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历史与反复

【日本】柄谷行人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

【日本】柄谷行人  

页数:

208  

译者:

王成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历史与反复》是一部尝试运用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历史分析方法透视世界近代史,透过文学文本的解读来观察日本明治时期以来的近代化历程和思想话语空间的著作,反映了作者对马克思理论的最新探索,以及对文学和历史的全新思考。作者认为,历史的反复(重演)是存在的,但反复的并非事件而是结构。面对复杂而不透明的21世纪,我们有必要通过对历史的结构分析来预测和思考未来。

作者简介

作者:(日本)柄谷行人 译者:王成 丛书主编:赵京华柄谷行人,1941年生于日本兵库县尼崎市。早年就读于东京大学经济学本科和英文科硕士课程。毕业后曾任教于日本国学院大学、法政大学和近畿大学,并长期担任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系和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系客座教授。2006年荣休。是享誉国际的日本当代著名理论批评家,至今已出版著述30余种。代表作有《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走向世界共和国》等,2004年岩波书店出版有《定本柄谷行人集》全5卷。译者简介:王成,山东诸城人。198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外文系,1987年毕业于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获硕士学位。1993年留学日本,1998年获得立教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任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为清华大学外语学院教授。主要译著有:《小说的方法》(台湾:麦田出版社,2008)、《修养》(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等。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言第一部 历史与反复第一章 绪论——《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1.引子2.代表制的问题3.立法权与行政权4.流浪者与国家装置(机构)5.历史的反复6.作为周期循环的反复第二章 日本的历史与反复第二部 近代日本的历史与反复第一章 近代日本的话语空间——1970年=昭和四十五年1.历史断代2.明治与昭和3.近代日本的话语空间4.大正的特点5.天皇论的变迁6.乃木将军之死7.三岛由纪夫之死8.“昭和”的回归第二章 大江健三郎的讽喻——《万延元年的Football》第三章 村上春树的风景——《1973年的弹子球》第四章 近代文学的终结第三部 佛教与法西斯主义第一章 佛教与近代日本第二章 坂口安吾第三章 武田泰淳后记译后记《柄谷行人文集》编译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论述道:君主没有必要是善人,但必须看上去像善人。他看穿了近代政治早已是依据表象的。换言之,符号所意味的与指示对象不同。马基雅维利总是受到实际上更加恶毒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当权者的非议,这与符号独立于指示对象的自立性被实际上使用它的现实主义作家所否定是相同的。有关波拿巴,波德莱尔指出:如果这样来使用印刷品和报纸的话,谁都可以成为总统。但是,与波德莱尔一起兴起的诗歌之象征主义就是在这样的表象转化中和波拿巴主义平行的。大概《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所显露出来的比19世纪更明显的倾向,可以在20世纪30年代的纳粹中,或者8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中展现得更为明显。这可以称为“大众社会”的初期表现。参加过1848年革命的那些人与其说是马克思所谓的“无产阶级”,毋宁说是本雅明所说的城市群众(大众)。他们也是“没有形成阶级”的阶级,或者应该说,在1848年的法国大革命中“被代表的”一方并未形成经典性的阶级划分。的确,马克思没有考察这样的事情。他批判甚至嘲笑了游离于指示对象以外的符号,与实体性的阶级没有关联的政治话语。但值得注意的是,本书并非用19世纪的现实主义所写。艾德蒙·威尔逊指出:能比得上马克思的痛骂的只有斯威夫特。(《开往芬兰车站》)本书在拉伯雷式的文章风格上,可以说表现出了对于这些“渣滓、垃圾”性存在的粪尿谭式的趣味。


编辑推荐

《历史与反复》是柄谷行人文集4。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历史与反复 PDF格式下载



阿斯顿飞艾丝凡啊


很好的著作,视野宏大,看完世界史的构造,感觉好,才想继续看柄谷先生其他的作品。


中译本系列的第三本佳作,值得细细品味和参考。


内容不错,但是较少,字体较大,价格偏高。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