。过去,像一条河一样,潺潺地在心里流过,无数的欢喜悲歌,他都一清二楚。 老人很克制自己,尽量控制着这条河,不让它流得太快。每天,他只敢把闸门打开一条很小的缝隙,让这条河流出一点点,尽管只一点点,他已经很高兴,很满足了。他双目微微闭上,阳光在脸上覆上一层暖。 但在高兴和满足之外,老人也总有着隐隐的担心,他担心这条河总有流干的时候,一旦再开启了闸门,而没有那潺潺的流水,他该怎么办?他很努力地说服自己不要多想。 蛇一直盯着老人,她似乎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她很奇怪,这个老人居然可以这么长时间地一动不动。 太阳一点点退去,院子里有些清冷。 一个老的保姆踢踢踏踏从屋里出来,先是轻声叫了一下,老人没有反应,她又大着嗓子喊:老爷子,吃饭了。这一声,惊醒了老人,也惊醒了那只老猫。 蛇看到老人抬起眼皮,疑惑地看看周围,然后站起来一声不吭地跟保姆进屋,那只老猫也一言不发地进去。吃晚饭的时间到了。 穿过院子,从墙角到墙角,蛇也走了。 第二天,如同头一天的复制再粘贴,依然没有一点声息。那条蛇被勾起了好奇,也在老人出来不久再次出来了。这次,她把自己悬挂在紫藤架的深处,从叶与叶的中间看老人。 整整一天,除了老保姆出去过一趟,院门发出沉重的一声响,还有老保姆回来的又一声响,让蛇惊了一下,其余再没有什么动静。偶尔有一两只蝴蝶飞来,在紫藤架上空寂地飞了两圈,又飞走了。 中午吃饭的时间,老人走进屋里,蛇很想跟进去看看,看他们在饭桌上会不会说话,但她没有,她怕那只老猫。 一天又一天,蛇感觉自己也在慢慢变老,她的灵动和机敏,都在一点一点失去。她在这个院子里待的时间太长了。 就在天渐渐冷下来,蛇准备离去开始她漫长的冬眠的时候,她终于下定决心跟着老人溜进了屋里。 屋子很大,一个又一个房间,摆满了家具。看得出,这里曾经人丁兴旺,有过热闹繁华的时候。现在,家具静悄悄地待着,人都走了。蛇不知道他们去了哪儿,也许是附近,也许是远方。 老人和老保姆在堂屋吃饭,那只猫依然在老人的脚下。老人没有说话,老保姆也没有,只有咀嚼的声音和筷子碰到碟子和碗的叮叮当当。老人吃得很慢,仿佛那些饭难以下咽。 老人背后的墙上,有一个大的相框,里面装着一张全家福。老人坐在前面的正中间,另一个老的女人坐在老人身边,周围十几个人,大家温和地笑着,其乐融融。老人也在笑,笑得很慈祥。 蛇看看相框里的老人,又看看正在吃饭的老人,她有些恍惚。 吃完了饭,老人坐在椅子上没动,老猫也没动,仿佛吃饭耗费了他们所有的力气。老保姆动作迟缓地收拾桌子,一趟又一趟,过来过去,脚蹭着地,橐橐地响。 如同白天一样,老人又坐在屋里,把过去的河流放出来一点点河水,他安然地回忆。 蛇看得有些心酸,她很想弄出点什么声响,或者溜过去贴着老人,但她不敢。她的身体是冰凉的,不但给不了他一点温度,还会吓着他。 突然一阵电话铃声惊天动地地响起,似乎把整个屋子震得都在抖。老人吓了一跳,很迅速地转过头,看着桌子上的电话。老猫似乎也吓了一跳,猛地弹起身子,昂头看着老人。老人似乎不知道怎么去接电话,他伸出手,又缩了回去。 老保姆急急地从厨房出来,匆忙在围裙上抹抹手,拿起电话。“是三儿啊,好,都好。”老保姆嘟嘟囔囔地说着,脸上渐渐有了笑容,老人看着老保姆,脸上慢慢也有了笑容。老保姆把电话递给他,他接了,没说两句话,却又挂了。 因为这个电话,整个屋子好像全部都又活了过来,老人在椅子上不停地扭动身体,老猫在桌子下转来转去,老保姆嘴里小声地自言自语。 看着这一切,蛇也高兴起来。 这个晚上,她就要离去了,寻找冬眠的地方,不能每天来看老人了。她突然又变得伤感起来。 追风的人 你不要轻易说这些都没有意义。 我是在下班路上遇到李生的。他目光焦灼而认真,脸色凝重,脚步匆匆。我喊:李生。他没有答应。我又喊:李生——他还是没有答应。 我觉得奇怪。