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维基解密

田敏 田敏 法律出版社 (2011-05出版)
出版时间:

2011-5  

出版社:

田敏 法律出版社 (2011-05出版)  

作者:

田敏  

页数:

132  

Tag标签:

无  

前言

这是一场忘年之会。丹尼尔·埃尔斯伯格(DamelEllsberg),40年前因向国会和媒体泄露五角大楼绝密文件而名声大噪的老牌“吹哨者”,将在这里与朱利安·阿桑奇(JulianAssange)——维基解密网站的灵魂和缔造者展开对话。两人身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都有颠沛流离的童年、都经历过脱胎换骨的思想蜕变、如今都坚定不移地奉行着“透明”的信息准则。2010年6月3日早晨的对话是两位“吹哨者”的首次对话。这场对话是个人民主论坛(PersonalDemocracyForum)2010年纽约年会的一项内容。来自世界各地的技术专家、活跃分子、程序员、记者、思想家以及其他各行各业对因特网和国际政治深感兴趣的人士都聚集在这里,期待着这次跨时代对话的开始。阿桑奇并没有来到现场,而是在澳大利亚通过Skype参与对话。由于时差原因,澳大利亚此时正是半夜,但阿桑奇脸上没有一丝疲倦。他穿着黑衬衫,打着红领带——这已经是他招牌式的标准装束了。由于维基解密网站对匿名性的严格要求——这是他们的一贯风格——这次视频交流会没有观众互动环节,这令现场的粉丝颇有一些不满。个人民主论坛的工作人员忙着调试线路,使出浑身解数解决通信问题,但阿桑奇还是时不时地问:“你能听见我说话吗?”埃尔斯伯格开了个玩笑作为开场白。他对阿桑奇说,你的脸投射在你的头上,显得头很大肩膀很小,看起来就像是刚从心理医生那儿回来。埃尔斯伯格的这个笑话可是有渊源的——40年前,美国政府为了抹黑他,曾经窃取过他的心理病历。阿桑奇倒也不以为忤,反而顺着埃尔斯伯格的话打趣道:“呃,那个,其实我没穿裤子。”接着,他言归正传:“丹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特意提到埃尔斯伯格窃取五角大楼文件的那一年正是自己的出生年。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的,因为阿桑奇绝少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确切年龄。主持人向埃尔斯伯格提起他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对《附带谋杀》视频的评论。《附带谋杀》是维基解密于2010年4月曝光的驻伊拉克美军对伊拉克平民和路透社记者的袭击的录像。这次袭击共造成2名路透社记者和10名伊拉克平民身亡,其中包括几位孩子。埃尔斯伯格说,40年前,他梦寐以求之事便是能够如今天般通过因特网来泄密,这样他就不必费煞心神地用原始复印机将数千页绝密文档复制好,再随身带着它们到处走动了。埃尔斯伯格想了想,回答说:“要是我能用扫描仪和因特网泄密的话,他们就会说,‘我×,泄密了。’然后不了了之,不会下令追查我。”而当年的实际情形是,尼克松发现《纽约时报》曝光五角大楼文件后勃然大怒,把官司一直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阿桑奇接着说,维基解密要做的就是“让我们自己诉无可诉”。维基解密受到过多次诉讼威胁,但真正闹上法庭的不多,闹得最大的也不过上了旧金山联邦法院。“我们是故意这么做的,就是为了想看看美国的言论自由到底怎么个自由法。”阿桑奇不无得意地说道,这是维基解密常用的“引蛇出洞”之术。“所有的组织都生活在秘密之中。我们才刚上路。”“丹尼尔有一句名言,我很赞同,那就是,勇气是会传染的。”这是1972年一位“吹哨者”的话,他将埃尔斯伯格视为精神导师。现在被阿桑奇又说了一遍。主持人又问阿桑奇,奥巴马政府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反泄密调查,这是否与维基解密有关——把机密泄露给维基解密实在太容易了。阿桑奇回答说:“据我所知,我们的消息源从来没有被曝光过。现在,在美国当政的是民主党。民主党很官僚主义。而官僚主义本身能够催生官僚主义。民主党的官僚主义还来自军事实力,来自中央情报局。美国政府正在被这些机构绑架。因为官僚主义就是为了控制而生的。”在阿桑奇看来,“基本上没有人(因泄密调查而)被抓。美国有多少人口?又有多少指控?充其量500万吧,3亿人口。也就500万起指控。基本上没有人被抓。基本上人人都能成功地泄密。但只要有人被抓,那人就红了。正是这些被抓的人鼓舞着我们。我们(曝光密档者)能使他们更红。