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与珍珠
2011-7
中央编译出版社
[德] 克劳迪娅·朗法可尼
147
宁宵宵
无
自序:女人与珍珠的爱恋史无论在人类的珠宝史、艺术史或是佩戴者的个人传记中,女人与珍珠之间的爱恋都可以占据一个独特的章节。在古罗马的史书上就有这样的记载,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为了引诱罗马军队统帅马克•安东尼,将她最珍贵的珍珠耳环溶于醋中,一饮而尽。一五八七年,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宣布处决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并侵吞了她所收藏的奇珍异宝。而对于美国影星伊丽莎白•泰勒来说,她一生中最惊心动魄的时刻就是她最珍贵的珍珠坠饰被宠物京巴狗吞进肚子里,这个珍珠坠饰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它出自西班牙皇室,还因为这是理查德•波顿在一九六九年送给她的定情信物。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为了拥有珍珠不惜付出巨额的财富和巨大的代价。相对于钻石经过精工琢磨之后绽放出的冷艳光芒,珍珠的美丽浑然天成,能衬托佩戴者的肌肤,散发出诱人的温润光泽。不过从古至今,珍珠让无数女人如此着迷的原因,不仅因为她的美丽,更是因为她的珍稀。个大、浑圆的珍珠向来都是稀世珍宝,采集者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在波斯湾或印度洋海岸附近寻找。原始的珍珠采集方式要求渔民裸潜到深海海底,去寻找孕育珍珠的牡蛎,每次直到空气用尽,他们才浮上海面来换气。马可•波罗写于十三世纪的远东游记里也有记载,这些渔民最多的时候每天潜水上百次,因为耗尽体力溺毙或被鲨鱼吃掉的人不计其数。他们的牺牲使得无瑕的珍珠更是千金难求。第一枚珍珠是什么时候被谁发现的,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重构这段历史。很有可能是我们的祖先在吃牡蛎的时候硌了牙,才意外从贝壳蚌肉之中获得这美丽的宝物。有史记载的最古老的珍珠饰品已有四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考古学家们在挖掘波斯国王的冬宫时发现的,这座宫殿位于古波斯王国的都城苏萨(今伊朗西南部)。时至今日,人们仍可以在尼罗河岸边的埃及博物馆观赏和品味它的魅力。
女人喜爱珍珠,这份爱恋几千年来不曾淡化。书名《女人与珍珠——绘画与摄影中的恋物史》已透露了本书的内容:通过一些鲜为人知或举世闻名的艺术作品,展现女人与珍珠之间的爱恋。
珍珠正在成为复古时尚的最佳象征。在古老的波斯神话中,珍珠是诸神的眼泪。古希腊罗马人认为珍珠是上天赐与的礼物。对大多数女性来说,珍珠具有难以抗拒的魅力。为了拥有它,有人可以挥金如土,有人则命运多舛。本书希望展现的是珍珠赋予女人的性感、自信和非凡气质。
艺术史学者克劳迪娅?朗法可尼娓娓讲述从古希腊、古罗马以至当代,佩戴珍珠的意义已经发生了多样转变。她以幽默的笔触介绍了七十多幅闻名于世的绘画和摄影作品,读来轻松有趣。
书中汇聚了艺术史上最美丽的肖像,无论是青史留名的女皇,还是神话虚构出来的神灵、令人倾慕的世家名媛、红极一时的好莱坞女星或令艺术家灵感迸发的普通女性,她们无一例外地佩戴着珍珠。除了人们熟知的奥黛丽?赫本、可可?香奈儿,还有提香、波提切利等天才艺术家眼中的缪斯女神。本书中到处可见昂贵、精致的首饰,这些绝世美女的颈上佩戴着珍珠、发辫里编入珍珠、洋装上嵌着珍珠……不知道是她们施与珍珠项链魔法,还是珍珠项链向她们施了魔法,总之,一幅幅经典永恒的画面,就这样构成了。
克劳迪娅?朗法可尼(Claudia
Lanfranconi)出生于1971年,先后在波恩、佛罗伦萨、罗马接受艺术史教育,曾是《南德意志报》、《法兰克福汇报》等知名报纸的自由作者。2004年开始担任建筑与室内设计知名杂志《建筑学文摘》编辑,现居慕尼黑
