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叙述的源泉

张灵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2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

张灵  

页数:

259  

Tag标签:

无  

前言

  张灵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叙述的源泉——莫言小说与民间文化中的生命主体精神》就要出版了。这部著作是在他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几经修改、增补而成的。他嘱我写个序言,作为导师,我义不容辞。博士论文的答辩已经过去五年,但当年张灵一边坚持繁忙的编辑工作,一边紧张赶写论文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当时论文写作时间不够充裕,老实说,论文打磨得也不够细。但出乎意料的是,参加答辩的评委却一致肯定论文独特的视角、理论的自觉和阐释的创新,认为它是一篇有创见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博士论文。  论文的生命在于创新。作为导师,我们不要求一篇论文面面俱到、滴水不漏,但要求它在所研究的领域有新的阐释、新的推进、新的开拓;我们宁可要一篇尚需打磨但有锐气、有创见的论文,而不要一篇四平八稳、毫无创见的论文。  莫言是新时期走上文坛的著名作家,也是当今文坛耀眼的明星。他的作品给人的精神、心灵以至于身体感觉上的震撼是他人难以比拟的,同时,他的创作也是一种独特的复杂的文学现象,或者说一种引人瞩目的文学现象,既得到评论的高度评价,又常常引起争论。特别是他作品的感官化和肉体性特征总为人诟病。有些评论家虽然也涉及到莫言创作的某些重要问题,但多数评论家对莫言创作的特色,特别是对有些入所诟病的感官化和肉体性问题,始终没有做出有理论深度的、令人信服的阐释。

内容概要

  莫言的小说创作早已成为当代文学中最令人瞩目的成就之一。莫言文学的巨大魅力和丰富复杂的面相构成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壮观风景,也引来了人们众说纷纭的解读。《叙述的源泉:莫言小说与民间文化中的生命主体精神》在对莫言作品“细读”的基础上,从“生命主体精神”和“民间文化”的双重视阈来观照莫言的小说创作,剖析莫言作品所创造出的艺术世界的“构成物”,领悟作品的艺术用意,从而对莫言的小说创作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叙述的源泉:莫言小说与民间文化中的生命主体精神》认为莫言小说始终体现出对于生命主体精神及生命主体间的本真对话关系的强烈眷顾;认为民间文化中的生命主体精神是照亮莫言文学世界的灯盏。《叙述的源泉:莫言小说与民间文化中的生命主体精神》还从小说诗学的角度总结了莫言小说体现的叙述、表现、寓言等手法立体并用的创造性特点。

作者简介

  张灵,男,陕西洋县人,生于1965年11月。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文学博士。曾在长安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从事教学和编辑工作,现为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近年在《文艺报》《小说评论》《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化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文化与诗学》《出版发行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有多篇论文被人大报刊资料和《新华文摘》等全文或摘要转载,另著有汉语国际推广读物。

