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名著全知道

文若愚 编 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4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作者:

文若愚 编  

页数:

372  

字数:

388000  

内容概要

中国名著是整个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精神宝库中最璀璨耀眼的一部分,凝聚了中国人对人生、社会、时代的思考,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古往今来,中国名著不仅影响了社会发展,影响了历史进程,同时也影响、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
《中国名著全知道》是一部帮助读者快速学习和掌握中国名著的工具?,精选了中国历史上名气最大、价值最高、影响最深、流传最广的名著,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医学、科技等方面。书中设置了“作者简介”、“背景介绍”、“名著概要”、“阅读指导”、“作品特色”、“作品评价”、“经典摘录”、“名家点评”等栏目,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剖析作品,浓缩原著精华,提炼作品主旨,讲述名著背后的故事,捕捉作品中的点睛之笔,给读者创造出一种轻松的阅读环境,让读者在较短时间内跨越鸿篇巨制的障碍,领略名著的风采,同时也为读者以后深入学习和研究这些经典奠定了基础。所有这些内容,由点及面,或纵向深入?或横向延伸,全方位阐释名著的内涵,让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博览群书,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产生进一步研究的愿望和探求新知的浓烈兴趣。
《中国名著全知道》由文若愚主编。

书籍目录

尚书
诗经
黄帝内经
山海经
楚辞
周易
道德经
孙子兵法
论语
大学
中庸
考工记
左传
尔雅
国语
战国策
庄子
苟子
孙膑兵法
韩非子
墨子
孟子
吕氏春秋
九章算术
淮南子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论衡
说文解字
伤寒杂病论
太平经
搜神记
三国志
抱朴子
金刚经
洛阳伽蓝记
水经注
齐民要术
世说新语
千字文
文心雕龙
文选
颜氏家训
大唐西域记
虬髯客传
贞观政要
千金方
坛经
茶经
资治通鉴
梦溪笔谈
百家姓
三字经
容斋随笔
窦娥冤
赵氏孤儿
西厢记
琵琶记
三国演义
农桑衣食撮要
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
封神演义
菜根谭
本草纲目
纪效新书
牡丹亭
阳羡茗壶系
东周列国志
“三言”
“二拍”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徐霞客游记
陶庵梦忆
夜航船
三命通会
明夷待访录
闲情偶寄
笠翁对韵
日知录
聊斋志异
阅微草堂笔记
长生殿
桃花扇
儒林外史
醒世姻缘传
说岳全传
古文观止
唐诗三百首
红楼梦
随园诗话
随园食单
镜花缘
再生缘
海国图志
曾国藩家书
三十六计
海上花列传
儿女英雄传
老残游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官场现形记
孽海花
人间词话
呐喊彷徨
朝花夕拾
女神
屈原
朱自清散文集
背影
志摩的诗

