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党的历史知识简明读本

《党的历史知识简明读本》编写组 编 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3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作者:

《党的历史知识简明读本》编写组 编  

页数:

195  

内容概要

  《党的历史知识简明读本》包括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大革命的洪流中、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等内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中国共产党诞生前的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1.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2.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3.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4.近代中国革命三次高潮的经验和教训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3.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4.1919年五四运动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三、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1.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及其活动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3.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4.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第二章 在大革命的洪流中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1.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二、全国革命高潮的兴起1.黄埔军校的建立2.工农运动的恢复和发展3.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4.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统一5.反对国民党新、老右派的斗争6.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三、北伐的胜利进军1.中国共产党积极准备北伐、蒋介石大搞夺权阴谋2.北伐战争胜利进军3.工农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四、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1.党内右倾错误的发展2.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3.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4.汪精卫“七一五”政变5.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第三章 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一、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1.南昌起义2.“八七”会议3.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2.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错误3.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4.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5.古田会议决议三、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1.纠正李立三的左倾错误2.红军五次反“围剿”3.王明的左倾错误4.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5.遵义会议四、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1.华北事变和“一二九”运动2.瓦窑堡会议3.西安事变第四章 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1.卢沟桥事变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3.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4.两条对立的抗战路线5.洛川会议6.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敌后战场的开辟7.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二、党的抗日持久战思想和游击战方针1.毛泽东的《论持久战》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发展3.打退蒋介石的三次反共高潮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三、抗日战争的胜利1.党战胜困难的各项政策2.延安整风运动3.解放区大生产运动4.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政权建设5.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6.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第五章 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性胜利一、争取民主和平、准备自卫战争1.重庆谈判2.政治协商会议3.自卫战争的必要准备二、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1.全面内战的爆发和党关于打败国民党的方针2.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3.五四指示和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4.国民党统治区爱国民主运动三、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转折1.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2.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整党整军运动3.党的“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行动纲领四、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1.中共中央政治局九月会议2.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3.粉碎国民党的“和谈”阴谋4.党的七届二中全会5.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重大意义2.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3.全国大陆的统一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4.实现财政经济状况的初步好转二、迅速恢复国民经济1.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2.土地改革和其他社会改革运动3.抗美援朝运动4.镇压反革命运动5.“三反”、“五反”运动6.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整顿7.国民经济的恢复三、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2.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3.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4.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提出1.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2.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3.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二、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失误和纠正“左”倾错误中的曲折1.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2.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庐山会议和“反右倾”斗争5.“左”倾错误的发展和国民经济严重困难6.“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7.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8.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9.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三、“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进程2.“二月逆流”3.1975年的全面整顿4.对“文化大革命”的评判5.“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经济和科技成就第八章 改革开放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一、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1.拨乱反正的艰难起步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二、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拨乱反正的全面进行3.农村改革率先起步和城市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启动4.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拨乱反正的完成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1.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2.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3.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4.治理整顿方针的提出和实施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1.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2.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体蓝图的规划和宏观调控的加强4.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世纪的新发展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3.科学发展观的创立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5.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附录中国共产党90年大事记(节选)

章节摘录

  第二,《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篇文章从分析中国社会性质即中国国情入手,系统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一科学命题。  第三,《新民主主义论》。这篇文章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理论,根据中国历史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经验,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明确地回答了当时中国革命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也是党内历史上争论的基本问题。说明在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必须属于中国工人阶级,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农民群众建立广泛统一战线的革命;说明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第一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是社会主义革命,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革命;说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必须采取既区别于资本主义,又区别于社会主义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其政治纲领是建立以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其经济纲领是没收操纵国计民生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方土地归农民所有,并引导农民建立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军事家经济的存在。其文化纲领是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指出了中国革命应走的光明大道,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投降妥协的阴谋,批判了混淆两个革命阶段的任务的“毕其功于一役”的观点和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谬论。从而剥夺了国民党反动派及其一切追随者的精神武装,给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以精神武器,统一了党内的思想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加强了全国各解放区的政策的统一,更加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更加孤立了国民党反动派,加速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整个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表明我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和相应的具体政策已经形成为完整的体系,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党的历史知识简明读本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