阻止泄密者也能使他们更红。人们对泄密者留下印象大多是因为他们被抓了。所以人们普遍有一种错误的感觉——泄密是一件危险的事。”埃尔斯伯格也鼓励了阿桑奇:“你们现在所做的斗争,通过视频和其他形式进行的斗争,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是真的掌握了无从查起、不可跟踪的泄密技术。假以时日,我希望这能使更多人相信你们的方法。《附带谋杀》视频已经使你们得到了广泛关注。我也尽了一份力——我从头到尾看完了它。”对话结束的时间很快就到了。双方起身挥手道别。埃尔斯伯格恨不得挤进笔记本电脑屏幕中去和阿桑奇握手。“保持联系。”他说。伦敦丽婷河岸酒店(ParkPlazaRiyerbankLondon)坐落于泰晤士河南岸,距离大名鼎鼎的英国秘密情报局——军情六处,无所不能的特工007即隶属于此——只有几步之遥。2010年10月23日,朱利安·阿桑奇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抨击奥巴马政府对“吹哨者”的严打行动——特别是针对最近伊拉克战争密档泄密者的行动。阿桑奇说,继上一日(10月22日)曝光近40万份伊拉克战争密档后,维基解密将再接再厉,曝光另外15000份阿富汗战争密档。在阿桑奇向在场的记者宣讲自己的计划时,79岁的埃尔斯伯格就坐在台下,为这位后辈“吹哨者”打气。埃尔斯伯格是连夜坐飞机从加利福尼亚赶来出席这次记者招待会的。自从6月初的那次虚拟见面会后,他和阿桑奇便成了莫逆之交。在埃尔斯伯格看来,阿桑奇是“全世界最危险的人”,因为他有能力挑战政府,特别是美国政府。阿桑奇正在受到西方情报机构的“全球抓捕”,奥巴马政府恨不得将他送上法庭,一如当年理查德·尼克松政府之于他自己。五角大楼要求阿桑奇“归还”所有分级密档的语气和措辞与当年五角大楼文件泄出后如出一辙,他和阿桑奇都被威胁以间谍罪论处。埃尔斯伯格说:“秘密是帝国不可或缺之物。”埃尔斯伯格还提到了前陆军情报分析员布莱德利.曼宁(BradleyManning)——美国政府认定就是他向维基解密提供了26万份外交电报。他和阿桑奇均表示,奥巴马政府对“吹哨者”的严打是倒行逆施,美国正在走向如英国那样出台《官方秘密法案》(OfficialSecretAct)的不归路。埃尔斯伯格指出,奥巴马政府对曼宁以及其他两位最近的“吹哨者”穷追不舍,这表明美国的言论自由已经下滑到了历史最低点。两代“吹哨者”终于联合起来向美国政府宣战了。有人的地方就有秘密。有秘密就会有人好奇并千方百计地想一窥究竟。于是,泄密者应运而生。泄密者神通广大,盗密如拾草芥,泄密如弃敝帚。这样的人——揭露政府秘密以打击其内部不轨或不法行为的人——被称作“吹哨者”。谁掌握着这个世界上最多、最大的秘密?毫无疑问是美国政府。这不仅因为其决策过程充满了神秘性,也因为它有着全世界最优秀的谍报网。然则事物皆有正反两面,收集的秘密越多,招致的“吹哨者”也就越多。几十年来,美国成了层出不穷的“吹哨者”最喜欢的目标。从五角大楼文件到战争日记,从《附带谋杀》视频到外交电文,从丹尼尔·埃尔斯伯格到朱利安·阿桑奇,一代又一代的“吹哨者”将美国政府的肮脏秘密曝于光天化日之下,让政府焦头烂额,疲于奔命。然而,他们也被美国政府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有些人甚至付出了身陷囹圄的代价。在网络时代,最著名的“吹哨者”非朱利安·阿桑奇莫属。阿桑奇天赋异禀,少年成名,特立独行。黑客曾是他的专长,但在经历了几次人生大起大落后,他最后选择了泄密作为职业。他又是一个风流种,因男女关系问题被抓住把柄,身陷囹圄。他所建立的“维基解密”网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泄密网站,上线4年以来披露了不可计数的保密文件。几乎以一人之力对抗着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府。维基解密的壮大之路绝非一帆风顺,期间经历过无数次风雨,有好几次几乎已经要永久失败了。但阿桑奇挺了过来,每经历一次危机,他都变得更成熟,在他的带领下,维基解密数度调整运行策略,终于成为不仅掌握着大量的机密,而且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解密之路的网络机构。维基解密使泄密这项活动披上了与几十年前完全不同的色彩。美国政府痛恨他,“吹哨者”仰慕他,全世界网民喜欢他。在一个更透明、更快捷的世界中,维基解密让世人看到了更多的阴谋与伪善。阿桑奇就像是网络时代说实话的小孩,一语道破了美国政府身上的皇帝新装。39岁的阿桑奇是个传奇。79岁的埃尔斯伯格也是个传奇。“吹哨者”或多或少都是传奇。而传奇背后都有秘密。当埃尔斯伯格完成他的传奇的时候,新的传奇——阿桑奇呱呱坠地了。

