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柏林苍穹下

欧凡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

欧凡  

页数:

401  

Tag标签:

无  

前言

  这里收集的是我历年来阅读笔记的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对西方历史上文艺学术界人物的介绍,偶尔也涉及一些我们比较熟悉或关心的历史事件,但仍以人或群体的命运作为这些事件的重心。  集中所选的人物,自然以我个人的偏嗜为主。大致说来,是文采风流者多、英雄割据者少。不过其中也有许多人物是我所知极少、甚至是见闻所不及的,为了增加自己的历史和文艺领域的知识,我曾“发愤苦读”这些人物的传记评介,苦读之余,自然也有自娱之时,所以这些笔记事实上是我自课自娱的记录。  以史传人,以传征史,是中外史学家共同的追求。好的传记,不但是通向知识殿堂的阶梯,也是魅力独具的文学享受。这是为什么一些名人的传记吸引许多学者才人一再重写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西方各主要国家基本上处于一个“承平”的时期:做学问的人多了,前事堪惊;反思的人也多了,新的思潮和历史观不断涌现,学术真正达到了一个“盛况”(使我们不胜“羡鱼之情”)!加上新资料不断开放和解密,更符合时代进展的、新的史学著作和传记自然应运而生。我在介绍这些传记主人翁的同时,也怀着借传记作者们的生花妙笔,把一个更现代的西方世界,一个更加拒绝歧视、提倡宽容和多元主义的世界介绍给读者们的私愿。正因为这些作者大多数都接受了这一现代精神的洗礼,他们才有了重新叙述他们的历史和历史人物的不息冲动。借这些作品反映出来的这样一个满含动力和魅力、面貌日新的西方社会对于我们开放思想、认识世界的努力肯定也是一个莫大的激励。

内容概要

  《柏林苍穹下:一位数学家的文化随想》是欧凡先生多年的读书笔记,视野宏阔,主要包括读书、画、音乐、哲学四个方面。其读书主要是西方原版书,读画是在国外看真迹原作,其大部分是现代的经典作品,中国并没引进,所以该著新意迭出,启发性非常强,对我们研究印象派绘画、研究德国问题,研究现代派诗歌都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欧凡,本名陈家鼐,1937年生,江苏南通人。中小学在台湾台中市就读、入台湾大学攻读工程学,后赴德留学,改习数学和物理,毕业于柏林自由大学。在德读书和工作前后共十余年,1976年底回北京工作,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现已退休),其间曾赴美、英、法、比诸国访问。业余广事阅读,尤笃嗜古典诗词和西方诗歌。平日勤于写作和翻译英、德、法等文字的诗文作品。除了专业著作外,还出版有诗文集《回音壁》,译诗集《歌德诗选》、《黑塞诗选》、《海涅诗选》等。

书籍目录

  一、艺山采薇  米开朗琪罗  梵高和高更  塞尚和左拉:两个艺术生命的悲欢离合  印象主义绘画的前驱  法国风景画与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画家的巴黎》  《莫奈在1890年代》和《莫奈在20世纪》  《莫奈笔下的塞纳河和海景,1878-1883)  印象主义绘画的双峰:莫奈和雷诺阿  雷诺阿和他的艺术观  后期印象主义大师秀拉  《巴黎:1900-1968的艺术之都》  另类的现代艺术史  夏佩罗的艺术理论及哲学  马蒂斯和毕加索  抽象绘画探源  德国的风景画  传统与现代  当代画坛怪杰巴尔蒂斯  瑞士画家保罗·克利  弗米尔和荷兰画家  基希纳  贝克曼  画家厄夏·高尔基  画廊的女王:蓓姬·古根汉姆  贝多芬  贝多芬的奏鸣曲与音乐的性格  巴赫二三事  巴赫和舒伯特  钢琴家布伦德尔  中欧:世界的音乐之都  舒曼谈创作  德彪西的歌剧创新  一代乐王李斯特  天才的悲剧  二、文海泛波  《湖滨散记》与牧歌  雨果论词语  福楼拜与丹纳  福楼拜的最后一部小说:《不伐和白求》  自然主义小说家左拉  波德莱尔的诗  马利坦论波德莱尔和但丁  玛拉美论诗  玛拉美的诗  加缪的小说《鼠疫》  穆齐尔论欧洲和德国文化  德国诗人海涅  无语问苍天:战后德语天才诗人策兰  加斯论里尔克  诗、神祇、寂寞  波兰诗豪米沃什   ……  三、斯人已逝  四、大浪淘沙