子夜
骆驼祥子
茶馆
上海屋檐下
雷雨
边城
围城
金粉世家
倾城之恋
繁星春水
迟桂花
死水
生死场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楚辞作者简介《楚辞》是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的诗歌集,它编纂于西汉末年。编纂者是著名的文学家、目录学家刘向。《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和宋玉。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秭县(今湖北省秭归县)人,约生于公元前340年,卒于公元前277年。出身贵族,是楚武王后裔,曾任左徒、三闾大夫。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其他贵族排挤而不见用。遭靳尚与上官大夫等人毁谤,先被放逐到汉北,又被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汨罗江而死。传说,屈原投汨罗江这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村民得知他投江,赶紧划着船,在江上打捞。但江水茫茫,已经无法寻找了。村民们怕鱼儿咬伤屈原的尸体,就用竹叶包了米饭,撒在江中喂鱼,就算是对屈原的祭奠。从此以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为了怀念屈原,都要划龙舟、包粽子。这一习俗流传下来,就成了我们现在的端午节。宋玉的生平,古书中记载很少。传说他是屈原的学生,更详细的情况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知道了。背景介绍与黄河流域一样,长江流域也孕育着古老的文化,楚文化就是这一地域文化的代表。楚人很早就和中原的国家有联系,同时,它也始终保持着自身强烈的特征,因而楚人长期被中原国家看作野蛮的异族。楚文化的兴起比中原文化迟,原始宗教——巫教盛行可以说是楚文化落后的表现。但在其他方面,楚文化不一定落后,甚至有许多地方远远超过中原文化。南方的自然经济条件比北方优越,在南方谋生比较容易,不需要结成强大的集体力量去克服自然、维护生存,所以楚国没有形成像北方国家那样严密的宗法政治制度。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个人受集体的压抑较少,个体意识相应就比较强烈,这就造成了楚国艺术的高度发展,这是楚文化明显超过中原文化的一个方面。中原文化中,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歌曲,主要被理解为“礼”的组成部分。与此不同,在楚国,艺术,无论娱神的还是娱人的,都是在审美愉悦的方向上发展,展示的是人的活跃的情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楚地的歌谣演变出了楚辞。名著概要《楚辞》一书中选编了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及宋玉的《九辩》、《招魂》等名篇。《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全诗370余句,2400余字,是中国古代最宏伟的抒情诗。它的写作年代,是在屈原被放逐之后。《离骚》的题旨,司马迁解释为“离忧”,班固把“离骚”解释为“遭忧作辞”;王逸则把“离骚”解释为“离别的忧愁”。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总之,这是屈原在政治上受到严重挫折之后,面临个人和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离骚》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他自豪地叙述他是楚王的同姓,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吉祥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赐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并且叙述自己及时修身,培养高尚的品德,锻炼出众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献身君国,令楚国振兴。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党人”是同诗人敌对的,代表着邪恶。他们只顾苟且偷安,使楚国的前景变得危险而渺茫,还“内恕己以量人,各兴心而嫉妒”,“谓余以善淫”,诬蔑诗人是淫邪小人。诗人受到沉重的打击,却更激起了诗人的高傲和自信。他反复用各种象征手法表现自己高洁的品德。同时,再三坚定地表示:他决不放弃自己的理想而妥协从俗,宁死也不肯丝毫改变自己的人格。而后诗人在想象中驱使众神,上下求索。他来到天界,然而帝阍——天帝的守门人却拒绝为他通报。他又降临地上“求女”,但那些神话和历史传说中的美女,或“无礼”而“骄傲”,或无媒以相通。诗人转而请巫者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给予指点。灵氛认为楚国已毫无希望,劝他离国出走;巫咸劝他留下,等待君臣遇合的机会。于是,诗人驾飞龙,乘瑶车,扬云霓,鸣玉鸾,自由翱翔在一片广大而明丽的天空中。在幻想中,正当诗人“高驰邈邈”的时候,“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他发现自己根本无法离开故土,既不能改变自己,又不能改变楚国,那么,除了以身殉自己的理想,以死完成自己的人格外,也就别无选择。《离骚》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辉异彩。诗人以炽烈的情感、坚定的意志,追求真理,追求完美的政治,追求崇高的人格,至死不渝,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九章》由九篇作品组成:《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九章》的内容都与屈原的身世有关,这与《离骚》相似。在《九章》中,《橘颂》的内容和风格都比较特殊。作品用拟人化的手法,细致描绘橘树的灿烂夺目的外表和“深固难徙”的品质,以表现自我优异的才华、高尚的品格和眷恋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怀。在描写过程中,诗人既不黏滞于作为象征物的橘树本身,又没有脱离其基本特征,从而为后世咏物诗的创作开辟了一条宽广的道路。其他篇章,多为屈原在放逐期间所作。《涉江》是屈原在江南长期放逐中写的一首纪行诗。诗中叙写作者南渡长江、又溯沅水西上、独处深山的情景。其中的风光描写最为人称道。楚辞中这类风光描写,成了后代山水诗的滥觞,屈原也被推为我国山水文学的鼻祖。《哀郢》作于秦将白起攻陷楚都以后。屈原在流亡中,亲眼目睹了祖国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心情沉痛,写下这首诗,哀叹郢都的失陷。《怀沙》是屈原临死前的绝笔。诗人一面再次申说自己志不可改,一面更为愤慨地指斥楚国政治的昏乱,表现出对俗世庸众的极度蔑视。诗人希望世人能够从自己的自杀中,看到为人的准则。《九章》的大部分都反映了屈原流放生活的经历,这些诗篇善于把纪实、写景与抒情相结合,以华美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写出复杂的、激烈冲突的内心状态。《天问》是一篇奇文。它就自然、历史、社会以及神话传说,一口气提出172个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在当时已经有公认答案的,但诗人并不满足,还是严厉地追问,想找到新的答案。比如尧舜,在当时已被儒家奉为偶像,在《离骚》、《九章》中也被反复当作理想政治的化身来歌颂,但在《天问》中,他们仍然不能逃脱深刻的怀疑。《九辩》是宋玉的代表作,它明显受到屈原的影响。《九辩》中袭用或化用《离骚》、《哀郢》等作品中现成语句的地方共有十余处。《九辩》借悲秋抒发“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感慨,塑造出一个坎坷不遇、憔悴自怜的才士形象。《九辩》的哀愁,主要是一种狭小的、压抑的哀愁,基调是“惆怅兮而私自怜”。宋玉的文才,他的怀才不遇的遭遇,他的见秋景而生哀的抒情模式,都影响了后世标榜清高而自惜自怜的文人,写出许多伤春悲秋的诗文。阅读指导楚辞受楚地歌谣的影响很深。楚歌的体式和《诗经》不同,不是齐整的四言体,而是每句长短不一,句尾或句中常用“兮”字作语气词。这也是楚辞的显著特征,阅读时不可不注意。楚地盛行的巫教也影响了楚辞,使楚辞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楚辞充满奇异的想象和炽热的情感。诗人在表现情感时,大量运用神话材料,驰骋想象,上天入地,飘游六合九州,给人以神秘的感受。比如《离骚》由“神游”到“降神”,都借用了民间巫术的方式。这是楚辞的另一个突出的特点。中原文化对楚国的影响在楚辞中也有明显的痕迹。《九章》中的《橘颂》全诗都用四言句,在隔句的旬尾用“兮”字,可以看作《诗经》体式对《楚辞》体式的渗透。这种影响正是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民族逐渐融合的反映。


