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未来30年

吴敬琏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

吴敬琏  

页数:

28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对于这种开倒车的主张,中国的党政领导也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3月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海代表团的讲话中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00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大,在中央委员会的报告中尖锐地提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对那种走回头路的主张进行了正面的批判。这份报告指出:“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中国是否能够在未来的30年续写辉煌,将取决于我们能否正确应对新一轮的挑战。

作者简介

吴敬琏,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改革》、《比较》、《洪范评论》杂志主编;。1984~1992年,连续五次获得中国“孙冶方经济科学奖”。2003年获得国际管理学会(IAM)“杰出成就奖”;2005年荣获首届“中国经济学奖杰出贡献奖”。俞可平,教授,政治学、哲学双学科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并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国地方政府改革创新课题总负责人,兼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等校教授,曾任联合国政府创新咨询专家、美国杜克大学和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等校访问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当代中国政治、政治哲学、比较政治、全球化、治理与善治、公民社会、政府创新等。罗伯特•福格尔,Robert W.Fogel,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任教于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剑桥大学和哈佛大学。1981年至今任教于美国芝加哥大学,担任华尔格林美国机构杰出服务经济学教授、人口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系教员和社会思想委员会成员。

书籍目录

1.中国未来30年 (美) 迈克尔•赫德森2.对未来三十年的展望李稻葵3. 三种前景:中国未来30年 刘吉4. 中国未来三十年:愿景与陷阱 潘维5. 中国模式的特点、挑战及展望 王辉耀 6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挑战权贵资本主义 吴敬琏 7 .民主在中国:挑战还是机遇 ? 俞可平8. 超越霸权, 建立全球经济政治文化新秩序 程恩富9. 预警:204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123万亿美元 (美)罗伯特•W.福格尔10. 未来30年中国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特点 陈文玲 颜少君11. 21世纪的中国农业---来自国际农业科技促进发展评估(IAASTD)的意见 (美)汉斯•荷尔森 12.应对全球变暖-超越碳减排 (美)波恩•伦伯格 (Bjorn Lomborg)13.清洁能源:中国经济更绿更强大的发动机 克里斯多夫• 佛拉文 马海冰14.中国第三代现代化的绿色想象 胡鞍钢15.绿色发展, 需要技术有重大突破 厉无畏16.21世纪: 中国与世界 (新加坡)许美通17.中国的刚刚萌芽的身份窘境 (丹麦)古斯塔夫•格拉茨18.认清中国“文明大国”模式,发扬中国文明内功 (印)谭中

章节摘录

到2040年,中国经济的总量将达到123万亿美元,几乎是2000年全球经济总产出的三倍。到时候,中国的人均收入将达到85000美元,预计将比2040年的欧盟人均收入多一倍,同时也将大大高于印度和日本的人均收入。换句话说就是,当中国从2000年的贫穷国家发展成为2040年的超级富国时,中国的大城市居民将过上比普通法国人好两倍的日子。尽管在人均财富上的排名它还不会取代美国,但据我预测,30年后中国在全球GDP中所占份额将达到40%,这将使美国(14%)、欧盟(5%)相形见绌。这就是一个经济霸权未来的样子。目前绝大多数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分析报告不仅很少提到这一点,甚至还经常有些含糊不清或危言耸听的空泛言论。同时它们往往极大地低估了中国经济的增长的程度和增长速度。(举例来说,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近期的一项研究报告预测,到2050年,中国经济总量仅会比美国大20%。)这种报告未能全面地肯定中国近年来一系列成就背后所酝酿的力量,也没能了解这个趋势对塑造中国未来将起到怎样的作用。甚至中国自己的一些经济数据在某些方面也低估了实际的经济产出。与此同时,受低生育率影响,欧洲作为全球经济动力的具有影响力的时代将结束,而面临相对衰退。同样,经济曲线将比大多数报告所表达的还要更为突兀。欧洲的低出生率和它消退的消费主义意味着,在30年后,它对全球GDP的贡献将跌至现有份额的四分之一。如果是这样,那么欧盟最早的15个初始会员国的经济总量加在一起将仅仅是中国经济的八分之一。这就是未来一代人将看到的变化,它来得比我们想象得要快。那么到底是什么使中国变得如此成功?最初的基本因素往往会被人们所忽视:中国在教育上的巨大投入。受教育越多的工人就是更具有生产力的工人。(正如我在其他地方所讲的,美国的数据表明,与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工人相比,大学毕业的工人的生产力水平是其3倍,高中文化的工人的生产力水平是其1.8倍。)在中国,高中和大学的入学率在政府的加大教育投资的政策推动下急剧增长。1998年,当时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号召高等教育要扩大招生。这一号召迅速得到响应。当年中国高校的在校生仅为340万人,四年后,高校在校生增加了165%,出国留学的人数增加了152%。在2000年到2004年间,高校人数继续急剧增长了约50%。我预计中国将用下一代人的时间,把高中人数再扩大100%左右,高校则再扩招50%。这样,这些自身的努力将使中国的年经济增长率增加6个百分点以上。这些提高高等教育率的目标并非遥不可及,你一定还记得,在20世纪最后的二十年,几个西欧国家的高校入学率出现了25%~50%的增长。而且不仅仅是劳动者个体因教育程度的增加,劳动力得到显著地提高,根据经济学家埃德温•曼斯菲尔德的理论,对企业来说也是如此。在他1971年发表的一篇著名的论著中,曼斯菲尔德指出,相比于对革新反应比较迟钝的企业老总,那些能够快速采用复杂新技术的企业总裁的平均年龄都更加年轻、受教育程度也更高。许多研究报告对中国经济发展低估的第二个原因是,忽视了农村因素带来的作用。当我们设想未来时,我们总是倾向于描绘上海的摩天大楼和广东大片的工厂,而忽视了正在变革中的中国农村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未被估量的经济引擎。在对经济增长进行分析时,我们常常将经济划分为三个产业部分:农业、服务业、工业。在1978年到2003年这四分之一个世纪间,中国每个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都大大地提高了,年均增长6%。尤其是在工业和服务业,工人人均产出水平要更高一些。也正因为此,这些产业受到了最多的关注和分析。(我估计中国飞速的城市化进程,给工业和服务业的年均增长率增加了3个百分点。)然而,即使在仍是农村的地区,生产力也在增长。2009年,约55%的中国人口,即7亿人,仍然居住在农村。这巨大的农村部分承担着今天中国经济增长三分之一的责任,而且在未来三十年里它也不会消失。

