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理论与方法

吉利 编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1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

吉利 编  

页数:

210  

内容概要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是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政党及其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具体应用。本书从学习型组织理论出发,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程与实践,对现阶段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并提供了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一些可行的基本方法。

作者简介

  吉 利,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张翠珠,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苑大勇,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书籍目录

序言 苏联厄运训诫深
作者的话
第一章 苏联从动荡走向解体
 苏联第八任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
 苏联党报记者:戈尔巴乔夫地位维艰
 亚美尼亚骚乱的前因后果
 苏联少数民族骚乱及其影响
 苏共中央为何禁止滥发勋章
 苏共第19次全国代表会议扬起政治改革之帆
 中国著名专家评苏共第19次全国代表会议
 戈尔巴乔夫出奇制胜
 苏联领导机构改组与改革
 析克宫人事大变动
 苏军九巨擘 悉数换新人
 苏联选举制度的重大改革
 苏联各界激烈竞选首届人民代表
 苏联人民代表选举拾零
 “叶利钦现象”引人注目
 叶利钦替补为苏联最高苏维埃成员
 苏联政治体制改革迈新步
 雷日科夫为何连任总理?
 戈尔巴乔夫执政四年
 立陶宛独立
 ——戈尔巴乔夫面临新考验
 苏共中央二月全会激辩苏共行动纲领
 苏共28大后的苏联政局:“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是个大问号
 苏联第四次人代会:苏联国内局势空前复杂
 从两会看“8?19”事件后的苏联政局:原来的苏联已不复存在
 乌克兰将成为欧洲重要的独立国家
 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的政策主张
 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竞相争取军队支持
 苏联军队面临被割裂厄运
 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一山二虎长不了
 戈尔巴乔夫表示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戈尔巴乔夫总统被勒令月内辞职
 通往独联体的道路不平坦
 阿拉木图会议结果:先独后联 分歧依存
 戈尔巴乔夫辞去总统职务苏联正式解体
 独联体明斯克峰会面临五个难题
 独联体明斯克成果有限
 访独联体诞生地白俄罗斯
 俄罗斯:最大的独联体国家
 ——重返莫斯科杂记
 独联体现状及前景
 叶利钦其人
 叶利钦政权能维持多久?
第二章 苏联从扩张走向消亡
 苏联对北约首脑会议反应强烈
 从勃列日涅夫访法看苏联对西欧的政策动向
 1978年苏联与美国在欧洲的争夺不得手
 莫斯科对卡特政府对苏政策的看法
 从欧安会续会看苏美对欧洲的争夺
 从勃列日涅夫波恩之行看苏联当前的缓和战略
 从苏联舆论看苏在红海地区的扩张
 从莫斯科邀阿萨德访问看苏联怎样应对美埃以戴维营和平协议
 从苏阿条约看苏联在南亚的扩张动向
 苏联对东盟加强攻势
 苏联采取一系列步骤发展同印度的关系
 1979年苏联将继续推进对外扩张攻势
 苏联当局认为国际局势复杂对抗加剧
 苏联如何评估波兰局势?
 苏联对波兰军管起了怎样的作用
 苏联对美国发起的“波兰攻势”的态度和作法
 苏联报刊揭露美国情报机构对波兰的颠覆活动
 冰岛会晤失败 对话仍将继续
 苏美可能就消除欧洲中程导弹问题达成协议
 相见彬彬有礼 原则分歧依然
 ——评希拉克莫斯科之行
 华约首脑会议关于裁军的“新思维”
 舒尔茨莫斯科之行推进中导协议
 中导条约与缓和
 苏美关系会由冷变热吗?
 苏联对外政策新动向
 苏联对外政策开始作重大调整
 红玫瑰为何消失?
 ——评舒尔茨的莫斯科之行
 里根访苏前夕的苏美关系
 世人瞩目的苏美首脑莫斯科会谈
 继往开来的一次会晤
 推动裁军的又一个积极步骤
 欧安会维也纳续会破僵局
 1989年苏联外交之趋势
 苏联可能在年内从阿富汗撤军
 华盛顿会晤显示的苏美关系动向
 海湾战争后的苏美关系
 苏联主张建立怎样的国际新秩序
 美国总统为何专访波兰和匈牙利?
 东欧六国局势剧变之后
 怎样看东欧的变化
 苏日之间的领土之争
 戈尔巴乔夫访日未能解决两国领土争端
 俄罗斯领导人为何频频视察南千岛群岛?
 莫斯科权威专家:俄罗斯不再考虑把南千岛群岛中两岛交给日本
第三章 中苏关系:从对抗走向正常化
 苏联对我发起空前舆论战
 ——苏联对我自卫还击战反应之一
 苏联无对我进行军事入侵的重要迹象
 ——苏联对我自卫还击战反应之二
 苏联对华宣传动向
 ——苏联对我自卫还击战反应之三
 苏联对美国的宣传动向
 ——苏联对我自卫还击战反应之四
 苏越矛盾初露
 ——苏联对我自卫还击战反应之五
 苏联对我不延长中苏条约的反应
 苏联对中苏谈判的态度
 苏联对中苏谈判的宣传动向
 苏联对华基本政策无实质性变化
 苏联舆论工具就五届人大三次会议评我内外政策
 苏联发展同中国等亚太国家的经贸关系
 钱其琛外长访苏:中苏关系的重要事件
 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高瞻远瞩的战略抉择
 结束过去 开辟未来
 ——写在中苏关系正常化之际
 见证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的历史性会晤
 2010:启动全面深化中俄关系的一年
第四章 其他
 爱的自杀
 ——斯大林妻子斯维特兰娜自杀原因
 在夜幕笼罩下
 ——斯大林对希特勒进攻苏联日期判断失误原委
 特别任务
 ——赫鲁晓夫主持逮捕和处决克格勃主席贝利亚内幕
 公布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秘密报告的背后
 一条热线系两端
 ——赫鲁晓夫和肯尼迪通过热线处理1962年加勒比海危机内幕
 勃列日涅夫肖像
 昔日淫威驸马 今朝阶下囚徒
 勃列日涅夫孙子的呼声
 牵动欧洲格局的德国统一
 宇航业——苏联科学的骄子
 十月革命的摇篮
 涅瓦大街上普希金文学咖啡馆
 鲜花献给先烈们

