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福建农用地利用区划

邢世和,张黎明,周碧青 著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5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邢世和,张黎明,周碧青 著  

页数:

314  

字数:

470000  

内容概要

  《福建农用地利用区划》是福建省农用地综合评价与种植区划研究成果的系列专著之三。《福建农用地利用区划》共分九章,前五章在分析福建省农用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借助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学模型集成技术开展福建省主要非稻类粮食作物(大豆、甘薯、马铃薯)、经济作物(烤烟、花生、甘蔗、反季节大白菜和花椰菜、龙眼、荔枝、橄榄、枇杷、大叶种茶和中小叶种茶)和林木(桉树树种、锥栗、毛竹、绿竹和麻竹)用地适宜性评价成果,分析了福建省大豆、甘薯、马铃薯、烤烟、花生、甘蔗、反季节大白菜和花椰菜、龙眼、荔枝、橄榄、枇杷、大叶种茶、中小叶种茶、桉树树种、锥栗、毛竹、绿竹和麻竹适宜用地的数量、质量及其空间分布状况。后四章系统介绍了基于“适地一区位一需求或风险”理念的福建省主要非稻类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林木种植区划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福建省主要非稻类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林木优先种植区、次优先种植区和一般种植区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可为福建省农林用地利用结构调整、空间布局优化、土壤改良及其可持续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福建省主要农用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第一节 福建省耕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福建省耕地数量及其分布
二、福建省耕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
第二节 福建省园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福建省园地数量及其分布
二、福建省园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
第三节 福建省林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福建省林地数量及其分布
二、福建省林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
第二章 福建省主要非稻类粮食作物适宜用地评价
第一节 研究技术路线和方法步骤
一、研究技术路线
二、研究方法步骤
第二节 福建省甘薯适宜用地分析
一、福建省甘薯适宜用地数量及其分布
二、福建省甘薯适宜用地质量及其分布
第三节 福建省马铃薯适宜用地分析
一、福建省马铃薯适宜用地数量及其分布
二、福建省马铃薯适宜用地质量及其分布
第四节 福建省大豆适宜用地分析
一、福建省春大豆适宜用地分析
二、福建省夏大豆用地适宜性分析
第三章 福建省主要经济作物适宜用地评价
第一节 研究技术路线和方法步骤
一、研究技术路线
二、研究方法步骤
第二节 福建省烤烟适宜用地分析
一、福建省烤烟适宜用地数量及其分布
二、福建省烤烟适宜用地质量及其分布
第三节 福建省花生适宜用地分析
一、福建省花生适宜用地数量及其分布
二、福建省花生适宜用地质量及其分布
第四节 福建省甘蔗适宜用地分析
一、福建省甘蔗适宜用地数量及其分布
二、福建省甘蔗适宜用地质量及其分布
第五节 福建省主要反季节蔬菜适宜用地分析
一、福建省主要反季节蔬菜适宜用地数量及其分布
二、福建省主要反季节蔬菜适宜用地质量及其分布
第四章 福建省主要果茶适宜用地评价
第一节 研究技术路线和方法步骤
一、研究技术路线
二、研究方法步骤
第二节 福建省茶树适宜用地分析
一、福建省茶树适宜用地数量及其分布
二、福建省茶树适宜用地质量及其分布
第三节 福建省主要果树适宜用地分析
一、福建省龙眼、荔枝、枇杷、橄榄适宜用地数量及其分布
二、福建省龙眼、荔枝、枇杷、橄榄适宜用地的质量及其分布
第五章 福建省主要经济林木适宜用地评价
第一节 研究技术路线和方法步骤
一、研究技术路线
二、研究方法步骤
第二节 福建省主要桉树树种适宜用地分析
一、福建省主要桉树树种适宜用地数量及其分布
二、福建省主要桉树树种适宜用地质量及其分布
第三节 福建省主要竹类适宜用地分析
一、福建省主要竹类适宜用地数量及其分布
二、福建省主要竹类适宜用地质量及其分布
第四节 福建省锥栗适宜用地分析
一、福建省锥栗适宜用地数量及其分布
二、福建省锥栗适宜用地质量及其分布
第六章 福建省主要非稻类粮食作物用地区划
第一节 研究技术路线和方法步骤
一、研究技术路线
二、研究方法步骤
一、福建省大叶茶用地区划面积及其分布
二、福建省中小叶茶用地区划面积及其分布
第三节 福建省主要果树用地区划
一、福建省龙眼用地区划面积及其分布