宁宵宵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取得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硕士学位,现居北京,媒体从业。译有《写作的女人危险》、《时间终于多出来了》、《身陷古罗马》、《主人与狗》(托马斯?曼)、《艾斯塔的绿洲》(卡尔?麦)、《德语时刻》、《小熊比尔和大熊爸爸》、《我真的喜欢你》、《老鼠冤家》、《那些让孩子感到幸福的事儿》等。
自序:女人与珍珠的爱恋史
Ⅰ 沉湎于奢华
Ⅱ 纯洁的象征
Ⅲ 败坏妇徳的工具
Ⅳ 权力的符号
Ⅴ 美的代言人
插图:传说中的珍宝长久以来,人们无法解释为什么贝类这种不起眼的生物能够产出珍珠这种色泽莹润、造型完满的珠宝,所以珍珠的出身总伴有传奇色彩。在波斯神话里,珍珠是众神的眼泪;古代的中国人相信,这种“海中石”是借由月华而形成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中最聪明的人也不曾设想,珍珠只不过是贝类软体动物分泌出的碳酸钙矿物珠粒。与平时的理性不同,他们赞美珍珠为上天的礼物。百科全书作家盖乌斯•普林尼•塞孔都斯因《博物志》一书闻名于世,他生活在公元前一世纪的古罗马,精通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即使是普林尼也与其他人一样深信,珍珠是由坠入贝壳的露珠幻化而成。他在书中写道:每年特定的季节里,母蚌会浮上海面、吸收露水,由此开始孕育一枚新珍珠。如果露珠清澈无瑕,珍珠成型后便色泽莹白;如果露珠浑浊,培育出的珍珠则具有褐色光泽。除此之外,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或是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承接露水,对珍珠的品质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日照充足的情况下,畏光的母蚌只需要少量的露水。一场雷阵雨可能会让这种敏感的软体动物陷入恐慌,非但吓得产不出珍珠,还会产生气泡。普林尼的说法影响了大多数作家,他们认同这种浪漫而非科学的论述,这是因为露珠的银色让人很自然地与珍珠的牛奶色光泽联系在一起。不过,人们对于“天然产物”的成色、产出量一类的问题仍存在分歧,有人大胆揣测,一枚珠蚌可以产出五到二十颗珍珠。令人惊讶的是,虽然偶尔有人跳出来质疑“露水说”,但是直到十八世纪,普林尼的理论仍深植于知识分子的脑海中,即便是对自然科学有所研究的歌德,也在一八一九年出版的《西东诗集》里引用了这段珍珠传说。最早的珍珠养殖最早开始研究珍珠成长方式的是中国人,早在十一世纪,中国人已经开始尝试在淡水中养殖珠蚌。与此相比,欧洲在这方面觉醒较晚,几百年之后,著名的法国动物学家勒内•安托万•费尔绍•列奥米尔向大众提出一种新学说。这位著名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于一七一七年指出,珍珠成型的大小相当准确地符合蚌壳的尺寸。来自瑞典的生物学家卡尔•冯•林奈在列奥米尔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他观察贝类孕育珍珠的过程后提出,母蚌是因为受伤而有破口,出于自我修复的目的,以真珠质覆盖伤口才产生珍珠。这一发现令瑞典人非常振奋,当时的国王阿道夫•弗里德里希深受启发,立即派人在大量的贝壳上钻孔,再放归海中,他希望通过这种工艺简单的方式养殖珍珠,用以振兴瑞典的经济。很可惜这种作法颗粒无收。直到一九一三年,德国马尔堡的动物学家弗里德里希•阿尔费德斯才在大量实验报告的基础上,以学术性的方式呈现珍珠是如何产生的:当异物侵入珠蚌时,为了隔离意外进入的沙粒或寄生物,不让蚌肉受到伤害,这种敏感的软体动物便会分泌真珠质将异物层层包裹起来,两三年后,一颗浑圆、散发着光泽的珍珠就这样产生了。