内容概要

  维基解密(WikiLeaks)创立于2006年,它是阿桑奇个人思想的凝集。阿桑奇是维基解密最主要的发言人,他自己尽量回避“创始人”的称呼,仅称自己是维基解密的主编,对维基解密收到的文件审查工作享有最终的决定权。阿桑奇为维基解密工作是没有收入的,一如维基解密的其他职员。  阿桑奇称维基解密所发布的机密文件数量,超过世界上其他新闻媒体的加起来的总和。他说道:“我不是想说维基解密有多成功,而是想表示世界媒体危机重重的现状。一个五个人的团队公布了比其他媒体加起来都多的机密文件,这是(他们的)耻辱。”他提倡新闻业应是“透明”与“细致严谨”的。  在《时代》周刊的2010年度人物网络评选中,阿桑奇居于首位,满意率为92%。然而,《时代》周刊却宣布获选人物是FACEBOOK的创办人、获得票数仅为阿桑奇1/20的马克·扎克伯格;阿桑奇则为“最受读者欢迎的年度人物”。

作者简介

  朱利安·保罗·阿桑奇(Jufian PaulAssange)生于1971年,澳大利亚记者,泄密网站维基解密的董事与发言人。在作为维基解密的发言人与编辑之前,阿桑奇曾是物理与数学专业的学生、程序员和黑客。他曾在多个国家居住,没有一个固定的住所,偶尔也在公共场合露面,就新闻自由、审查制度与调查性新闻工作阐述自己的看法。  自创办至今,维基解密公布了相当数量的机密文件,这之中包括关于美国部队在伊拉克与阿富汗的行径、发生在肯尼亚的法外处决、在科特迪瓦的有毒废物倾倒事件的文件等等。2010年11月28日起,维基解密与其他媒体伙伴开始发布秘密的美国外交电报。11月30日,在位于瑞典的国际公共检察官办公室要求之下,国际刑警组织以涉嫌性犯罪为由,对阿桑奇发出国际逮捕令。12月7日,阿桑奇在伦敦向警察局投案,但他否认相关指控。  与维基解密相关的工作使阿桑奇荣获多项荣誉,例如2009年的国际特赦传媒奖与2008年《经济学人》的言论自由奖。同时,阿桑奇的工作亦备受批评:美国白宫称他的行为是“鲁莽和危险的”,部分美国政治人物进一步提出阿桑奇应被当做恐怖分子处理,甚至应被暗杀。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吹哨者”第二章 附带谋杀第三章 战争日记第四章 外交“9·11”第五章 强奸指控第六章 维基革命尾声附录附录一 维基解密网站关于外交电报泄密事件的FAQ附录二 26万份外交电报的部分内容附录三 维基解密官方的泄密总结