书籍目录

序绪论 生命的大地与诗学的疆域一 寻找言说莫言的新起点二 在“对话”中寻找本文的言说视角上篇 莫言小说话语的总体症候第一章 身体在莫言小说中所表征的问题一 “道身一体”的艺术体悟二 生命主体精神的泉源三 无法遮蔽的“对话”欲望四 非语言性的显示与象征五 “世界的问题”从“身体的问题”开始第二章 身体在奠言小说中的“合法性”一 身体:通向生命活体之途二 身体与生存的现实境况第三章 生命主体的现实与精神境遇一 生命主体的精神困境二 名字与生命主体的身份三 “讲述的存在”与现实的空间第四章 生命主体精神的独特症候一 尿二 乳房三 种、杂种、杂交中篇 莫言小说文体与个案剖析第五章 莫言小说的肌理、结构特征一 文体:“使情成体”二 莫言小说中的“漩涡”结构三 莫言小说中的“复调”,与“对话”四 莫言小说中的现代“寓言”营构第六章 莫言小说中的人称使用第七章 莫言小说中的语言盛宴第八章 莫言作品个案分析一 《欢乐》:生命存在意义的奇绝探寻和启示二 《飞鸟》:一“古”四两拨千斤的民间智慧三 《拇指铐》:人类生命主体存在境况的当代寓言四 《牛》:一出特殊岁月中的生命悲喜剧五 《师傅越来越幽默》:以“聊斋诡计”实现“以乐写哀”六 《丰乳肥臀》:膜拜生命,超越叙事下篇 莫言小说诗学与民间文化第九章 莫言文学话语与民间文化一 文学诉求中的“民间”含义二 照亮莫言文学世界的灯盏第十章 叙述的极限与表现的源头一 言说的莫言和沉默的莫言二 解构的和不可解构的三 小结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显然在那时的陈晓明这里,莫言也许是因为无助于他对整个文学和社会文化的宏大理论化阐发而降低了身价吧。——当然,陈晓明后来在有的文章中对莫言的评价还是相当高的,他说:  汉语小说有能力概括深广的小说艺术。如莫言从《酒国》、《丰乳肥臀》到《檀香刑》、《生死疲劳》……莫言的小说叙事吸取西方现代小说的多种表现方式,同时回到中国传统艺术资源中获取养料。他能进入历史又不为历史所囿,能从外面看到历史的种种戏剧性和倔强的延异力量。他能揭示出历史的变形记。如莫言自己所说:“制造出了流畅、浅显、夸张、华丽的叙事效果。”确实,莫言的小说具有强大的张力,西方小说的艺术元素最大可能地与中国传统资源结合在一起,进发小说叙事艺术的强大能量。这对世界文学都是不小的贡献。①  显然,即使给予莫言高度评价的此文,陈晓明依然看重的主要是莫言小说在叙事艺术上的成就,而没有着眼于莫言小说表现的生命精神。  在关于莫言的阐述中,至今而论,也许张清华的《叙述的极限》是最值得关注的论文之一。在这篇论文中,张清华充分地估价了莫言小说的非凡成就,他更为深入地抓住了莫言的卓越之处,他指出莫言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地的感官”,而莫言是如何具有阿都尼斯②的神力而成为“大地的感官”的呢?他认为莫言构建了自己的“生命本体论”的诗学,并从人类学角度给予了阐述:  人类学却把人类还原为活的生命体,它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待人类本身,这样就把伦理学所遮蔽的壮丽的生存性鲜活地呈现出来……  伦理学的肢解带来了“身体的解放”——作家毕飞字的说法给了我启示,他说,莫言的小说是真正发挥到极致的“身体写作”,中国当代小说叙事中“身体的解放”是从莫言开始的——“不仅是写身体,而且是用身体去写”。喻为阿都尼斯的一个理由。身体是感性和本能的载体,身体即是生命本身,所以在莫言笔下,身体同时为他和他小说中的主人公带来了不可遏止的活力。从莫言自己来说,他得以在人物的神经末梢上展开他的写作,甚至他小说中活跃的无处不在的潜意识,都不是在“大脑”,而是在身体和器官中展开。某种意义上,“身体的道德”比形而上学的道德更具有真实感,更诚实可爱,这是莫言小说阅读快感的源泉,也是他笔下小人物之所以鲜活丰满的缘由。①  张清华对莫言的创作作了全面独到的描述,但在阐述这一文学奇观的时候,仅仅停留在“人类学”、“生物学”、“身体写作”、“身体解放”、“身体感官”、“伦理肢解”、“道德超越”上是并不能令人满意的,远为不够的,要对莫言创作作出更透彻的理解领会,需要在理论的自觉上再推进一步。他的理解的范式不仅与创作者的审美、创造过程的实际过程相反或不符,而且没有彻底穿越认知论的疆域,因此,尽管作者在随后引用巴赫金理论来进一步阐解莫言,如说:“在莫言的几个重要的长篇小说中,通常都有两个以上的叙事人,实际也就是有了两‘视野’和两个不同的‘经验处理器”’,②但对巴赫金理论的运用还是有些不成系统和表面化。如在运用巴赫金理论来阐述莫言长篇小说的艺术用心与成就的时候,先对巴赫金的长篇小说理论做了如此概括:“在长篇小说叙事美学的研究方面,迄今最具建树的是巴赫金。而巴赫金最为核心的两个小说诗学的命题即是‘复调’与‘狂欢’,这两个问题都与人类学的研究密切相关。”③这里,就存在一个对巴赫金理论进一步追问的问题,“复调”与“狂欢”又何以成为了长篇小说叙事美学的两个核心,其进一步的源头何在?当然,张清华的论文可以不去进一步追问,或者说虽然他没有去进一步追问,但从总体上说,《叙述的极限》仍是描述和阐发莫言创作的一篇很出色的重要论文。而另一篇论文,李敬泽的《莫言与中国精神》同样是从总体上论述莫言的不可多得的出色评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叙述的源泉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