从稀世珍宝到时尚配件就在人们以生物学理论、密集且深入地研究珍珠的同时,人工养殖珍珠开始大量出现,这是为了满足欧洲和美国巨大的消费需求。最早成功地培育出圆形珍珠的是来自日本的三濑达生等人,但是被誉为“养殖珍珠之父”的是大名鼎鼎的御木本幸吉。这是因为御木本幸吉经营了最大的珍珠养殖场,并开创了面向全世界的珍珠出口。十九世纪末,御木本幸吉还只是一家拉面店里的学徒,他的家乡伊势一带的海湾在工业化高速发展的同时,饱受环境污染之困,珠蚌也几乎被想要发财的人们打捞殆尽。他希望增加家乡沿海的珠蚌数量,便苦心研究,从史料中找到的相关记载,学习中国人的人工养殖珍珠经验,冒着极大的风险建立了两个珠蚌养殖场。他在上百枚蚌体中放入不同物质,形成不同的刺激,最终果真产出了不同种类的珍珠。直到今日,养殖珍珠的方式与御木本幸吉时代仍然没有太大改变。在贝苗养殖两到三年后,潜水员会将养珠母贝采集上岸,对它们进行植核处理,也就是将珠核送入贝体的结缔组织内,这一手术往往需要持续两三个小时。之后再将育珠贝放入笼中,这是为了保护它们不受海鳗等自然天敌的伤害。放归海洋之后,育珠贝仍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进入收获期,此时形成的珍珠形状饱满、质地细致光滑、光泽度好。二十世纪初,采用此方法育出的珍珠非常盛行,它们不仅在尺寸和美观度上都远远胜过天然珍珠,同时还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过去采集珍珠需要海女或渔夫冒着生命危险潜水到深海,人工培育减少了这一部分的风险,变得更为经济。一九二一年,御木本幸吉在东京创立了他旗下的第一家“文化珍珠”店,随后在上海、纽约、巴黎、洛杉矶、旧金山、孟买等几乎所有的国际性大都市都陆续开设了分店,日本皇室指定御木本为皇室御用珠宝商。不过,珍珠饰品成功地从贵族消费品转变为时尚配件,不再局限于隆重庆典而适合平日配戴,应归功于可可•香奈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香奈儿敏锐地抓住当时的新女性形象,设计并剪裁出适合女性身体线条的时装,她为女性顾客所设计的服饰兼具职业装的实用和不愿循规蹈矩的流行感。一九一一年,香奈儿在巴黎康朋街创办了第一家时装屋,她不仅为顾客量体定制线条优美、合体舒适的羊毛套装,也开创了大量使用珍珠饰品搭配黑色装束的先河,这样的搭配即使是日常穿着也不显夸张。香奈儿本人和她的女模特、女顾客一起,为这种全新的、纯粹而优雅的风格做了最佳的广告代言,拍摄于一九五九年的一张照片即是最好的证明。“珠宝不是为了引起忌妒而存在,”香奈儿经常这么说,“它的价值纯粹在于给人带来乐趣。”由于珍珠养殖业在日本、中国、红海、大溪地的蓬勃发展,珠宝商今日所能供应的珍珠量显著增长。珍珠也有了许多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像是银白色、金色、粉红色、奶油色、黑色、灰色等等。购买珍珠时,需要注意有几条始终不变的评定准则:正圆型或滴状的珍珠特别珍贵,小且呈不规则状的珍珠(即俗称的巴洛克珠)价格则较为低廉;除了形状和颜色,另一个判断质量等级的标准是光泽,当光线照在薄片状排列的碳酸钙霰石结晶上,就可以看到珍珠的光泽是否温润。美丽代言人理论上讲,珍珠在大多数情况下具有单一用途:用以衬托佩戴者的美丽和女性的魅力。一九一二年,来自佛罗伦萨的肖像画家乔瓦尼•博蒂尼为身穿深红色低胸洋装的茱莉亚夫人作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黄金时代,上流社会中像茱莉亚夫人这样的名流贵妇都会请乔瓦尼•博蒂尼画肖像,他笔下曾画过数以百计的女性和她们的名贵首饰,但是茱莉亚夫人所戴的贵重的珍珠项链仍非常少见。在一九〇〇年巴黎召开的世界博览会上,这种“海中宝石”再一次登上了潮流巅峰,塞纳河畔简直成为最大、最精致的珍珠市场,即使东方国度的侯爵和酋长也到此旅行,以展示他们的珍藏,并购买更多珠宝。因为造型和颜色的关系,油画里的珍珠看起来远不止是散发着光泽的石头,而是按照女性委托人希望的样子呈现。