章节摘录

版权页:第一章“吹哨者”1931年4月7日,丹尼尔·埃尔斯伯格(DanielEllsberg)出生手芝加哥一个信仰基督科学教派的犹太家庭中,从小在虔诚的宗教氛围中长大。父亲是工程师,但在大萧条中失业,不得不随时搬家以便寻找工作。埃尔斯伯格从小就是一个表现出天赋和志向的孩子,6岁就能背诵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篮球、跳水、辩论、登山也是样样出色。埃尔斯伯格的母亲一心想把他培养成钢琴家,但天有不测风云,在埃尔斯伯格15岁那年,母亲和妹妹在一场车祸中丧生,他的钢琴生涯也到此为止了。中学毕业,埃尔斯伯格以优厚的奖学金进入哈佛大学,主修经济学专业——奖学金不仅支付他的学费、生活费,甚至还支付他每年回家探望父母的路费。世界为这个勤奋而聪明的年轻人提供了最佳的条件。中学里的伙伴公认,他是他们当中以后最有可能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的人。埃尔斯伯格于1952年获得学士学位。本科毕业后,埃尔斯伯格前往剑桥大学深造,一年后转回哈佛大学研究生院。1954年,他离开哈佛,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匡提科(Quantico)接受新兵训练,随后被派往国外驻扎。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时期,他刚好在中东。于是,他通过了最严格的安全背景审查,被确认为国家安全事务中完全可靠的人,这对他以后接触最高级机密打下了基础。当时的埃尔斯伯格风华正茂,雄心勃勃,是一个随时愿意响应号召为国献身的爱国者。1年后,埃尔斯伯格以中尉军衔退役,回到哈佛大学继续研究生学习。两年后,埃尔斯伯格再一次中断学业,进入兰德公司工作,从事核战略方面的研究。1962年,埃尔斯伯格终于结束了哈佛的学习,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他的毕业论文是关于决策论的,研究成果被称为“埃尔斯伯格悖论”。1964年8月,埃尔斯伯格被哈佛校友、助理国防部长约翰·麦克诺顿(JohnMcNaughton)选中,雇用他为特别助理,负责收集关于印度支那的资料。他被授予最高公务人员级别:GS-18“资深级”一这个级别意味着他可以接触绝密文件。除了印度支那战争问题的研究工作,埃尔斯伯格还要负责为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RobertStrangeMcNamara)和麦克诺顿撰写演讲稿。1965年,埃尔斯伯格离开国防部,作为美国国务院专员被派去越南当爱德华·兰兹代尔(EdwardLansdale)将军的特别助理实行“太平村计划”。但埃尔斯伯格是个不甘寂寞的人,他在南越到处走动,接触下层,广交朋友,弄得军方对他的安全大伤脑筋。作为一名军人,埃尔斯伯格可谓素质过硬,他能双手左右开弓使用手枪。因此,虽然他经常随军出动巡逻,遇到过几次危险,都被轻松化解了。实地考察改变了埃尔斯伯格对战争的一贯看法。出发的时候,埃尔斯伯格是一位鹰派,他相信政府,相信越战,并且为之积极奔走。他认为既然成千上万的美国青年在越南浴血奋战,自己也不能待在华盛顿的办公室里冷眼旁观。于是他到了越南,足迹遍布了越南的每个角落,看到了与自己想象中大相径庭的事实。但他的总体看法并未改变,仍然是一个鹰派,和同事中的反战派激烈辩论。他曾返回华盛顿休假,但很快又要求回到越南。1967年,埃尔斯伯格得了一场恶疾,在曼谷的医院里度过了36岁生日。