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人生可以走直线

韩彪 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7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作者:

韩彪  

页数:

260  

前言

曾国藩出身于一个耕读之家,少年时期他的资质并不是非常出众,但自跻身于仕途之后却一帆风顺,扶摇直上,位极人臣。 曾国藩生活在动荡不安、朝不保夕的晚清封建时期。就是在这种悲剧色彩浓重的年代里,他仍旧在多个方面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他由科举人仕途,随后青云直上,出将入相,成为大清一根顶梁支柱。这其中的缘由正是百年来人们好奇和关注的焦点。 晚清时期的太平天国运动使本来就风雨飘摇的晚清王朝更加岌岌可危,正在满朝文武大臣束手无策的危急关头,曾国藩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以一介书生带兵,与太平天国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历经十多年的血雨腥风,最终延续了清朝的统治半个多世纪,他也因此被称为“中兴第一名臣”。 从一介书生到晚清重臣,曾国藩作为官场从政的楷模和持家教子的典范,被尊崇他的人奉为“古今完人”,但他晚年由于种种原因对“天津教案”的软弱处理又让他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可谓毁誉参半,成为中国历史上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正由于传奇的出身和经历,曾国藩给后人留下了用之不竭的为人处世的经验。 曾国藩其实是一个有着说不尽的话题人物。从任何一个角度看,他都会给人留下一个意蕴丰富的剪影;从任何一个方向去思考,他都会给人留下一个弥足珍贵的智慧空问。千秋万世的功业都会付诸流水,但曾国藩立德、立业、立言各方面均有所成就,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门的话题。跟曾国藩学习,就是要学习他的为人处世之道,就是要学习他高标处世、低调为人的生活哲学,学习他不贪图功名利禄,不贪图钱财,勇于功成身退的理智心态,学习他进退自如、大智若愚的雍容气度。希望每一个读过此书的读者也能像曾国藩一样地为人处世,无论是做官也好,做普通老百姓也罢,不管做什么,都能游刃有余,谦虚谨慎,与人为善,不争强斗胜,选择一个好的目标和方向来展示自己的抱负,从容冷静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虔敬地对待天和地,最终有一个平静祥和的福祉,这是人生最美好的归宿。 毫无疑问,曾国藩是一个成功的人物,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对自己一生经验和教训一点一滴积累的结果,他的成功对一百多年后的人们仍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参考价值。 本书从曾国藩在求知好学、修身养性、志向远大、治家有道,以和为贵、以诚待人、谨慎处事、广交贤才、知人善任、为官有方、与时俱进、担当大任等12个方面来全面阐释了曾国藩的为官之道。从他的生活点滴,解析了他阅历人情险恶的官场、风云莫测的战场的成功之路。希望世人能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益的部分加以利用,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内容概要

  曾国藩,一个晚清之际挽狂澜于既倒的名臣,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年代,作为肩负国家存亡、文化续绝的栋梁,他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他的思想、事业与为人,给后人以何种教益?一个故去百余年的人,何以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翻开《人生可以走直线(像曾国藩一样做人)》,你就能找到答案。

