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
2010-5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周立
622
无
本书在探讨农村金融问题时,需要指出的仅仅是“农村”、“金融”两大部门相互指责,相互竞争的谈论模式。从农村金融成长的经济社会环境出发,去考虑“农村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建设问题。至少,我们在推出一系列改良性方案的时候,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它只是改良性的,彻底的变革,远非农村部门、金融部门内部所能解决。
周立,男,1970年3月生。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原农业经济系)副教授(2002年至今)。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公共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和欧洲问题研究中心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国情分析、现代化进程、农业与农村发展、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粮食政治与食物主权、农民合作、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金融发展、农村金融、金融工程与衍生工具。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多项研究。曾在美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泰国等20个国家做过调查或访问研究。著有《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1978-2000》(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发展的尽头》(海南出版社2010年出版)等书。
市场化进程中中国特色的经济、金融和农村金融(自序) 一、中国特色的经济——政府市场经济与政治经济学 二、中国特色的金融——锦上添花与流动性悖论 三、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草尖金融与农村剩余剥夺 四、农村金融难题——用陌生人机制解决熟人社会问题 五、我们到底要什么? 六、市场逻辑与反市场逻辑 七、包含社会金融的一个社会改造方案第一章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形成与发展的逻辑(1978~2009) 第一节 中国的农村金融体系 第二节 有关农村金融体系及供求约束的文献回顾 第三节 资金短缺条件下的储蓄动员机器(1978~1996) 第四节 储蓄动员角色的体制背景 第五节 资金形势的方向性转变(1996—2008) 第六节 资金宽裕条件下的政策调整 第七节 农村资金短缺依旧 第八节 如果欲支农、功夫在农外第二章 农村金融供求失衡与政策调整——广东东莞、惠州和梅州调查第三章 新一轮农村利率改革成效与经济解释第四章 农村金融体系的市场逻辑与中国经验第五章 由生存经济看农村高利贷的表达与实践第六章 资金互助与穷人生计——7省11家农民合作社调查第七章 民间放贷人与资金互助社的互动——山东省湖庄调查第八章 种社区货币之困 得社区组织之果——河北省定县翟城村调查随笔第九章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历史考察第十章 新农村建设要突破金融改革的市场逻辑第十一章 农村信用社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的问题与影响第十二章 不缺钱 缺机制——评外资入股中国农村金融机构第十三章 农村金融新政与金融排异第十四章 如果欲支农,功夫在农外——论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第十五章 流动性悖论与资本雇佣劳动——由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共生共存谈起第十六章 北京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新构建国内案例
无
刚好在上课前收到这本书。认真读后发现,这是一本说实话的书。语言朴实,资料详实,向作者周老师表示深深的敬意!
老师写的,很棒,必须支持!
自序很诚恳的点明了现实,对历史和现状的分析很透彻。虽然,承认现状是改变的基础,但是本书对未来方向的描绘仍然停留在毫无希望的”政治经济“框架内,建言虚无缥缈,前途似是而非。
文中多处批判政府干预下的市场行为,也即政府主导市场的行为,但是却仅仅是批判行为的方式不对,而推荐改变方式加大政府干预。在推理中已经指明是政府扭曲了市场,又希望政府再把它扭回来,而不是让政府撤离,搞不清楚这个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