媒体关注与评论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未来30年,中国如何发展,成为让世人瞩目的焦点,也是近年来热门的话题。  中央编译出版社特邀国内外17位知名学者为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把脉,内容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贸易、农业等方面,为我们勾画了未来中国发展的大致轮廓,以及应该关注的问题。出版这本书的意义在于提出一个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必须关注的课题:中国未来的发展对世界秩序意味着什么?中国必须关注这个问题是因为它与中国的全球化战略和定位直接相关,其他国家必须关注这个问题则是因为中国对全球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当下世界正在发生重大转变,2049年的中国将是什么样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认识今天的世界,评估近年来的趋势,如何应对当前和即将出现的挑战。我们希望听取不同国家各方人士的意见,使本书成为广泛辩论的基础。我们希望它能够对所有期望理解和塑造我们共同目标的人们有所助益。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引发更多的挑战,获取更多的建议,以处理那些塑造中国未来和世界未来的挑战。中国未来面临的趋势和挑战艰巨而复杂,将影响整个世界,没有各国专家的才智,我们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


编辑推荐

《中国未来30年》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未来30年,中国如何发展,成为让世人瞩目的焦点,也是近年来热门的话题。中央编译出版社特邀国内外17位知名学者为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把脉,内容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贸易、农业等方面,为我们勾画了未来中国发展的大致轮廓,以及应该关注的问题。出版这本书的意义在于提出一个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必须关注的课题:中国未来的发展对世界秩序意味着什么?中国必须关注这个问题是因为它与中国的全球化战略和定位直接相关,其他国家必须关注这个问题则是因为中国对全球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当下世界正在发生重大转变,2049年的中国将是什么样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认识今天的世界,评估近年来的趋势,如何应对当前和即将出现的挑战。我们希望听取不同国家各方人士的意见,使本书成为广泛辩论的基础。我们希望它能够对所有期望理解和塑造我们共同目标的人们有所助益。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引发更多的挑战,获取更多的建议,以处理那些塑造中国未来和世界未来的挑战。中国未来面临的趋势和挑战艰巨而复杂,将影响整个世界,没有各国专家的才智,我们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未来30年 PDF格式下载



在亚马逊买了很多年的书了,很少评论,这次真是忍不住了,内容暂且不提,就说说现在的这些个书的印刷用至少小三、小四的字号来印刷,字间距、行距、段间距都特别特别宽, 这是出版社的主意呢,还是吴老先生一行人等没东西写了书搞了280页,其实哪用得着啊,浪费纸张 算了算,一页大约22字/行*20行=440字,另外一本书 断层线 32字/行*25行=800字,比别人增大一倍的排版间距。。。


这本书的确很吸引眼球哦 我的意思是眼球掉在书里面你都不一定能找的着 因为字体太大了 大的都要把书撑破了 我说编辑还真是能忽悠人 明明是几个人几句话的合集 还硬要塞成一本书 汗颜啊


