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水稻区域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

廖西元 编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3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廖西元 编  

页数:

446  

前言

  粮食保民生、安天下。保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粮食需求量大,粮食安全的基础脆弱、任务繁重。水稻是我国最大的粮食作物,也是我国居民直接消费中占比例最高的粮食作物。粮食安全首先是口粮安全,口粮安全的关键是稻米安全,保持水稻生产的持续发展在我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借助科技人户工程、超级稻的示范与推广以及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水稻生产发展需要兼顾国家增粮和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必须以增收促增产,这是编印此书的出发点。虽然我国稻作生态多样,生产技术丰富,但每一稻作生态区生产技术都是以追求的目标产量为基础而配套集成的,定产量是定技术的前提。我们依据生态条件和种植制度,将全国水稻主产区分成5个大区48个亚区,基于三个立足点确定了每一个亚区的目标产量:一是比现有水稻单产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有利于保证国家对稻谷总量增长的需求;二是不增加很多物质投入,有利于增产与增收同步;三是顺应农民轻简化技术需求,有利于农民稍加努力即可实现产量要求。在确定目标产量的基础上,明确各亚区主导品种,组装、集成、配套相应主体技术,形成区域性生产技术规范,用于指导水稻生产、示范以及粮食高产创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注重实用,步骤详细,并配有生产技术规范模式图,可操作性强。  全书共分5章,分别对全国5大稻区即华南稻区、西南稻区、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长江中下游一季稻区和东北稻区以及48个亚区的生态条件、稻田种植制度和生产技术水平进行了分析,找出了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各稻区的技术发展趋势做出了判断。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稻区的生产实际,分亚区分析了现有产量水平及其构成情况,并提出了各亚区的水稻区域目标产量要求,明确了各亚区主导品种、主体技术、生育进程安排以及主要生育指标,制定了从播种到收获水稻生产全过程的区域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本书第一章由陈德威、林青山编写;第二章由郑家国、刘友林、袁德胜编写;第三章由邹应斌、石庆华、潘晓华、杨惠成、章秀福、张似松编写;第四章由张洪程、邹应斌、石庆华、潘晓华、杨惠成、章秀福、张似松编写;第五章由陈温福、严光彬、潘国君、赵国臣编写。  本书紧扣各地水稻生产实际,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当前我国5大稻区的水稻生产技术规范,通俗易懂,既可作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甚至农户的生产指导用书,也可作为水稻科研、教学和培训的参考用书。  鉴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及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水稻区域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紧扣各地水稻生产实际,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当前我国5大稻区的水稻生产技术规范,通俗易懂,既可作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甚至农户的生产指导用书,也可作为水稻科研、教学和培训的参考用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华南双季稻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一节 华南稻区水稻生产概述第二节 琼雷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_第三节 粤桂南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四节 粤桂中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五节 粤桂北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二章 西南稻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一节 西南稻区生态条件概述第二节 川东南冬闲(水)田中稻-再生稻亚区杂交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三节 川中及川东北丘陵-季中稻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四节 川西平原稻麦(油)两熟水旱轮作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五节 渝东、渝南深丘低山-季中稻亚区杂交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六节 渝西浅丘及三峡库区沿江河谷中稻-再生稻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七节 黔中高原中稻亚区杂交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八节 黔东、黔南山地高原丘陵中稻亚区杂交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九节 滇南低海拔杂交籼稻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十节 滇中高原-季粳稻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三章 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一节 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生产背景第二节 湘南双季稻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三节 湘中双季稻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四节 湘北双季稻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五节 赣南双季稻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六节 江西省吉泰盆地双季稻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七节 赣中双季稻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八节 赣北双季稻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九节 安徽省双季稻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十节 浙江省双季稻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十一节 鄂东南低山丘陵双季稻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十二节 江汉平原双季稻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四章 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一节 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水稻生产概况第二节 湖南省单季中籼稻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三节 江西省单季中籼稻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四节 安徽省江淮单季稻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五节 安徽省沿淮单季稻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六节 浙南单季籼稻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七节 浙中单季籼粳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八节 浙北单季粳稻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九节 湖北省江汉平原单季中籼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十节 鄂中北丘陵岗地单季中籼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十一节 鄂西北高寒单季中籼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十二节 江苏省沿江太湖单季粳稻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十三节 江苏省里下河单季粳稻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十四节 江苏省淮北单季粳稻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十五节 江苏省西部丘陵单季籼粳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五章 东北稻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一节 东北稻区生产背景第二节 辽宁省东南沿海平原稻作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三节 辽东山地丘陵稻作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四节 辽河中部平原稻作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五节 辽西山地丘陵稻作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六节 吉林省东部稻作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七节 吉林省中部稻作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八节 吉林省西部稻作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九节 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区稻作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十节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区稻作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第十一节 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区稻作亚区水稻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附录琼雷亚区早稻亩产50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琼雷亚区晚稻亩产50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粤桂南亚区早稻亩产55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粤桂南亚区晚稻亩产55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粤桂中亚区早稻亩产55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粤桂中亚区晚稻亩产50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粤桂北亚区早稻亩产50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粤桂北亚区晚稻亩产50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四川省稻区杂交中稻亩产70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重庆市稻区杂交中稻亩产70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贵州省稻区杂交中稻亩产70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滇西南稻区杂交籼稻亩产70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云南省高原坝区粳稻亩产70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湘南双季早稻亩产53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湘南双季晚稻亩产52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湘中双季早稻亩产53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湘中双季晚稻亩产55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湘北双季早稻亩产47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湘北双季晚稻亩产53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江西省双季早稻亩产48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江西省双季晚稻亩产52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安徽省沿江地区双季早稻亩产475千克高产创建技术模式图安徽省沿江地区双季晚稻亩产525千克高产创建技术模式图浙江省双季早稻亩产50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浙江省双季晚稻亩产55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鄂东南双季早稻亩产45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鄂东南双季晚稻亩产55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湘西和湘南丘岗山区一季稻亩产70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湘北洞庭湖平原区一季稻亩产70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江西省单季中籼亚区水稻亩产70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安徽省江淮单季稻亚区水稻旱育稀植亩产70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模式图安徽省沿淮单季稻亚区水稻旱育稀植亩产70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浙南单季籼稻亚区水稻亩产70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浙中单季籼粳亚区水稻亩产70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浙北单季粳稻亚区水稻直播亩产70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江汉平原单季中籼亚区水稻亩产75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鄂中北单季中籼水稻亩产75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鄂西北单季中籼水稻覆膜湿润栽培亩产75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江苏省沿江太湖单季粳稻亚区水稻机插亩产70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江苏省里下河单季粳稻亚区水稻机插亩产70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江苏省里下河单季粳稻亚区水稻旱育稀植亩产70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江苏省淮北单季粳稻亚区水稻旱育稀植亩产70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辽宁省东部沿海亚区水稻亩产65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辽东山地丘陵亚区水稻亩产55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辽宁省中部平原亚区超级稻亩产70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辽西山地丘陵亚区水稻亩产60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吉林省东部亚区水稻亩产70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吉林省中部亚区水稻亩产70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吉林省西部亚区水稻亩产70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区水稻亩产70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区水稻亩产65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区水稻亩产600千克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章节摘录