章节摘录

  3.避开习惯性防卫  习惯性防卫是根深蒂固的习性,用来保护自己或他人免于因为我们说出真正的想法而受窘,或感到威胁。习惯性防卫在我们最深层的假设四周形成一层保护的壳,使我们免于遭受痛苦,但是也使我们无从知道痛苦的真正原因。然而,根据阿吉瑞斯的研究,习惯性防卫的根源,并不如我们以为的是强词夺理,或是为了保持社会关系,而是惧怕暴露出我们想法背后的思维。阿吉瑞斯说:“防卫性的心理使我们失去检讨自己想法背后的思维是否正确的机会。”对多数人而言,暴露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是一种威胁,因为我们害怕别人会发现它的错误。且这种认知上的威胁自孩提时便开始,许多人在学校里更是不断地加重。还记得被点名问问题而没答对的创伤吗?在日后工作中,这种情形更加严重。  习惯性防卫种类繁多,且常常发生,但通常不会引起注意。当我们无意认真接受某一个想法时,我们会说:“那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构想。”我们故意不断说服别人某个构想行不通,而真正的想法只是不想再考虑这个构想。或者我们假装支持他人某项论点,以免让自己类似的论点也遭到批评。或者在一出现困难议题时,便改变话题,表面上则显得很有风度、若无其事的样子。  习惯性防卫愈是“有效”,背后的问题就愈不易彰显,问题也因此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这使得原本就岌岌可危的情况,更加恶化。这是因为他们并未运用学习来解决根本问题。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概括地讲就是“三个迫切需要”。一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二是推进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三是加强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近九十年来,我们党通过不断学习推动了执政能力的提高和先进性的发展,面对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必须通过新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使我们党经受住各种考验,不断巩固执政地位。  ——中央宣传部新闻发言人    继承和发扬我们党优良的学习传统,借鉴并吸收当代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新理念、新经验,我们党一定能够建设成为一个更加生机勃勃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并以此带动和示范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求是》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理论与方法 PDF格式下载



给奶奶买的,奶奶很喜欢~打算再买2本~·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