在住院期间,埃尔斯伯格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发生了脱胎换骨的转变,从鹰派蜕变为鸽派。1967年,已经成为坚定鸽派的埃尔斯伯格回国。此时的他坚信,“越南战争前途渺茫,血腥的越战最终将会陷入永无止境的僵局。”作为一名公务员,埃尔斯伯格目睹了不少政府内幕,这是他尤其感到失望的东西:在高涨的反战浪潮声中,政府正在隐瞒国会和公众,秘密将战争扩大化。1967年11月21日,美军驻越南总司令威廉·威斯特摩兰(WilliamC.Westmoreland)将军公开讲话,称越战已进行到了最后阶段。埃尔斯伯格说:“但我知道那是一派谎言。”他探得的消息是,当时五角大楼还在计划进一步增兵,甚至已经开始讨论在何种情况下可以使用核武器。与此同时,埃尔斯伯格再次进入五角大楼,受命参与编写一部有关美国入侵印度支那战争始末的庞大秘史,主持编写工作的正是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麦克纳马拉1961年至1968年间担任美国国防部长,期间几乎参与了越南战争政策制定的全过程,因此有人把越战称为“麦克纳马拉战争”。从1967年开始,麦克纳马拉对越战不再激情四溢,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制定的越战政策。但美国在越战中越陷越深,麦克纳马拉的话根本起不到任何阻止作用。麦克纳马拉只能自我检讨美国在越南和印度支那的政策。1967年6月,他在没有经过约翰逊总统同意的情况下秘密组织人员对越南战争进行深入研究,写成的研究报告就是后来的“五角大楼文件”。麦克纳马拉这么做的动机一直是个谜,他本人坚称目的是给后世越战研究者提供便利,这一解释显然难以令人信服。事实上,在1971年“五角大楼文件”曝光后,当时已经下台的约翰逊总统推测麦克纳马拉的初衷是为好友罗伯特·肯尼迪与自己竞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所放出的政治炸弹。编撰越战研究报告使埃尔斯伯格开始思考美国在越南的教训。他很快发现,关于民主,美国没有秘密的说法“纯粹是一派谎言”。“绝大多数机密不会泄露给美国公民。即使这些严格封锁的信息已经为敌国所知,即使需要国会授权动武,即使需要对外交政策进行民主监督,政府也不会透露这些机密。”但那时他感到:“我们根本没必要帮助国会、媒体或是公众了解总统即将采取的行动,自找麻烦。要是透露总统行动的话,那些目光短浅、思想狭隘的个人或是机构很有可能就会进行干涉,只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埃尔斯伯格是个非同寻常的人,他有着坚定的意志,认准的道理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在他看来,既然他看到了越战的真相,他就应该把真相公之于世,让所有人都看到越战的真相——正如当年他看到大量美国热血青年义无反顾地奔赴越南抛头颅洒热血,便为自己在办公室里空坐感到坐立不安。1968年,埃尔斯伯格开始公开发表反战言论。为此,他不得不辞掉了华盛顿的工作。“不可思议的工作节奏以及相关的内幕信息,都会使你觉得自己举足轻重。”几年后,埃尔斯伯格向刚刚就任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这样描述接触机密文件时的感受:起初让人“欣喜若狂”,但很快就会“感到自己像一个傻子”般“受人愚弄”,再后来,“你所知道的仅仅是自己看到的东西,其他人看不到——其他所有人都是傻子”。最后,“你自己不再会向那些无法参阅机密的人学习”,“你会小心翼翼地向他们撒谎。事实上,你一直在试图控制他们,根本不会去听取他们所提出的建议”。