  (2)选种选种方法有比重液选种法和清水选种法,常规稻可用黄泥15千克加水50千克的比重液选种,选后用清水洗净;杂交稻种子饱满度较差,一般仅用清水选种。  (3)浸种早稻浸种时气温低,约浸36~48小时(包括种子消毒)。杂交稻种壳通常较薄,浸种时间可适当缩短。浸好种的标志是:稻壳颜色变深,稻谷呈半透明状态,种胚膨大,米粒易捏断,手碾易碎。  (4)消毒水稻种子消毒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强氯精浸种消毒。即用强氯精50克,加水15~20千克,浸种10~14千克。要注意的是先将种子用清水预浸24-36小时后,再放入药液中浸12小时。  (5)催芽早稻催好芽的3个关键:高温破胸,适温催芽,常温炼芽。  高温破胸(露白):早稻催芽时温度低,须进行人工加温。即在催芽开始时,把谷种装进箩筐或布袋(不宜使用不透气的塑料编织袋),放在45-50%的温水中预热5~10分钟,再起水沥干,然后密封保温,保持谷堆温度在35~38°C,一般15-18小时即可破胸。露白前不用过多淋水,以防水分过多,影响露白。  适温催芽:当谷种露白90%以上时,进行翻动,将温度降到28-32°G。要掌握“干长根,湿长芽”的原理,适当淋浇25%左右温水,保持谷堆湿润,促进根芽的生长。  常温炼芽:当谷种的根有一两粒谷长、芽有半粒谷长时,将谷种摊开,进行降温,在接近当时的气温下进行炼芽,提高谷种对外界条件的适应能力。若遇寒潮不能播种,可在通风的室内,把谷种摊在竹垫上摊成10厘米左右厚度,适当翻动,保持谷种不干白(干了喷些水)。室内温度保持在14~16℃,可维持几天不烂种。待天气好转后,及时播种。  3.育秧  每亩大田用种量常规稻1.5~2.0千克,杂交稻1.0-1.5千克,每亩秧田播种量常规稻10~12千克,杂交稻7-8千克。  育秧方式采取塑盘育秧,一般采用湿润育秧方法。应在播种前半个月左右进行灌水耙田,于播种前2。3天进行第2次耙田,待田泥稍沉实后便可起畦。起畦规格一般为宽1.0~1.2米,高0.12~0.15米,沟宽0.3-0.4米。起畦后每平方米施入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2.5千克左右,复合肥(氮、磷、钾总量30%)0.1千克左右,然后拌匀、耥平。  塑盘育秧是每亩大田用434.孔或502孔的秧盘40~50个,将2~3个秧盘紧靠放在起好的秧畦上,轻压人泥,使秧盘与床土紧贴,灌上工作行的泥浆,刮平后将已催芽的种子均匀播在秧盘上,并将种子压人泥中。  播种后搭架盖膜,要求拱架高40~45厘米,拱架距秧厢边10厘米处插人土中固定,竹弓间距50厘米,膜的四周用土压紧压实,并在四周撒上毒饵防鼠害。播种后的秧田管理:播种至齐苗前要密封保温,不浇水,不通风,温度要保持在30℃以上,以促进早出苗,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齐苗至l叶1心期,床温要保持25℃左右,不宜超过30℃。2叶期后开始揭膜炼苗,当畦面干裂时灌一次跑马水,灌水时要缓缓漫灌,使盘土吸足水分。3叶期以后,由于秧叶郁蔽,秧根通过底孔扎进床土,可减少浇灌水次数,但干旱严重时仍要注意浇灌水保湿,以防干枯死苗。  2叶期揭膜时,亩施5千克尿素作为断奶肥;抛栽前1~2天亩施5-7千克尿素作为送嫁肥,结合  亩用20%氯虫苯甲酰胺10毫升加75%的三环唑60克对水50千克喷施,使秧苗带肥带药下田。  4.抛栽  适宜的抛栽期在2~3月。抛栽秧龄为3~4片叶。  (1)大田整地对于冬闲田,应在前作收获后及时翻耕晒垡,开春时根据水利条件和当时的农时  季节及时灌水(或蓄水)泡沤田,然后翻耕、耙田,抛栽前结合施基肥,再耙耥田一次即可。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水稻区域目标产量生产技术规范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