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创新与人才培养
2010-12
刘燕青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0-12出版)
刘燕青
162
《学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内容的主题是关于学术创新和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其中包括学术创新的实质,科学革命与科学家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学术创新与人类的时间观念、学习方式和教育观念的变革,学术论著的创新性本质和特征,有创新价值的学术问题产生的一般机制和过程,创新性学术观点和理论形成的可能途径和方式,杰出人才产生的社会和教育环境,中国大学教育体制之弊和中国大学教育理念之缺陷,以及学术创新的认识论基础等诸多方面的探讨。
刘燕青,女,1957年生。1982年7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系。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党校常务副校长、副教授。已出版学术著作:《西方认知理论的发展》,发表学术论文:《试论洛克观念发生学说中蕴涵的主体创新性思想》《学术论著与学术创新》《创新性学术观点或理论形成的可能途径和方式》《学术问题产生的一般机制、途径和方式》《人类的时间观念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到人的全面发展——人类教育观念变革初探》《科学结构、科学革命与科学家的创新精神》《简论西方哲学传统中的“天赋观念”说》等论文十数篇。
序第一章 科学革命与科学家的创新精神一、科学理论的基本理论和非基本理论二、科学革命与科学基本理论的变革三、科学范式与科学的非常规性发展四、科学批判与科学创新精神五、科学创新精神与科学家的年龄六、科学与信仰第二章 人类的时间观念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一、农业文明的时间观念与学习方式二、工业文明的时间观念与学习方式三、信息文明的时间观念与学习方式第三章 知识、能力与人的全面发展一、传授知识的教育观二、注重能力培养的教育观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观第四章 学术论著与学术创新一、什么是学术论著?二、学术论著的特点及其写作要求三、学术问题的发现与提出四、学术问题的质量判定五、创造性学术观点的形成六、王国维治学三境界的创新性意义第五章 学术问题产生的一般机制、过程和质量检验一、学术问题的产生是一个随机探索的创新过程二、学术问题产生的一般途径三、学术问题的质量检验第六章 创新性学术观点或理论形成的可能途径和方式一、批判建构式二、层次越迁式三、方法创新式四、借它山石式五、无人区式六、学科交叉式七、学术创新方法的具体统一……第七章 卡文迪什的启示和学术创新的专注精神第八章 “钱学森之问”与杰出人才产生的环境第九章 从西方哲学史相关学说看学术创新的认识论基础第十章 从当代认知理论看学术创新的认识论基础
版权页:插图:然而,仅仅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教育观还并不能保证学习者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杰出人才。因为杰出人才的成功并不单单取决于它的知识和能力。这其中涉及两方面的问题:一个问题是知识和能力的发挥有一个性质和方向的问题,亦即是说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一个品行不端的人,其知识越多,能力越强可能对社会、对他人的危害越大;另一个问题是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能否发挥以及发挥程度的大小,并不纯粹由这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本身决定,它还需要一系列其他方面条件的配合。知识和能力只是主体内部规定的一种潜在因素,要使这种潜在的因素发挥出来,转化为现实必须依赖一系列相关主客观中介条件。从客观条件来说则有时代特征,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体制的需求和制约,以及个人当下所处环境可能提供的相关条件和机遇等等。乱世出英雄、战争年代会产生杰出的战略家和能征惯战的将军,和平年代则能更多的涌现出杰出的企业家、商人等等。就主观方面的条件而言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的发挥程度则又与一个人的意志力、毅力、性格、爱好、情趣等方面的素质直接相关。如果考虑到知识和能力发挥的性质和方向问题,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发挥的主观条件还应当包括他的道德修养、政治态度、精神境界、价值取向、理想追求等方面的素质。工业文明时代发展起来的大规模、统一化、标准化、同步化的学校分科教育,在适应工业文明时代的分门别类的专业性科学技术、经济生产发展的需求的同时,也使人的知识和能力日益专门化、片面化、狭隘化。
《学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是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