二、福建省荔枝用地区划面积及其分布
三、福建省枇杷用地区划面积及其分布
四、福建省橄榄用地区划面积及其分布
第四节 福建省主要果茶用地合理利用对策
一、福建省茶树适宜用地资源合理利用对策
二、福建省果树适宜用地资源合理利用对策
第九章 福建省主要经济林木用地区划
第一节 研究技术路线和方法步骤
一、研究技术路线
二、研究方法步骤
第二节 福建省主要桉树树种用地区划
一、福建省主要桉树树种适宜用地区风险分析
二、福建省主要桉树树种用地区划面积及其分布
第三节 福建省主要竹类与锥栗用地区划
一、福建省毛竹用地区划面积及其分布
二、福建省绿竹用地区划面积及其分布
三、福建省麻竹用地区划面积及其分布
四、福建省锥栗用地区划面积及其分布
第四节 福建省主要经济林木用地合理利用对策
一、福建省主要桉树树种适宜用地资源合理利用对策
二、福建省主要竹类适宜用地资源合理利用对策
三、福建省锥栗适宜用地资源合理利用对策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水土流失的成因主要在于缺乏规划、盲目开发;水土保持意识低,水保措施不完善;重利用轻保育、地表覆盖和敷盖低;重垦轻管。福建果园开发过程中,山地果园的水土保持工作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耕措施。工程措施是指为了达到保持水土,合理利用山区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提高水分人渗率,减少地表径流而修筑的各种建筑;生物措施是指山地丘陵地区以控制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和改良土壤、维持和提高土地生产潜力为主要目的所采取的造林种草措施,也称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农耕措施是指结合农耕技术,包括修剪、间作套种和平衡施肥技术等。在山地果园的开发中,为防治水土流失,主要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先规划后开发,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注重规划在山地果园开发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如在250以上的坡地中水土流失尤为严重,而福建省果园又多分布于山地丘陵。因此,果园的种植除应在适宜地上进行选择,且在地形坡度小于250的果园也应尽量选择在土层深厚的地段进行集中垦植,而对于大于250的坡地,应严格控制果园的开发,已经进行种植的应退果还林或者进一步加以治理。②生物、工程和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山坡地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主要可采取修筑山边沟、在坡面上修建适度比例梯面,以达到排水、减缓地表径流和增加地表水入渗以及蓄水的目的。生物工程措施主要是指在坡面上配套种植绿肥或其他植物,以达到保育美化的作用,具体可选择百喜草、紫云英、圆叶决明等植物。农耕措施主要可分为以改变小地形增加地面粗糙率农业措施,如等高耕作,以增加植物被覆为主的耕作,如在果园中间作其他农作物等。生物、工程、农耕措施三者紧密结合,防治水土流失。③普及水土保持知识,加大水土保持科普宣传和科技示范推广力度。在果农中开展水土保持知识培训,加大宣传,使水土保持预防为主的理念深入人心,增强果农的水土保持观念,促进果园的可持续发展。  (六)制定相关优惠政策,调动广大群众建设生态果园的积极性  在资金、技术、信息的输入过程中,政府职能起着主导作用。果园产业化、规模化、集中化的建设,尤其是生态果园的建设,前期投入较大,单靠个体种植户的力量难以达到目的。因此,政府在考虑发展果园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时,应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资金、政策、社会条件,以期调动广大群众建设生态果园的积极性。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①加大了资金投入,积极筹措资金。政府各部门积极配合,努力争取项目支持,积极激活民间资金,引导群众自筹和引进业主,充分利用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生态园建设、退耕还林、贫困村扶贫开发和财政支农等项目大力发展生态果园产业,同时适当的向果园的优先种植区政策倾斜,使优先种植区规模壮大,形成产业。②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示范带动。通过各媒体工具宣传作用,宣传科技种植、水土保持等,开展技术培训,引导农民科学种植,同时,强化示范带动作用,建立示范科技园。③加强管理指导。严把苗木质量关,大力引进和选育出适合各地方发展的新品种。④建立后勤服务队伍,积极引导果农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实行产供销一条龙,以提高果品深加工率和商品率,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福建农用地利用区划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