作者简介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1811年(嘉庆十六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他倡导洋务运动,创立湘军,在治家、治军、治国、教育等方面都有重大建树。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求知好学 ——知识是成功的筹码
 1.向益友学习,量才而用
 2.学有所长,接纳新事物
 3.学新知求变,变而生智
 4.读书是人生中的一件重要的事情
 5.为学之道,贵在专心和恒心
 6.求学为改变命运
 7.言传身教皆而有之
第二章 修身养性 ——韬光养晦是成大事的根基
 1.居敬处世,内专外齐
 2.静以修身,勤于早起
 3.戒除恶习,克己修身
 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5.笑对逆境,锐意进取
 6.心态平和,知足常乐
第三章 志向远大 ——志存高远,才能成就大事
 1.君子志当存高远
 2.摆脱俗流,树立远大志向
 3.有志向的人才能敬德修业
 4.“金丹换骨”锻气质
 5.坚忍不坠青云之志
 6.内外兼修,誓做内圣外王完人
 7.志不立,无大事可成
第四章 治家有道——家风严谨,耕读可传家
 1.治家之道在于严谨
 2.耕读可传家
 3.勤劳是兴家的根本
 4.家因奢侈而败,因俭朴而兴
 5.傲气是败家的根源
 6.与其身后留余财,不如生前教正途
第五章 以和为贵——以“和”字为交际准则
 1.和,是书香门第的传家宝
 2.利己利人,达己达人
 3.自己发达,也不要忘记别人
 4.成大事要考虑是否后继有人
 5.宽和得众才能成大事
 6.让他三尺又何妨
第六章 以诚待人——真诚与忠诚的典范
 1.忠诚体国以为天下
 2.赤诚之心,器成远大
 3.为人有诚,收人以心
 4.人以机巧,我以诚愚
 5.为势不贪,宽厚待人
 6.假拙诚真,世故不可取
 7.注重宣传,攻心为上
第七章 谨慎处世——小心才能行得万年船
 1.谨小慎微,防微杜渐
 2.因骄而败,因慎而胜
 3.谨言行,明哲保身
 4.多策略,巧避嫌
 5.小心行事,三思而后行
 6.谨慎用人,则有所成
第八章 广交贤才——笼络英才,为我所用
 1.广纳言,交谏友
 2.要交知心的朋友
 3.量才施用,不拘一格
 4.互惠互利,切忌树敌
 5.网结天下,求贤若渴
 6.交志同道合之友,创激情澎湃之业
第九章 知人善任——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1.知人善用,网罗人才
 2.合理安排,量才录用
 3.善用偏才,扬长避短
 4.多方考察,选才有道
 5.观人于细微之处
 6.用人要谨慎,避免用人不当
第十章 为官有方——摸清官场的门道,做到进退自如
 1.以身作则,居官严明
 2.进退维谷,留有余地
 3.勇于自律,谦虚谨慎
 4.举贤任能,不拘一格
 5.国家主权,据理力争
 6.权高位重,如履薄冰
 7.功成身退,明哲保身
第十一章 与时俱进——把握时局,西学我用
 1.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新事物
 2.与时俱进学西学
 3.善于向敌人学习
 4.与列强周旋要讲究策略
第十二章 担当大任——驰骋疆场,横扫天下
 1.危急时刻要靠自己
 2.以坚忍来应对困境
 3.国有危难,舍生取义
 4.面对强敌,勇敢无畏
 5.适时而进,为国平乱
 6.危难之际,挺身而出