珍珠在画布上看起来可以比实际尺寸大得多,这个讨好雇主的窍门是从专门为达官贵人画肖像的慕尼黑画家弗兰兹•封•伦巴赫那里流传下来的。伦巴赫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受封为艺术公爵,在一次与年轻、较没经验的同行弗兰兹•封•斯塔克共进晚餐时,伦巴赫坦承,他早就习惯把珍珠画得像鸽子蛋那样大,以讨好他的女性委托人,让她们的虚荣心得以满足。回到现代,有梦幻工厂之称的好莱坞为了节省经费,当然不会使用硕大、夺目的真珍珠,大部分电影中使用的都是赝品。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更频繁地使用珍珠赋予女演员一种高雅的女性化气质与神秘难测的灵气,例如巨星玛莲娜•迪特里茜和葛丽泰•嘉宝。一九六一年,在电影《蒂凡尼的早餐》中饰演的郝利•戈莱特利的奥黛丽•赫本就这样珠光宝气地走进了电影史。她穿着可可•香奈儿经典的小黑裙,佩戴着仿制的珍珠首饰,不管纽约大都市多么纷乱,她都要保持自己光鲜、迷人的形象。与她们不同的是伊丽莎白•泰勒从演艺事业刚开始起,就佩戴着足以用来拍摄电影的名贵珠宝首饰,即使不需要出现在台前,她也毫不掩饰自己对于夺目珍宝的钟爱。伊丽莎白•泰勒拥有一枚名为拉帕莱格林娜的珍珠,意思是朝圣女,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珍珠之一。十六世纪时,西班牙航海家巴尔沃亚(他是最早横渡巴拿马海峡的殖民开拓者)来到巴拿马海湾一带某座小岛上,从一个奴隶那里拐骗到这颗巨大的珍珠。他立即将拉帕莱格林娜珍珠敬献给西班牙国王费迪南五世,作为改善与国王关系的礼物。一个世纪后,西班牙王位继承人菲利普二世将这枚稀世珍宝送给他的英国夫人玛丽•图朵。从此之后,拉帕莱格林娜珍珠就不断在一位位国王和女王手中流转,直到拿破仑三世因为经济困难不得不变卖这份传奇之宝。一九六九年,著名演员理查德•波顿在一场拍卖会上买下拉帕莱格林娜珍珠送给伊丽莎白•泰勒,以此表达他对这位电影搭档兼情人的爱慕之意。同样成为好莱坞童话的另一位女演员格蕾丝•凯利则俭朴得多。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她的着装便极具个人风格,出镜时佩戴的珍珠配饰更像是她高洁品格的证明。在她嫁给摩纳哥王子雷尼尔三世、举行了童话般的盛大婚礼之后,珍珠更是成为她最爱的珠宝。著名摄影师霍威尔•柯南特在一九五六年为她拍摄的照片中,当时身为派翠西亚公爵夫人的她身着两段式泳装、在海滩奔跑嬉耍,即使在这样私人的场合里,她的颈上仍戴着珍珠项链。珍珠奇妙又非常典型地投射出女性对于美好事物的梦想。在不同的场景和氛围下,珍珠或赋予女人极具诱惑力的气质,或彰显出她们对于财富、传统和权势的诠释。伪造的华丽由于尺寸较大又圆润无瑕的珍珠一直以来都非常稀有和昂贵,人们干脆尝试制造赝品。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的能工巧匠在小球外包裹一层银粉或玻璃,试图做出天然珍珠的质感。十三世纪著名的炼金术士,如阿那多•德•米兰诺瓦、罗杰•贝肯等都曾经尝试仿制珍珠。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传奇人物达•芬奇精通不同学科,除了出色的绘画才能,达•芬奇还热衷于进行各种不同的飞行实验,并执行其他大型的科学实验。他研发出一种制作特大号人造珍珠的技术,可以用作头饰或颈饰,深受同时代时髦女性的喜爱。达•芬奇在意大利米兰路德维克•莫罗公爵的宫廷里停留时,撰写了他最重要的科学理论手稿《大西洋古抄本》,其中给出了如何将珍珠“以小换大”的秘诀:选择小粒、廉价的珍珠在柠檬汁里溶解,将其晾干得到珍珠粉后与鸡蛋清混合,塑造成形状规则、浑圆的大珍珠。今天的人们看到这个土方,可能会对产品的坚固程度和持久性产生怀疑,但在当时,这个点子具备足够的说服力。不过,达•芬奇的计划仅停留在纸上,而威尼斯人发明出了另外一种仿制工艺,他们将液态水银填满玻璃珠,做出的成品销路相当好,缺点就是水银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危险性。