编辑推荐

《中国名著全知道(最全集)(超值白金版)》:终生受益的知识宝库、改变人生的最佳读本、畅销不衰的永恒经典、中国家庭的理想藏书。泱泱大中华,悠悠五千年,诞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著,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睿智和哲思。它们是文明的奠基、创新的先导、历史的沉淀。阅读经典名著,不仅能够提高理论修养和写作能力而且能陶冶情操、领悟人生,并获得智慧。成长必读、成功必备的知识宝库。荟萃名家名作,浓缩名著精华,提炼作品主旨,讲述名著背后的故事,捕捉作品中的点晴之笔,营造轻松的阅读氛围。带领读者跨越鸿篇巨制的障碍。领略中国名著的风采,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走进文学殿堂,汲取人生智慧,阅尽天下好书。一生的读书计划永恒的收藏经典。内容经典,知识丰富:《中国名著全知道(最全集)(超值白金版)》精选了中国历史上名气最大、价值最高、影响最深、流传最广的名著,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医学、科技等方面,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名著内涵,为读者快速学习和掌握中国名著提供权威、科学、全面的指导。体例创新,全面解读:《中国名著全知道(最全集)(超值白金版)》设置了“作者简介”、“背景介绍”、“名著概要”、“阅读指导”、“作品特色”、“作品评价”、“经典摘录”、“名家点评”等栏目,全方位阐释名著的内涵。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博览群书,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产生进一步研究的愿望和探求新知的浓烈兴趣。理想读本,启迪多元:科学简明的体例、丰富精美的图片、注重文化底蕴与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多种视觉元素有机结合,帮助读者领略中国名著的精髓,是方便快捷地了解中国名著、获得广阔文化视野的理想读本。阅读者的精品,欣赏者的上品,馈赠者的佳品,收藏者的珍品。最经典的图书,最精美的文字,最独特的设计,最优化的版本,最贴心的价格。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名著全知道 PDF格式下载



简单的看更多的名著。


涵盖面广,易懂~!


大概看了一下,比较全面!我一次定了5本书,怎么没有享受到买4送1的活动,有点郁闷中


我在书店看了这书,然后在网上买的。和书店卖的一样。不错 我很喜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