作为相识多年的朋友,我没有做过对不起他的事,老婆没有他的老婆漂亮、忠诚,孩子不比他孩子学习好,职位不比他高,房子不比他大,就连体重——我也比他轻了一公斤。他没有理由对我不理不睬啊? 擦肩而过的时候,我想他也许在考虑什么重大问题吧,心里很快就原谅了他。走过没几步,仔细想想又不对。他不会出什么事吧?作为朋友,我有责任弄清楚这个问题。 我转过身,朝他的方向追过去。 可是,他走得太快了,近乎于小跑。 这个平常的日子,这个平常的星期二下午,他干吗呢,跑那么快?莫名其妙嘛!对于别人的莫名其妙,我总会表现出过分的热情,我得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否则,今天晚上,我会失眠的。 我攥紧拳头,大步跑。终于在楼房的拐角处,我抓到了他的肩膀——肩膀上的衣服。 李生—— 李生被我突然一抓,吓了一跳。他扭过头,看见是我,似乎又吃了一惊:是你啊。 你干吗呢?我依然扯着他肩上的衣服,生怕一松手他跑了似的。 我?追风呢。李生很认真地回答。 追什么风? 天上刮的风啊,你没感觉到?温暖的风,仲春的风,正从我身边溜走,我要去追它。 他的话让我觉得迷糊,我摇摇头,试图想弄清楚他话里的含义。风,温暖的风,仲春的风,李生,追风,这些,好像也没什么联系。 李生看我没再说什么,他拧了一下身子,我下意识地松开了手,他的衣服从我手里脱开,他又准备跑。 嗳,嗳,李生,别急走啊,我有话问你呢。 李生停下来,抬起胳膊看看手表:只给你三分钟时间,我忙着呢。 我只好拣最主要的问题问。我说:谁让你追风的? 没人让我追风。 那你干吗要追风? 因为我必须追它。 为什么必须要追它? 因为我需要追它。 你也看出来了,我这几个问题问得多么愚蠢。当然,也可以说,李生回答得多么巧妙。很显然,他并不想让我知道他为什么要追风。 我不会就此罢休的。既然我已经知道了他的秘密,那么我就需要知道秘密后面的秘密。我会采取很原始的办法:跟着他。 李生又一次抬起胳膊看表的时候,我知道三分钟时间到了,他要走了。就在他迈开第一步的同时,我也迈出了脚步,在他身后,一步之遥,我们频率一样,步幅一致,如同两只目中无人的企鹅(我们都太胖了),摇摇晃晃地小步跑着。 穿过一条街道,经过一个很大的花园。花园里五彩斑斓,一树紫藤开得绚烂夺目,无所顾忌。可这些,和李生没有关系,现在和我也没有关系了。他目不斜视,我紧盯着他宽大肥硕的后背。 我问李生:风在哪儿? 他闷声闷气地说:前边。 除了他的后背,我看不到风的方向,我也感觉不到。其实,风在哪儿,对我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李生。 夕阳穿过楼房的间隙,一闪而过,和我们做了最后的告别,它累了。 李生仍在继续。我也不得不继续。 跑,一直不停地跑…… 月亮出来了,月亮又走了;太阳神采奕奕地来了,又无精打采地走了。时间一天天过去。 李生老了,瘦了,我也老了,瘦了。 李生的脚步渐渐慢下来,踉踉跄跄。我也慢下来,呼哧呼哧像匹老马一样喘着。李生说:你干吗跟着我啊?跟了这么久,你怎么就不停下呢? 你干吗不停下?你一停下我不就停下了?到这个时候,我有些恨他了。 你不停,我怎么能停? 李生也许已经完全忘记了,是他先开始追风的,我当然不会忘记,我是为了追他。我们——两个行将就木的人,这会儿已经真的像微弱的风一样,在这个城市轻飘飘地刮过来,荡过去,想停也停不下了。 ……
本书为“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系列之《半个瓜皮爬上来》,书中精选了作者的部分小小说精品,同时收录了一些作品评论和作者的创作心得,并附上了作者的创作年表。本书广泛取材于社会现实生活,寓意深刻,给人回味无穷的阅读乐趣。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