编辑推荐

《维基解密:阿桑奇和他撬动的世界》:朱利安•阿桑奇被称为“黑客罗宾汉”,作为维基解密的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认为,透露公共治理机构的秘密文件和信息,对大众来说是件有益的事。9万多份驻阿美军秘密文件的泄密让他足以成为创造历史的人物。阿桑奇,一个颠沛流离的少年黑客如何成长为“网络世界的罗宾汉”?维基解密,一个核心成员只有5人的网站,怎样扼住了世界政治的咽喉,一次次搅乱世人的神经?田敏所著的《维基解密(阿桑奇和他撬动的世界)》带你直击阿桑奇和他的解密王国。朱利安•保罗•阿桑奇,(Jufian Paul Assange)生于1971年,澳大利亚记者,泄密网站维基解密的董事与发言人。在作为维基解密的发言人与编辑之前,阿桑奇曾是物理与数学专业的学生、程序员和黑客。他曾在多个国家居住,没有一个固定的住所,偶尔也在公共场合露面,就新闻自由、审查制度与调查性新闻工作阐述自己的看法。自创办至今,维基解密公布了相当数量的机密文件,这之中包括关于美国部队在伊拉克与阿富汗的行径、发生在肯尼亚的法外处决、在科特迪瓦的有毒废物倾倒事件的文件等等。2010年11月28日起,维基解密与其他媒体伙伴开始发布秘密的美国外交电报。11月30日,在位于瑞典的国际公共检察官办公室要求之下,国际刑警组织以涉嫌性犯罪为由,对阿桑奇发出国际逮捕令。12月7日,阿桑奇在伦敦向警察局投案,但他否认相关指控。与维基解密相关的工作使阿桑奇荣获多项荣誉,例如2009年的国际特赦传媒奖与2008年《经济学人》的言论自由奖。同时,阿桑奇的工作亦备受批评:美国白宫称他的行为是“鲁莽和危险的”,部分美国政治人物进一步提出阿桑奇应被当做恐怖分子处理,甚至应被暗杀。维基解密(WikiLeaks),创立于2006年,它是阿桑奇个人思想的凝集。阿桑奇是维基解密最主要的发言人,他自己尽量回避“创始人”的称呼,仅称自己是维基解密的主编,对维基解密收到的文件审查工作享有最终的决定权。阿桑奇为维基解密工作是没有收入的,一如维基解密的其他职员。阿桑奇称维基解密所发布的机密文件数量,超过世界上其他新闻媒体的加起来的总和。他说道:“我不是想说维基解密有多成功,而是想表示世界媒体危机重重的现状。一个五个人的团队公布了比其他媒体加起来都多的机密文件,这是(他们的)耻辱。”他提倡新闻业应是“透明”与“细致严谨”的。在《时代》周刊的2010年度人物网络评选中,阿桑奇居于首位,满意率为92%。然而,《时代》周刊却宣布获选人物是FACEBOOK的创办人、获得票数仅为阿桑奇1/20的马克•扎克伯格;阿桑奇则为“最受读者欢迎的年度人物”。维基解密需要被保护,而不是威胁与攻击。为了彻底改变政权的行事方法,我们必须认真、大胆地思考就采取的策略。前人的经历已经告诉我们,政权自身是不希望发生改变的。我们要超越前人的思维,从新科技中获取启发,查找出对我们有用的、前人没有机会用到的技术。某个组织越是隐秘,越是对事件采取讳莫如深的态度,信息的泄露就越能引致组织内部、小圈子的惊惶与无端的恐惧……因为,不公平系统的产物一定是众多的异议人士。与导议者相比,组织的操控者还常常占寡数和劣势。这种情况下将系统的大量秘密信息泄露,会使这一不公正的系统,在其他国家安全部加开放的系统面前,显得更加的脆弱与不稳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维基解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