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书斋里的田野

聂春华 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6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作者:

聂春华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人民日报学术文库·书斋里的田野:作为知识生产的人类学和美学》关注人类学和美学的关联点,探讨沉浮于两者之间的那些概念:家乡/田野、凝视/倾听、铭写、具身化、文本/表演……关注这些概念以及隐藏在它们背后的文化观念,源自笔者对价值多元视角和田野知识生产过程的个人兴趣。从书斋走入田野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视为人类学者独特的象征意义,但从田野到书斋同样构成了人类学者文化研究的完整步骤——书斋仍是生产田野知识的主要场所。《人民日报学术文库·书斋里的田野:作为知识生产的人类学和美学》更关心的是后者,即田野知识在书斋中的重组和建构。

作者简介

聂春华,男,1978年4月生,广东韶关人。2008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0年7月出站后调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现为该院文艺学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和美学,主持课题数项,发表论文若干。

书籍目录

总序 序一 序二 前言 这里/那里,家乡/田野 凝视与倾听 铭写 具身化 面具的诱惑 文本与表演 跋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表述危机的另一个来源是后现代主义的历史观和文化批评。在后现代史学方面,马尔库斯和费彻尔已经指出海登·怀特的《元史学》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传统史学将自身视为还原历史事件的一门学问,宣称历史资料的不容辩驳的科学性,因此将想象、比喻、虚构等看做史学的敌人。特别是l9世纪史学的科学化,让人们相信史学研究已经消解了它们与修辞性和文学性作品之间的联系,“……到19世纪时,历史学越来越被一种追求明晰性、字面意义和纯粹逻辑上的一致性的不可实现的理想所束缚”,但怀特却认为“在我们自身的时代中,专业史学家没能使历史研究成为一门科学,这表明那种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近来的‘回归叙事’表明,史学家们承认需要一种更多是‘文学性’而非‘科学性’的写作来对历史现象进行具体的历史学处理”②。海登·怀特因此主张任何解释模式都存在其诗性的领悟,历史学无法摆脱想象和隐喻这些被传统史家所排斥的主观因素,历史学归根到底是一种诗性建构的结果。在马尔库斯和费彻尔看来,怀特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把历史学的(和人类学的)解释问题,转换成了作者的表述问题”,意谓通过历史叙事的建构性和话语表达的诗性预构,怀特破除了萦绕在历史学身上的科学化迷思。 海登·怀特之反对将历史研究视为一门科学,并不是说他根本怀疑历史事件的真实性,而是认为在历史研究中历史事件需要被转化为叙事性的存在,“我认识到,‘罗马帝国’、‘罗马天主教’、‘文艺复兴’、‘封建主义’、‘第三等级’、‘清教徒’、‘奥利弗·克伦威尔’、‘拿破仑’、‘本·富兰克林’、‘法国大革命’等等(或者至少是这些术语所指的实体),早在任何特定史学家对它们感兴趣之前就存在了。但是,相信某个实体曾经存在过是一回事,而将它构成为一种特定类型的知识的对象完全是另一回事。我相信,这种构成行为既与理性认知有关,也同样和想象相关。这就是为什么我把自己的研究描述为一种构思历史写作的‘诗学’而非历史‘哲学’的努力”。这表明历史编撰包含了不可回避的诗学一修辞学的成分。海登·怀特因此区分了“事件”和“事实”,“事件”是在尘世的时间和空间中发生的时间,“事实”则是以判断形式出现的对时间的陈述。存在史学家的思想、语言或话语中的是历史的“事实”而非“事件”,历史的“事实”并不等于“事件”,因为“事实”是种语言学的存在,虽然它‘是以对文献档案和器物遗迹的研究为基础,但作为语言学的存在它却是构造出来的。


编辑推荐

《书斋里的田野:作为知识生产的人类学和美学》是传播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最新成果,汇聚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重要著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书斋里的田野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