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审判方法
2013-3
法律出版社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三庭
《司法方法与技能丛书:刑事审判方法》将抽象的法律概念、法律原则转化为可观、可检测的内容,形成清晰可辨的审判步骤和操作规程,关注办理案件的审判思路、操作性和指导性。其内容包括刑事第一审普通程序的审理、自诉案件的审理、简易程序的审理、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等内容。
★权威性与原创性全面收集审判实践中的疑难、新型问题,梳理、总结现有权威研究观点,结合最新立法及司法解释,探讨程序方法与实体法律适用方法,提炼审判规范,传授司法技能。★实用性与指导性将抽象的法律概念、法律原则转化为可观测、可检测的内容,形成清晰可辨的审判步骤和操作规程,关注办理案件的审判思路、操作性和指导性。本书是刑事审判法官经验和智慧的结晶,通过梳理疑难法律问题的解决思路,总结重大疑难案件的审判经验,有助于指导审判实践,提高刑事审判的总体水平,身体力行地推动实践法学与理论法学的互动发展。新刑事诉讼法今年付诸实施,司法实践需要一个适应和磨合的过程,本书系统地整合了新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重要规定,对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未雨绸缪,能够更好地确保新法的贯彻落实,保障法律实施的安定性。
导言 第一章实践中的刑事审判方法 第一节刑事审判的理念和原则 一、刑事审判职能的本质是裁判权 二、刑事审判的基本原则 三、我国刑事审判的模式 第二节刑事审判方法的实践考量因素 一、刑事司法体制方面的影响及应对 二、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及应对 三、现阶段刑事审判实践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应对 第三节刑事审判方法的实践意义 一、统一法律适用,维护司法公正 二、提高法官的专业知识和司法技能水平 三、总结吸收审判经验,提炼审判工作规范 四、提升审判实践效果,增强司法权威性 第二章公诉案件的立案审查和庭前准备 第一节公诉案件的立案审查 一、程序性审查的一般事项 二、管辖审查 第二节程序事项的准备 一、确定审理程序 二、确定审判组织及人员 三、送达诉状副本 四、确定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五、诉讼权利、事项的告知 六、确定开庭方式及时间、地点 七、开庭通知、传唤及开庭公告 第三节庭前会议以及其他事项的准备 一、庭前会议与证据展示 二、管辖及回避问题的处理 …… 第三章刑事第一审普通程序的审理 第四章自诉案件的审理 第五章简易程序的审理 第六章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 第七章证据的审查判断 第八章案件事实的认定方法 第九章法律适用与解释方法 第十章刑罚的适用 第十一章刑事案件的裁判 第十一章救济程序的审理 第十三章刑罚的执行 第十四章特别程序的审理 第十五章其他问题
版权页: 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通过最高人民法院明确司法政策或者下发指导案例等方式,统一下级法院的执法尺度。同时,在政策层面,要充分考虑地方的司法实际,允许地方法院在政策方面享有一定的裁量空间。 二、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及应对 (一)重视发挥传统法律文化的积极功能 我国传统文化一直崇尚“和为贵”的观念,但一旦发生矛盾纠纷,尤其是发生命案等严重刑事案件,被害人及其家属又大多主张“杀人偿命”、“严惩被告人”。一旦当事人的司法诉求得不到满足,往往会通过上访、信访等途径给法院施加压力。可以说,传统法律文化具有鲜明的两极化倾向,一面积极营造社会和谐的氛围,另一面又倚重严刑峻法的犯罪控制策略。这种传统的法律文化对刑事审判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从文化与制度的互动影响来看,传统法律文化是刑事审判制度构建的内生力量,而刑事审判制度在诸多因素影响下的发展演进也将推进传统法律文化潜移默化的调整变化。因此,法院在刑事审判过程中要充分挖掘传统法律文化积极的一面,通过促成调解、和解等方式,妥善化解矛盾纠纷,恢复遭到破坏的社会秩序。同时,对于当事人提出的法外诉求,要积极宣传介绍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耐心阐释法律的有关规定,消除当事人的对立情绪,努力赢得当事人的对裁判结果的认可和支持,进而在与社会公众的直接接触中,积极培育与现代法治理念相契合的法律文化和法律观念。 近年来,国际范围内恢复性司法理念的兴起,给我国的刑事司法文化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对于轻罪案件,尤其是被告人主观恶性较小、人身危险眭较小的案件,要充分发挥非监禁刑轻缓、经济、多样的优势,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开展教育感化工作,帮助轻微犯罪的被告人顺利回归社会,减少社会对抗,实现先进法律文化与刑事审判的良性互动。 (二)积极引导社会对司法工作的舆论 由于刑事案件涉及犯罪、刑罚、人性等热点、敏感问题,很容易成为社会舆论尤其是网络媒体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网络论坛、博客、微博等新媒体、自媒体的兴起,公众对社会事件的讨论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
《司法方法与技能丛书:刑事审判方法》全面收集审判实践中的疑难、新型问题,梳理、总结现有权威研究观点,结合最新立法及司法解释,探讨程序方法与实体法律适用方法,提炼审判规范,传授司法技能。