章节摘录

  一位批评当时社会百态的能手。塞尚则深感城市生活的景象与自己的艺术追求格格不入。《休息中的浴者》是他追求精神上升华的前奏。画中人物的精神状态与景色融为一体。在他以后所作的浴者系列中,人物形象虽然更形体化,但一描再描的深蓝的、断续的轮廓同时把它们开放给周围的环境,浴者的身体似乎流回到景色之中,而景色也似乎流进了浴者的身体。这种笔触成为塞尚画风中最不可磨灭的标志。从1870年代末期开始,浴者性别的差异显得更趋分明,而在《休息中的浴者》中,至少有两名浴者的性别是不易辨认的。(《穆瑞神父的过失》中也有这样的描写:“离开修院时,穆瑞感到自己对别的男人像是个陌生人,他觉得自己变得女性化了……似乎被洗去了性”)女性浴者的身体不再接触,而是通过姿态或刻意经营的组合韵律联系起来,一个一再重现的祝福手势显然取自布朗(Blanc)的《基督的受洗》。另一些手势不难看出是从它导出的。这里,塞尚明显地想借基督教和异教的浸礼仪式赋予浴者画净化生命和焕发青春的涵义。  1900年之后,浴者画中的性别差异仍然保持,但个体的性征则渐趋模糊。其中原因,一方面是塞尚继续在吸收古代大师对人体姿态的画法,另一方面,性与画的主题愈来愈脱离了联系。这使他有了更多任意挥洒的自由。和他早年的画相比,强烈的性的张力已经趋于缓和,它没有全盘消失,而是超越和升华了。  在他生命的晚年,塞尚又画了三幅大型的浴女,分别完成于1894至1905、1902至1906和1906年。它们可说是塞尚一生艺术主调的概括和浓缩。其中最后一幅作于塞尚去世之年,画家本人肯定认为它还未完成,事实上它却散发出惊人的宁静和圆满。这几幅画充分说明了塞尚在临近垂暮之年的雄心壮志:他将凭藉它们把自己确立为前此形体画大师们的传人,他将因它们而与艺术同在,甚至更进一步,与艺术浑然融为一体。  塞尚长左拉一岁,身体健壮,青年时代曾被左拉当作自己的保护人。左拉对塞尚的天才深信不疑。但塞尚的成名之路却十分艰涩。而且左拉对绘画殊无心得,纵然想帮助塞尚成名也计绌筹穷。而左拉本人的声誉来自一夜之间。个性的差异、际遇的不同使两人愈来愈疏远,最终导致了两人在艺术追求上的分道扬镳。当左拉的小说《作品》于1886年出版后,两人的交往更是名存实亡。《作品》的主人翁朗梯尔(Claude Lantier)是一位不得志的画家。


编辑推荐

  《柏林苍穹下:一位数学家的文化随想》:柏林无疑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驿站之一。我在那里从头至尾经历了七年的大学学习。……如果我重访柏林,那我一生中真正受教育的地方,在那些我熟悉的场所和经常留连的地方,我拾回的也许不是当年的欢乐,而是许许多多冥思苦想的时刻:为学习上的难题,为寻找自觉,为乡愁,为个人和所属群体的命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柏林苍穹下 PDF格式下载



  绘画和音乐占的比例不小,然而不是很了解,所以只是在书店里看完了文学那一部分。
  
  看起来很厚的一本,但读着却很快;属于很轻松的读书笔记,对于文艺评论有很多引用,然而极少见严谨的论述,因此对于内容无法深究。文学的这一部分,趣味性也不是很强。对诗人的论述深于对作家(小说等)。
  
  副标题中的“数学家”是让我想看这本书的原因,然而其内容,至少文学部分,和数学全无关联。(没有类似用language technology 进行text mining的内容,哈,which was what I expected from the title)
  
  原想加三星,不过很羡慕作者的经历。


  一直不明白,由非文化圈内人写出来的文化随笔,反而令我惊讶。是他们的角度很独特?是他们的学识很周全?还是他们对文化的感悟格外灵敏?其实,是他们以跨界的心态看待文化现象,写出来的东西又往往站在他们擅长的领域,所以就令我拍案了
  这本书可以参照《干杯,柏林大街》对看


  他的随想帮助我们走近,甚至走进西方的文化艺术,很好的入门。
  虽然很厚,但是你可以随便翻开一页,开始阅读,跟着他去了解那些名字后面的故事。
  他的态度告诉我们要做怎样的读者,要从“知道”走向“知识”。
  书中有不少西方绘画,爱好艺术的人可以一饱眼福了。


今天细读,竟然发现太多太多的错别字和校对错误,比如把高更第二次前往塔希提的年份写成1981年,明明是1881年之误。
这么贵的一本书,责编高立志粗心啊,没有购买的朋友三思


re, 也看到了错别字。


原来是错别字吖…我还以为是台湾人的不同写法…同觉得这本书卖这么贵没什么必要…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