很快,法国一位名叫华金的生产玫瑰经念珠的商人找到了更好的替代方法:他发明了一种安全、廉价的填充物——珍珠箔。珍珠箔名字虽美,实际上却是用鲱鱼和沙丁鱼的鳞片搀合树脂制成的。用华金的方法制作而成的人造珍珠,光泽几可乱真。到了十七世纪,手工人造珍珠的技术日益完善,不但能够满足庞大的珍珠需求量,也可以迎合珠宝流行款式的变迁。例如形状不规则的巴洛克珍珠就是将圆形珍珠放入鸽子体内,让它们在消化过程中腐蚀表层,再将珍珠放入鱼鳔中加热。还好现在早已没有人再使用这种方法了。不过,就算是时下最流行的西班牙MAJORICA珍珠饰品,也会采用将玻璃珠浸泡在一种由鱼鳞制作的釉料里的工艺。这本书中的绘画或摄影作品里所呈现的珍珠全都是真品吗?绝大多数都是真品,甚至是非常罕见和昂贵的品种。不过,说起仿制品就不得不提到法国著名戏剧作家让•季洛杜,他在创作于一九四六年、讽刺投机分子的作品《沙依奥的疯女人》中写过这样一个场景:当人们问起珍珠是真货还是赝品时,公爵夫人回答道,“每个人都晓得,只要有人佩戴,珍珠就会越来越像真的”。
《女人与珍珠:绘画与摄影中的恋物史》编辑推荐:中央编译出版社图文馆书系致力于“让书成为最精美的礼物”,已出版《美的历史》、《丑的历史》、《钱的历史》、《圣经的历史》、《发明的历史》、《时间的故事》、《书店风景》、《阅读的女人危险》、《写作的女人危险》、《她的故事》、《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部电影》、《世界宗教艺术图典》、《这是什么意思?》、《零ZERRO》、《圆与方》等。精挑细选,名家名作,装帧精美,藏书佳品。
无
无论在人类的珠宝史、艺术史或是佩戴者的个人传记中,女人与珠宝之间的爱恋都占据着重要而独特的章节。
人们为了拥有珍珠不惜付出巨额的财富和巨大的代价。相对于钻石经过精工琢磨之后绽放出的冷艳光芒,珍珠的美丽浑然天成,能衬托佩戴者的肌肤,散发出诱人的温润光泽。不过从古至今,珍珠让无数女人如此着迷的原因,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是因为它的珍稀。
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七世为了引诱罗马军队统帅马克.安东尼,将她最珍贵的珍珠耳环溶于醋中,一饮而尽。1587年,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宣布处决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并侵吞了她所收藏的奇珍异宝。而对于美国影星伊丽莎白.泰勒来说,她一生中最惊心动魄的时刻就是她最珍贵的珍珠 坠饰被宠物京巴狗吞进肚子里,这个珍珠坠饰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它出自西班牙皇室,还因为这是理查德.波顿在1969年送给她的定情信物。
关于女人与珍珠的迷恋,作者在书里讲述了很多很多。。。它会让女人沉湎于奢华!
我是学珠宝鉴定的,老师说过,珠宝界有“五皇一后”,五皇分别是钻石、红蓝宝石、祖母绿、金绿猫眼石和变石,一后则独指珍珠,可见珍珠之地位,她只属于女性的珠宝。不过,我也是看完此书才真正感受到当中意义。
书内主要介绍欧美世界的珍珠文化,讲了珍珠的历史、珍珠所象征的美、纯洁、诱惑、奢华甚至权力等等。我个人觉得整本书就是一件艺术品,无论她的印刷质量、里面的图片和内容,每位女性和每位喜欢珍珠的女性都值得拥有的一本书。
千万别让女人看到这本书!
女人就是要爱自己
书的纸张比较好,而且画面色彩鲜艳,我真的好中意!
可以读几遍的书 每个女生都应该拥有
内容新颖,图片经典
一本不错的画册,选图比较有代表性,其中有一些很少见的绘画;相比之下照片的选择就普普通通了。
想了解女人跟珍珠故事的可买,但是实用性不强,里面的图片更多得是绘画作品。
一般般,内容范范。
不错,看了会对提升欣赏力有益
一般般,随便看看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