看了前面几篇就觉得我在浪费时间了,这书根本就是一群马屁精在拍马屁而已,毫无观点,跟教科书一样,道理倒是一套套的,我还不如静下心来看美学著作还更好,听这些人鼓吹这鼓吹那得干嘛,更何况是一群失去灵魂的人。


理论性太强,内容乏味空洞,不知道在讲些什么。


我想每一个人,对中国的发展都有所期待,其实说的有点大,实在的说,是对自己有所期待,中国朝哪个方向发展,我们面临怎么样的体制,制度还有哪些不足,什么时候可以解决?住房?民主?粮食?都是我们切实利益息息相关的.这本书里,介绍的非常全面,作者阵容也相当之强大,是本不错的书!


首先说物流,这次配送速度慢了点。以至于我专门打电话问了,给我的答复是我订的部分书成都库房无货,需从其他地方调。如果属实的话,这个理由还是可以接受的。希望能在书后能标明那些库房无货,让我心里有个准备,习惯了快速,突然慢下来很不习惯。书的内容翻了一下,与我开始想的不一样,比较失望。应该说不具有钻研及收藏价值,仅仅作为扩展性阅读。


本书收集的很多经济学家的文章,绝大部分都对未来充满信心,我觉得太假,没得多少阅读价值。


吴老也是名家了,但刚拿到这本书,排版明显有水分。一百多页的东西,愣给整成快三百页,不懂。


整个一本书除了吴敬琏的一篇文章有可读性,其他全是些大杂烩类型的评论。 说是评论,一点都不夸张, 要么写得太短,要么读着像喊口号,缺乏分析的深度,并且大部分作者的观点都有点过时,还在引用马列主义。 学术价值极低。 花一个小时翻完了全书,大呼上当,直接入垃圾箱。


该书内容含金量较高,但是印刷质量太差,部分页面印刷不清,无法阅读,明显就是盗版


通读了一遍,就是一本论文集,有吴敬琏、李稻葵等学者的文章。印刷错误较多,这点我很不满


翻译的确是太烂了,用谷歌直接翻译的吧?


内容暂且不说,单单是排版让人看着就不爽。大半页的空白+n大的字体,让人不得不认为是为了拼凑页数而来。人物介绍居然能出现两次,这书还不如在网上看就好。


很不咋地,就是名字好


内容拼凑,注水严重,纯粹是打着吴先生的名号坑钱


替人代购的,希望读后有收获。


商品有严重装订质量问题,补换货以后还是如此


非常好的书,正品物流速度快


很有份量的


大部头,慢慢看。大部头,慢慢看。


论述还算合理


   这本书是上司借给我看的,书是由一篇篇学者的文章组成,我从中选了几篇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来看,其他就一览而过。
  书中的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外国的学者所写,一部分是中国的学者写的。外国学者的文章学术性比较强,主要都是对中国某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不可避免的有些片面。他们大多肯定甚至是赞赏中国经济的发展成就,但对中国为此付出的惨重代价却避而不谈,当然,我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至于中国的学者,大多也是对所谓的“中国模式”很有信心,难道他们不知道那些光鲜的GDP数字都是靠牺牲环境、公平、劳动者的尊严以及私有产权换来的吗?即便称之为“带血的GDP”也不过分,全国有多少河山被污染?有多少民房和土地被拆迁?有多少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国企中的效率有多么低下?大工程中的腐败有多么严重?更可怕的人的心态出问题了,太多人为了金钱不择手段,老人摔在地下都没有人敢扶了。金钱似乎成了衡量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教育上存在的问题更是触目惊心,学生除了知道考试外还知道什么呢?要知道,输了教育,也就输了未来……外国的学者不了解国情就算了,你们这些专家难道也要“站着说话不腰疼”吗?书中说得比较客观的还是吴敬琏教授,但作为书的编者,吴教授怎么会选出这么一些文章来呢?
   对于中国的未来,我一直保持着谨慎的乐观,新执政者的励精图治让人看到了希望,但成效还是要看执行和落实。中国的未来说到底还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因为中国未来的好坏取决去我们每个人愿意为此付出多少的努力甚至是代价。
  


  五毛是分档次的 高级的五毛不仅要会吹捧 更要懂得一些技巧 一些专业知识
  这本书就是为此而诞生的
  果然是大开眼界 别有不同
  砖家叫兽功力就是与一贴五毛的诸位不太一样
  或许我们应该称呼他们五百?
  


严重同意,开始还不信,找来一读,真是惨不忍睹。象这种大而空的东西真是不能买,这么多作者,对些大而空的东西一阵乱评,还不如一个作者就一个问题来讲透。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