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垄断法实施热点问题研究
2011-12
法律出版社
王先林 编
391
无
本书立足于现实的迫切需求,从反垄断法实施中的诸多问题中选取了11个专题,分上、中、下三篇进行论述。上篇是关于反垄断法实施中宏观层面的问题,主要涉及反垄断法及其实施的基本问题、反垄断法实施中的政策法律协调、反垄断法实施中的竞争倡导以及反垄断法实施中经济学方法的应用。中篇是关于反垄断法实施中具体制度层面的问题,重点探讨了反垄断执法机构与反垄断裁决程序、反垄断执法中的宽恕制度、反垄断法的私人实施以及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等问题。下篇是关于反垄断法在特殊领域实施的问题,重点就反垄断法在自然垄断行业、互联网行业和知识产权领域这三个比较典型的特殊领域的实施进行研究。
应当如何看待我国反垄断法的实施现状——代前言
上篇
第一章 反垄断法及其实施的基本问题
一、反垄断法的基本性质和政策目标
(一)反垄断法的基本含义和制度框架
(二)反垄断法的基本作用和性质
(三)反垄断法的政策性和政策目标
二、我国反垄断法制定的背景和主要争论
(一)我国反垄断法制定的背景和意义
(二)我国反垄断法制定过程中的若干主要争论
三、反垄断法实施的意义和基本方式
(一)反垄断法实施的含义和意义
(二)反垄断法实施的途径和方式
(三)反垄断法的公共实施与私人实施
四、反垄断法实施中的相关市场界定
(一)相关市场界定与反垄断法的实施
(二)相关商品市场界定的基本分析框架
(三)相关地域市场界定的基本分析框架
(四)用假定垄断者测试界定相关市场
五、反垄断法实施中的基本分析方法
(一)本身违法规则与合理规则的性质
(二)本身违法规则与合理规则的利弊
(三)本身违法规则与合理规则的关系
……
中篇
下篇
后记
版权页: 插图: 从总体上看,国际贸易政策的发展表现为各国在接受和充分利用自由贸易所带来的利益的同时,又不断寻求保护本国最大利益的过程,也就是各国根据本国经济发展实际获取最大利益的过程。这一过程经历了重商主义、自由放任、幼稚产业保护论、凯恩斯主义贸易保护和战略性贸易政策五个阶段。在此过程中还伴随着一系列次佳贸易政策的选择,以及发展中国家建立在幼稚产业保护论基础上的对贸易政策本身的探索和实践。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这种以本国利益为重的对外贸易政策选择变成了政策博弈意义上的“共同贸易自由化”。在谈判基础上的共同贸易自由化是多边贸易体制建立和推行贸易自由化的理论依据。 作为倡导和促成战后贸易自由化的产物,世界贸易组织(WTO)及其前身关贸总协定(GATT)数十年的历程就反映着国际社会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努力。其基本目标是要通过实施无条件最惠国待遇,逐步减少乃至消除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以便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生产和交换。为此,制定了一系列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贸易准则和贸易行为规范,以期建立和发展一个开放持久的多边自由贸易体制。贯穿于WTO各项协议的主线是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或者所谓开放贸易是支撑WTO体制的经济前提。在自由贸易政策指导下,WTO一向关注的重点是成员政府限制自由贸易的措施,WTO规则主要是对各种政府采取的关税以及非关税壁垒措施进行严格限制。WTO的贸易政策是当今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表现形式。 WTO的贸易政策规范在WTO的基本目标和原则中就有充分的体现。直接的自由贸易原则自不必说,非歧视原则,包括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保障各成员方及其产品在任一个成员方市场处于同等竞争地位,是自由贸易的基础;透明度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也都是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措施。虽然WTO开宗明义地提出自由贸易的宗旨和目标,但作为现实的选择,它也承认并接受了必要的贸易保护。这主要表现在,在WTO原则中,除了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关税保护和一般的限制数量等一整套多边贸易规则和原则以外,还有一些例外条款。其中有些原则特别是例外条款,明确表示了它对一定的贸易保护的许可。而且,一项自由贸易原则的后面,紧接着的往往是一项准许贸易限制的例外条款。WTO中的各项义务,几乎都可以通过例外条款得到暂停、修改甚至取消,特殊情况,要被全体成员事先授权或事后承认。例如,在紧急行动豁免中,如某一成员产品进口突然大增,国内同类工业受到严重损害,造成利润率严重下降、开工不足或有倒闭的危险时,进口成员可采取临时性的紧急行动,实行数量限制或中断关税减让。此外,WTO还考虑到了发展中成员的国家利益,对发展中成员做了非对等的贸易保护安排,第18条明确规定,发展中成员对其幼稚工业可以进行必要的保护。
《中国反垄断法实施热点问题研究》王先林主编,是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成果。
无
内容新,有启发意义
书一般吧,可以看看了解些内容。
博采众长,通俗易懂,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