章节摘录

1.向益友学习,量才而用 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曾国藩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那么,怎样才算会学习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同时又有自己的优点。在结交的朋友中,有的品德高尚,有的擅长处世做人,有的学问知识丰富,有的热心助人。与人交往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学以自用。把别人的长处学过来变为自己的长处,不妒忌别人,以宽广的心胸接纳别人,接纳别人就是肯定自己。 如果一个人在其一生中结交了好朋友,就可以相互促进,志同道合者必有助于事业的成功。1864年7月20日,曾国藩在给儿子曾纪鸿的信中教导他:选择朋友是人生第一要事,必须选择志向远大的人。 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曾国藩非常重视朋友的作用,他的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可以说是在朋友的影响下取得的。所以,无论是在生活、学习,还是在事业上,曾国藩都非常重视良师益友的作用。曾国藩在京城十几年中结交了许多朋友,有讲求心得的,有研究礼仪的,有文字大成者,也有才气逼人的才子,类型之多难以一一赘述。可以说,名人雅士多如繁星。这些朋友对曾国藩的个人修为和事业发展都产生了积极作用。 例如,专攻古文经学的刘传莹,是考据方面的专家。在与刘传莹的交往中,曾国藩大大提高了自己在古文字方面的造诣。刘传莹也向曾国藩请教理学方面的问题。两个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成为终生的好友。曾国藩在给同乡好友刘蓉的信中表达自己在学术上的见解,说:于汉、宋二家“欲兼取二者之长,见道既深且博,为文复臻于无累”。在学业上取长补短,相互切磋是做学问的关键。 可以这样说,要了解一个人的综合情况,只要看看他所结交的朋友就完全可以了。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心志相似的人会自然而然地吸引对方。 古时候楚国有这样一个人。他善于给人看相,十分灵验,在当地很有名声,楚庄王知道后就把他传召到了宫廷中。庄王问他:“你是如何给人看相的?怎样能预知他人的吉凶呢?” 他回答说:“我其实不会给人看相,但我能从他所交的朋友来判断他的情况。一个普通百姓的朋友如果孝敬父母,尊兄爱弟而不违法乱纪,那么他也是这样的人,他的家就会一天天兴旺富裕。一般的官员所交的朋友如果讲信用,重德行,那么他也就是忠于君主、爱护百姓的,他就会受到君主的器重和依赖。”因此,即使你是好人,如果结交了坏朋友,也要防备别人把你当成坏人,进而影响了自己的事业,败坏了自己的名誉。 曾国藩认为什么样的人就交什么样的朋友。虽然原则上交友在四海天下,但实际上各方面差距太大的两个人还是很难成为知己好友的。他认为没有朋友是不利于自己成长的。没有朋友本身就代表了这个人为人处世的失败,说明这个人不但不相信别人也没有自信。所以曾国藩认为,慎重交友是十分必要的。 在古代,孟母为了给孟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三次搬家。可见古人对结交朋友的重视。 曾国藩对自己的儿子有更大的期望,他曾对纪泽说:“择交是第一要事,须择志趣远大者。” 在曾国藩多年的仕宦生涯里,结交了众多的好友,增益了自己的才智见识,而且他有一个容易交到好友的办法,就是广荐人才。推荐别人等同于肯定与赞赏,世上没有人会排斥别人对自己的肯定。所以,这是亲近别人的一个好办法。 曾国藩从军之初,“不妄保举,不乱用钱,是以人心不附”。如1854年曾国藩带兵攻下武汉,“仅保三百人”,受奖者仅占3%。而胡林翼攻占武汉一次即保奏“三千多人”,受奖人数达到百分之二三十。消息传开,不少人认为欲求官职投曾不如投胡,致使曾国藩挽留不住的人员主动投奔胡林翼门下。开始,曾国藩还以为自已德不足以服众,后来渐渐发觉是保举太少,使人感到升发无望。回想起来,他觉得很对不住自己的老部下,一起出生人死但却仍旧官居下位。他意识到自己不能像项羽那样不懂得与人分享,最终失去人心。 后来赵烈文又上书恳切进占,曾国藩随即改弦更张。赵烈文说:“阁下爱贤奖上,天下所并知。远者可无论,仅近相继离开者,是他们负阁下昵?还是阁下以为无益而弃之也?我以为知之不难,而忘之实难。泰山之高以其不弃粪壤,沧海之火,以其不拒浊流,天下分崩时,人志口嚣,凡属那些器识才能略有称数的人,成忠奋自树立,四顾以求固依,真伪虽不一端,未尝无也。假如不是贤杰以天下为己任,流俗之情大抵利而呆耳。假如诚实得不到发展的场所,将销声匿迹于南山之南,北山之北,又肯来为吾用乎?是以明君给人之欲,不失其意,责人之力,不求其情,故人人自以为得君,顶踵思效,台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所以能收效也。与人共患难之际,必须对荐举别人的事情十分慎密,因为这无异自削羽翼、自孤之道也。谓宜多储广纳,收其偶然之用,其有误滥,剐亦为损甚微,而以获好贤之称,利甚厚也……” 赵烈文的话讲得符合情理,尤其是“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令曾国藩为之动容,于是,他深思已过,改变态度。从1856年起开始效法胡林翼,大保幕僚,不再拘泥于旧例。有功有过,各得其所。P3-5

媒体关注与评论

曾文正者,岂唯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唯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梁启超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拉,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毛泽东 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 ——曾国藩


编辑推荐

对自己,他能格已修身,不骄不躁,实学进取。对朋友,他能不嫉不妒,以诚待人,教学相长。对家人,他以兄长之责教弟有方,对内爱护有道,对外大公无私。 由韩彪编著的《人生可以走直线(像曾国藩一样做人)》从曾国藩在求知好学、修身养性、志向远大、治家有道,以和为贵、以诚待人、谨慎处事、广交贤才、知人善任、为官有方、与时俱进、担当大任等12个方面来全面阐释了曾国藩的为官之道。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人生可以走直线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